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

“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無戮辱。”————————【治安策】

在河東大亂之後,後知後覺的王允在羞憤之中大病了一場,輾轉病榻之間,他利用自己在太原的威望,使各家豪強全力支持劉虞對抗匈奴的戰事。既是爲了保護桑梓、也是爲了挽回自己不利的處境。

自己費盡心機的彌補錯失,只要自己沒有參與叛亂,僅僅只是勾結外臣這樣尚無憑據的事情,皇帝也不會對他施加重罪。可他怎麼也沒想到,族親王昶有一天會突然驚慌失措的跑來向他坦白,說是他奉父命,與範先私下傳過書信。

“王季道真是糊塗至極!這是要害死我家啊!”當時仍在病中的王允氣得捶牀呼道:“起先我就與爾等說過,不要理會河東那些小兒輩,他們成不了事!爾等偏卻不聽,私下謀事倒還罷了,如今禍到臨頭,還想着要我幫你們?”

雖然對外同樣是宣稱太原王氏,但內部卻分爲晉陽王氏與祁縣王氏兩門,王允與王凌是晉陽王氏出身,王昶則是祁縣王氏,兩家祖上同爲一系,但子孫綿延至今,已經形同兩家,彼此之間有着競爭的關係。

畢竟太原只能有一個王氏。

當然,這只是私下裡的競爭,在明面上,兩個王氏是親如一家,尤其是袁紹派人伸出橄欖枝,兩家更是因此展開合作,所以纔有王昶代表兩家拜訪初來乍到的劉虞。但在合作的背後,兩家的分歧也逐漸產生,祁縣王氏想借袁紹的勢力徹底壓倒晉陽王氏,所以事事奮先,他們本以爲繞開了王允可以獨佔全功,卻沒想到掉進了河東這個大坑裡去了。

王允想起了前因後果,又想起了如今兩家人岌岌可危的處境,王昶等人自作主張的事若是揭露出來,要說是王允在裡面沒有半點干係那是誰也不會信的,最終倒黴的只會是他們所有人。他越想越是苦澀,心底也越發的生寒——不僅是往日的朋友,就連身邊血濃於水的親人都想着坑害他。

“晉陽王氏與祁縣王氏,到底同出一脈啊。”

不待王蓋接話,他揹着手,走出書房,神色淡然,慨然長嘆,然後後邁步走了出去,口中吟誦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王蓋不由拿起王允給他的簡牘,上面寫着的正是這一句話,他眼圈一紅,默然無言的在他身後亦步亦趨。

走出竹林的時候,王允驟然停步回頭:“這片竹林留着,不要伐它。”

“謹喏!”王蓋險些撞上王允,堪堪停步,急忙應下。

王允難得溫和的看着紅了雙眼的長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哭。”

他笑了笑,閒庭信步的走着,像是在飯後消食,悠悠然走進了竹林外熱烈的陽光裡。

“讓天使久等了。”王允將趙諮迎上正堂,歉意的說道:“老夫自打回了家,便有午睡的習慣,耽誤了些許功夫,實在過意不去。”

“不敢。”趙諮忙在席上欠身說道:“來得倉促,未有提前知會,這是我的不對。本想着忙完對幷州各官的賞賜宣詔之後,再來拜會,奈何身負帝命,不得不奉命而來。”

“我知道。”王允點頭表示理解,突然轉了話題問道:“國家可還安好?”

“國家身體康健,文治武功,樣樣都好。”趙諮一五一十的說道:“在我來之前,國家便郊祭上帝,改明年爲建安元年。”

“建安……”王允忽然想起‘初平’這個年號還是皇帝剛登基、自己被董卓器重進入中樞輔政的時候定下來的,可以說整個初平年間的朝廷除開董卓,就是他王允一人的身影,那是打上了屬於他個人烙印的年號。如今被皇帝廢棄了,是在昭示着什麼嗎?

趙諮見王允莫名其妙的陷入沉思,心裡有些迷惘,愣怔了一會纔想起來說道:“國家很思念王公,說是若非瑣事纏身,他如何也得北上太原來親自見王公一趟。”

“啊,這可不敢!”對方辭色雖然平和,但話語裡的寓意卻有着重若千鈞的分量,王允驚得渾身一震,頓時覺得如芒在背,再也坐不住,連傾起上身說道:“國家萬乘之軀,豈可爲了我一介老朽而遠離中樞?”

