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

“和以處衆,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省心錄】

陝縣的捷報着實打亂了皇帝與馬日磾等人的配合,王允絕地反擊,在朝堂上爲呂布大肆請封,以自己功德不配爲由,將董卓賞的溫侯爵祿轉給了呂布,還拜呂布爲衛將軍。

衛將軍與奮武、破虜等雜號將軍不同,這可是正經的重號將軍,可以置官屬,總領京城各軍,掌握禁兵,預聞政務。

呂布手中本有前赴弘農在沿途收降的萬餘人馬,再加上牛輔、董越的亂兵,返程之時,將近有三萬精兵。趙溫與馬日磾等人迫於軍威,一時噤聲,皇帝手中雖也有不少軍隊聽命於他,但都是新兵,在呂布龐大的軍事壓力下,也不得不同意了王允對呂布的嘉賞。

至於瀕臨死地的衛尉張喜等人也由此被王允強行壓下,在當天朝會上再也無人敢提及。

張喜與蔡邕的事雖然被壓了下去,但不代表不會有人提及,這才消停了幾天,待呂布戰勝牛輔的熱度消減後,衛尉張喜再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原來是皇帝昨天夜裡準備臨幸掖庭宋貴人,在宮道上撞見行跡詭異的盜賊,驚嚇到了御馬,奉車都尉劉璋不能控御,從轅上掉了下來,鑾駕差點傾覆。幸好當時皇帝並不在那輛車上,不然豈不是就要釀成大禍。

但出了這事後,皇帝自然是大發雷霆,當即下令讓直宿的羽林、虎賁等郎衛在宮中四處搜捕,最終還是在滄池邊上捉到了盜賊。

次日一早皇帝負氣罷朝,並帶北軍、羽林、虎賁出上林苑。以太尉馬日磾爲首的大臣紛紛彈劾衛尉張喜有失臣責,應當問罪。

奏疏上報給皇帝,皇帝不加批覆就扔給了尚書檯,尚書令士孫瑞又將其轉交給王允,並附上了自己的意見,也就是按正常程序,讓衛尉張喜自己謁廷尉自辯。

官員失職,導致小人衝撞聖駕的行徑,放在歷朝歷代都是重罪。

王允正在休沐,得報後立即將張喜叫來家裡問話:“你最近是怎麼回事!前些日子我還在陛下與公卿面前替你作保,讓你立功贖罪,沒想到今天又鬧出這麼大的事情,你真是讓我失望!”

“我一介微陋之軀,蒙司徒之恩,屢獲保賞,如今出了這個事,實在是有負司徒。事犯聖怒,恐難以保全,還請司徒早做決斷,在下的妻兒,還望司徒照拂了。”此時張喜早已沒有前些天的意氣風發,在皇帝與馬日磾的刻意打擊下,他顯得格外委屈,連說話都帶着一絲託付後事的意思。

王允聽的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張喜的爲人,務虛避實,善於僞裝。宮中出現盜賊可能確實是他一開始沒有重視,故意隱瞞,就連王允都不知情。等到事情鬧大,王允給他做了擔保,他能力有限,又不是幹這個的料子,是故遲遲不見成效。

這回見不好收場了又跑過來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想讓王允再次施以援手。

現在這個難題再次擺在王允面前,有呂布擔任衛將軍掌握京城附近的軍隊,留着一個犯下重罪、又被皇帝使人架空的衛尉,顯然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王允很快做出了決斷,他從不吝於對自己親近和欣賞的人加以提拔,但如果這個人不僅犯下國法,還試圖誘騙自己去搭救,更是觸犯了王允爲臣守正的原則。

“我等大臣,自當秉公辦事,你犯了國法,還來找我做什麼?你趕緊去廷尉府自辯,等候公議,不用到我這來了。”

這個情況大出張喜的意料,原本還有轉機的一件事,在他一再失誤後變得異常棘手,他這才發現自己失策了,在王允手下,犯了錯不該立即找王允庇佑,而是應該自覺的認罪,這樣興許王允會想辦法給他寬大處理。可如今他卻着急忙慌的跑過來讓王允徇私,這樣做又與王允素來厭惡的那些佞臣有何區別?

張喜是個聰明人,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並且試圖挽救,但這時候心懷不滿的王允爲了避嫌已經不再見他了。張喜還是執迷不悟,四處託人,想讓在王允面前說得上話的司隸校尉黃琬代爲說情。

黃琬當初敢於得罪權貴,堅持秉正選舉人才,如今又怎麼會答應給張喜幫忙?但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選擇到王允府上來一趟。

第二天午後,暑氣蒸騰,黃琬頂着烈日,在僕人蒼頭的帶領下行色匆匆地走進王允宅邸後院。王允怕熱,在園中的池畔特意讓人栽了一片竹林,還在竹林中搭了一座竹亭。

微風從水面拂來,穿過竹林,枝葉摩擦發出一片沙沙聲響,整座竹亭通透來風,掛在四周的竹簾不停的翻動。

王允坐在亭中的席上,隔着簾子,靜靜的聽着竹林間的鳥叫聲。

黃琬到來時,身上不住的流汗,往日保持的士大夫風度此時也盡化作了喘息,反觀王允巍然端坐,泰然自若,讓黃琬有些訕訕。

“昨天上午他纔來尋我,被我說了回去,沒想到今天就把你請來了。”王允親自給黃琬倒了杯茶,譏諷的說道:“這人面子還真大。”

