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

“將至所居,自後垣乘虛而入,徑及庭中。”————————【去笈七籤】

裴茂雖是一介文士,習練過幾年劍術,但此時端居上位,卻流露出一絲讓王越不敢輕視的威壓。他隱約發覺對方有些動了怒,趕緊把頭低了下去,口中說道:“越巂、牂柯、益州等地,有諸如高氏、雍氏等夷王。彼等割裂一地,劉益州在時便不甚歸服,如今益州動盪,朝廷若不彰顯武力,在下擔心他們會潛心不服。”

“治理彼等異族,朝廷自有良策,你入朝得晚,尚未知悉,這倒不怨你。”荀攸見狀,輕輕的別開這一話頭,忽然問向王越說道:“我記得這趙韙是巴西人?”

“荀侍中說的是,趙韙原來是朝廷的太倉令,跟着劉益州一同入的蜀。”楊懷接口答道。

其實想也知道,當初趙謙擔任前將軍的時候,董卓曾派其率兵南下,聯合益州從事賈龍一同討伐劉焉,如果趙韙跟蜀郡趙氏有血親,沒理由會不支持趙謙的軍事行動、更沒理由在這個時候起兵頑抗。

“巴郡果然是地廣兵衆啊。”荀攸隨口說了一句,低頭想了想,對裴茂建議道:“爲今之計,當先佔梓潼,而後調精兵順梓潼水一路南下,拿下德陽縣。趙韙若要揮兵入蜀郡,必得溯江而上,而德陽乃必經之地,若是德陽已失,便退至廣漢縣。而我等可率剩餘兵馬火速南下,先進郕都,蜀郡一得,益州便可大局皆定。”

“數路進軍,這用兵是否有些險了?”裴茂看向荀攸,神色有些複雜,他們本來的打算是兵分兩路,一路有徐晃阻擊側翼的張魯,另一路主力南下劍閣、梓潼。如今益州有變,南邊的這些地方都不再是攔路的險要,而趙韙卻遠在江州,山遠水長,未必有他們在平地上行軍快。這時候再分一軍,是否划算可行,裴茂有些想不通。

荀攸直盯着他,搖頭說道:“就是要趁彼等不備,打個出其意料!如今蓋順應與張魯接戰,而趙韙遠在江州,如何得知我軍進兵之速?彼一定以爲我等仍在劍閣,顧忌着腋肘的張魯,不敢分兵。如今偏要趁其不備,兵法有云‘多算勝’,這就是要比他們多算得一籌。”

“我軍遠來,利在速戰。”裴茂考慮良久,終像是被對方所打動,一字一句的說道:“如今蜀地天險已失,所過之處皆爲平地,諒彼等也無奈我何!”

於是裴茂指使衆將打點行裝,留下千餘輔兵守住葭萌,帶着剩下的五六萬人一路南下。屏退衆人之後,他獨留下荀攸,說道:“蜀士之劫!王越雖未明言,但彼等名士大儒、蜀中文氣怕是深受重創。楊公、任公等人苦心經營,數十年在益州推行教化,所行之功怕是盡然捐棄了。”

“益州光復,首要的是休養生息。”荀攸也是略有些頭疼,雖然他不喜歡在無憑據的情況下胡亂猜測,但此間發生的事情未免過於蹊蹺。

要想使益州的權力順利過渡,劉焉可以採取很多方法,甚至還有時間在死前直接當着衆人的面,宣佈投誠朝廷的決策。根本不至於落得劉瑁兵變奪權、郕都連遭兵燹的境地,這種近乎報復的行爲只能用失智來形容。可劉焉又是爲何非要在死前不管不顧的殺一批士人?難道純粹是爲了要拉這些素日不聽管束、威脅他昔日權力的豪強與他陪葬?

或許是有人在背後教唆、許下了利好。

看來還得到了郕都,與來敏、裴俊等人接觸之後再做打算了。

荀攸如是想到,他心裡隱然有個很奇異的感覺,不是被那人扳回一局的懊惱,而是忽然在心底冒出了一個問題:

‘自己來益州,究竟是爲何而來’。

這個問題讓荀攸走了神,以至裴茂在一旁說了幾聲才聽見:“荀君!”

“喔。”荀攸回過神來,歉然道:“是我失態了。”

“倒是很少見荀君想的入神。”裴茂大方的笑笑,爲他端上一碗茶,說道:“適才說,拿下蜀郡等地後,益州首要的是休養生息。不過這休養生息,卻非我等職守,我的意思是,既然益州局勢已定,不妨這就上疏報捷,並請朝廷選派能員南下接收。”

荀攸像是想到了什麼,連聲應道:“是該如此,益州若要安定,宜儘快有一干吏纔是。”

難得見素有主張的荀攸支持了一次自己的決定,裴茂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待第二天收拾部衆南下,這一路上簡直順遂無比,所過之處無不是開城迎接王師。大軍來到梓潼後,由於趙韙不比張魯尚有不戰而下的可能,所以裴茂便派躍躍欲試的中郎將蓋順帶領虎賁軍沿江南下,分兵迎擊趙韙。

隨後數日之間,不僅大軍連下涪縣、綿竹、雒縣等地,更是沿途收束部衆,竟達七八萬人,聲勢浩大,消息傳來開去,整個益州無不震動。

便是遠在巴郡充國的張魯也是心神動盪,在得知裴茂等大軍破關南下、郕都的一系列佈置失算以後,尤其是得聞母親盧夫人以及獨子張富身陷牢獄,他便立時慌了手腳,連忙喚來了閻圃問計。

“駱曜這個賊子!我當初實不該輕信與他,如今兵敗氣亡,他竟還一心想着要我舉兵頑抗!此人害我不淺,我非得斬其頭顱不可!”張魯先是深深的自責了一番,接着緩和了語氣說道:“不過,縱然是手殺其人,此間僵局仍是難解,還望閻公教我。”

“光是殺駱曜一人,確實難解。”閻圃坐在席上,半睜開眉目,悠悠說道:“如今劉氏承天應命,德運不絕,歷數使然。我等此刻何不順天奉誠,更待何時?當初在漢中時,在下便勸過師君,如今那些話都忘了麼?”

“我哪裡敢忘。”張魯說道,他當初確實是聽了閻圃的話,抱着保存實力,好在投誠的時候有足夠的本錢跟朝廷討價還價。但入巴郡以後又見劉瑁爲了多位,主動聯繫了自己,蜀郡局勢似乎尚有可爲,於是又在駱曜的唆使下起了心思。利用自己在杜濩、樸胡這些盤踞巴郡的七姓夷王心中的威信,組織起一支兵馬來,試圖慢慢往蜀郡進軍。

假使那時候朝廷在白水關折戟而歸,自己未必沒有機會。可如今看來,到底是自己又想當然了。

他知道閻圃對他的所爲有些怨言,此時更是放低了姿態,懇切的說道:“閻公!還請救我一救!”

閻圃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這才擡眼看向張魯,輕聲說道:“如今徐晃等軍已至閬中,是該如何做,師君還不知麼?”

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百五十四章 少年心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七十八章丨各奔東西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百八十一章 懷詐算彼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九十三章丨夤夜造訪第四百六十四章 病臥待時第九十章 挾銅鉦束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姿貌絕倫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人餘殃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宮樹第二百一十三章 張施帷幙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賊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六十八章 乘間襲我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顧景第一百一十一章 禍機殃流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四十一章丨開達理幹第二十六章 推濤作浪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九十四章 近而間親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陳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