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

“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風賦】

幾番話收服了馬超,司馬懿只眯着眼報以微笑,眼角餘光卻又瞥向與馬超一同從長安來的兄長司馬朗:“兄長從長安來,必是途徑郿縣了?司隸裴公可還好?”

司馬朗不知道對方問這話的用意,只捻鬚想了一瞬,如實道:“韓遂退走後,有不少殘兵遊走於扶風、京兆,裴公此時正忙於調遣兵將,平息禍亂。對了,我來時,裴公特撥冗見我一面,說忙於平亂,無暇到陳倉拜會皇甫公,故請託向皇甫公問安。”

“明公如今身體欠安。”司馬懿直言不諱,他臉色變也未變,直截了當的說道:“不然於今也不會是我來出面接待了,裴公這幾次也有來書,可惜不能詳細說盡此間境況,讓裴公有所憂慮,卻是我的不是。”

司馬朗察覺出對方這番話裡的微妙,但礙於馬超在場,他也不便過問太多,只得輕點了下頭,再不言語。

馬超在一旁忍不住插嘴說道:“監軍!我等何時進兵雍涼?”

司馬懿轉頭看向他,笑道:“倒也不用急,如今三輔殘兵未除,前方戰事未定,明公麾下之兵尚需坐鎮陳倉,居中調度,以應不時。”

“日後金城、河西方是戰地,大軍何不往前坐鎮漢陽,如此更方便些。”司馬朗插話道。

“裴公麾下兵馬多爲各地屯兵,追剿羌胡殘兵,恐難全制。有明公軍威震懾,庶幾可保萬全。”司馬懿想也不想就說道。

“那索性退至郿縣,與裴公合兵,先剿除殘兵,再統兵西進?”司馬朗忽然有些不依不撓。

司馬懿臉色變了一變,臉上還是笑着給出瞭解釋:“這更不妥當了,大軍後撤,將至前方諸將於何地?如若有變,又怎麼來得及調度支應呢?”

他的話有理有據,給出瞭如今非得駐兵陳倉不可的理由,但這樣不前不後的位置、以及似乎有意迴避與雍州刺史鍾繇、司隸校尉裴茂兩大實權人物見面的態度讓司馬朗敏銳的感覺到了異樣。

一旁的馬超倒是沒有刻意關切這兄弟之間的暗流,雖然司馬懿拒絕了他急於求戰的心思,他仍躊躇滿志的打算好好在調撥給自己的兩千人的部衆裡施展拳腳。在入太學以前他沒少跟隨馬騰帶兵作戰,雖然這些年都沒有親臨戰陣,但與生俱來的天賦卻是沒有變,他摩拳擦掌,很短的時間裡就將這兩千人收拾服帖。

就在司馬懿着手整頓陳倉軍隊的時候,雍涼在鍾繇、徐榮、張濟、蓋順等將的帶領下發起了壓倒性的攻勢,而在陳倉後面的右扶風,兵革也是一日未息。

司隸校尉裴茂領兵進駐郿縣後,曾派人來信提出與皇甫嵩兩人就此合兵,一同進剿右扶風境內殘餘的羌患,然後再穩步西行。他滿打滿算,本以爲皇甫嵩會同意這個先內後外的穩慎策略,誰知提議居然當即就被否決了,而且信使連皇甫嵩的面也沒有見到。裴茂於是又派人過去,想與皇甫嵩親自見上一面,商量接下來的方略,這個提議不僅被拒絕,更是帶來了皇甫嵩以驃騎將軍、督雍涼軍事的名義所下的軍令,命他穩駐郿縣,以清剿殘兵、守護京畿爲要。

裴茂是個心細的人,昔日他節制蓋順、徐晃等將南征益州的時候,常常根據諸將在言行上的細微變化而感知各自的情緒,從而調節蓋順與徐晃二者之間尷尬的氣氛。如今他再度領兵,做法也是一樣,皇甫嵩雖然用兵穩慎,但在大勝之後往往會乘勝追擊,非得等到後方徹底清剿殘兵了再動兵,這個理由在裴茂看來未免太過牽強。

於是裴茂獨自想了一夜,終不得其解,熟慮過後,便叫人四下找尋,請來了在武功縣爲家人斂葬之後、留下守喪的蘇則。

“家中都安排好了麼?”裴茂未着公服,僅穿着件深色常服在偏室裡接見來人:“我領兵以來,甫一至扶風,便掃除胡氛,下馬拯濟百姓,撫卹孤老。扶風蘇氏乃三輔名門,我也着意留心,只可惜……”

