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兵戰兇危

?劉備的使者到了幽州,見到公孫瓚,申達劉備之意.公孫瓚當即表示願意出兵,可使者一走,便沒了動靜.如今的公孫瓚面對如今的趙信,可不敢輕啓戰端.但公孫瓚也不是什麼都不做,對冀州富饒之地,未嘗沒有垂涎之意,要不是忌憚趙信的威勢,恐怕早就動手了.劉備使者一走,公孫瓚便派人往烏丸說蹋頓引兵南下劫掠冀州.雙方協議,襲得的一城一地都歸公孫瓚所有,而公孫瓚借則道給烏丸,於路供給糧草,劫得的財貨、牛羊、人丁則全歸烏丸所有.達成了這樣的協議之後,蹋頓不顧族中有人反對,引三萬騎兵南下,攻襲冀州.?

而公孫瓚應付馬騰的使者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不出一兵一卒,只出糧草,驅使張燕爲其效力.不過張燕可不像烏丸王蹋頓一樣,張燕這些年龜縮一隅,缺的正是地盤,所以,公孫瓚雖有驅使之名,在張燕手裡卻是一點實惠都得不到,反而要賠出許多錢糧.烏丸和冀州之間隔着幽州,要借道幽州才能南侵,所以對冀州的土地就不是那麼有興趣了,給他們也守不住.?

馬騰父子一明一暗,明着由馬超領兵出潼關直取洛陽,暗裡由馬騰率兵渡河直取河東.其實趙信並未得到幷州全境,黃河以西屬於幷州的郡縣都落入了馬、韓之手.幷州一地不過五萬趙軍而已,戰事未起之時,這五萬兵馬倒還夠調配的,可戰事一起,要兩面佈防,就顯得有些不足了.雖如此,張郃治下的幷州各地的防務都還挺嚴密的.馬騰雖是秘密出兵,可兵馬一到黃河西岸就被河東的守軍發現了,河東守將乃是張郃部將,當即飛馬報知張郃.?

西涼兵多騎兵,馬戰在平原之地才能施展的開,而幷州多山,故此,對於馬騰引兵渡河來襲幷州之事,趙信的預料難免有所不足.此次起兵比較倉促,針對三家聯盟的馬家,雖然在洛陽屯下了重兵,但幷州的防禦相對來說就顯得比較薄弱了,一時來不及多作安排,也沒有那麼多兵馬可以用.而趙信對張郃又有充分的信心,故此,只單單以五萬兵馬守幷州一境.?

相對於冀州的趙雲來說,張郃的壓力要大的多了,趙雲只需面對北面的公孫瓚,而張郃卻要顧及西、北兩面.?

西涼兵不善攻城,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賈詡勸馬騰領兵渡河襲取河東自有他的用意.?

在張郃得知馬騰陳兵河西之時,北面同時傳來黑山賊張燕率衆往雁門郡而來的消息.張郃當即派人將這消息報知趙信,衡量再三,使一偏將引兵萬五保守雁門郡.雁門乃幷州北面屏障,不容有失,臨行前,張郃囑咐再三,一切以謹守城池爲要.又傳令河東守軍退往箕關,自將兩萬兵馬南下增援.對於令河東守軍退往箕關一事,張郃親自上書趙信,解釋此事.雖然趙信對張郃信任有加,人又開明,但這畢竟是喪城失地的大事,張郃做出退守箕關的決定時可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一旦趙信怪罪下來,只怕吃罪不起.?

馬騰不費吹灰之力得了河東,心情之愉快可想而知.賈詡勸其進兵箕關,若得箕關,南可渡河與馬超夾擊洛陽,東可直指河內,進而可以襲略冀州,北可席捲幷州.?

張郃率兵南下,一路急行,離箕關還有兩日多路程時,告急的消息不斷傳來.沒想到馬騰竟然來的如此神速,率兵直迫幷州要地箕關,這對張郃來說絕對不是個好消息,箕關有失,那西涼兵就可直指中原腹地,這個後果是難以想象的.收到箕關告急的消息之後,張郃令副將勒兵而進,自領三千精銳日夜兼程,馬不停蹄的先行趕去.?

西涼兵一路攻城略地,可謂順利已極,攻襲箕關卻遇到一塊難啃的骨頭,連攻數日,關上守軍守得十分穩健,竟然毫無進展可言.得河東之後,馬騰可是意氣風發,大有躍馬中原山河之意,以爲趙軍也不過如此.可在箕關卻碰了壁,數日下來,折損了數千兵馬不說,軍中的士氣也大受影響.?

