第233章 移山項目成果爆發,陳唸的大局

第233章 移山項目成果爆發,陳唸的大局

(上一章有一點瑕疵,中芯做的不是光刻機本身的項目,應該是配合微電子做芯片的項目,確實寫的有點混了,主要是寫岔了,我其實自己也知道這一點.)

實際上,陳果的計劃並非是讓中芯國際這樣一個做芯片加工的廠家自行購買各類設備和零件、自行研發生產光刻機,而是打算讓它做一個牽頭者,藉助20nm芯片項目,去拉動整個芯片、光刻機產業的發展。

這是典型的“旗艦項目”思路,在之前,國內運用這樣的思路曾經獲得過諸多成果。

只不過,與以往的那些項目相比,這一次的項目難度更大、門檻也更高罷了。

所以,在解決完中芯國際張如錦的問題之後,陳果又繼續拜訪了包括上海微電子在內的多家企業。

相比中芯國際,這些企業溝通起來就簡單得多了。

畢竟都是國企,具有行政從屬關係。

跟他們交流更像是下任務,而不是做交易

花了小一週的時間,陳果才終於把所有事情安排妥當,而就在芯片項目開始平穩啓動的同時,另一邊,移山項目的大型成果,也終於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

5月底,振華重工第一臺超大型龍門吊走下生產線,雖然距離兩萬兩千噸級的宏海號有一定距離,但這臺一萬六千噸級龍門吊一經出世,也刷新了整個世界大型起重機起重重量的歷史記錄。

這臺龍門吊被優先部署在大連造船廠,取代了原本使用的9000噸級龍門吊。

接觸到自己這些尖端技術的,一般都是相關行業的專家、從業者,他們的數量本來就少,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靈感,裂變速度相對較慢也很正常。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知識新增的頻率的確是有限的。

最終下線時,強國號超大型盾構機不僅是達到了技術標準那麼簡單,還反向輸出了一系列的技術優化、技術延展成果。

那麼大的吊機,你總不能是用來給港口裝卸貨的吧——那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樣的巨型龍門吊的建造目的。

再比如,一架H-20的源點消耗纔不過10點,但鸞鳥空天母艦、南天門空天平臺的源點消耗,卻是十萬級別的。

不過,這樣的發展要想得到收益,那就又必須經歷一個漫長的真空期了。

——

但與上一世不同的是,在這裡,歷史發生了轉向。

伴隨着強國號和其他型號盾構機的出現,第一條標準化、實用化高鐵線路的建設速度陡然加快。

想到這裡,陳念深深嘆了口氣。

大量縣級、鄉級公路開建,次級城市經濟進入爆發期-——當然,這是在透支財政的前提下做到的。

同樣,相對先進的Amprius鋰電池消耗的源點數量在20點,可下一代的硅琉電池,卻是900點。

唯一可以做文章的,就是“知識增量產生源點”這一塊。

而且,是絕大多數國家,抄都抄不來的標準答案。

陳果疑惑地問道。

這段時間裡,這段時間裡,實際上他已經算是很努力地在去提高源點的生成速度了,但不知道爲什麼,日均源點產量就好像達到了瓶頸一樣,卡在0.3點這個門檻上不動了。

在它的影響下,中小型盾構機的發展道路上,已經是一片坦途。

“另外一點,如果這個工作能做下去,對廣泛的受教育者來說,他們選擇的範圍也會變廣。”

偶爾,因爲一些偶然的技術裂變,單次的源點生成會達到0.5、甚至1個點,但更多的時候,除了學習可以帶來的穩定源點收益,額外源點收益都是空白。

“準確地說,還沒有到所謂的教育改革的程度。”

無論是系統、還是BCI,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房地產雖然同樣開始有了向好的趨勢,但它卻沒有像上一世一樣暴漲起來。

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在科技領域的狂飆突進。

而這,也給陳念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西工大。

“很簡單,它會發展到,一個正常的社會人,不能離開網絡超過一天的程度。”

是的,這樣重大的問題,只能是交給上層去考慮。

可在工業領域,它又能做什麼呢?

因爲,按照目前的進度,他估計在未來兩三年之內,整個“當代技術”的體系就會被遍歷,而之後,就會進入到近未來技術領域。

所以,它從誕生之初開始,目標就已經是明確的。

它可以用它豐富的詭辯經驗,把白的說成黑的。

審查、調研、規劃一刻不停,氣氛和節奏也拉的極緊,因爲金融危機的壓力,上級不可能壓制下級的經濟活力,但卻又必須想辦法保證財政健康。

而各類軍艦也用不上這麼大重量的起重機。

“我們應該讓我們的青年更多地去了解新技術-——而且是要成體系地瞭解新技術。”

“淺的,進行大規模傳播,而深的,則通過諸如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之類的途徑,給予有興趣的人一個查詢途徑。”

一個是軍事,一個是民用。

這讓陳念不由得有些焦慮。

它不是爲了讓自己藉助系統的力量成爲這個世界上高高在上的“神”,而是要藉助自己這個媒介,拉着所有人一同前進!

