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無法攔截!

第200章 無法攔截!

“我國某新型彈道導彈試射成功,射程達到1000公里以上。”

DF-17完成第一次實驗之後,消息隨之發出,而它所帶來的震撼,不亞於一場席捲全球的風暴。

而首先做出反應的,就是里根號航母編隊。

艦橋指揮室裡,托馬斯憂心忡忡地看着最新傳來的情報,對一旁的吉爾迪說道:

“之前的消息果然是準確的,他們確實在研發一款新型武器。”

“而且,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這款武器就是針對我們而來的。”

“這太可怕了他們的研發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如果每一款武器都是這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能投入實戰,那我們還有什麼機會跟他們對抗?”

“差距很快就會被抹平,我們的優勢將會不復存在。”

對面的吉爾迪神情凝重,但相比起悲觀的托馬斯,他倒是還抱着一絲幻想。

對面露出了對子的底牌,己方迅速展示了手裡的順子,想要嚇退對方,讓他們主動棄牌。

隨着這個評論發出,話題轉移到了“高超音速導彈能不能被攔截”的問題上,爭吵越來越劇烈,但最終,這段爭吵被一句話終結:

“沒那麼強?你攔截一個潘興2試試?”

“打臉不打臉的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說,宙斯盾其實也沒那麼強吧?”

從AN/SPY-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開始,雷達發射出幾百個窄波束,對半球空域進行連續掃描。

“他們的態度很明確,只要衝突爆發,就一定會利用中程彈道導彈的優勢,將局部衝突擴展到全局。”

“shit!”

“而在這種事情上,誰被迫做選擇,誰就是被動的一方.”

由於空氣阻力大於重力,在下降過程中,它的速度不斷降低,在慣性制導系統的控制下,飛行方向時而躍升、時而下拉,在降低再入速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規避反導系統的攔截。

“導彈牆計劃已經誕生很久了,但之前,因爲我們對華夏實力的誤判,一直沒有真正提上日程。”

“以前是我們用小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來威脅他們,而現在,他們則在這個基礎上,拿出了更高一級的威懾手段。”

但是,在再入階段,乘波體設計的特殊性開始顯現出來。

4000米的空中,攔截導彈命中了潘興2導彈,炸開一道絢爛的火光。

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忽略這次行動的意義。

它的末端命中速度達到了令人咂舌的7馬赫,而落點距離靶心.

僅僅40米。

一時間,悲觀的情緒不斷蔓延,似乎所有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我們的導彈纔剛剛誕生,就已經落後了.

而與輿論所表現出來的悲觀不同的是,同樣看完了整場演習直播的朱學軍、以及參與了DF-17項目的所有科研人員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

幾天之後,托馬斯和吉爾迪的提議以驚人的速度被通過,甚至連航母編隊的調動也異乎尋常地順利。

“我的天居然真的能攔截下來,美國的技術真的可以說是天頂星級別了.”

“當然,我不是說裝備是假的,只是說,也許性能參數並沒有他們所說的那麼誇張呢?”

托馬斯沉吟片刻,繼續說道:

也就是說,如果潘興2能被攔截,那麼,我們的新導彈就也能被攔截。

“吉爾迪,你要明白一點,在他們那裡,數據只會往小了說,不會往大了說。”

“否則,這次的行動草草收場的話,無論是角樓還是國會,都不會放過我們的。”

“當然,這並不是短期內就能達成的合作,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現在自己的地盤上試一試.”

但這樣的機動對於宙斯盾系統來說卻毫無意義,它靈敏地跟蹤着導彈的所有動作,攔截導彈升空,在海空雷達數據鏈的引導下,直奔潘興2導彈而去。

“你看看他們的報道,射程1000公里以上,突防速度5馬赫以上有沒有可能,這份數據是有意放大的結果?”