蘇則愁容未褪,身上還穿着斬衰喪服,他嘴角牽動了下,恭敬拜道:“承蒙明公掛念,自家中遭難以後,關中多有故交出面相助。小子無知,日後怕也是難報今日之恩萬一。”

裴茂本在斟酌如何勸蘇則在孝期爲他辦事,如今聽到蘇則話裡委婉的拒絕之意,不禁一邊感慨對方的聰明、一邊深感爲難起來:“其實,我今日請文師來,確有一樁不情之請。”他索性拋開雲遮霧繞的辭令,直抒胸臆:“我近日聞說,在陳倉的皇甫公身體抱恙,已有數日不見外人。如今韓遂雖然敗逃,但軍情尤急,皇甫公乃軍中柱石,一舉一動,常人都得格外關切。如今據說他因病不能視事,我想着,於公於私,如何也該過去問候起居。”

他留心觀察了蘇則的神色,接着說道:“只是我這邊困於公事,脫不開身,只得勞累文師你了。”

蘇則有些疑惑的說道:“裴公若要遣人看望,只需門下從事、主簿一人即可。在下既無官職,又在孝期,怎麼擔得起此任呢?”

“馬超與文師同讀太學,應當認識吧?”裴茂突然岔開了話。

蘇則似乎不太像提及這個人,遲疑了一瞬便如實答道:“謹諾,在下曾與其有過一段交情。”

“這就是了。”裴茂拊掌道,他是刻意打聽過的,馬超在太學沒有什麼結好的朋友,只有蘇則還算與他關係親近,這也是他爲什麼單單來找蘇則的原因:“馬超現今就在陳倉,你此行正好可以見他一見。”

蘇則初時直覺這個安排有些莫名其妙,可當他看到裴茂投來的深邃目光以後,心裡忽然像是明白了什麼。

這次問候起居是上不得檯面的!

蘇則在右扶風治喪期間也曾留意過雍涼局勢,只知大戰已至最後關頭,卻從未聽聞皇甫嵩重病不起。倘若真像裴茂所說的那樣,那麼前方的徐榮、蓋順等將還能繼續安心的打仗麼?還能繼續無條件服從陳倉發出的一道道軍令麼?

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裴茂不知通過什麼渠道判斷出陳倉出了變故,所以想知道皇甫嵩的真實情況。如果一切安好,那不過是虛驚一場;可是如果真有什麼萬一……蘇則不禁想到,大廈既崩,倉促之間,雍涼兵事未休,此間數萬之衆,又將會屬意誰呢?是河東人司隸校尉裴茂,還是潁川人雍州刺史鍾繇?

如今鍾繇是否察覺尚未可知,但眼前的裴茂,似乎是已經有打算了麼?

裴茂很喜歡對方的這股聰明勁,跟聰明人打交道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多費口舌,往往只需一個提示就能互相會意。他這麼做的確是出於對皇甫嵩身體的關切,同時也是提前未雨綢繆、做好應對不測的準備,至於其中的一點私心,則被很好的隱藏在大義裡去了:“皇甫公關係甚大,確鑿之前,我不敢擅做主張,只好請文師代我往陳倉走一遭。我知道文師尚在孝中,只是事關重大,不得不借文師之力,還請文師……”

話未說完,堂堂司隸校尉、陽吉亭侯裴茂便離席近前,向蘇則俯身一拜。

蘇則嚇了一跳,趕忙躲到一邊,以稽首大禮向裴茂回拜,惶恐道:“小子怎敢!”

“你值得這一拜!”裴茂直起身來,目光堅毅:“如今的處境得來不易,不容出現一絲一毫的差錯。皇甫公倘若重病不起、難以擔起大事,朝廷必須即刻知曉,加以措置,不然局勢大變……吾等有何顏再見國家?”

在裴茂動以情理的請託下,蘇則只得百般不情願的答應了下來,只是事後冷靜下來,他又不禁開始思索,如果皇甫嵩真的病重,爲何不早早上報朝廷,反而將其隱瞞下來?難道皇甫嵩就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麼?出於對局勢的關切,蘇則以極高的姿態同意了裴茂對他的強求,欠了他一個巨大人情的司隸校尉以後自然會對他多加照拂,除此之外,蘇則也在心裡刻意迴避着一個問題。

那就是初到陳倉不久的馬超是否知道這件事的隱情呢?又或者已經牽涉了多深?

這一切的答案等到蘇則在陳倉城外的軍營裡見到馬超之後,很快就有了答案:“驃騎將軍?”