醍醐灌頂。

同時,振華重工還在進一步向着項目最終目標衝刺,宏海號正式開工建造,設計標準比預訂標準還要提高了20%,達到26000噸級標準。

比如,像玉井01那樣依託於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的初級人工智能,解析起來可能只需要花費幾個源點。

系統對“學習”這個行爲的判定條件,應該是在於腦部的持續活動,以及記憶區、思維區的主動活躍。

陳念堅定地說道。

既然系統傳輸知識不會被當做“學習”來給予獎勵,那BCI肯定也不可以。

這樣的擴散邏輯可能在即時收益上比較高,但如果考慮總體收益,那跟“普遍教育”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陳念立刻激動起來,他突然發現,自己好像的確是搞錯了一些事情。

這條收益路線怎麼感覺那麼熟悉呢?

陳念皺着眉頭想了想,隨後恍然大悟。

可放大到一億人的基數下,不就產生了100點的源點收益了嗎??

等等。

所有人都能看的出來,盾構機,就是標準答案。

由於有了之前在大型挖泥船上的技術積累,這臺盾構機無論是在綜電系統、還是在鉸刀刀組上,進展都遠遠超過陳念、超過星火小組和民發辦的預期。

但技術裂變和知識新增的頻率又是有限的,速度也不可能加快

哎?

陳念突然感覺自己的腦子裡有一道靈光閃過。

強國號,就是標準答案。

毫無疑問,這是人類工程機械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它所凝結的技術、以及系統工程設計中體現的智慧和底蘊,讓想要質疑它的人根本無從下手。

“這樣一來,我們整個社會的高等教育水平-——不,不能說是高等教育水平,應該說是‘專項教育水平’,一定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燃氣輪機、雷達電子設備、軍品武器、船舶、挖掘機甚至包括少量的航空發動機,都開始實現出口,這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也在不算穩定的平衡點上,勉強支撐住了經濟的發展。

這個系統,它的誕生不是爲了自己。

“比如,隱身戰機爲什麼能隱身,航空發動機的原理是什麼,雷達是怎麼工作的.這些知識,要分深淺。”

沒錯啊。

一句話說,那就是系統的源點產量,並沒有能與技術的發展一樣,實現“上臺階式”的升級。

至於這個窘境要持續多長的時間呢?

沒有人知道。

雖然看上去,前者的意義要比後者大得多,但實際上,在伊沙雙方衝突加劇,石油供應面臨緊張預期,且我們已經拿到來自沙特的優先供應權的前提下,一艘巨型貨輪所能提供的戰略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並不弱於航母。

畢竟,以那些媒體的能力,最多也就能質疑質疑什麼制度啦、體制啦、文化啦這些沒有標準答案的東西。

不過,他很快又反應過來,實際上,系統解析後傳輸知識的過程,跟BCI系統傳輸知識的過程不是一模一樣嗎?

原來自己之前的路線,一直都走錯了。

——

不,不能說是走錯了,應該說是,走得慢了.

兩個小時之後,陳果的辦公室裡。

這樣的速度讓整個世界都歎爲觀止,甚至有媒體連發數篇報道質疑工程成果造假。

再加上現在有了陳念這個科技外掛,這條竭澤而漁的道路便順其自然地被放棄了。

不過,似乎在下層行政機關裡,並沒有人爲這樣的透支而擔憂。

陳念端坐在桌前,看着系統上顯示的3.6個點的源點發呆。

很顯然,自己之前的技術擴散邏輯遵循的是精英教育邏輯,只有具備一定能力、且已經獲得過驗證的人員能夠接觸。

“互聯網!”

當然,盾構機的出現加速的不只是高鐵這樣的巨型項目,它帶來的工程難度、工程成本的下降,也讓許多地勢複雜的小型城市看到了機會。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不過好在,前期各個項目的成果,在熬過了3年的真空期以後,終於開始見到收益了。

“所以,你要做的,其實是一個廣泛的通識教育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自己走完“當代技術”的全部佈局點,有可能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會面臨“天花板沒辦法打破”的窘境。

無論它是002號航母,還是40萬噸貨輪。

比如,直接攢一波大招,先把BCI腦機點出來,這樣就可以卡系統的bug,依靠大量的信息傳輸去刷源點了。

“我的想法是,我們的科學通識教育要向前走一步,不能僅僅侷限於以前傳統的理論教學。”

聽到陳唸的話,陳果的神情漸漸嚴肅起來。

“不允許走老美的老路。”

2006年3月,京廣高速鐵路京石和石武段正式動工建設,僅僅兩個月之後,全線涉及的隧道工程便基本完成,與此前同類項目相比,隧道施工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但如果.

如果我把這些技術,做成科普式的廣泛宣傳呢?

不需要泄露核心要點,只需要講明原理和基本邏輯,總會有人從中受到啓發,看到更深更遠的東西,創造出更多的成果的!