想到這裡,他開口問道:

“有沒有可能是假的?也許這只是他們故意放出的信號,目的就是對我們造成威懾。”

“現在,借這個機會,我們正好可以做一次預演。”

“如果打擊精度限制在30米之內,那末端突防速度就只能做到4馬赫以下。”

指揮和決策分系統對目標作出敵我識別和威脅評估,分配攔截武器,並把結果數據送給武器控制分系統。

“誰知道?反正人家的態度很明顯了,就是要秀肌肉。這次的臉丟大了,我們的新導彈纔剛出來,人家就立刻來了一場攔截演習,這不是明擺着打我們的臉嗎?”

聽到這話,朱學軍沉穩地搖了搖頭,回答道:

“永遠不要小看你的對手。”

“當然不能是越南。我認爲,泰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早就已經發射的攔截導彈連它的一片衣角都沒有碰到,最大攔截誤差甚至超過了10公里。

既然是要以航母爲目標,那就必須像潘興2一樣,捨棄速度,去追求精度。

而里根號航母的甲板寬度,是78米。

這一場演習以聯合軍事演習的方式公開,甚至過程全程直播。

而武器控制分系統則根據數據自動編制攔截程序,通過導彈發射分系統把程序送入導彈。

“這次的實驗很明顯,潘興2是放過水的,追求精度捨棄了速度。要不然,5馬赫以上的突防速度,哪怕是神仙來了也攔不住”

“來而不往非禮也,他們那麼大方,我們也大方一次。”

“角樓並不希望我們雙方真正爆發衝突,我們所能依仗的,其實只是航母戰鬥羣在遠海的優勢罷了。”

整個發現到識別的過程沒有超過20秒,並且,在這短短二十秒之內,宙斯盾系統就已經根據導彈的速度、角度等等信息預判出了其大致的落點範圍。

潘興2戰術導彈,有效射程18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12馬赫。

沒用,就是沒用啊!

“他們爲什麼需要攔截5馬赫以上的高速導彈?”

托馬斯翻了個白眼,隨後回答道:

“現在,情況對我們很不利了。”

Wωω ▪тTk an ▪C〇

“開什麼玩笑!”

華夏的軍事論壇早已經炸開了鍋,各種不同的評論幾乎刷了屏,而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在感嘆着這巨大的差距。

“.伱這純屬擡槓。我只想說,潘興2導彈在追求打擊精度的情況下,它的末端突防速度是必須要降低的。”

所有人都能看出來,這是一次純粹的秀肌肉的行動。

“這是他們的一貫作風,他們把這叫做韜光養晦,其實就是單純的陰險而已。”

“從哪裡發射?我們現在只在歐洲部署了潘興2,從射程上看,並沒有有效的測試環境.”

“導彈攔截演習!我們的假想敵,就用潘興2來代替!”

“如果這款武器真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是硬生生地將海上的‘衝突規模潛力’擴大化了。”

如果是在牌桌上,那這幾周內發生的事情就好像是一局荒誕的牌局。

所有參與討論的人瞬間清醒過來。

10秒之後,DF-17命中目標。

因爲,如果宙斯盾系統能夠在它面前展示出實力,那因爲所謂的“新型中程導彈”帶來的壓迫感,就會被瞬間解除!

吉爾迪瞬間來了精神。

從潘興2發射開始,反導系統便對其進行了全時段、全方位的跟蹤。

“不,我們可以有。”

此時此刻,他們幾乎可以說是自信心爆棚。

“我們藏着東西,說不定他們也藏着呢。”

“這玩意兒怎麼可能攔得住啊末端突防速度10馬赫,精度還能保持在50米。”

直播畫面一片寂靜,沒有人爲此歡呼,也沒有人相互道賀,似乎在參與實驗的人員看來,這只不過是一次再簡單、再尋常不過的實驗。

“哪怕是國會,也絕對不會拒絕的.畢竟,他們現在,應該比角樓更着急.”

