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衆力並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皇帝說道:“如何凝聚人心,這可是一項大學問。我之所以命太學在軍中宣示教化,除了使人敦睦道理以外,更多的還是要他們知道當兵打仗不僅僅是爲了餬口度日,也不僅僅是建功立業,而是爲了要保境安民。一飯一衣,皆由民出,爲兵者豈能不憫百姓艱難?”

高順聽着漸有些糊塗,他只是個校尉,這些道理他大致都懂,可卻不明白皇帝爲何要跟他說這麼多。

皇帝一直有意擡舉高順,不然也不會將他放在中壘校尉這個職位上,很顯然是打算讓他接王斌的班的,於是他頓了頓,復又繼續往下說道:“我早先以降過詔旨,南北軍的將士待年長退伍之後,可按其當時軍職,分別選派爲賊捕掾、五官掾、或是亭長等官。在教習科學過律令的可直接依功按職授任,沒有學過的,先在教習科學一段時日後再行分配。”

賊捕掾與五官掾都是郡縣府中專司負責緝捕犯人、掌盜賊等事的部門官吏,類比於後世的刑偵,而亭長也是負責管理地方治安、盜賊的基層單位。由退伍士兵擔任地方治安長官,既能避免習慣於刀口舔血的士兵返鄉後無法接受苦累的農事,從而被豪強收爲打手擾亂治安,還能加強基層治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皇帝的政策與律令能上下通達。

士兵退伍之後不僅不用重新去種田,而且還能得到一官半職,從參軍到退伍的這一切待遇都是皇帝給予的,由退伍士兵轉化而成的基層小吏自然會對皇帝抱有尋常官吏所沒有的忠誠與擁戴。等到這項制度形成良好的循環和運轉之後,皇帝絕不會擔心自己的政策會被底下的人陽奉陰違,從而還會加強中央對地方基層的掌握,保證皇權下鄉。

這是皇帝根據後世的經驗而複製修改的軍人退伍以及軍轉警制度,他將這個要言不煩的告訴給高順,其實是對高順寄予厚望:“這一次征討河東,南北軍少不得會有兵員減損,若是有戰死的,一律按禁軍的撫卹規章來辦,給錢、賜田、免賦役、收其子弟遺孤入軍就學。若是有因傷致殘而不能再復從軍的,則依退伍的章程來辦。”

皇帝注視着洗耳恭聽的高順,看着他清白正直的模樣,恍惚間竟想起了舅父王斌蒼老而不失忠直的神態,他沒來由的一嘆,當着衆人的面對高順說道:“舅父老了,軍中的這些瑣事,你身爲中壘校尉,得多替他分擔分擔。”

皇帝這番話等若是直接敲定了高順的前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王斌卸任之後,高順就將會是下一任的北軍中候,爲皇帝執掌北軍。

上一個被皇帝託付如此信重的還是虎賁中郎將蓋順,可惜他因爲一次行差踏錯,而至今前途暗淡。有前車之鑑在,其他人遇到這種事,大都應該謹小慎微,再怎麼也得謙辭幾句,以免得最後萬一打了包票卻沒有辦到也不至於摔得太慘,這纔是正確的爲官做人之道。可高順卻毫不推辭,一股腦的答應了下來,謹然奉命道:“唯!末將必竭盡智忠,爲陛下走牛馬、填溝壑!”

“陛下有此良將,何愁天下不平、漢室不興?”賈詡在一旁適時笑着插話道:“臣謹爲陛下賀。”

身邊跟着如侍中荀攸、尚書郎傅巽以及跟着來長見識的秘書郎法正等人皆出聲附和,皇帝選中了一個在他眼中比王斌更適合、以及同樣值得信任的人將會掌握北軍之後,長期擔負着爲皇帝掌握北軍大權這一政治任務的王斌,將不再爲北軍中候這個位置所束縛。今後他將被安排到一個怎樣的位置,對朝局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和影響,都是他們這些人以及背後的利益相關所需要考量的事情。

跟荀攸這些人面不改色、心中盤算計較比起來,護衛左右的一夥將校如羽林中郎將徐榮、步兵校尉魏桀、屯騎校尉姜宣等人則是大都將心思寫在表面了。射聲校尉沮雋性格剛烈正直,與高順頗爲投緣,此時見到高順儼然已是簡在帝心,除了羨慕以外,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激勵。

而在北軍資歷最老的步兵校尉魏桀則是心有不甘,他無法接受纔來北軍沒幾天的高順這麼快就要爬到他的頭上,至於虎賁中郎將蓋順看向高順的眼神則更爲複雜了,倒像是一種過來人看後來人的感慨萬千。

皇帝淡然一笑,將這些人的神色盡收眼底,隨即目視遠方,忽然換了個話題說道:“也不知張猛追到程銀沒有,若是賊首就擒,河東便算是平了一半了。”

“程銀手下少說也有萬餘殘兵,即便圍攻皮氏的侯選帶着手下萬人及時回援,二者縱然僥倖逃離。最後合兵據守,那也不是南北軍一合之敵。”荀攸緩緩說道。

他的預料很準確,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便見長水校尉張猛帶着一票胡騎灰頭土臉的回來了。

自從出了王昌侵佔軍功的事件之後,雖然這件事沒有刻意張揚,但皇帝還是另外找尋機會狠狠整肅了南北軍的風氣,是故張猛即便戰敗,也不敢弄虛作假。因爲他知道自己輸了不打緊,隱瞞不報卻是重罪,所以當他心虛的如實稟報戰況之後,皇帝果然動怒了,但也沒有做出讓張猛感覺最壞的舉措。

“你乘勝進擊,追亡逐北,本是一場順風順水的仗,怎麼就不知道多仔細着些!”皇帝在馬背上盯着單腿跪在地上的張猛,嚴厲的說道:“如果你早些發覺不妥,提前做好防備,程銀他們能逃走嗎?你身爲一營主將,慮事不周,功虧一簣,這叫我怎麼說你!”

皇帝的話還沒說完,張猛已經羞慚的無地自容,虧他自詡爲北軍名將,沒想到卻犯了這麼低級的錯誤,這教他以後如何面對一直跟他暗地較勁的張遼?他十分委屈的看了皇帝一眼,顫聲答道:“末將辦事不力,讓賊首程銀趁機逃走,無可狡辯,只求陛下治罪,以誡三軍!”

“錯已鑄成,治你的罪又有什麼用?”皇帝把話說完,便不再看他,對荀攸、賈詡等人說道:“眼下應是要趕快議論,程銀將逃往何處,這次伏擊無論審明時勢、還是佈置兵馬,背後必然是有人在出主意,不然以程銀等人的才智,斷不至於此。不把他擒拿到手,河東未必會那麼順遂的拿下。”

還差一章,可能要限免之後才能寫得完了,抱歉。

第七章 置酒屬客第七章丨中黃太乙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第十八章 興師問罪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憂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曲終人定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四十一章 牛溲馬勃第二十六章丨仗義抗辯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三百六十六章 屋漏連雨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一百三十章 魚帛狐聲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五百八十章 如鳥之集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九十五章 鶴鳴在陰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四百零七章 每問不盡第六十六章 益增主祿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八十七章丨豈能脫禍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六十章 秘書執筆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九十一章 逮下無疾第三百六十章 義何如生第四十章 濟人利他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百九十一章 興替所存第二百六十五章 同爲貴姓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二百七十五章 喪去歸來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險難料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