趙諮臉上沒有帶着笑意,語氣有些沉悶的說道:“王公乃誅董元功,深孚海內人望,得天子優待也是應該的。聽聞王公前些日子病了,國家心裡掛念,本來還想讓我送牛酒以爲慰勞。可後來一聽王公病癒,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饒是早有準備,王允的心裡還是登時沉了下來,賜牛酒,既是兩漢以來皇帝對生病的大臣表示慰問的一種方式,又是皇帝不便於將大臣明正典刑、讓大臣自裁的暗示——這也是給大臣最後的體面。

可最後聽趙諮把話說完,他又覺得好笑,這牛酒本來是賜死大臣的,怎麼在皇帝眼中,反倒還真以爲這是慰勞臣工的東西?

想完,王允那一顆本已寒徹的心,又再度燃起一絲僥倖的火花。或許……

“國家託我給王公帶的東西,我已經帶來了,王公最好看一下。”趙諮從席上站了起來,衝王允拱了拱手,準備告退:“有些事我不能明說,還請好自爲之。”

王允怔了一怔,就這麼走了?

趙諮似乎真的只是代表皇帝看望退休老臣的,任憑王允如何挽留,堅持要走。王允派王蓋代爲相送,兩人一前一後走到庭院裡,趙諮忽然站住了。

“趙公?”王蓋不明其意,輕聲問道。

趙諮沒有理他,也絲毫不在意自己突然停下要走不走的樣子是件失禮的舉動,他擡頭眯眼看着太陽,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話:“今天的太陽可真暖和啊,一點也不酷烈。”

正堂裡,王允看着眼前一隻黑漆朱紋的盒子,愣愣的出神。

這是皇帝賜給他的食盒,裡面據說是裝了糕點,但王允緊張的眼神卻像是這裡面裝着毒藥似的。

他顫抖着將食盒打開,裡面空無一物。

王允頓時猶如被抽去了脊樑,癱軟在地上,臉上掛着慘然、以及如釋重負的笑:“果然,這纔是陛下,這纔是陛下!”

他身爲頗有名望的老臣,按照漢代‘義不受刑’的風俗,皇帝爲了維護皇權,大臣爲了保留體面,一般都會選擇賜牛酒以暗示自殺這種方式。如此皇帝也不會繼續追究下去,然後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這是漢代即便在政治鬥爭的最後關頭,也不會因此傷了君臣和氣與體面的模式。

何況王允心裡也篤定,無論皇帝有沒有真憑實據,都不會將其大白於天下,不然的話,誅董功臣、匡扶社稷的老臣王允居然涉嫌參與謀反,這件事會給天下士人帶來何等的衝擊,甚至可能會撼動他們心中堅守的道義。要是世人敬仰的忠臣都是私下篡逆的亂臣賊子,那這個世道還有救麼?這個影響天下人心的結果,是皇帝所不願見到的,所以王允只能自覺的自殺。

而之所以不是送牛酒來暗示,主要是因爲牛酒的象徵意義太明顯了,很容易引起閒言碎語,對皇帝的形象也不好,所以只能選擇這個別開生面的方式。

既想維護顏面,儘量不沾上殺功臣的惡名,又不想明正典刑,引起人心動盪,皇帝可謂是煞費苦心。

不過只有這樣,纔算得上是王允心中的皇帝!

在拔劍橫在脖子上的那一剎那,王允腦海裡回憶起了去年在石渠閣覲見皇帝的時候,皇帝站在窗邊,眯起鳳目仔細認讀着書簡上的小隸,陽光灑在蒼白的臉上,身上一襲深色的燕居服,襯得身子越發瘦小不堪……

那認真、好學的模樣卻深深印在王允腦海裡,成爲了他終身難忘的畫面。

那是皇帝給他的第一次機會,也是他這輩子最糊塗的一次……

“陛下……”王允高高的身子無力的倒下,眼前不斷的回放着當初的一言一行,他嘴裡喃喃說道:“老臣無能……”

“趙公?”王蓋在庭院裡正準備再說什麼,卻聽見身後一陣尖叫,他立時慌了起來,轉身便往回跑去。

趙諮仍舊昂然的站在原地,他所站的位置靠近府門,當年孝哀皇帝賜死丞相王嘉的時候,所派的使者也是這麼氣勢張揚的站在門口。

他擡頭再一次看着太陽,沐浴在陽光下的他全然不曾理會周遭的喧鬧,趙諮感慨萬千的說道:“今天的太陽可真暖和啊。”

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二百零一章 仰憑仁君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七章丨各算其能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五十九章丨 恭而有禮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九十一章 殿前郎衛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難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勢也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八十七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六章 國之干城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十八章丨校場點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冰山之下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盡第三百三十三章 遣使禱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顯廉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六十四章 匈奴騎蹤第五十五章 誰說意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五十章丨西州客商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十章 主人戒賓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三十九章 敦敘九族第三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四百七十九章 待看舟傾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一百零一章 臺閣生風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十八章丨議徵白波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十九章 鼓吹煥生第五百四十七章 孰可意料第一百三十八章 衆行賄免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