這日,探馬飛報,北路張郃率兵來援,距箕關已不到一日路程.馬騰令二子並張繡繼續引兵叩關,自領程銀等六將前往迎敵.馬騰這般安排,賈詡也無異議,張郃雖爲趙軍名將,可此番如此不恤兵力趕路,可是犯了兵家大忌,疲兵遠來,怎能是以逸待勞的西涼兵敵手!若能擊退北路援軍,則箕關指日可得.?

馬騰於箕關北面開闊之地列好陣勢,並使人不斷探查來援兵馬的位置.得到的情況一直是趙軍離此多遠多遠,突然,一個探子飛馬來報,敵軍折進了西北的一座林子,並駐在那裡.馬騰實在想不通,這支心急增援的兵馬行動怎會有如此奇怪.賈詡湊上獻計道:"大王,不妨遣一隊人馬前往仔細察看一番."?

馬騰當即令侯選引一標兵馬前往察看,吩咐不許與敵軍接戰,敵軍行徑如此怪異,馬騰生怕侯選輕舉妄動,中了對方詭計.?

侯選領命去了,率兵到得林邊,只見旗幟飄揚,戰馬嘶鳴,林中不時揚起大片塵土.侯選心中驚異,不敢多留,當即領人回報馬騰.將這情形一說,只聽賈詡突兀的叫了聲"糟了".馬騰忙問道:"軍師,怎麼了?"?

"大王,只怕我等中了敵將詭計了,這支軍馬必是疑兵,我料敵軍必定已經繞路趕往箕關了."?

馬騰半信半疑的看着賈詡道:"不會吧,軍師,這支敵軍不是一直在我方探子的監視之下麼,怎麼會突然遁去,繞到箕關呢?"?

"大王不信,可使人前往再探,我料林中那隊兵馬必然已經了無蹤影."?

馬騰當即再使人往探,查探的結果跟賈詡預料的完全一致.?

"軍師,如今該怎麼辦?"?

"大王,還是趕快回軍吧,在此多留無益."?

讓敵軍在眼皮底下來了個金蟬脫殼,白白忙活了半日,實在令人懊惱.馬騰本意要派人追殺那支疑兵出氣的,卻爲賈詡所阻,讓數百人遁去根本無傷大雅,一個不小心,若敵方還有後着的話,反而會中了敵方之計.?

原來,張郃引兵南下,一路急趕,將近箕關之時,突然醒悟到這樣加急趕去,很容易爲敵軍所乘,略一思量,當即令一小校裝扮成他的模樣,領數百人馬大張旗鼓的裝作大隊人馬繼續趕路,而他自己則領兵偷偷的從小路趕往箕關.鑑於此點,張郃當即使人教後邊的大隊人馬也效法行軍,以防有失.馬騰等視線爲那支疑兵所擾時,張郃已經領兵繞到箕關之後了.?

叫開城門,進得關來,張郃令隨同前來的兩千多兵馬先去休息,自己不顧疲累,引人上關察看.其時馬騰之子馬休正領兵攻城,張繡、馬鐵二人引兵在後押陣,這是賈詡教的穩妥之法,生怕馬騰離開後,二子年少氣盛,恃勇冒進,爲敵軍所乘.?

張郃在關上看視了一會,隨即令人備馬,提槍上馬,引一千兵馬突地殺出城來.?

攻關這幾日,趙軍都是龜縮在城中的,習慣以爲趙軍決不敢出城來,雖有賈詡的吩咐,馬鐵、張繡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張郃引兵突然殺出城來,殺了西涼兵個措手不及,正在叩關攻城的西涼兵被一衝而散.?

張郃驟馬挺槍直奔馬休而來.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馬休年少,一向嚮往其兄馬超的英勇,如今難得有上陣的機會,就算不能蓋過馬超,怎麼也不能落人之後,看到張郃縱馬衝來,立功心切,卻又不識得名將張郃,當即挺槍迎上,戰不數合,大敗而走.張郃引兵在後掩殺過來.馬鐵、張繡見了,忙驅兵來救,比及兵馬殺到,趙軍已經退回關上.?

馬騰回軍關下,得知馬休兵敗,頓時怒不可遏,便欲領兵再次叩關.賈詡等出言勸止.?

次日,馬騰盡驅兵馬在關下襬開,遣張繡出馬叫陣.?