在這個地球上,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套防禦系統能對其進行有效攔截。

進入大氣層之後,導彈的速度不減反增,在新的散熱系統加持下,導彈的外殼燃起熊熊火焰,但內部構造卻保持着驚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精度是15米,速度需要降到2馬赫。”

那討論所謂的“高超音速”有什麼意義呢?

然而,在直播畫面之外,圍繞着這一場反導演習展開的討論,卻已經洶涌而至。

幾分鐘後,發射指令下達到操作人員,早就已經整裝待發的DF-17騰空而起。

是啊,他們爲什麼要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這次我們研發的新導彈,目標不就是打擊航母戰鬥羣嗎?

用它作爲假想敵,確實是一個極爲有效的選擇。

“我明白。”

歡呼聲響徹了整個實驗基地,朱學軍長長舒了一口氣,神情平靜地說道:

在很長的時間裡,它就是懸在USSR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只需要上百枚導彈,就能瞬間解除USSR的全部武裝。

“好了,通知下去,準備發射吧。”

吉爾迪同樣會心一笑,片刻之後,他又開口問道:

“選擇哪個區域?越南?他們的實力還不足以承載這樣的合作吧?”

“我們第一次發射的時候,導彈命中的位置離靶心就只有不到5米。”

“發佈報道吧。”

現在,三個月內造出來的東西,要麼只是原有裝備的改型,要麼就乾脆只是虛假的宣傳而已。

“所以,選擇權重新交回了我們的手上。”

托馬斯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不過,我們估計這次紅方又要抓瞎了。”

“什麼演習?”

藉助着稀薄的大氣層,高升阻比的DF-17在大氣邊緣像打水漂一樣彈起又落下,軌跡不斷變化,所有雷達和衛星預警系統全部失效,運動方向也變得無從預測。

聽到他的話,吉爾迪默默點了點頭。

聽到這話,吉爾迪眼前一亮。

它以與潘興2相差無幾的速度穿過大氣層,進入了外軌道飛行。

雖然這個落點範圍的精度很差,可在海空一體聯合預警系統的監視下,導彈纔剛剛進入大氣層不久,便已經被提前升空的反導導彈鎖定。

他萬萬沒有想到,事情居然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明白了。”

“10馬赫的速度,不是說現役所有防空系統都無法攔截嗎?他們自己是怎麼做到的?”

哪怕僅僅一個雷達波束髮現目標後,雷達就立即操縱更多的波束照射該目標並自動轉入跟蹤,同時把目標數據送給指揮和決策分系統。

“但現在,局勢已經有了變化。”

“不管怎麼樣,我們必須要找到突破口。”

說到這裡,托馬斯嘆了口氣。

這怎麼可能呢?

哪怕是己方,想要試製一款中程彈道導彈,至少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實際驗證的過程則更加漫長。

“明白!”

“報道出來是1000公里和5馬赫,說不定真實性能是2000公里和10馬赫。”

“美國佬也真是搞笑,我們也就是發了條消息,就把他們的大招騙出來了”

因爲他們知道一點:

DF-17,與傳統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是完全不同的。

隨後,它劃出一個角度驚人的弧線,在不斷變化的路徑上,扭曲着衝向了預訂的目標。

可沒想到,對方手裡拿着的,居然是四條!

乘波體設計的高超音速導彈.

這他麼真的是這個時代應該出現的東西嗎?!

托馬斯的手掌上滲出了血珠,他咬牙切齒地看着並排放在面前的兩份報告。

而此時,潘興2導彈纔剛剛進入到平飛姿態。

隨後,在尼米茲號航母編隊的指揮下,第一次導彈防禦演習迅速展開。

不到30秒的時間,導彈已經飛臨目標上空。

僅僅不到一週的時間,第一批次3枚潘興2型導彈便已經被部署,負責測試的。

一旁的工程師連忙點頭,回答道:

“沒有問題,模擬的是車載移動發射模式,所有數據參數都已經調好了,攔截系統也已經準備好了。”

幾個小時之後,遠在艦港的托馬斯砸碎了手邊的杯子。

因爲,它所使用的是乘波體構造,它所飛出來的,也是幾乎無法被預測到的錢學森彈道!

