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

“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後漢書·何進傳】

過不了多久,賈詡從不爲人知的角落裡緩緩走出,徑直走過了黃琬剛纔坐的地方,在距離皇帝最近的席榻上坐下:“士孫瑞閒置多年,能熟知內廷情事,其子想必出了不少力。”

“士孫萌?”皇帝還記得那個沉默寡言的秘書郎,如今對方早已外放到地方去了:“別說秘書監了,宮中誰不往外傳遞消息?縱然我幾番下禁令,可人心又豈是一紙詔令就能禁錮得住的?”

賈詡沒有說話,皇帝也沒有期待對方會就此回答什麼的意思,顧自說道:“讓他們鬥去吧,斗的越乾淨越好,這麼久了,朝廷也該換一批新人了。”

“新人總比舊人好用。”賈詡輕嘆了口氣。

皇帝卻隨口說道:“我只在乎是否好用。”

“看來荀公達他們要坐不住了。”賈詡輕輕一笑,好像在說什麼無關緊要的事一般。

相處這麼久,賈詡難得在皇帝面前用這樣揶揄的語氣說話,皇帝淡淡看了對方一眼,忽然問道:“賈公以爲,曹操什麼時候會來。”

“這一切都在於陛下想不想讓他來。”這是一句帶着奉承的話,但從賈詡的口中說出來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朝廷總得有些銳意進取的新面孔……聽說當年黃公爲五官中郎將,革除陋習,以才德舉薦三署郎,權貴子弟爲之摒棄,天下皆驚。”皇帝還記得黃琬年輕時過人的履歷,這位曾經被稱爲是治亂之才的老臣,如今志氣消磨,眼裡竟只剩門戶私計了。皇帝想起黃琬這些年也算是兢兢業業,對方最近一次借益州事起復後始終想向皇帝靠近,可最後還是接受不了刀砍在自己身上的政策,慢慢漸行漸遠,他不禁有些唏噓:“還是多給黃公留些顏面,保一保晚節吧。”

當初黃琬與陳蕃共同選舉賢才,背後其實也有一層與宦官、外期權貴勢力對抗的意思。只是單純的拋開權力上的鬥爭與結黨來說,黃琬當時提拔有德行有才能的士人,的的確確是做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賈詡相信皇帝也知道這一點,他也知道只要沒有觸及底線,皇帝可以對任何有感情的‘舊人’一條退路。

聽到黃琬能有這樣的結局,賈詡並沒有說話,彷彿在想着別的什麼。

“我準備讓賈公與荀君共掌中書,到時候中書秉樞機、傳詔令,承明殿侍爲門下,勾畫參贊而已。”皇帝忽然說道。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中書監以後無異於第二個‘尚書檯’,皇帝不會放心讓賈詡一個人支撐局面,作爲平衡,老對手荀攸是再好不過的人選。所以現在這個結果並沒有讓賈詡或驚或喜,他平淡的點頭說道:“謹喏,臣一直就想與荀公達同處共事。自東征回來後,臣與荀公達相見日稀,以後大可常見了。”

“你們二人也是惺惺相惜,荀君嘴上不說,其實心裡也是極敬服賈公你的。”皇帝攏了攏袖子,無可無不可的說道,他又吩咐穆順:“去傳士孫瑞來。”

回去後的黃琬大有劫後餘生之感,因爲幾乎是前後腳的功夫,皇帝便緊接着召見了閒居已久的士孫瑞,幾次問對下來,皇帝忽然問起對方分明遠在江湖,卻熟知朝廷近況、甚至連有些尚未決議的事都心中有數。一番查問之下,發現竟是士孫萌在省中任職秘書郎期間,聽到許多宮中細故,回家後不知慎言,結果流露了機密。

皇帝當時動怒,說是要將士孫瑞連同士孫萌一併治罪,眼見本來大有希望再度起復,重返朝堂的士孫瑞,因爲黃琬的寥寥幾句便葬送了前程,甚至還要身陷囹圄,所有人爲此唏噓不已。而作爲始作俑者的黃琬卻沒有多少報復的快慰,反倒是依然心有餘悸,他知道自己當時若不這麼做,他或許就要與士孫瑞彼此調換處境了。

