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道左相逢

?張遼得勝回營之後,安排酒宴與高順慶功.領兵之際,衆將都不敢多飲,只稍稍沾脣而已.已而,宴罷,令人撤去酒宴,就在帳中商議起來.虞翻出言道:"將軍,今夜需防敵軍劫營!"?

張遼微笑道:"先生所慮甚是,我亦料及此事,等下仔細安排一番,倘若敵軍真的趁夜來劫營,管教他有來無回."張遼是什麼人,原本就堪稱名將,跟隨趙信以來,趙信沒少耳提面命,張遼獲益良多,兵法更上一層樓.這些年來,趙信有意令其獨當一面,張遼也沒辜負趙信的栽培,兵法日漸精通,頗有大將之風.下寨需防敵軍劫營這種事,在張遼來說根本就已成定例,誰要想在他面前弄這些雕蟲小技,恐怕只會自取其辱.?

當下衆人便就此事詳細計議起來,議定之後,分頭去佈置一切.?

是夜三更,只見一隊人馬悄悄來到張遼寨前.解決了寨門上守夜軍兵以後,撥開鹿角,一擁殺入寨中.待得衝入寨中,只見燈火全無,人聲寂寂.正疑惑間,突聞一聲鼓響,左邊臧霸,右邊董襲各領一軍殺出.那領兵將領乃是黃祖部將蘇飛,只聽他大叫一聲:"中計了,快退",撥馬便退.臧霸、董襲領兵從兩邊殺來,緊追不捨.那隊劉軍一通狂奔,早已飛奔出寨.?

臧霸、董襲二人合兵一處,只顧追去,沒追出多遠,只聞梆的一聲,左邊黃祖,右邊劉繇各領一軍殺來.那隊劉軍也回身殺來.?

臧霸、董襲二人見了,面面相覷,不知該笑還是該哭,當此之時,也顧不上許多了,忙分兵拒敵,徐徐後退.?

黃祖見敵軍中計,那個興奮,直恨不得一下子就將這裡的趙兵殺個精光.三面合圍,趙軍不利.黃祖正欲一鼓作氣將其完全擊潰,突地背後吶喊聲大起,張遼、高順各率一軍一左一右殺來.張遼、高順二人領兵繞路埋伏在路上,欲待於路劫殺劫營不成的敵軍,誰知蒯越用的乃是引蛇出洞之計,料知張遼等必然有所準備,所以才令人佯作劫寨,將其引出寨來,半路伏軍殺之.張遼、高順二人是繞路過去的,黃祖卻是從大道而來,到了地方纔分頭埋伏的,剛好與張遼二人錯過.張遼、高順二人就等敵軍不至,正以爲計謀不成呢,卻聞自己營寨方向傳來震天的喊殺聲,二人連忙引兵趕了過來,剛好碰上黃祖等人圍殺臧霸、董襲,二人領兵一左一右就衝了過去.所以事情才發展到如今這等地步.?

情勢變化的如此之快,簡直令人目瞪口呆,剛纔圍困他人的,現在卻變成兩面受敵,真是令人苦笑不得.正不知後面有多少趙軍殺來,敗退的臧霸、董襲二人復又回身殺來.黃祖不得已,只得分兵拒敵.和蘇飛反身與張遼、高順兩路兵馬戰在一起,臧霸二人就交給劉繇.張遼領兵直奔黃祖而來,兩邊兵馬各自衝殺,張遼挺槍來取黃祖.黃祖舞刀接住,交鋒十餘合,張遼一槍磕飛黃祖手中大刀,黃祖身後軍士見了,急來相救.黃祖失了兵器,正倉惶失措,眼見張遼復又刺來一槍,忙伏身避過.張遼收回長槍,覷準黃祖右腿就是一槍.黃祖措不及防,被刺個正着.張遼抽回長槍,黃祖右腿頓時血流如注,劇痛攻心,使不上半分力.身子一歪,便摔下馬去.張遼俯身便欲一槍結果黃祖,黃祖身後衆軍士趕到,搶了黃祖就走.張遼挺槍連刺數人,高喊道:"哪裡走",驟馬猛衝過去.只見那條槍上下翻飛,有如靈蛇盤徑,有如飛鳥投林,槍尖幻起朵朵槍花,寒光刺眼,動人心魄.一人一槍過處,劉兵非死即傷.衆劉兵見張遼來勢洶洶,保着黃祖退入自家陣中,奪路便走.張遼驟馬在敵陣中橫衝直撞,緊追不放.黃祖等人退回本陣深處,張遼幾番衝突,爲衆劉兵所阻,眼看黃祖是追不上了,張遼便將氣撒在這些劉兵身上.單槍匹馬在敵陣衝殺了幾個來回.彼時兩軍早已混戰在一起,黃祖部下見黃祖帶傷而逃,也都心生退意,被趙軍逼得紛紛後退不止.張遼麾下兵馬見主將如此英勇,士氣大振,人人奮勇爭先,如狼似虎,殺入敵陣.自有張遼親衛往張遼那邊靠攏,他們本就追隨在張遼身邊.張遼跟黃祖廝殺之時,這些人正周圍跟劉兵接戰.哪知黃祖敗得太快,張遼追得太急,等他們向張遼靠攏時,已經拉開了一段距離.張遼殺到哪裡,這些個親衛就轉戰到哪裡,只不過跟張遼隔着一小段距離而已.?

