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戰爭的豪賭

圖哈切夫斯基的戰略決策,雖然有着很大的冒險成分,但是最終在主要由軍方將領組成的政治局會議上獲得了通過,老實說,如果此時的政治局會議不是主要由軍方將領組成的話,這一項戰役的提議恐怕不那麼容易通過。軍人和政客有着很多不同,在對待軍事問題的謹慎程度上,兩者之間也有着很大的區別。軍人考慮一場戰爭,他的出發點會落在如何佈置戰局,如何取勝上面。而政客則要考慮這場戰役勝利了會如何,如果失敗了又會如何等等。

戰役的決策既然得到通過,那麼剩下來的事情,就是要重新安排各個方面軍主要指揮者的問題了。

對於軍方的人事變動問題,圖哈切夫斯基一干人早就有了安排草案,按照他們的決定,包括朱可夫、布瓊尼、鐵木辛格在內的一大批軍隊高級將領都將被撤換,而另外一批跟圖哈切夫斯基一干人走較近,或者是當初跟隨過他們的將領自然會得到提拔。布柳赫爾就已經是最好的先例了,在圖哈切夫斯基掌權之後,他便被提拔到了國防部長的位置上,這一項任命甚至都沒有經過中央政治局的討論研究。

在這次會議之前,圖哈切夫斯基他們顯然經過了周密的安排佈置,在他們提供的人事調整名單上,楚思南就能夠看清一切。朱可夫元帥被解除了西方面軍總司令以及蘇軍總參謀長的職務,轉而調到後方,去擔任預備隊的總司令;布瓊尼被清理出最高統帥部,同時被解除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北高加索方面軍總司令職務,而在他的新職務任命書上,僅僅標註了一個“待定”;鐵木辛哥因前期指揮作戰不利,被剝奪了南方面軍總指揮職務,僅僅保留了一個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的虛銜。

當然,圖哈切夫斯基對軍隊領導層的人事調整,絕對不會僅僅是對這三個人權力的削奪那麼簡單,在他的調整計劃中,有着一個龐大的人員變動方案。以前任何一個傾向於斯大林的軍隊將領,出身於老牌的騎一、騎二集團軍的將領,甚至是和騎兵部隊沾邊的將領,都被一種種藉口裁撤掉了。

對於撤換朱可夫這項決議,楚思南感到非常遺憾,在他曾經接受過的軍事學習中,有着很多這位蘇聯老帥開闢出來的經典戰例,而這些戰例無疑都是在二戰中出現的。如今,圖哈切夫斯基因個人恩怨的問題,撤換掉了這位老帥,無疑也就等於是湮滅了這些即將出現在軍事歷史長河中的戰例規範。

儘管心中不希望朱可夫的大軍團作戰天賦被這樣雪埋,但是楚思南卻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他甚至在表決時投了贊成票。現在的他已經想開了,無論是斯大林也好,圖哈切夫斯基也罷,他們所搞的政治局決策討論都是“一言堂”,面前坐在這裡的所有常委、委員、黨代表,所起的作用就是充門面。圖哈切夫斯基贊同的,大家就舉手贊同,他反對的,大家就表示反對,只有這樣才符合政治局的表決方式。

楚思南纔不想枉作“惡人”,在經過了昨晚吉爾尼洛娃的開導之後,他學會了附和,學會了違心,只要是偉大的圖哈切夫斯基同志支持的意見,他就支持,只要是偉大的圖哈切夫斯基同志反對的決策,他就反對。因爲他知道了,只有這樣他的舉手表決纔有效。

楚思南的迅速轉變,令坐在他身後的吉爾尼洛娃大感欣慰,從會議進行第一項表決的時候,這個女人就在關注着圖哈切夫斯基的態度。她發現每當開始舉手表決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都會首先有意無意的將目光掃過楚思南,當看到他高高舉起的胳膊時,這位新掌握大權的老將軍的臉上,就會閃過一絲笑意。毫無疑問,圖哈切夫斯基的確是很注意楚思南這個自己人,他希望楚思南能夠始終站在自己身邊支持自己。

在安排完了撤換的將領之後,自然就是新的將領的任命問題了,而在這其中,圖哈切夫斯基也把蘇軍原有的戰區和方面軍配屬,做了新的安排。

爲了配合即將展開的列寧格勒大會戰,圖哈切夫斯基將原有的幾個方面軍作了部分調整:原有的白俄羅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軍,合併爲白俄羅斯方面軍,司令員爲華西列夫斯基,軍事委員爲巴格拉米揚。其在列寧格勒大會戰中的主要任務,是不計代價的衝擊德軍北方集羣側翼,牽制其對列寧格勒方向以及奧涅加湖方向的突擊;加裡寧方面軍一部、沃爾霍夫方面軍一部、西北方面軍一部,共七個集團軍組建成莫斯科北方防線方面軍,科涅夫任司令員、普里馬科夫任軍事委員。其任務爲抵擋德軍北方集羣對莫斯科北方防禦陣線的正面衝擊;原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西北方面軍主力、莫扎伊斯克防線方面軍、烏克蘭第一、二方面軍除了各自司令員與軍事委員的人事變動外,主要作戰任務也由突擊防禦作戰轉化爲全面防禦作戰,務必在北線作戰完成之前,將德軍中央集羣的進攻抵擋在圖拉以西、以南地域;外高加索方面軍、南方面軍等在南部地域作戰的方面軍集羣,也大都更換了主要將領,其戰略要點從防禦德軍南線部隊的南下,轉變爲積極進攻、突擊作戰。務必牽制住德軍的南線部隊,使其無力北上增援……