誰也沒有料到黃琬會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拿士孫瑞當突破口,當士孫瑞入獄後,才與關西士人達成合作的董氏爲了將平等合作變爲一方主導的私心,居然對此置之不理,兩者脆弱的合作很快分崩離析。

沒等黃琬喘上一口氣,似乎是不想讓他好好地度過今年的最後一個月,荊州又接連傳來消息,竟是五溪蠻造反。

“零陵等郡太守案檢戶口時,爲邀考課上等,於郡內漢民之外,又欲將五溪蠻引爲編戶。一旦成了編戶,以後要繳納的賦役便與漢民同等,五溪蠻以往只是象徵性捐輸貢稅,哪裡願意?”來敏將消息一五一十的說道:“現今五溪蠻已經亂了,交州的沮雋勢必帶兵馬北上,那麼九真、林邑又會起反覆。弄不好益州南中、交州鬱林也會跟着亂……”

“他們這是自取滅亡!”黃琬重重的拍了下憑几,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口中的‘他們’指的是誰。

來敏頓了頓,一時沒有說話,黃射則是說道:“五溪蠻暴虐,一路上或搶或奪,不但殘害黎庶,更是連當地豪強也難以倖免。這是自損根基的做法,朝廷如今只是要查清戶口,便於催徵而已,總比挑動五溪蠻造反、要人性命家財的好吧?我看,此事或許出於偶然,並非有意爲之。”

“五溪蠻再強,也強不過徐公明,更過不了江北!”黃琬緊皺着眉頭,顯得心事重重的樣子:“南陽、南郡纔是荊州的膏腴之地,至於荊南,又有誰在乎呢?”

“朝廷在乎,陛下在乎。”來敏像是與黃琬一唱一和似的,擔憂着說道:“爲今之計,是要儘快向陛下表明心跡,最好能借此自證我等於此毫無干系,免得爲人藉此事有所乘。”

因爲一時大意而折損了士孫瑞這個關西士人僅存不多的‘領袖’人物,黃琬現在隨時會受到對方的報復,可如今不是他在皇帝面前幾句話剖析心跡就能解決的事了,他要有看得見的動作!

“敬達,你願意爲朝廷使者,前往五溪蠻宣慰麼?”看着來敏驚詫的神色,黃琬隨即補充道:“儘快平息蠻亂,然後爲我在荊州說服龐、馬、習等大家豪強,他們遠離京師,不知朝廷形勢,還以爲能在地方自作威福……你要勸他們多以朝廷大事爲重,老夫這次能否平安度過,都仰仗彼等荊襄諸公了!”

“明公!”讓來敏前往深山去見五溪蠻,他並不感到害怕,因爲自己背後有朝廷、有徐晃、沮雋數萬大軍爲他助長聲勢。可要他勸那些豪強甘心損害自身的利益,這樣的事情讓來敏深感爲難,並不覺得他能夠辦到:“我只能量力而爲。”

“你要盡力而爲!”黃琬鄭重的說道。

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一百二十五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二百二十一章 深信如初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懷貳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八章 杜漸防萌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車停輦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八十九章 錢法防微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孫不存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三十八章丨啖人賊衆第二百五十一章 飢時理會第四章 輕哀薄斂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三十一章丨急擊勿疑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風火第三十一章丨錢穀甲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先登結陳第二十五章 事事難息第九十七章 絲恩髮怨第二十章 獸爐爝火第一百零一章 兵連禍結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十四章 倍算其賦第二百二十二章 諸事之由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難敘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三百一十七章 脅肩低首第五十九章 夏陽扶荔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六十五章 策馬平輿第四百四十章 窮矣困獸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執本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十五章丨灑掃役使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六十九章 水波紋動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五十二章 節用賦稅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三百三十一章 鬱郁繁森第一章 行道遲遲第五百二十五章 蟻可測水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十八章丨有詔討賊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六十六章丨女之耽兮第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義形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五十二章 漢化政策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六十八章 鉤直餌鹹第八十三章 設心積慮第二百零二章 視事未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着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十四章 相爲建計第一百九十五章 脊令在原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自相信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五百零三章 籌畫所料第二百八十二章 輕重之擊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幃賓迎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談兵論戰第四十三章 矜能負才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四百五十八章 螻蟻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