張遼領兵殺敗黃祖兵馬,便來接應高順.?

卻說高順引兵從右方殺了過去,彼時蘇飛已然回身.高順縱馬直衝過去,衆將士緊緊跟隨其後.蘇飛見了,便親自來戰高順,戰不到二十回合,蘇飛不敵,撥馬便退.高順哪裡肯舍,緊追不放.追出不遠,冷不防旁邊一將突地殺來,卻是蘇飛部將甘寧甘興霸.高順爲甘寧所阻,當即大怒,便舍了蘇飛,來戰甘寧.交鋒四十餘合,高順不敵,撥馬走入本陣.甘寧驟馬衝了過去,非欲斬殺高順不可.衆趙兵見高順危急,爭相來救,一擁而上圍住甘寧.不見甘寧半絲驚慌,拍馬直衝過去,那槍舞得滴水不漏,或挑或刺,趙兵中槍者無數.那邊蘇飛見甘寧陷入高順陣中,便領兵回身來救.奮力一陣衝殺,終於與甘寧會合.甘寧殺得正酣暢淋漓,得蘇飛領兵來接應,和蘇飛打了一聲招呼,趁勢衝殺過去.?

可高順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武藝不及甘寧,可麾下的將士比蘇飛部下的兵馬可強了太多.高順一走入陣中,便指揮兵馬有條不紊的接戰.若非蘇飛來的及時,以甘寧之勇,恐怕早晚也會爲高順所擒.見甘寧尤自不知死活的和蘇飛一道領兵衝殺過來,高順冷笑一聲,指揮兵馬將其團團圍住.甘寧等人在陣中左衝右突,卻總是難以順利突破.衆趙兵在高順的指揮下,往來接應,漸漸將甘寧等人壓在一個圈子裡.蘇飛救甘寧心切,隨他衝殺進來的兵馬本就不多,只這一陣交戰,跟隨在他們身邊的兵馬只餘數百人而已,其餘大部兵馬都留在戰陣外圍.?

甘寧見情勢危急,再這樣下去,這些人非得被敵軍磨光不可.甘寧連出數槍,擊殺數名趙兵,高聲對蘇飛道:"將軍,隨我來",一馬當先往陣邊衝去.蘇飛領人緊隨其後.?

甘寧等人一番死命衝殺,終於殺出層層重圍.甘寧渾身帶傷,蘇飛全身上下傷痕累累,鮮血淋淋.回顧身旁,只餘十數人,還多有帶傷者.不敢稍作停留,甘寧護着蘇飛往斜刺裡便退.?

比及張遼領兵來接應,高順已經殺敗蘇飛兵馬.兩人合兵一處,朝劉繇所部殺去.臧霸、董襲二人正將劉繇殺得毫無還手之力呢,要不是指望着黃祖二人殺敗身後敵軍再來接應的話,估計劉繇早就領兵撤退了.這時見黃祖、蘇飛二人都被殺敗,劉繇哪裡還敢久留,什麼都顧不上了,領兵往斜刺裡便退.?

張遼等人分兵三路追去,直追得劉繇落荒而逃,將其部下兵馬幾乎屠戮殆盡,劉繇隻身得脫.?

這一番廝殺,直殺得劉軍血流成河,屍積如山,近萬劉軍喪身隕命,數千人被擒.張遼等人大勝而回,一邊整頓兵馬,一邊派人去探敵軍消息,另安排與衆將慶功.?

黃祖帶傷而回,自然不會有好臉色給蒯越看,若非蒯越深得劉表看重,黃祖非跳起來指着他大罵一通不可.蒯越哪裡知道自己的引蛇出洞之計偏偏碰上了張遼等人意欲將劫營的敵軍殺個精光的佈置,兩軍又陰差陽錯的錯過,致使黃祖損兵折將.折了萬餘人馬,加上上一次折損的兵馬,已將近兩萬,剩下的也不過兩三萬多人馬而已.憑這三萬多人馬,黃祖根本不知道還怎生與張遼爲敵.雖然張遼那方也有折損,不過算來比黃祖這方損失小多了,這樣一來,兩方兵馬幾乎相當,黃祖這方就算佔有優勢也有限得緊.?

