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毋爲啓釁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豫章行】

昌平城外。

公孫瓚騎馬匆匆入營而來,他大步走進營帳之中,當仁不讓的坐在主位上。

沒過一會兒,手下公孫範、公孫紀、鄒丹、關靖、王門等人紛紛趕到,各按親疏,分坐左右。他們坐姿挺拔,衣冠齊整,各自落座之後,帳內的氣氛立時便肅穆了許多。

公孫瓚剛清咳一聲,在座衆人便齊刷刷地向他望來。

“鮮于輔可安置好了?”

公孫紀登時說道:“已將其請入後營,與其餘將校分開安置。”

“嗯。”公孫瓚滿意地點點頭,沉聲道:“漁陽鮮于氏也是一地名族,今後我等也有需要仰仗於彼的地方,切不可怠慢了。”

“謹喏。”

“關長史。”公孫瓚說道:“吩咐你的事可都辦好了?”

長史關靖這時拱手說道:“屬下已按君侯的吩咐去辦了,如今軍中皆已知曉君侯將接替劉使君,牧守幽州。”

“好。”公孫瓚得意的說道:“這件事不僅要告訴上谷的屯兵,還要儘快告知漁陽等地。務必讓整個幽州屯兵都知道,劉虞已經不是幽州了,以後我纔是統率他們的主官!”

他復又問道:“有沒有不服氣的?”

不等關靖回覆,公孫瓚便顧自說道:“一定是有的,但凡有人敢表露不滿,一概以擾亂軍心處置!”

關靖答諾了一聲,又遲疑着說道:“雖然君侯接任幽州牧已屬確鑿,可朝廷詔書到底是尚未公之於衆。雖然我等趁劉使君手下部衆憂懼,暫攝其心,可時間久了,底下要是有人索要起詔書與印綬來……”

公孫瓚這時目光一掃衆將,他知道所有人都抱有同樣的顧慮。雖然他暗中派人鼓吹離鄉遠戍之憂、引起安土重遷的部衆的不滿,結果導致兵變。然後趁劉虞反應過來之前,打出朝廷即將策拜自己爲幽州牧的名號,假辭勸說,許下願景,得以成功平息了軍心。

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裴茂一日不公佈詔書,他就不能徹底掌握劉虞的部曲。

“薊縣會派人來與我談的。”公孫瓚信心滿滿的應道:“眼下這些屯兵都能供我驅使,加上我麾下原有的兩萬精兵,共四萬多人,足以讓任何人就範。”

這時坐在下首的結義兄弟劉緯臺陰陽怪氣地道:“伯圭如今手握兵權,何必坐守此地,等劉使君派使和談?不如擁衆南下,威服諸君,那時所獲跟眼下和談所得相比,可是要多出數倍。”

公孫瓚寵遇驕恣庸兒,愛與貧賤者結交,其中更是與卜數師劉緯臺、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定兄弟之誓,互相許配子女爲婚。此三人富皆巨億,常以家財資助公孫瓚練兵養軍,公孫瓚把他們視爲是自己的曲周、灌嬰。

劉緯臺以占卜爲業,善望氣、風角、觀星,他是公孫瓚身邊最早看出天下將亂的人,並且一直在不遺餘力的鼓吹公孫瓚早早對劉虞動手,然後割據自立,進窺霸業。

公孫瓚在與劉虞幾次齟齬的時候,險些被其說動,所幸他還尚存理智,知道這麼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而且一旁也有長史關靖時刻在提醒着他。

“袁本初海內名士,也因迫使韓文節獻冀州而遭人不齒。何況劉使君德行名望,乃天下之巨。”關靖素來看不起公孫瓚身邊這些庸碌的貧賤之交,每次他們一提出餿主意來,總是關靖第一個提出反對:“平息戰端,安定軍心,這是功;擁衆南下,仗勢凌人,這是過。還請君侯慎行,切莫因此而陷入不義之地。”

“是啊,如果既能坐擁功名而盡收幽州士、卒之心,大可不必行此險招,敗壞聲名,徒成他人話柄。”公孫紀雖已投靠公孫瓚,但好歹爲劉虞所徵辟,不忍見兩者鬧到那種地步,也在一旁跟着說道:“當初君侯得以仕進,全是以忠奉上,如今豈可倒置?”