儘管楚思南對圖哈切夫斯基的專制集權做法感到不滿,但是要說到軍事策略,他卻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欽佩。和斯大林的消極防守作戰不同,圖哈切夫斯基更加註重進攻,一地一城的得失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麼。從他的作戰思路來看,蘇軍對南方地域,尤其是外高加索地區的防守,基本上等於是放棄了,外高加索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大規模主動進攻,勢必造成該地區的兵力空虛,極易給德軍可乘之機。

從總的方略上看,圖哈切夫斯基的作戰思想,就是“力圖北向、固守中路、捨棄南線”,他給希特勒拋出了一個可以輕易吃下的“大蛋糕”——石油資源豐富、盛產糧食的外高加索地區。如果希特勒禁不住誘惑,抽調中路德軍的兵力,增兵南線去吞噬這個誘餌,那麼他將無力在中部戰線上發動大規模攻勢,從而也給了蘇軍一個經略北方的最佳時機。問題是,如果希特勒不上當呢?那沒辦法,大家硬拼吧。在這種情況下,蘇軍的北方防線兵力還算充足,但是中路的兵力就略顯薄弱,如果希特勒不上當,執意要突破蘇軍的中路防線,甚至從南線抽調兵力,增援中央集羣的進攻,那麼莫斯科西方的中路防線就前景堪憂了。

圖哈切夫斯基就是在賭博,在做一場空前的豪賭,他在賭德軍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消耗,國內資源開始吃緊,因此決不會放棄一個吞併外高加索地區的最好時機。

第28章 生不逢時第2章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第31章 俱焚之炮火熔城(1)第6章 就是羞辱你第34章 雪崩之伊始(中)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11章 蘇聯的楚氏時代第20章 征服第8章 軍團分佈會議第43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1)第15章 共產主義的清教徒第26章 北線大決戰(5)第22章 安全委員會會議第1章 保盧斯的建議第43章 塞米巴拉金斯克第33章 雪崩之伊始(上)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8章 與豪傑共舞第42章 鐵克瓦第1章 新的契機第1章 爲他人做嫁衣裳第2章 莫斯科的初春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30章 新的戰爭陰雲第15章 對妻子的防守反擊(上)第46章 尷尬的總統第39章 腐敗的迂迴第50章 尾聲第3章 同盟破裂的萌芽第41章 成功了!!第26章 北線大決戰(5)第19章 叢林裡的狙擊手(2)第30章 新的戰爭陰雲第12章 白俄羅斯戰役(2)第12章 硝煙中那道風景第34章 江山待有隱龍出第17章 一枚國際和平勳章?第10章 一個迷信的誕生第14章 清洗拉開帷幕第14章 北線決戰的帷幕(1)第13章 一個使節團的到訪第27章 峰迴路轉第7章 東方的珍珠港(1)第7章 兩支佩槍第30章 新的戰爭陰雲第4章 軍營蜜月第10章 體制下的危機第50章 尾聲第36章 莫斯科會議第45章 新時期的戰爭第31章 驚聞喜訊第1章 換天后的血腥第14章 北線決戰的帷幕(1)第7章 “攤派”丈夫的尷尬第14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1)第23章 一個精明的猶太第45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2)第17章 三個月的限期第14章 挺進(2)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氣概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44章 實爆第18章 再起硝煙第29章 攻克柏林(1)第24章 再臨霍爾崔(上)第7章 兩支佩槍第30章 新的戰爭陰雲第34章 外交第3章 巡視途中小插曲第2章 華盛頓會議第22章 緋聞第46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3)第23章 日本黑金第9章 初見斯大林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3章 茫茫路在何方第50章 尾聲第17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2)第22章 北線大決戰(1)第10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4)第9章 此一時彼一時也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1章 斯大林的秘密部隊第12章 白俄羅斯戰役(2)第2章 糟糕透頂的局面第43章 新衝突的開端第27章 峰迴路轉第7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2)第5章 面臨新的挑戰第9章 霍爾崔的空襲第14章 首輪空中的較量(1)第25章 KGB人的處事方法第12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下)第12章 包圍圈中的大魚(1)第18章 雪第17章 遠景戰略協調(上)第38章 抱負第14章 AK-44??第33章 一切回到起點第45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