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衣冠梟獍

“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書·康誥】

呂常口中的那個孫校尉全名叫做孫肇,爲劉焉掌管着數千由青羌、叟人組成的軍隊,是劉焉麾下將領。劉焉起初之所以能在益州立足,除了靠蜀地豪強趙韙的支持、以及張魯的部曲以外,更重要的還是靠着孫肇手下的這些青羌、叟兵。

如今張魯已經不可信任、趙韙與劉焉早已‘以利合、以利分’,故而孫肇便成爲了劉焉手中最後一支保證威權、震懾宵小的嫡系部隊。

也是他留給兒子劉瑁,使其在接下來的紛爭中,保證他能與來敏等人順利分享利益與成果、而不被中途拋開的資本與保障。

只是他不知道,孫肇不僅與劉瑁頗有來往,而且還是劉瑁堅定的支持者。

待呂常走了之後,劉瑁一下便從席上跳了起來,在得知自己能夠隨意出府後,他第一個想的竟不是去看望父親,而是心急火燎的招呼奴僕,說要擺車駕外出。

呂常靜靜地待在牆角,默默聽完劉瑁這一系列動作之後,本來就不太好看的臉色愈加灰敗了幾分:“誒……枉費使君曾經那麼喜愛他。”

他捂着胸口沉重的咳嗽了幾下,扶着牆一步一步的走了。

坐在車駕上,待冷靜過來後,臉色蒼白的劉瑁左思右想,有些心神不定。

能跟隨劉焉千里迢迢來到這方巴山蜀地,見識過其父劉焉在益州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打下一份基業,作爲旁觀者的劉瑁自有一套捉摸局勢的心思。其父當初突然將他關在府中,或許還能解釋爲是要他靜心讀書,少出去廝混;如今又突然把他放出去,怎麼看也不像是父親見他讀書有成的意思,其中必有未知的隱情。

這盤旋在心頭的疑惑,直到劉瑁秘密來到北城,到了孫肇安置在郕都的隱秘府邸後,纔得到孫肇的解答。在後院的密室內,孫肇有意屏退了左右,無比自信的說道:“看來使君的病情日篤,恐怕將不久於人世。”

“啊!”劉瑁頓時大驚失色,連聲說道:“可我等此前在綿竹的時候,只與廣漢彭氏、秦氏打過交道,從未料想過阿翁抱着病軀,會突然將州治移到蜀郡,這一下使我等前面的佈置全都落了空。如今要想扎穩腳跟,就得重頭開始聯繫蜀郡這邊的豪強,可是、可是阿翁他……我等恐怕是來不及了。”

“劉君不用怕來不及。”孫肇是個精瘦的中年男人,臉上的皮膚因爲常年受風吹雨打,像片枯葉似得幹皺發黃。本來平平無奇的相貌,全因他那一雙細小卻陰狠的眼睛而出彩,他站在劉瑁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就像是一隻灰狼拍打着兔子皮毛上的灰塵,他侃侃說道:“如今這世道,再大的仁義、再響亮的家名都不管用,管用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手中的刀!”

劉瑁眼睛一亮,不由大笑了幾聲,說道:“沒錯,阿翁當年就是仰仗刀兵,一路殺了不知多少盜賊、豪強,乃有今日這般局面!如今有孫將軍爲我出力,我又何愁不能爲我阿翁守下這方沃土?”

孫肇當初隨劉焉入蜀,曾與劉瑁一同跋山涉水、經歷艱險,彼此有過一段交情。劉焉在蜀地只有劉瑁一個繼承人,如今劉焉眼見就快死了,不趁着這時候支持劉瑁爲益州之主,拿下‘擁立’之功,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去?

至於來敏私下派人與他說的話,孫肇是全然不放心上的,一來是作爲親自一步步走完秦嶺山道的人來說,他認爲那個孱弱的朝廷即便振作些許,打敗了外強中乾的氐人,也不一定能打下漢中。而且就算退一步說,即便是打下了,他只要守住劍閣、葭萌等關隘,背靠益州錢糧,也必然能讓朝廷在關下鎩羽而歸。

“劉君且放心。”孫肇冷冷說道:“在這益州,就算是趙韙的私兵部曲也奈何不了我手中的叟兵。”

聽了這話,劉瑁自然要給孫肇許下好處,他脣角向上一挑,自信滿滿的對他說道:“如若事成,你便是我手下大將,整個巴郡都將是你的,你我可共享富貴!”

