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

“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後漢書·伏湛傳】

年初的時候,由於朝廷大亂,終於對地方失去掌控,地方又各自攻伐、不務民事,導致沉寂已久的黃巾開始活躍起來。除了白波、黑山等地黃巾以外,還有青州黃巾再度聚衆百萬,肆虐諸地。

之所以說是再度,那是由於他們在初平二年的時候就叛亂過一次,那次他們聚衆三十萬攻打渤海郡,打算自東向西,與黑山黃巾會師。結果被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擊敗,斬首三萬餘,俘虜七萬餘人,損失車甲財物無數,成就了公孫瓚威震河北的赫赫武功。

所以這一次青州黃巾死灰復燃,即便聚衆百萬,聲勢更勝從前,但有前車之鑑在,他們也再不敢北上找公孫瓚的麻煩。只得沿着黃河一路向西,很快攻入兗州,濟北相鮑信抵擋不住,率敗軍投奔刺史劉岱。

此戰過後,青州黃巾越戰越勇,很快又攻下東平國、任城國,殺死任城相鄭遂,兗州牧劉岱倉促迎戰,結果戰死疆場。

此時曹操因討黑山黃巾有功,故而被袁紹表爲兗州東郡太守,到任之後,他便與當地的豪強望族,如陳宮、王思、薛悌、郤嘉等人結交,這些人也在劉岱死後,兗州人心惶惶之際,爲曹操四處遊說,稱頌曹操的武功。

最後由陳宮、鮑信等人說服兗州豪強,共同推舉曹操爲兗州牧。

曹操臨危受任,他整頓兵馬,摩拳擦掌的準備與青州黃巾決一死戰,數月之內,奇伏迭出,晝夜會戰,終於快要完成他對兗州豪強的承諾,將黃巾賊趕出兗州。

這些都是都是初平三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如今已是十月孟冬,黃巾軍已退至濟北,這個兗州最東邊的一個郡國。經過一個多月以來對黃巾的剿撫並重,曹操見冬天糧草斷絕,敵軍多日逃亡,人皆疲憊,這才遣使招降。

此戰共收降黃巾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曹操從降兵中揀選精銳,號爲‘青州兵’。

兗州,濟北國。

自入秋以來接連的幾場豪雨過後,當天氣放晴時,濟北國的人們一覺醒來驚異地發覺,不僅這天變得愈加寒冷,北風呼嘯;就連城外盤踞的黃巾蛾賊也被新州牧降服了。

曹操從陳舊破敗的濟北王宮緩緩走出,回到了屬於自己的營帳。

此時的營帳中,有三個文士,一立二坐,正在談論着什麼。

坐着的人中間,其中一箇中年人臉色蒼白,雖然身子看上去異常孱弱,但眼神卻十分鋒利;而在他對面,則是一個年近而立,儀表偉美端莊的男子。

唯一站着的人是年紀最大的,約莫有五十來歲,身材偉岸,身高八尺三寸,鬍鬚濃長,雙眼既小且狹,氣質剛烈外露。

這三人分別是曹操手下謀士戲志才、別部司馬荀彧、壽張令程昱。

曹操與三人打了個招呼,款款在主位上坐下,說道:“濟北王剛纔喚我,說是凜冬將至,請我撥付些許糧草以資國用。”

荀彧略一沉吟,便開口說道:“兗州剛遭兵燹,四處殘破,我軍糧草本就支應不足,有時還需仰仗冀州……哪裡能撥付糧草給濟北王室。”

“若不是當初蛾賊攻破濟北,大肆劫掠,濟北王也不至於連過冬都成問題,還要找我這個外臣來接濟。”曹操說着說着,忽然間笑了:“我已讓其尋田芬去了。”

戲志才咳嗽幾聲,說道:“田芬未必肯爲其措置。”

“那就與我無關了。”曹操兩手一攤,嘴角噙着笑:“當初劉使君戰歿,在兗州聲名勝於我、比我更適合暫代州牧的人不知凡幾。可我實在沒料到,我好端端的一個東郡太守,怎麼把我推舉爲兗州牧去了?這不是亂命麼?若不是當時州吏萬潛他們說州郡列官、豪強大姓都已決定了,兗州也確實處於存亡之際,我纔不得不接任此職。”