公孫瓚當初在太守劉其手下任事,劉其犯法被徵,公孫瓚詐稱侍卒,一路服侍劉其到洛陽。世人無不稱讚其慷慨,回來後便因此事而被當地舉孝廉,從此走上了仕途。

可以說公孫瓚最初積攢的聲名是對上官輸誠盡忠,這是時下士人無不推崇的德行,而此時劉緯臺卻慫恿公孫瓚以下犯上,這就與他塑造的聲名相違背了。

公孫瓚正是因爲還顧忌着弒上的罪名,所以纔對劉虞百般忍耐,歷史上之所以殺了劉虞,那是因爲二者已經撕破了臉皮,以及劉虞先下手想要他的命導致的。

劉緯臺自詡爲公孫瓚心腹,輕蔑的看了關靖等人一眼,說道:“這又如何?只要得到了天使手上的節,就能封拜名爵,那時候還怕徵辟不了地方賢才、籠絡不了部曲之心?”

衆人頓時被劉緯臺的想法嚇了一跳,愕然注目着對方。

雖然如今朝廷播遷,天下大亂,確實是秦末逐鹿的亂象,即便如此,誰也不敢率然出頭。畢竟沒有足夠的實力,敢這麼做的人都會被羣起而攻之,所以這種事情也只能心照不宣,互相侵併,卻不能堂而皇之地去做。

像是劉緯臺這幾句話無疑是扯掉了這塊遮羞布,讓衆人寒毛直乍,關靖一下子站起身來,首先呵責道:“荒謬!奪節僭逆,你是要君侯爲天下之擊麼?”

“這、這、”劉緯臺臉色白中透青,猶自狡辯道:“君侯如今手握強軍,只要制服薊縣,拿到本該封給君侯的詔書,便可號令幽州上下。當初君侯手下兵馬三萬,袁紹都只能勉強堪戰,如今君侯聚幽州十萬兵馬,天下還有誰能敵君侯之鋒!”

“住口!”公孫瓚終於說話了,他第一句就開始罵道:“你不知謀算則罷,竟然還目無忠義,你若不是我契交,我非得將你治罪不可!滾出帳外,以後不得入內議事!”

劉緯臺一臉詫異的說道:“伯圭!”

公孫瓚霍然站起,喝道:“滾!”

劉緯臺見公孫瓚真的動了氣,這才灰溜溜的走了出去。

“我既爲朝廷策拜,秉持忠義,就斷不能行此僭逆之事。”公孫瓚看着在場衆人,既是表露心意,又是安撫關靖這等謀士,堅定的說道:“今後誰也不許再說這樣的話,否則休怪我不容情面!”

公孫瓚心裡如何不知按劉緯臺的想法進行下去,會有多麼大的回報,但劉緯臺卻高估了公孫瓚對手下軍隊的掌控能力。如今公孫瓚即便暫時掌握劉虞手下部分屯兵,但並不代表他就真的能放心驅使。

劉虞在軍中素有恩信,頗得軍心,公孫瓚不過是借了一個由頭引起羣情激憤,方纔暫時懾服。等到軍隊都冷靜下來了,還是會顧忌着劉虞這個上司,到時只要劉虞派人一說,軍隊就會立即對公孫瓚倒戈相向,何況對方還有一個持節的天使在。

在對方掌握名與義的情況下,公孫瓚此時除了繼續當個朝廷忠良,藉由平息兵變的大功與劉虞等人談條件以外,就只能趁勢而起,舉兵謀亂。

可一旦這麼做了,他就從一個平息兵變的忠良轉變成圖謀叛亂的賊子,即便事後如願得到了幽州,本地豪強、士族也不會給予他任何支持,甚至還能會阻礙到他。

想到這裡,公孫瓚又微微蹙眉,忽然想起了裴茂來時一直拿在手上,從不離身的髦節,雖然那不過是一截飾以犛尾的竹杆。但這根竹杆不僅僅是代表着天使的身份,更是調動兵馬、封拜官員的權柄,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斬殺不法的地方大臣。

如果這個節在他手上就好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八十八章 豪氣崢嶸第五百一十五章 鳴金暗鼓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讞不得實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五百四十六章 何彼穠矣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第五百九十八章 君難不死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二十九章 慮周藻密第一百零八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八十五章 陳情講武第五百章 取義爲公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六十四章 府君囑吏第七十二章 唯官山海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二十一章 茵席之臣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一百四十三章 怨望而返第三十三章 賂遺金錢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三百八十七章 知其勢乎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四十五章 暑氣蒸騰第二百四十章 夜縋還降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難改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一百三十四章 良家法相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將涉巴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四十六章丨各取所需第三章 東州名儒第二百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六十五章 假手他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路險且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不見吏第五百八十八章 難濟於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難以欣戴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臺觀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鳥獸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二百一十八章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九十章 好不廢過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六十一章 文章傾臺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一百三十一章 慎終追遠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二十二章 常寧之區第三百一十九章 捕蝗之術第十八章|寸心難算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一百零二章丨兇頑授首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賞第三十四章 遭慈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