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

“胸中甓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奇友人】

到了年底,未央宮的宦官宮女們明顯忙碌了起來,過去的這三年裡,宮裡上下各色人等在董卓的陰影下,都飽受了太多的困窘與抑鬱。如今皇帝親政之後的首次歲旦大朝即將來臨,人們急於擺脫董卓專橫、關東混戰給漢室造成的影響,粉飾一片太平出來,對這場新年大朝的要求比以往看得更重。

皇帝自然是不想搞這些虛頭巴腦的形式,但架不住楊琦、馬日磾與黃琬等人的一致勸說,只好儘量儉省的前提下興辦這次大朝。

荀攸當初主持過一場燕禮,忙得腳不沾地,這回皇帝沒有再難爲他,將事情託付給了別人,反倒讓荀攸一下子清閒了下來。

走在前殿一側的廊道上,荀攸看着來來往往的宮人,以及龐大巍峨的路寢殿,心裡也是感慨萬分。無他,漢室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欣欣向榮過了,相信這一次大朝的成功舉辦,會讓天下人看到朝廷的朝氣與活力。

荀攸即便是重臣,想見皇帝也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所幸皇帝的親近宦官穆順與他相熟,此時見到荀攸,他樂呵呵的說道:“荀君來的正巧,國家剛讓奴婢出來傳詔荀君呢。”

“喔?”荀攸提了個聲調,緩緩說道:“可知是爲了何事?”

“這奴婢就不知道了。”穆順眨了眨眼,本來消瘦的身子在這半年的養尊處優之下,臉都胖了一大圈,看起來更爲和氣了:“襄賁侯、賈公、還有劉侍中都在裡面。”

荀攸剛邁出去的腳步突然一頓,董卓在時,曾改過制度,將原來沒有具體員額的侍中、黃門侍郎定爲各六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皇帝身邊的侍中永遠只有荀攸、楊琦等五人。

至於另外一個,也就是穆順嘴裡突然冒出來的劉侍中,曾經早已不在長安,如今被穆順突然提了起來,荀攸的腦海裡立即浮現出這樣一個身影,從容灑脫,對誰永遠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

當初唆使劉和索詔出關,只是他與鄭泰、何顒等人主持的第二次誅董計劃中的一個環節。在他的預想中,董卓死後勢必要有一支忠於朝廷、忠於皇帝的軍隊來彈壓李傕等餘部可能的反叛。

而鑑於關東‘君子’們會盟後的表現,荀攸並不像王允那般盲信,而是選擇將目光放在漢室宗親的劉虞身上,至少那個時候劉虞坐擁幽薊精騎,手下公孫瓚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那時他繼承已故叔祖、司空荀爽的遺志,聯絡了鄭泰、何顒、伍孚等人,緊鑼密鼓的籌劃誅董,只等大司馬劉虞帶兵南下,便可起事。誰知劉和一去不返,謀劃泄露,以至第二次誅董功敗垂成。

由於當時尚書檯爲董卓所控,所以荀攸只得利用了小皇帝對劉和的信任,騙取皇帝的親筆詔書,甘冒風險,潛逃出關。

從董卓治下潛逃在當時是極大的罪過,當初有人告發司馬朗潛逃,董卓尚且差點殺掉他,何況是身爲質子的劉和?但劉和當時沒有絲毫退縮,毅然的接下了這個任務。

劉和性格忠厚,如他父親一樣,對漢室極盡忠誠。他又善於明辨,儘管知道你是在算計他、利用他,但只要是有利於天子的事,他都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哪怕這樣可能會死。

荀攸站在廊下呆呆的發楞,心裡五味雜陳,這說出去簡直讓人發笑,堂堂侍中、平尚書事,整個未央宮所有人都要敬稱他一聲‘荀君’的男人,如今竟然也會露出一絲窘迫的神色。

他從不覺得算計一個老實人有什麼不對,也從不覺得在當時那種險惡的政治環境下對算計人有什麼不對,他也不覺得與劉和感情深厚的皇帝會因此怪罪他,因爲皇帝是個比任何人都要冷血的人。

國之將亡,總會有人捨身取義,總會有人捐軀赴難、做出犧牲,如果哪天是荀攸站在劉和的立場,荀攸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可荀攸還是有些不適,他想起當初對劉和說出籌算已久的計謀之後,劉和朝他望來的一雙清澈的眼睛,那種慷然赴險的從容以及對荀攸毫無保留的信任,至今仍留在荀攸的記憶裡。

“荀君之才勝我百倍千倍,自然聽荀君的安排。”

“無論成敗,我都相信荀君。”

“天子就託付給荀君了。”

“荀君、荀君?”去而復返的穆順在一旁輕聲喚道。

荀攸從記憶裡回過神來,說道:“嗯、嗯?可是陛下傳喚了?”

穆順笑着點了點頭,側身做了個‘請’的動作。

荀攸輕輕吐了口氣,這個時候他又恢復了以往平淡冷靜的模樣,邁着步子,穩穩地走進宣室殿。

今日沒有常朝,皇帝只是在宣室殿例行召見臣子,對於宣室殿內部的結構、陳設,荀攸早已輕車熟路。一側的博山爐裡散發着嫋嫋香氣,御座之上的皇帝也是與往常一樣臉上帶着微笑,只是見到右邊坐着的一名年輕人時,他心中才不由得恍惚了一瞬。

也僅僅是這麼一瞬,他到底還是那個沉靜的荀公達。

шшш ●Tтká n ●℃ O

“侍中臣攸,叩見陛下。”

皇帝卻不知道荀攸心裡一瞬間掠過無數雜亂的情緒,他聽得荀攸的聲音後放下手中的一份奏疏,淡淡的說道:“荀君來了,快起來坐。”

在南陽被袁術扣留將近一年,隨趙岐返歸之後,劉和依然還是老樣子,對待荀攸極爲客氣,一如曾經那樣。他立時站起,指了指自己坐着的席位,謙讓道:“荀君請。”

荀攸不願搶人的座席,何況這還是當着皇帝與劉虞的面,他嚴詞拒絕,怎奈劉和一直在堅持。

“荀君!”劉和語帶急切的說道:“荀君於國有功,理應如此,還請莫要謙辭!”

皇帝看着互相謙讓的兩人,笑着說道:“荀君,劉侍中的一片好意,你就領受了吧。”

荀攸無奈,只好道謝坐下,擡頭看到劉和仍舊溫順、熟悉的眉眼,很快又移開了目光。

“今日喚諸君過來,主要是想談談朝廷對羌胡的方略。”皇帝將手上拿着的奏疏給了穆順,由移交給坐於下首的劉虞。

“這是匈奴右賢王去卑呈上的奏疏,爾等都先傳看吧。”皇帝的目光略微掃視了在座四人一眼,平淡的說道:“他說他的長子猛孫仰慕本朝文化,想請朝廷恩典,準其入太學讀書。”

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八十八章丨先事慮事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五十八章丨單見淺聞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三十六章 熱湯沃雪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八十五章丨議論亡賊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九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傾蓋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一百零八章 乘輿蕩盡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一百九十二章 導引禽戲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八十三章 難逃定數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傾談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毓秀瓜綿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十四章 勉爲厭難第四百五十七章 輕率難知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第九章 焉用彼相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撥還無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四百九十一章 臨衝下戰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三百一十四章 圓體修頸第四百八十四章 疲精竭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鋒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三百二十五章 推赤心乎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一百三十三章 送子涉淇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