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爲死地。”————————【孫子·九地篇】

“劉玄德的根基到底是太淺了。”荀彧不像程昱那般容易情緒化,平靜的說道:“以外人的身份,憑白接下一個偌大的徐州,不出旬月,便能得到州中豪強的服膺,矢志抵禦外敵……這倒是與孟德當年入兗州的境況相仿,可那時候卻沒人在背後圖謀兗州。相較之下,劉備倒是未逢良時,若給他時間好生經營,當不至讓我軍如今這般輕鬆。”

程昱嘴上說是瞧不起,但心裡卻是極爲認可荀彧的評價,他點了點頭,在荀彧身邊坐下說道:“這隻能說是天不假時與他!曹公此番率大軍入徐州,是有悖於袁氏心意,難保袁本初不會惱恨之下,對兗州發難。所謂兵之情主速,曹公入徐州當以速戰爲上,讓袁本初反應不及,只能自咽苦果。”

荀彧心裡無不盼着袁曹反目,讓曹操徹底迴歸朝廷統御,只是他面色不改,仍淡淡的笑道:“夏侯妙才現在何處?”

如今曹操在兗州的軍事部署,西邊有摯友張邈駐守陳留,東邊有夏侯惇看護泰山,南邊則是有騎都尉夏侯淵領兵萬餘,用以在一開始掩人耳目,牽制小沛的關羽。此番得知關羽被調回下邳,則小沛必然空虛,爲求既定的‘速戰’方略,由徐州東北、西北兩路進擊,讓田豫左支右絀、難以招架,纔是最好的計策。

“騎都尉聽聞消息,擔心貽誤戰機,當即點兵南下了。”程昱輕聲說道。

“夏侯妙才用兵奇疾,猶如神速。”荀彧毫不擔心夏侯淵與曹操會不會在時間上形成默契,畢竟夏侯淵行軍的速度是出了名的:“不過明日午後,小沛便會克復,彭城也將降服。三兩日內,與孟德合圍下邳,徐州便難逃我手。”

程昱忽然促狹的一笑,像是想起什麼了似得:“彭城相汲廉是濮陽汲氏出身,我家與其同在東郡,曾過府相交數面。劉玄德倉促繼任,不識舊人底細,一味寬惠大度,終到底是會將釀就禍事。”

事到如今,他仍忍不住拿曹操與劉備兩人作比較,最後還是找到一個可以抨擊的點,認爲曹操入住兗州後便大肆徵辟本地士人、讓親信駐守關鍵的郡國,而劉備卻吃了沒有太多合適人才的虧,兜兜轉轉,沒有一個地方太守是他的人。不過小視歸小視,程昱心裡仍舊是對劉備的才能表示服氣的,只是時不時的將他剖析一番,好知己知彼。

荀彧知道程昱不是那種輕狂自大的人,此次曹操之所以有信心能短期內拿下徐州,主要還是靠了陳羣、程昱等人與彭城、東海二相牽線的功勞。

自從陶謙死後,彼二人便順從陶謙遺命歸附劉備,但劉備的家世與背景並不顯赫、又無隆重的德望,並不能讓彼等真正信服。而曹操前次在徐州所表現出來的武力卻讓衆人記憶猶新、外敵在前,以劉備所表現的軍事實力,究竟能不能抵禦曹操或袁術,保全徐州,這是一個縈繞在所有人心頭的問題。所以任誰也沒想到,汲廉、劉馗這些隨陶謙抵禦曹操、組建第二次關東盟軍的地方郡守們開始放下芥蒂,暗中投靠了曹操——這卻不是田豫所能預料到的事情。

或許,田豫心裡已經有預感了,不然也不會這麼急着收縮力量,將所有的部衆都集中在下邳,毫不猶豫的放棄了彭城與東海。

荀彧暗自思忖着,忽然,他問道:“陳公臺不在此處?沒有與你一同前來?”

爲了支應曹操在徐州的戰事,荀彧、程昱、呂虔等人都就近安排在山陽、泰山一帶籌措糧草,以應急時。陳宮此番也與荀彧等人在山陽郡纔對,畢竟山陽郡自從太守袁遺死後,朝廷便遲遲不曾遣派太守赴任,袁紹、田芬與曹操等人爲此曾各自上書,薦舉親信就任,然而無論是袁紹薦舉的同族袁春卿,還是曹操舉薦的從事畢諶,朝廷都一概沒有回覆。

久而久之,山陽郡便只好被曹操接手,作爲自己在兗州東部、南部方向的駐地。

此刻陳宮理應跟着程昱一同前來纔是,卻只來了程昱一人,倒是讓荀彧心裡覺得有些奇怪。

程昱倒是沒覺得什麼,先是順口答道:“田芬不肯撥付糧草,夏侯元讓又去了泰山郡,所以公臺親自去東武陽與田芬交涉去了,順便看看東郡的屯田。”說完,他見荀彧的眉頭微皺,一顆心忽的一顫,輕聲問道:“怎麼了?”

荀彧不是個喜歡在背後說別人是非的人,但剛纔心裡的猜測實在太過嚴重,讓他不得不慎重,臨時放棄了那點原則:“程公,不知你可有發覺,近來陳公臺有些心不在曹公。”

程昱詫異的看了荀彧一眼,心說按如今這境況,就連你這個被曹操稱讚爲‘吾之子房’的荀文若都開始心向朝廷、還想把曹操拖上朝廷的船了,就不能讓陳宮的立場也跟着搖擺?不過腹誹歸腹誹,荀彧的話卻不能不重視,想起近來陳宮對共同商議對策時不甚出力的態度,程昱不禁陷入了沉思。

“好你個曹孟德!”袁譚憤而一腳將桌案踹倒,作爲曹操的子侄輩,他對曹操絲毫沒有任何的尊敬,反而是臉色漲紅,胸脯起伏不定,一副氣急敗壞的模樣。他順手指向旁邊跟着他一同站起來的瘦高士人,寒聲抱怨道:“我幾次向他書信相勸,敦請他務以兩家親好爲念,安分兗境,以後自然會有州牧給他做。他何不知足,還要與我爭徐州!”

被袁譚指着的人喚作華彥,是平原高唐人,是當地豪強出身,早在袁譚入青州之前便投入幕中。雖然他與名士華歆是爲同族,但沒有任何一處品性像華歆,反而是個喜歡近讒言的奸佞小人。起初袁譚倚重華氏在平原的影響力,將其納爲閒職,後來不知怎麼,竟逐漸視其爲腹心。

被人用手指當面指着本是極爲無禮的一個行爲,但華彥面色不改,仍諂笑道:“大公子切莫動怒,曹孟德粗猛之輩,哪裡明白什麼大勢?當年若非袁公,曹孟德連東郡一地都尚未可得,又遑論兗州?不過,眼下青州初定,元氣未復,一時出不得兵,還是先指使董公仁與昌豨,在琅邪多做牽制,等高、崔等將軍休整完,再南下進軍不遲。”

另一邊站着的中年人不滿的看了華彥一眼,起身向袁譚恭謹的行了一禮,開口道:“曹操善於用兵,麾下不乏精兵良將,不可小覷。大公子休息之餘,不妨傳信袁公,請袁公決斷。”

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九十一章丨磐石生紋第六十三章 未過其譽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四百零五章 異相尋配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細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百一十三章 悉分兵柄第四百零四章 竊觀風氣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第一百一十六章 堅不可摧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五百六十一章 守缺攻餘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五百四十四章 火之始然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八十二章 連騎擊鞠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說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驟破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四百五十一章 戒火景天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三十章 臺閣生風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八章丨屈身奉上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十七章 論議深博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