張郃卻哪裡會出戰.敵軍勢大,憑箕關這點人馬加上張郃帶來的兩千多人馬豈能力敵.故此先出其不意的殺敗敵軍一陣,振奮軍心,然後堅守城池,以待後續援軍趕來,這就是張郃的策略.任關下百般叫罵,關上卻甘之如飴,回罵的話也是花樣百出,不堪入耳.言辭多有辱罵馬騰及其先人的,兩個兒子馬鐵、馬休聽了,哪裡能忍耐的住,便請揮兵攻城.?

馬騰從之,使李堪、程銀助二子率兵一同攻城.?

情形一如前幾日一般,趙軍守得嚴嚴實實的,西涼兵費盡心力還是難得寸進.關上新添了兵馬,又剛勝了一陣,銳氣正盛,與往日唯一不同之處就是今日折損了更多兵馬.?

就在馬騰率兵渡河襲幷州之時,馬超兄弟率十萬雄兵也出了函谷關,過弘農,直逼洛陽.早有探馬報入洛陽城中,太史慈急聚衆人商議.此時馬騰出兵幷州的消息尚未傳出,洛陽這邊還以爲西涼兵只有馬超這一路兵馬犯境呢!?

"大王在洛陽屯下十萬重兵以拒馬氏父子,以將軍統之.今馬超引兵十萬來犯洛陽,西涼兵馬只善野戰,不善攻城,洛陽城池堅固,馬超又是將軍手下敗將,欲取洛陽,只怕是癡人說夢罷了.將軍與大王於公爲君臣,於私爲兄弟,今大王委將軍以如此重任,將軍當銳意自任,爲大王破敵.馬超此番所領十萬兵馬幾爲關中大半兵馬,只要襲破其軍,將成不世之功,將軍宜自圖之."這是審配的聲音,前番馬騰來犯,被他和太史慈二人殺敗,抑鬱而退,事後趙信對二人是多有嘉獎.如今馬超這"手下敗將"又引兵來犯,怎能不教審配雄心勃勃的,希冀再立一個大功呢!?

當趙信將這十萬兵馬交與太史慈時,曾吩咐他一切便宜行事,戰或守,都由他做主,只讓他多聽他人的建議,不可剛愎自用.要說太史慈以往有點恃勇逞強的話,手握十萬雄兵之後,反而戰戰兢兢的,一步也不敢行錯,生怕辜負了趙信的期望.?

看到太史慈的眼光掃來,荀攸微笑道:"審正南之言是也,人人皆以爲大王在洛陽屯下十萬重兵,是爲忌憚馬氏父子之故,殊不知大王對將軍寄望甚深,屯兵十萬在此,決不是單單爲了保守洛陽!"?

荀攸說的已經夠清楚了,趙信對太史慈的期望決不止守住洛陽這麼簡單,否則就不會派荀攸等人過來了.?

對荀攸的話,陳登、審配二人是深以爲然.大丈夫立世當建功立業,太史慈立功的心其實比任何人都切,只因身上的擔子太過重大,所以並不敢輕動.如今既然荀攸等人都這麼說,當即摩拳擦掌,劍出鞘,馬備鞍,專待馬超兵來.?

馬超兵馬在洛陽以西四十里處下寨.馬騰、賈詡言猶在耳,加上一個馬岱又比較穩重,馬超只率兵在此牽制洛陽的十萬趙軍,故此並不急着出戰.離城這麼遠下寨也是爲了穩妥起見.?

身爲一軍統帥,統領十萬大軍,卻教馬超終日待在帳中等着,實在有點爲難馬超了.待了一日,人就煩躁起來,屢有進兵之意,都被馬岱好言勸住.其實馬騰、賈詡也不是不許馬超動兵,只是能多拖住敵軍一日是一日.馬超兵到洛陽之時,馬騰兵馬應該已經渡過河去與趙軍開戰了,故此已經沒有再掩護的必要了.只是賈詡深知趙信帳下能人甚多,探得荀攸等也在洛陽,知趙信對長安這邊還是頗爲忌憚的,馬超雖勇,卻絕非荀攸、太史慈等人敵手,尤其是敵方又有堅城爲屏障.故一再吩咐馬超輕易不要出戰.這十萬兵馬一旦有失,馬騰就算全取幷州一境也是得不償失.最好馬超能一直按兵不動,直到馬騰在幷州取得相當的戰果爲止,但馬騰、賈詡也知道要馬超做到這點並不容易,所以並沒有硬性確定不許馬超出戰.而且,幷州戰事一旦傳到洛陽,馬超這邊勢必要有所動作才能更好的拖住趙軍.?