該怎麼辦啊

爲了這個問題,他其實也想過很多種不同的解法和方案。

原因很簡單,就幾個字:

但如果想要建造一臺能夠廣泛運用、甚至通過圖靈測試的高級人工智能,那需要的源點則直接跨越了10位,來到了千、萬的級別。

但當強國號工作視頻發佈時,這些媒體的臉,又全都被扇腫了。

但問題是,這樣的有限,是因爲知識傳遞的基礎有限。

“比如,有些人可能就是對焊接感興趣,那麼我們公佈了最新的、焊接領域的非涉密技術之後,也許就能引導他,提前在這個領域去學習、研究.”

陳果滿臉驚訝地看着眼前的少年,似乎完全沒有料到,他來找自己是爲了這麼一件事情。

相對更實際的,則是大型盾構機“強國號”的誕生。

在移山項目啓動之後,技術裂變帶來的源點增量爆發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又恢復平淡。

這他媽不就是義務教育、普遍教育的基本邏輯嗎?!

“這會很難.我們缺乏這樣的媒介。”

“準備起來吧,這件事情,我們越早佈局越好。”

但在相對於“當代技術”,“近未來技術”所需要的源點數量是大踏步前進的。

這項替換,毫無疑問將在極大程度上加快深藍16號項目進程,原本困難的甲板、燃氣輪機及其它大型設備吊裝工作變得輕鬆無比,根據造船廠專業技術顧問評估,單單是這臺龍門吊,就能將深藍16的整體項目進程縮短3個月以上。

“.伱預測互聯網會有多大的發展?”

哪怕一萬個人裡只有一個,哪怕這一個人所能帶來的源點收益只有0.01。

明確地指向下一艘超大型艦船。

“什麼?你想做教育改革?”

當然,現在去談這樣的宏偉戰略還有些爲時過早。

這一次的次貸危機,由於我方切實參與到了“點火”的行動中,上級決策者所受到的震撼也遠遠比前一世要強得多。

所以,實際上在“學習獲取源點”這一條路徑上,自己是被限制得很死的。

“不,我們不會缺的。”

“這樣的覆蓋面,用來做這個項目,足夠了.”

“要不然,等快餐化娛樂搶佔了用戶的慣性空間之後,我們再想擠進去,就沒那麼容易了.”

陳果點了點頭,回答道:

“好,這件事情我來安排。”

“這應該說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佈局,我相信,上級不會拒絕這樣的投入的.”

(本章完)

第435章 嫦娥三號順利登月第439章 舉世矚目的勝利第248章 沒有我們,你們是個啥?第267章 幽靈在你頭頂第73章 新計劃第42章 冒險第425章 信得過第333章 金屬氫燃料發動機第209章 島嶼建成,J-20B降落!第68章 不會失去信心第448章 太陽風請假一天第190章 大佬的疑問第38章 獵犬第207章 天鯨號,正式下水!第5章 不只是收穫知識第280章 釣上來了第112章 嘉手納的黑雲,又一場陰謀第140章 芯片?不,高鐵!第172章 罪人第231章 報應第371章 誰被拖入泥潭了第463章 戰爭開始了第153章 我還就真不慣着你了!第460章 玫瑰第287章 即將告別校園第269章 H-20首飛第81章 70億合同第89章 世界屬於我們第456章 窺伺第212章 領先十年第484章 存取成功第131章 馬達西奇第457章 內部問題請假一天第357章 摧毀第163章 攻勢啓動第325章 紮根第406章 第一道光第220章 他就是路標!第387章 未來正在改變第240章 還未發現的金礦!歸我了!第227章 華爾街跳樓機營業啦第215章 他們在.......升級?第344章 進攻演練第386章 湛盧第369章 一封家書第211章 填海移山,盾構機!第151章 SHS自蔓延方法,新材料!第120章 1對9,遭遇電子干擾!第54章 成了成了(52章審覈已放出)第185章 集合第291章 大型直升機第84章 試車成功第236章 就你們這也叫鋪路?第349章 航母動向第121章 我看到你們了第217章 去割他們的韭菜吧第71章 WS-10改進第50章 交棒第68章 不會失去信心第56章 轉正第354章 植入第211章 填海移山,盾構機!第161章 一縷煙的歸途第193章 (之前章節序號錯了) 蜂羣!第284章 島國的外骨骼也太先進了叭!第469章 只是一小步第352章 這麼好的東西,你們居然要做炸藥?第252章 工具人第433章 逃離第313章 讓路第69章 (以後每天12點更新,順便說點事)想第48章 今天晚點,在開車,12點之前發第28章 野心第167章 抓捕第87章 蒼龍第338章 關鍵線索第206章 身份曝光第224章 火藥桶,快要炸了第318章 大考第218章 三天一棟樓第382章 骯髒的團隊第463章 戰爭開始了第157章 風起巴蜀第91章 飛起玉龍三百萬第110章 T/R模塊搞定,又是錦鯉??第51章 成了成了(52章審覈已放出)第472章 被擊中的歐洲第380章 從等離子控制開始第98章 猜透了第238章 機械纔是男人的浪漫第179章 多花點修正了部分關於高鐵的技術細節第362章 情報較量第196章 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第229章 逢山開路!第15章 再次拒絕第342章 沉默之中第424章 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