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申子】

董承聞言瞪了馬日磾一眼,心裡卻是鎮靜了下來,如果是爲了這個事的話,那倒還好說。畢竟董承所做的一切,無不是依據青牛角的謀劃,秉承上意去做的。他如果認罪,豈不是代表皇帝有錯了?

故而董承否認道:“絕無此事!依據律法,彼等侵佔上林之地,肆意開墾,本該論處。更遑論京兆王氏、董氏等豪族,罔顧國法,將上林苑中宜春苑、鼎湖宮、長楊宮等處園囿樑柱磚瓦拆下,用以修建莊園舍宅。此等大逆,抄沒田產已屬輕判,何言其過?”

馬日磾反駁道:“上林苑兩百年間幾經兵燹,苑囿樑柱無不焚燬、朽爛,哪裡能被拆下另建舍宅?至於磚瓦樣式,民間所用大抵類似,又如何能辨出是上林所用?司隸校尉恐怕查證不實,遭屬下矇蔽了。”

董承一時口快,沒有想到這一茬,好在他早有一番說辭,此時回道:“樑棟可以被焚燬朽爛,但是磚瓦不會!敢問太尉,這‘上蘭醴泉’、‘鼎湖延壽’字樣的瓦當,是尋常豪族能用的麼?”

看着馬日磾頓時僵住,一時無話可說,董承心中大爲得意,乘勝追擊道:“我家營造府邸,都只用些‘長生無極’、‘永受嘉福’的祈祥瓦當。這些個豪強驕縱恣睢,仗着家世,居然直接把上林的御用瓦當拿去私用,這不僅是逾制,更是目無國法!”

馬日磾的臉色一會青一會白,兀自坐在一邊,竟是再也無法爲那些膽大妄爲的豪強辯解一句話來。

“好啊。”一直旁觀的皇帝終於開口說話了,他看着馬日磾,出言嘲諷道:“朝廷若不是遷都長安,再過幾年恐怕都有人要拆掉未央宮的樑柱磚瓦來修私宅了!”

“太尉!”

皇帝一聲清喝,將馬日磾從神遊中驚醒,他看了看一副勝利者姿態的董承,又看了看皇帝,茫然無措。

只聽皇帝接着說道:“你說,這些人該不該嚴懲?”

這個時代的建築材料與規格並沒有如明清那般有着嚴格的限制,就連‘千秋萬歲’這種在後世如同大逆字樣的瓦當,在眼下的尋常人家都能使用。無論民間宅邸還是皇室宮宇,所用瓦片大抵都是一個樣式,顏色也都是青灰,除了做工精細些,花紋多些,兩者在一起其實很難區別。

所以這些京兆豪強爲了一時虛榮,趁着國都東移,甚少關注長安,私挪上林磚瓦用以營造田莊的事已成陋俗。士人彼此之間互相隱瞞,倒也相安無事,反正這類建築材料都一個樣式,真有人追究,也不能一口咬定是出自上林。

但最讓馬日磾痛恨的是,這些豪強驕縱慣了,拿上林的尋常瓦片也還罷了,沒想到居然膽大到去拿瓦當,而且是拿鐫有宮名的瓦當!

今天被董承借題發揮,捅了出來,也合該是他們遭此報應。

只是難爲了馬日磾,要爲此蒙受無妄之災。面對皇帝的質問,他苦於撇清關係,急忙道:“這些人目無國法,確實該問罪懲處、以儆效尤。臣一時失察,還望陛下恕罪!”

“你分明是糊塗!”皇帝知道馬日磾在這件事上並沒有什麼大錯,畢竟偷拿上林磚瓦的又不是他扶風馬氏,所以他有意責備了幾句後,便揮手讓兩人離去了。

馬日磾如蒙大赦,倉皇而去,但董承就此領了詔命,卻不急着走,仍是杵立一旁偷覷着皇帝。

皇帝見了,明白過來是什麼意思,心裡不禁冷笑幾聲,出口道:“你這幾日辦事得力,我都看在眼裡,你且放心,我不會負了你的!”