黃祖回營沒多久,蘇飛等人領兵狼狽逃回,不久,劉繇也領着殘兵敗將而回.黃祖真是連上吊的心都有了.軍營之中一片傷兵哀嚎之聲,弄得黃祖更是心煩意亂.蒯越欲待勸慰黃祖一番,可一看黃祖的臉色,到了嘴邊的話硬生生的嚥了回去.?

等黃祖心情稍稍平復了之後,爲大局着想,蒯越不得不主動站出來,與蘇飛等人相約一起去見黃祖,正好蘇飛也有事要求見黃祖.蘇飛和甘寧雖然都渾身是傷,卻都非重傷,否則二人流了這麼多血恐怕早就一命嗚呼了,包紮用藥過後,二人基本上沒什麼大礙.?

來到黃祖帳外,通報進去,黃祖令人請入.進到帳中,黃祖正在不安的走來走去,臉色比兵敗逃命時也好不了多少.看到蒯越等人掀帳而入,黃祖一邊令人設座,一邊走回自己主位,坐了下來.?

蒯越雖知黃祖此人實在不足與謀大事,奈何黃祖深得劉表信任,委之以如此重任,眼下情勢,不是計較這些個個人得失的時候.看黃祖適才的樣子,蒯越便知黃祖到現在恐怕還未從戰敗的陰影下走出來,由此可見黃祖此人實在不成氣候,要想等他拿出個主意來,更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劉表對蒯越有知遇之恩,蒯越自然要爲他盡心盡力.黃祖這個樣子,蒯越看着也不是個事,便出言道:"如今戰事不利,不知將軍作何打算?"?

黃祖這段時間哪裡在考慮今後怎麼用兵的事,只是暗自生悶氣而已,聽蒯越這麼一說,這才驚覺當前罪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應付眼前的局勢.劉表讓黃祖領五萬兵馬來取吳、會,誰知纔剛接戰,便折損了大半兵馬,眼下退也不能,進也不能,身處兩難境地,不尷不尬的,真是令人苦惱不堪.黃祖自己實在拿不定主意,只得求教於蒯越道:"依先生之見,我等下一步該怎麼辦?"?

在出兵攻討趙信一事上,劉表並未跟蒯越相商,甚至跟荊州衆文武也沒怎麼商議.劉表倉促間做出這樣的決定自然令荊州衆人大吃一驚,打聽一番之後,才知道是劉備、孔明二人盡力促成此事的.劉表在孔明半激半勸,連捎帶打之下,終於果決了一回,等荊州衆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事情基本上已經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對於此時出兵攻討趙信,蒯越也認爲是最好的時機,趁趙信在河北與袁紹大戰之際,出兵攻之,必收奇效.自趙信崛起以來,就沒有人敢看輕他,但是看重歸看重,世人對趙信的估計還是多有不足,除了趙信自己,恐怕沒有人能知道他的實力究竟到了什麼地步.要在這等動亂年代立足,足夠的兵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才更是少不得.趙信麾下的這些個文武表現出來的才能和其潛在的能力,就算趙信自己也根本做不出準確的判定,何況他人.像蒯越這等有識之士,雖然將趙信已經看得很高了,可難免還是會估計不足.此次蒯越出的計策不能不說稱得上爲一條妙計,料到張遼會防備劫營,故此派人將其引出,再伏兵擊之,從兵法上來講,是完全可行的,可蒯越對張遼等人還是估計不足,所以黃祖纔會敗在張遼手上.?

經此一役之後,蒯越自然再也不敢小覷張遼等人,十分才智全都用上,欲與張遼等人爭個高下.便對黃祖道:"將軍,如今兩方兵力相當,趙軍士卒戰力又遠勝我軍,氣勢如虹,難以力敵,只有出奇計以勝之."?

黃祖一聽蒯越說什麼奇計便有點感冒,當初正是聽從了他的計謀之後才導致如此大敗,可此時也實在無法,只得聽蒯越繼續說下去.?

蒯越接着道:"此去東南數裡有一處密林,正可伏軍,將軍可令人多備引火之物伏在林中,來日將軍領兵前往搦戰,佯裝敗退,若敵軍追來,將軍可將其引入林中,以火攻之,必將大敗敵軍."?

蘇飛適時插言道:"倘若敵軍並不來追,其耐他何?"?

蒯越讚賞的看了蘇飛一眼,轉對黃祖道:"張遼其人深知兵法,自然不會這般容易中計,將軍可領兵不斷擾之,邊戰邊退,如此幾番過後,張遼等人必然忍耐不住.將軍一開始時切莫朝東南方向退去,可先從原路退,等敵軍追來時,再裝作慌不擇路,將敵軍引入密林,趁勢以火攻之,將軍再引兵回身殺去,必可破敵."?