他得意地笑道:“如今到好,正式的刺史已經來了,我也不貪戀權位,辭讓給他就好了。所以我現在不過是東平相、行奮武將軍,他濟北國的事可輪不到我來管。咱們這田使君要是不肯商借,那就只能委屈濟北王自食其力了。”

曹操本來是兗州名士在危難之際擁護的州牧,本來他打算弭平黃巾之後,將兗州視爲自己成就功名的基業。可沒想到好不容易稍稍擊退黃巾,結果朝廷就任命了一位新的刺史來摘果子。

若是其他不相干的人物,曹操說不定還會私底下動些心思,比如使人扮作流寇、或是直接說服流寇伏殺新刺史。

可偏偏來搶他位置的人是田芬,無論是看在他作爲袁紹手下親信謀士田豐的親族、還是冀州數一數二的豪強出身,都是曹操目前不敢招惹的對象。畢竟他眼下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仰仗袁紹的勢力,不能因爲一個田芬而得罪冀州本地士人。

所以朝廷親自策拜的正牌刺史田芬的到來,讓‘兗州牧’曹操的身份頓時變得非常尷尬。

幸而袁紹還顧及着曹操的顏面、並且有意壓制冀州本地的士族勢力,故而默許了曹操將田芬逐漸架空的動作。甚至作爲補償,在夏侯惇依舊爲東郡太守的基礎上,還表曹操爲東平相。

這樣再加上與之相交莫逆的陳留太守張邈,還有毛玠、呂虔、滿寵等幾個州中從事,曹操等若是自上而下掌握了兗州一半的權力,無州牧之名、而有州牧之實。

袁紹很滿意這個制衡的手段,曹操勢不如人,對此也無話可說,只是當事人之一的田芬,卻不滿於只做個有名無實的刺史。

由於曹操征伐黃巾的糧草,除了兗州地方豪強捐獻以外,一部分還來自於袁紹在冀州的支持。

所以田芬爲了制服曹操,樹立自己刺史的威權,時常利用自己手中的刺史權力、以及與田豐的關係來插手軍需糧秣的供應。雖然不至於讓曹操的部衆衣食無着,但也不會讓曹操在征戰過程中太過稱心。

曹操得知此事後,大感約束,是故這次濟北王索取過冬糧草的事正好被他利用了起來,如今糧草除了要供應曹操、還要應付袁紹對公孫瓚的戰爭,哪裡會有餘糧給一個不知名的藩王?

可若是不給,萬一濟北王因此被餓死、凍死了,田芬就極有可能撞到正欲重整威權的朝廷刀口上。

“如今天下喪亂,郡縣殘破,諸國也無復租祿,黃巾蛾賊篡逆以來,屢有藩王遭賊子劫奪,死於溝壑者甚衆。”荀彧語速極慢的說道,神情中帶幾分靜穆哀憫:“濟北王是當今的從兄,藩王凍餓交困不是小事,區區王室數百人的越冬之需,不妨託從事代爲措置。”

第三十二章 貴道以專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敵應戰第三百零八章 夜傳擊柝第五十一章 緣定珠結第二百二十六章 狂疾物故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議軍謀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湯第一百八十章 整軍待命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二十六章 炎德有傷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勢雲雷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乍暖還寒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零九章 先明法令第二百一十一章 農桑歷歷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棄猶用疑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三百八十九章 出路已決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二十一章丨纔不從命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一百四十一章 邊城鳴鏑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三百四十八章 明惠及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窺兵圖計第四百八十三章 蔽而不悟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殺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三百三十九章 殃必及身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五十六章 周密溫樹第二百七十四章 音聲同矣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一百零五章 郡邸宿論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章 度支審計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十四章丨一拍兩散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四十七章丨分說事理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一百三十九章 運籌定策第四十一章 微過細故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六十六章 故人重逢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五百二十章 何以足貴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殘守孤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四百六十五章 吁嗟小兒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