董承這才滿意的一笑,如獲恩賞,像是得到了某種承諾,作揖離去。

馬日磾回去後,心裡越想越是羞愧,沒幾日就病倒了。

尚書令士孫瑞、侍中馬宇、勸農令第五巡這三個親黨特意尋空前來看望,只聽太醫令脂習說:“太尉這是心火導致的心悸不寧、少寐多夢,這幾日不宜過勞,要安心靜養。”

“那可是要進補些什麼湯藥?”身爲馬日磾親族,侍中馬宇關心道。

脂習擺擺手,說道:“正巧這時節蓮花盛開,可採些新鮮蓮子,熬煮成湯,給太尉服下。”

待馬宇送走了脂習,馬日磾正艱難的從牀上坐起,苦笑道:“這可好,連我都病了。”

加上早已纏綿病榻的司徒趙謙,這回三公一下子病了兩個,還都是錄尚書事的重臣,等若是皇帝手下再無一個可以限制他伸張皇權的相臣了。

思及前因後果,馬日磾驀然嘆道:“真是悔不當初啊!”

衆人皆低頭不語,當初勸馬日磾入宮爲那些豪強‘說情’,這些人都有一定的責任。

尚書令士孫瑞皺着眉頭,責備道:“我當時便已勸你,清丈上林是要爲關中屯田張目,屯田又是國家尤爲重視的大政!你當着國家的面議論此事,爲那些人說情,致幹聖怒。如今槌牀悔恨,又怪得了誰?”

士孫瑞有才謀,博達無所不通,是關西士人中的謀主,馬日磾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他來出謀劃策。當初皇帝尋求外援制衡王允,馬日磾猶豫未決,還是士孫瑞替皇帝說話,這才說服衆人與皇帝合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不僅如此,士孫瑞還在其他幾派之間也頗孚人望,就連趙溫、楊彪這些人都對他十分敬重,可以說是派系之間的友善人物。

雖然心裡不願承認,但馬日磾其實是很嫉妒對方的。他本就不是很喜歡士孫瑞,被對方這麼一說,自覺丟了顏面,強行給自己尋了個理由:“我本意是想借此打擊一下董承的氣焰,不讓這人仗着外戚之名、爲亂政之由,豈會料到他們狂妄到挪用上林磚瓦?”

“是啊,眼下無論哪一方都在爭論長秋,各有人選。若這回讓董承起了勢,那可真成就他外戚之實了,這對我等士人來說,豈不是多年辛苦,毀於一旦?”馬宇爲之辯解道。

“即便是如此,也不該在這件事上尋國家的不痛快!”士孫瑞固執道。

見士孫瑞堅持爲皇帝說話,指責自己的不是,馬日磾意氣難平,喘着說:“依你之見,那就是我做錯了?”

“是非對錯,馬公心裡難道還不清楚嗎?”似是知道自己不該對一個病人如此說話,士孫瑞語氣軟了下來,輕聲道:“朝廷本來就在爲國家立後的事爭執不休,如今你與司徒接連臥病,楊氏近來又刻意韜晦,不肯出風頭。董氏獨大,幾乎要成定局了。”

馬宇爲馬日磾撫着胸口,緩解了憋悶,只聽他說道:“司徒趙公眼下最看重的是身後之事,處處與國家合契,以保權位。立後這事他們未置一詞,顯然是在等着附和國家的決議。他們倒還好說,只是這楊氏滿門得國家恩遇,又是爲何不肯站出來?”

“你還沒看清麼?”馬日磾重又躺回了牀上,感慨道:“這纔是見機勇退之道啊!”

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三十一章 端策拂茵第四十九章 絃歌如訴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暫寢之第一百零五章 火傘高張第三十二章丨覆車悟真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投無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九十七章 年關將近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四十二章丨月暈礎潤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六十三章 審知彼己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五百六十三章 相逢難得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五百零一章 賦與有疾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一百三十六章 機不可失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七十三章 憑几細語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二百七十九章 據相運籌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二十九章丨嶢柳青泥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三十九章 盡釋疵咎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五百四十九章 草長風生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四百七十七章 兢惕在心第七十三章丨時候未到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五百零四章 先兵於戰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昭德塞淤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池因於澤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章丨開門揖盜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百二十三章 情難當對第六十章 器以悅上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三十五章 才力將淹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二十四章 調和鼎鼐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七十一章 奧援有靈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四百一十四章 柏庭閒敘第五百二十七章 聲催黃葉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一百九十六章 兄弟既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