聽蒯越這麼一說,好像張遼等人已經墮入他術中似的,黃祖臉上也露出了喜色.衆人詳細計議起來.大事商議完畢,蘇飛見黃祖心情見好,便備述甘寧此次如何英勇善戰,如何將其從高順手下救出,等等,希望黃祖能重用甘寧.?

黃祖正在編織勝利的夢想,根本未曾細聽蘇飛所言,聽了個大概,便一擺手道:"既然有功,你自重賞他就是了,不必報我."?

蘇飛欲待再說什麼,見黃祖已頗有不耐之色,便躬身退出.回到自己帳中,派人請來甘寧,面有赧色的向甘寧致歉.蘇飛深知甘寧之才,之前曾數次薦之於黃祖,奈何黃祖嫌甘寧乃是賊人出身,根本就不把他放在心上.若非看在蘇飛面上,甘寧早已率衆離去.蘇飛滿心以爲憑着甘寧此番之功,黃祖會另眼看待,哪知還是在黃祖那裡碰了個不大不小的釘子.蘇飛與甘寧名爲從屬實爲朋友,甘寧自投黃祖以來,蘇飛對他多方照拂,甘寧也自然感念其德.甘寧一看蘇飛的神色,便知他又在黃祖那裡爲了自己的事碰了釘子.對於黃祖,甘寧早就不抱希望了,況且甘寧冷眼旁觀,黃祖其人終難成事,跟着他也沒什麼前途,故此,甘寧對於得不得用於黃祖已經漠不關心了.蘇飛幾番爲甘寧說項,甘寧自然深感其德,若非顧及與蘇飛的情誼,甘寧必會就此遠去,另投他人.蘇飛言及爲其說項不成之事,甘寧一笑置之,還勸蘇飛以後不必再爲他浪費脣舌.?

蘇飛素知甘寧抱負不小,若能得遇明主,得以施展其能,定能成就一番功業.可跟着黃祖,徒自蹉跎歲月而已,眼看甘寧日漸消沉,蘇飛也自不忍.聽甘寧這麼一說,語氣與往日大不相同,蘇飛便知甘寧心生去意,欲待挽留,卻想豈能爲了自己一己之私,誤了甘寧前程,便對甘寧道:"我曾幾次薦興霸於黃將軍,奈何不能見用,既然興霸在此不得意,不妨就此離去,另投明主."?

甘寧雖有此意,可也想不到蘇飛會先開這個口,眼下正值兩軍交戰之際,蘇飛正需人護持,甘寧一時間頗有點猶豫不定,況且對於何去何從,甘寧也尚未思量妥當.?

蘇飛見甘寧並不言語,以爲甘寧放心不下自己,便道:"興霸,大丈夫處世,當斷則斷,此時不走,若稍後爲人知覺,想離開就麻煩了,興霸就不必再猶豫了."?

甘寧胸中豪氣頓生,向蘇飛深施一禮道:"公之高情厚意,甘寧記下了,寧日後若有所成,全拜公之所賜."說完便欲離去.?

蘇飛忙叫住甘寧道:"興霸此去何往?"?

甘寧不知如何作答,其實如今趙信名重天下,其禮賢下士之美名甘寧也略有所聞,意欲往投張遼.可眼下兩家正在交戰,生怕張遼疑心.有了在黃祖這邊的教訓之後,甘寧自是不敢莽撞,一個不好,說不定會爲其所執.?

蘇飛揣度甘寧心意,指了指張遼營寨方向道:"聽聞那邊那位大將軍求才若渴,興霸不如前往相投,雖說如今兩家正值交惡之時,只要興霸是真心實意的,以興霸之才,遲早必得重用."?

甘寧拜謝了蘇飛,領着從人趁夜離開.?

黃祖根本不知甘寧已經離開,就算知道了,最多不過發一通脾氣而已.?

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5章 欲取何人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7章 高官厚祿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37章 出巡各地第152章 情勢明朗第175章 又折一股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33章 孫堅舊部第113章 疑鬼暗生(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3章 初進洛陽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48章 如何自處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44章 追殺孫策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40章 三家盟成第67章 趙信之變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29章 蝶翼雙雙第147章 兵戰兇危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95章 定計制敵第91章 賢士未名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上)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8章 進兵汝南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169章 與虎謀皮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84章 敵酋喪膽第2章 北海結義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43章 預先佈置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55章 糜府之戰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8章 重逢佳人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83章 削平吳郡第92章 鐵甲顯威第182章 平夷之策第15章 欲取何人第52章 一破曹軍第67章 趙信之變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33章 海軍之議(上)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25章 求才大計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70章 一戰全功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108章 荊州換主(上)第128章 小別重逢(上)第54章 子龍之威第70章 一戰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