馬超茫然的搖了搖頭,他從見到蘇則的激動中回過神來:“說起來我確實未曾見過驃騎將軍,監軍說驃騎將軍身體抱恙,這幾日都是借監軍之口傳達軍令。”

說到這,連馬超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怎麼?你覺得事情有蹊蹺?”

蘇則‘嗯’了一聲,微微頷首:“這麼說皇甫公的確是抱恙在身,可既然如此,皇甫公爲何不將事情奏報朝廷呢?”

“這我就不知道了。”馬超擺了擺手,他手上還拿着馬鞭,顯然是剛從馬背上下來不久:“這幾日我忙着操訓將軍交給我的部衆,連飯有時都忘了吃,那裡還有閒暇想別的事。”

蘇則無奈,只好由自己琢磨了起來,既然皇甫嵩真的身染重病,那他隱瞞不報的原因又是什麼?更何況這段時間內,不能視事的皇甫嵩仍在名義上發號施令,是不是意味着發號施令的人早已不是皇甫嵩本人,而是那位年輕的監軍謁者司馬懿?這背後究竟是皇甫嵩授意的,還是司馬懿故意爲之?

“司馬仲達一直在爲皇甫公代傳軍令?”蘇則問道。

“我聽人說將軍很信重監軍,在郿縣的時候將軍就將軍中許多大小事情交付給監軍。”馬超說完,想起蘇則的年紀比司馬懿還要大,論才智也不比對方遜色,如今司馬懿都是監軍謁者了,蘇則這次被孝期連累了,他日卻不知能走到什麼位置。不然藉此機會將他引薦給司馬懿,兩人一起搭上王氏的船……

蘇則沒察覺馬超在胡思亂想着什麼,他心裡突然有了一個可怕的念頭,或許皇甫嵩早已經死了,司馬懿出於某種目的隱瞞不報。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皇甫嵩久不露面一定會引起旁人的懷疑,屆時事情泄露,所有相關的人都要被牽連!

“事情既已問到,我也該動身回去了。”蘇則感覺自己正坐在一間裝滿乾柴的屋子裡,只需要一個火星就能引燃,他第一時間就產生了逃離的想法:“我現在身有重孝,若非受人請託,推辭不得,我也不會來這裡。你……好自爲之吧。”

“誒,文師!”馬超見他急着要走,心下覺得奇怪,忙伸手攔住他:“你不方便留下,總得由我帶你引見一下監軍。我看司馬氏未來氣勢必盛,不容小覷,我現在帶你見一見,對你日後也有裨益。”

蘇則現在躲司馬懿都來不及,那裡還敢主動上趕着去見?他也是嚇了一跳,將胳膊從馬超的手中掙脫開來:“守孝之人不再廬中居喪,豈有隨意出入公府私邸交遊的道理?下次吧。”

馬超也知道這麼做不太妥當,只得惋惜的說道:“可惜了,這次的機會難遇,更是比太學安排的實習要好數倍,你就這麼錯過了。”

蘇則現在只慶幸自己是在城外軍營中見的馬超,還沒有真正入城,不然真有什麼接觸,那日後可是百口莫辯了。他見馬超全然不知,一心還爲自己着想,聞言不免動容,鬆口道:“你還是多看顧自己吧。城中的那位監軍謁者……你若是聽我勸告,這幾日就最好離他遠些。”

“什麼?”馬超好像隱約感覺到了什麼。

蘇則卻沒有搭理他,而是扭頭朝西望去,像是西邊的某個地方將要過來什麼人似得。這也不難預料,皇甫嵩病重的消息將不脛而走,整個雍涼有資格、有機會頂替皇甫嵩的只有那兩個人,如今裴茂已經表示了關注,另一位的反應還會慢麼?

他似乎有些明白皇甫嵩的心意了,僅僅只是疑似‘病重’,就已有人開始打起了主意。如果真的死訊傳出,導致西北的局勢糜爛,誰又能負起責任?

想到這裡,蘇則如芒在背,忽然問道:“你知道我爲何要將那馬贈與你麼?”

贈馬的事情正好說到馬超的心坎裡,他也正要提及此事,好好的當面感激蘇則,卻見蘇則面色肅然,一時改了口:“爲何?是要助我在戰場上方便殺敵?”

“不。”蘇則否定道:“是要你能隨時逃命。”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十章 得此失彼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四百三十八章 顯揚激怒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別有旁願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四十五章 剛卯既央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準繩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五十七章 縱行不義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二十七章丨整軍經武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五百一十一章 樓船燈火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八十一章 徑情直遂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