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

“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爲之預備。”————————【越絕書·計倪內經】

王輔一時仍未回過神來,他想,若真是如此,那朝中聰明如荀君這般的人物豈會看不出來?以皇帝的洞察,真按司馬懿所說的那樣預知,又爲何至今無動於衷?他皺着眉頭,奇道:“韓遂既然要挑在這時候造反,那君上爲何還要籌備東征,不思先除肘腋之疾?”

“因爲與韓遂比起來,關東袁氏纔是心腹大患。”司馬懿鬆開拉着王輔的手,冷然道:“如今袁紹已奉平原王稱制封拜,河北等地多有影從,以袁氏的聲望與兵馬,與平原王的孝桓帝裔……天下人思興復久矣,朝廷更不能將此刻的精力花在涼州上,更不能因此坐視袁氏壯大。”

“這不就是趁他擁戴了平原王,還未穩定人心,先出兵討伐、一舉戡定?”王輔點了點頭,又重新坐回了席榻上,道:“這樣說來,那韓遂肯定是與袁氏有聯繫了?”

司馬懿眼中精光一閃而逝,隨即笑道:“你是怎麼想到的?”

“這也並不難猜。”王輔得意一笑,炫耀似得說道:“韓遂要想造反,必然要聯結外力,彼此響應。如朝廷先伐涼州,則關東二袁併力,進兵兗豫。如朝廷先攻袁氏,則韓遂作亂雍涼,牽制朝廷。所以君上深知於此,故而率全軍攻滅大敵,至於雍涼,必是以守爲重。等二袁破滅,韓遂也就頃刻瓦解了。”

司馬懿驚訝的看了眼對方,誠然,朝廷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出兵,就是要趁着二袁沒有足夠的時間穩定人心、修養實力,試圖一戰而下。他本以爲這樣的道理以王輔的才智不當是能想出來的,沒料到對方這些年大有長進,不能再小瞧他了。

這樣一想,司馬懿也不藏着了:“天子前已下詔調動幷州諸將,寧胡將軍徐榮領兵南下,改駐於上郡。上郡西接安定、安定;南臨馮翊、河東,位置緊要,四方有事,可隨時支應。徐榮又是軍中的久戰宿將,天子調徐榮駐兵上郡,已然是在悄然防備涼州羌胡了。”

王輔順着他的話回想起這段日子朝廷的種種軍事調動,深以爲然,除了徐榮以外,還有雍州刺史鍾繇也被皇帝加了建威將軍的官銜,這難道還不是皇帝在爲關中對涼州設置防線?

司馬懿見他入神,繼續說道:“除了徐榮,還有駐守漢陽郡的安集將軍張濟,屆時京畿以驃騎將軍皇甫公爲首,地方上則以徐、張二將爲輔。明面上看着只有三萬不到,可必要的時候,駐守益州陰平的虎威將軍蓋順、以及關中雍州各郡的郡兵、典農校尉的屯兵也能聽詔助戰。統共算起來,也有六七萬人了,如今涼州窮破,羌氐勢弱,韓遂再是了得,又能興起多少風浪?”

看則三萬,實則六萬,這明擺的是個火坑。王輔暗自腹誹道,皇帝故意擺出一副不知情的態度,專等着韓遂跳進來。有皇甫嵩帶着六七萬人,足以守住關中,等皇帝帶着大軍凱旋班師,韓遂反叛的名實也都有了,禍亂西北二百餘年的羌患在皇帝手中成爲歷史——難怪司馬懿會說這纔是皇帝想要的‘新朝氣象’。

“那我們呢?”王輔終於記起來司馬懿開始說過的話,如今真按司馬懿所言,跟着他留在長安應對必然到來的韓遂叛亂,的確比跟着一衆人競爭征討二袁大功所得到的要更多:“我們該怎麼做?”

“自然是要一鳴驚人了。”司馬懿知道對方一直急於證明自己,喜歡炫耀功績與才幹,此時見他心動,便趁熱打鐵道:“我觀朝廷局勢,若是沒有猜錯,屆時留守長安的,必會是司空趙公與太尉董公、驃騎將軍皇甫公,而尊君身爲天子舅父,身體不宜遠行,也必會在其中。而我父官居執金吾,涼州一亂,長安防務必是歸他操持,你我兩家聯合,足以在這場平亂中出一份力。”

其實司馬懿並不清楚皇帝最後會不會將他父親帶去隨軍,雖然執金吾負責保衛京城、宮城,防備水火等突發事件,按職責來說理應留在長安。可依漢家故事,執金吾既能在皇帝出巡郡國時留守京城,也能跟着皇帝外出,隨行宿衛。但他爲了說服王輔,便儘可能的往最好的一面去說,因爲只有王輔的支持與身份,他才能在朝堂的最終決議說上話。

“你是說平亂?”王輔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應敵,少年將天下大事看得如同兒戲:“不僅是禦敵?”說完他又憂愁起來:“可這談何容易?就算留下,有趙公他們在,我們也做不得什麼。”

“太尉董公是外戚,性情強勢,留守長安,必然會壓過趙公一頭,凡事以他爲主。”司馬懿衣袂飄飄,幾步走了過來,也不嫌擠,一屁股坐在王輔旁邊,循循善誘道:“皇甫公雖以驃騎將軍主兵事,但爲人識時務,老來暮氣,不敢與董公相抗,長公主又是女流……朝中若論資歷、身份,唯有尊君可以主大局,而尊君大病初癒,身軀衰弱,不堪煩劇……”

王斌自從今年倒春寒不及防受了涼氣,便生了一場大病,差點要準備後事,就連長子王端都嚇得從河東趕了回來。幸而長安有華佗在,才只是到鬼門關走了一遭,但也是元氣大傷,近年來都需靜養安神。若非如此,留在長安主持朝局的就該是王斌,想到這裡,王輔呼吸一緊,側身面對着司馬懿,滿臉的不可置信,一顆心怦然作響:“你是說我?”

這人雖有些才智,但也糊塗,朝野諸公,誰還會聽一個弱冠的年輕人的話?司馬懿心頭冷笑着,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外戚王氏,只要把王斌的名義頂在前頭,趙溫與皇甫嵩就會大概率的對他們兩個年輕人在幕後的一舉一動選擇性的視之不見,而聯合起來制衡董承。王輔想在這場紛爭裡立下大功、證明自己的能力,而這對司馬懿來說卻是其次,他更想借此機會,讓司馬氏加深與各高門大族之間的緊密聯繫。

這是他一直密切關注朝廷動向、皇帝言行,費盡思量才謀算出的一着。這一着,足以讓他超過同輩所有人——就連皇帝一直拿他對比的諸葛亮也是如此。

“不是你。”司馬懿立即打消了王輔不切實際的想法,搖了搖頭,又接着說道:“是我們。”

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十四章 陳事於庭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七十九章 太學野駒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八十三章丨連根拔起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九十四章 錢穀本末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五百六十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四百零一章 部伍嚴整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霧迷茫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一百零三章丨帳中豎子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澡濯難遂第九十六章 費力勞心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顧後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六十八章丨賢師良士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十七章 責有攸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