太史慈等人十分奇怪馬超怎麼變了性子一樣,敵軍不來攻城,主動出擊,往攻敵寨絕非上策,馬超按兵不動,城中也一樣.沒兩日,馬騰進兵幷州襲取河東的消息便傳到了洛陽.太史慈等恍然大悟,看來馬超一直穩守營寨,就是在等這個消息.?

收到這個消息,太史慈面臨着救與不救幷州的抉擇,洛陽兵馬離幷州最近,渡河往河東只需數日功夫.一面是馬超引雄兵在城外虎視眈眈,一面是幷州危急,亟需待救,要做出抉擇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就算髮兵去救幷州,有馬超兵馬在一旁窺視,渡河也要防範着馬超趁機而動.?

城中衆人正在就救援幷州一事商議之時,人報城西的西涼兵有所動作,正整兵往洛陽而來.太史慈等急上城看視,遙見遠處揚起遮天塵土,敵兵滾滾而來.城中早就做好了應戰的準備.太史慈當下領人下城,點起兵馬出城,以審配、荀攸、陳登三人守城.?

兵馬到得城外,一字擺開,太史慈銀槍白馬,一身白袍,立於旗下,左呂翔、呂曠,右郝萌、曹性.?

馬超兵到,兩軍對陣,馬超遣樑興出馬,太史慈這邊呂翔出陣接住.二將廝鬥三十餘合,勝負難分.馬超在陣上看得興起,跟馬岱招呼一聲,綽槍出陣.打馬悠然自得的走到陣中,全然不顧正在廝鬥的樑興、呂翔二人.雄偉的身姿在陽光下拖出一個長長的影子,手執長槍於馬上大喝道:"馬超在此,誰敢來戰!"?

太史慈聽了,提槍便要去戰馬超,曹性攔住道:"將軍身爲一軍主帥豈可輕出,待末將去擒馬超來獻於帳下."說大話總要有個譜,曹性這話說的也太離譜了.不過馬超之勇,曹性也只是道聽途說而已,怨不得他不信.?

曹性說的如此有把握,倒教太史慈不好阻攔,只囑咐一句"曹將軍小心了",便使其出陣.深知曹性絕非馬超敵手,暗裡取出弓箭,準備隨時接應曹性.?

曹性驟馬出陣,與馬超戰不三合,大敗虧輸,撥馬飛退.馬超哪裡肯舍,一夾坐騎,催馬趕來,長槍直指曹性後心,只待趕上便一槍結果他.?

太史慈一見曹性敗下陣來,當即彎弓搭箭,遙指曹性,覷準時機,待馬超身體從曹性背後亮出,眼也不眨一下,箭頭略一偏轉,弓拉滿弦,大叫一聲"看箭",那箭去若流星,直奔曹性背後的馬超.?

太史慈彎弓搭箭之時,對面陣上馬岱就已瞧見,知他要射馬超,一邊打馬出陣,一邊高喊道:"兄長小心!"多虧了他這一聲喊,馬超才險險的躲過這箭,否則馬超就算不死也要重傷.?

就在馬超躲避來箭的當兒,曹性已經跟馬超拉開了距離,打馬直回本陣,已經追不上了.?

避過來箭,以馬超之勇,也驚出一身冷汗.太史慈此箭來勢又快,取得又是馬超頭面要害,若非閃避及時,此時只怕已經魂歸地府了.?

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82章 東山再起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98章 戰火四起第98章 戰火四起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64章 絕世美人第23章 未雨綢繆第44章 追殺孫策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46章 堅守不出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6章 名震洛陽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第72章 伏擊程普第53章 神箭揚威第50章 人生快事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21章 智放文聘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32章 籌劃水軍第21章 智放文聘投胎機會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90章 相約夾擊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下)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13章 大戰虎牢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00章 斬殺黃祖投胎機會第57章 曹操吃癟第98章 戰火四起第67章 趙信之變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08章 荊州換主(下)第61章 順水推舟草船借箭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7章 高官厚祿第47章 詐敗取城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0章 臨淮魯肅第122章 一網打盡(下)第65章 大意中計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68章 狡詐小人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5章 糜府之戰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34章 選將用事(上)第3章 初進洛陽第9章 經營汝南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98章 戰火四起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90章 相約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