孫肇配合的抱拳說道:“多謝劉君厚愛!”

劉瑁輕輕‘嗯’了一下,然後靜靜聽着窗外淋漓的雨聲,又在室內繼續踱了幾個來回,凝眉深思,剛纔那番說辭似乎並未讓其心安。過了好半晌,才聽他背對着孫肇,朝桌上燈燭說道:“我這段時日不得出門,不知外間有什麼新鮮事沒有?比如那個來敬達,我看他此行南下,絕非投奔親友那麼簡單。”

孫肇低眸細思,停頓了片刻,方道:“劉君睿鑑,來敬達這個人不簡單,他這段時日頻頻走訪蜀郡各家,似乎是在爲朝廷做說客,就連我也曾與其接觸過。”

劉瑁心中一動,立即轉過身來,狀若無意的問道:“他親自來找的你?”

“不是。”孫肇坦誠的直視劉瑁,語氣平靜的說道:“是吳班。”

劉瑁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徑直移開目光,輕蔑的說道:“吳氏向來是趨勢附利,當年聽說巴蜀有天子氣,非要賴着我父來益州。又還想說動我阿翁,把女兒許給我。如今,哼,這門庭倒是換的挺快。”

孫肇淡淡說道:“士族豪強,能立數十年乃至百年家業,就得要有應風而動的本事。”

“是啊。”劉瑁腦筋轉得很快,既然不是來敏親自說項,那就說明彼等在一開始,便對拉攏孫肇這等劉焉手下親信這件事很不自信,這樣想着,他心裡就有了底:“來敬達還能怎麼做說客,鼓動益州豪強在我阿翁亡故之後,率土歸附朝廷?口說無憑,彼等如何會篤定這些享樂慣了的豪強會聽他一人之言?如何篤定我等就會聽其施爲?此外,張魯在漢中殺官害民,他會願意拱手而降?”

劉瑁等了片刻,發現孫肇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不由好奇的問道:“怎麼了?”

孫肇默然少時,說道:“朝廷已經派兵南下了,前些天已擊敗了攔道的氐人,如今應是在陽平關下,與張魯交戰。”

“什麼?”劉瑁覺得不可思議,更是從未想過會這般突如其來:“朝廷已經派兵了?那爲何這些天蜀地一點動靜都沒有?”

未及孫肇答話,劉瑁便想明白了:“難道張魯也在等、咳,在等益州出現變亂?”

他及時收了口,雖然二人此時心知肚明,但這個‘也’字直白的說出去未免也太過不孝。

劉瑁見孫肇面色不改,遂補充說道:“當初此人歸附的時候我就知道,此人賊子之心,不僅派妖婦蠱惑我父,如今竟還想圖我益州,簡直死有餘辜!”

“這件事瞞不了多久,益州豪強多有派往陰平、漢中行走的商賈,他們只會比我等晚知道幾天而已。眼下無論盧氏妖婦有什麼圖謀,都不重要,只要劉使君還在一日,彼等就不敢有所妄動。”孫肇低聲說道:“何況此時此刻,朝廷還在陽平關外與張魯交戰,張魯就算要圖我益州,現在也脫身不得。首要之事,還是劉君要在這些天多尋訪名士,時刻不能離劉使君左右,以防有變。”

“好、好。”劉瑁接口說道,臨了還不忘囑咐孫肇:“來敬達那裡,你最好還是敬而遠之,莫要遭其算計了。彼等所爲,我父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沒有動靜,我想還是病重無力、或者是要留待我日後拿來立威的緣故。”

孫肇不知是聽明白了還是沒聽明白,簡單答了個‘喏’字,算作迴應。

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晝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二百零七章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三十四章丨冒功邀賞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鄉遇貴第二百二十八章 靈前驚變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離弦第六十一章 臨陣語舊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漸蹙迫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二百八十四章 牆溼乃補第九十章 華山崩裂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一百二十一章 棄舊圖新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二百八十八章 頗生事端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二百零八章 互有勝負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二百一十章 將釣取鉤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轍亂旂靡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嘉言罔伏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九十八章 昌濰原平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四百六十章 無介於懷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三百九十七章 試議權衡第三十四章丨官無常法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十三章 重蹈覆轍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一百章 本心初試第四十八章丨豎子與謀第六章 先屈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