“與其等他找別人,與你鬧出不愉快,倒不如我親自來一趟,好斷了他僥倖的心思。”黃琬知道王允的性格,若是等到別人來求情,王允定會與他發生爭執,在這個緊張的時候,內部一定要保證穩定和諧。

王允冷哼道:“我已經給他指了明路了,他自矜名節,畏懼廷尉大獄,不聽我勸。落到如今這副下場,又能怪誰?”

“本來讓他自己去廷尉謝罪,這樣哪怕受罰,也不失臣子風範,這也算是朝廷給臣子留的體面。可他遲遲不去,這兩天躲在家中,還四處找人請託。陛下餘怒未消,直接詔侍中趙溫帶執戟郎把張喜與衛士令、左右都候等屬官一併用檻車縛送詔獄,這下子連一點顏面都沒有了。”黃琬似乎是在爲張喜感到可惜;“一時糊塗,釀就大錯!”

張喜的下場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說是王允袖手旁觀所造成的,所以當黃琬轉告這個消息時,王允仍有些感到可惜,他嘆道:“皇帝的心未免也太狠了些。”

“子師這是什麼話?”黃琬大爲不解;“這一切都是張喜咎由自取,陛下與我等未嘗沒有給他改過的機會,是他自己不珍惜,怎麼能說是陛下心狠?”

見王允沒有答話,黃琬又將這幾日心裡的疑惑給說了出來:“子師,我看陛下不是庸主,若是得以親政,必有中興之望。你又何苦處處阻撓,將自己與陛下對立,反倒讓他們鑽了空子呢?”

王允與皇帝之間的怨懟和衝突實在太多,到如今已經成了一個難以解開的結。

他不願在這個時候拉下臉來侍奉皇帝,不僅是他的頑固強硬的性格不允許,在他身後那一批別有用心的士人們更是不允許。可這些事情又如何說與黃琬聽呢?

黃琬是個純臣,與關東士人沒有多少瓜葛,反倒是在仕途中多次受到弘農楊氏的提攜,這樣的人,又怎麼方便知道王允與關東士人之間的利益相關呢?

“陛下確實聰慧勝於常人,但孝靈皇帝好學多思,不可謂不聰,只是擁蔽於左右,不得伸張才智。”王允緩緩說道,別過頭不去看黃琬:“陛下到底還年輕,容易被財色所惑,若是沒有得力的臣子從旁輔佐,哪怕再是聰明過人,也是無用。所以我纔想奏請陛下延請大儒就學,先熟悉政事,過兩年等陛下及冠了,再親政不遲,只可惜陛下太急切了。”

黃琬默然嘆了口氣,此時他也不知皇帝與王允兩方誰對誰錯,其實兩方似乎都已陷入了偏執的怪圈,到了再難挽回、誰也不肯服軟的地步,只是還留着一絲體面而已。

“張喜這個事情,皇帝顯然不會讓廷尉插手,看來是註定保不住他了。”王允看着簾外的竹林,忽然轉過頭來說:“呂布身爲衛將軍,掌握禁軍,乃職責所在,宮中禁制本該森嚴,如今鬧出這麼個事,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我已讓呂布上書請汰換宮中兵衛,再遴選將士精卒入宮,得保皇帝萬全。”

黃琬頓時一凜,這無疑是在皇帝身邊安插人手侍衛,王允這麼做是想幹什麼?他接話道:“陛下銳意改革軍制,是絕不會同意的。”

“精兵強將入南北軍,與陛下改革軍制沒有衝突,還能順應陛下心意,整頓衛尉及北軍、羽林、虎賁,陛下沒有理由拒絕。”王允斷然說道。

黃琬知道王允之所以讓呂布直接出面而不是自己,純粹是想借呂布及其身後的軍隊暗示皇帝,給皇帝壓力。但王允這樣做,與董卓又有什麼區別呢?而且皇帝如今羽翼漸豐,在這種事情上,未必會給呂布面子。

他還沒開口說出心中疑慮,只見王允又說出了一個讓他更爲驚詫的消息:“董卓餘部李傕、郭汜等人收聚殘兵,會於陝縣上書請赦,被我拒絕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八十一章丨計熟事定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八十四章 任憑自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十一章丨墾闢上林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十七章|萬年公主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五百零五章 蹈險不復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於事第二百零六章 從容任策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一百零六章 頑囂不友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八章丨所薦得人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三章 后王斯重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忠任事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龜長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二章 雪泥鴻爪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九十六章 蔭任子弟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規則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三十六章丨閭巷布衣第二十五章丨案驗戶口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一百四十九章 內結異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七十五章 別無擇行第六十章丨見困豫且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劍第五章 舊部星散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見鳴犢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人授劍第五百二十四章 利義相伐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