西北某發射基地內,朱學軍看着剛剛完成了裝配的第二枚DF-17,開口問道:

“發射準備做完了嗎?這一次我們要測的是無依託發射,別出岔子了!”

因爲,它幾乎可以說是完整地展示了美方宙斯盾系統的霸道實力。

“我們應該組織一場演習。”

在他看來,對方的速度太快了,甚至快得有些離譜。

一份,是潘興2攔截成功的報告。

一份,則是華夏那邊,剛剛公開發布的,“DF-17”的突防演習報告。

他一會兒看看左邊,一會兒看看右邊。

這一刻,他比任何時候都沮喪。

就好像,自己只是一個供人取樂的小丑一般.

(本章完)

第293章 試射第21章 材料方向第392章 陸軍ADTS第368章 倒戈第254章 非洲的混亂之眼第276章 大驅開路,航母衝刺第105章 鷂式?F-14?碾壓!第14章 學霸的筆記本第37章 路徑(加更完啦)第143章 少年的夢第67章 迫降第346章 等着看笑話第268章 最後準備第6章 留學?第413章 超越時代的戰術第396章 YLS1000試製成功第369章 一封家書第372章 飛越第422章 LITV,陷阱技術?第233章 移山項目成果爆發,陳唸的大局第107章 亮出爪牙,擊潰ADM第44章 今天晚點,在開車,12點之前發第269章 H-20首飛第217章 去割他們的韭菜吧第33章第39章 升級第252章 工具人第393章 殺死比賽的技術第247章 提前佔領?第423章 撿便宜了第494章 高精度溫控系統第118章 利劍出鞘,尼米茲戰力驚人第214章 神靈下凡也開不了的路第173章 希望第202章 大國博弈,也是你能摻和的?第290章 說點事情第111章 死命令,兩個月之內造出雷達第164章 STOVL沒用?那是你老美不行啊第262章 偵查飛艇----是氣象氣球啦第399章 爭奪第383章 從尾巴出發第302章 001模塊化舾裝提前,下水倒計時!第495章 智能終端第141章 重要人物第237章 這個世界不止有高高在上的戰略第263章 我在看着你第169章 卷積神經網絡的雛形第414章 GAI第100章 你來搞殲二十第27章 真正的超預期第213章 移山計劃!第216章 引爆!第288章 怎樣才能名留青史第293章 試射第491章 嶄新的出發第267章 幽靈在你頭頂第38章 獵犬第312章 講道理不用靠嘴第172章 罪人第493章 重氫工廠第345章 彌補差距第60章 繩索(晚了點因爲飯吃得晚了)第420章 我們是去挖礦的第202章 大國博弈,也是你能摻和的?第194章 蜂羣獵蠅第170章 太多,太少第392章 陸軍ADTS第114章 數字陣列雷達誕生第150章 只是想回家罷了第425章 信得過第259章 金屬氫電池起步,正是邁向未來第482章 黑暗時刻第231章 報應第333章 金屬氫燃料發動機第207章 天鯨號,正式下水!第491章 嶄新的出發第290章 說點事情第449章 月球艦港第200章 無法攔截!第196章 我說是什麼就是什麼第181章 漁政?漁政!第13章 活着第116章 我們的導彈太垃圾了第50章 交棒第191章 四項基本材料完成!第242章 機械外骨骼?!第214章 神靈下凡也開不了的路第197章 想搞機械外骨骼第45章 看穿第260章 碳納米管,打破專利封鎖第226章 毀滅,即是正義第420章 我們是去挖礦的第68章 不會失去信心第194章 蜂羣獵蠅第381章 火絨計劃第178章 升級!第3章 交作業第200章 無法攔截!第350章 主動出擊?第492章 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