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

克里姆林宮上空的烏雲依舊在籠罩着,不過在同吉爾尼洛娃達成了合作的協議之後,楚思南的人身自由明顯得到了很大恢復,這一段日子以來,他已經可以自行走出居所,在克里姆林宮內四處散步了。雖然說還是不能走出宮內的警戒區域,但是這樣的情況和之前比起來,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與楚思南的悠閒不同,連日來克里姆林宮內的局勢正在進一步惡化,意圖奪權的貝利亞已經正式和斯大林撕破了麪皮,變得勢如水火,兩人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惡語相向。兩天前,貝利亞再次在最高統帥部作戰會議上提出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建議,對於他的建議,除了只有部分與會者表示保留意見之外,其他的竟然無一例外的表示了贊同。這一局面的出現,立刻招來了斯大林的憤怒反擊,他當即表示,既然有重要決策要制定,就不能僅僅限於常委會的圈子,而應該民主性的擴大,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邀請各加盟共和國、各地黨組織分部代表到會共商。

對於斯大林要把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改成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提案,貝利亞自然會表示反對,而且他的理由很充分,現在是戰時,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不太現實,不說別的,單是那些分佈各地的黨代表們就不好召集。在一番爭執下,斯大林擡出了科涅夫,宣佈將由這位現任十九集團軍司令的將軍,調動軍機前往各地召集黨代表。斯大林的這一項宣佈,立刻讓貝利亞收了聲,同時也讓自有打算的伏羅西洛夫大吃一驚,誰走知道,在這個緊要的關頭,統領莫斯科近郊軍權的科涅夫是何等重要。伏羅西洛夫作爲國防部長,竟然不知道自己直接指揮的人已經換方向了,而且這個人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還對全局的影響非常大。

爲了消除這一個隱患,貝利亞和伏羅西洛夫在會後便直接召見科涅夫,但是被對方拒絕,科涅夫甚至以如今軍中人心不穩,主帥無法離營爲藉口,拒絕進入莫斯科。這種明目張膽的對抗,令伏羅西洛夫大爲惱火,他甚至直接下令解除科涅夫的一切職務,可這項命令也沒有生效。科涅夫的理由很充分,如今是戰時,要想解除他這樣的高級將領的職務,就必須要有最高統帥斯大林親自簽發的命令,否則他就有權拒不執行。

科涅夫的對抗,令貝利亞一干人慌了手腳,他們已經預感到了事情的不妙。尤其是貝利亞,他通過自己手下得來的情報獲知,在這一段時間,科涅夫所掌握的第十九集團軍調度頻繁,尤其是軍機的出動次數明顯增加。這意味着什麼?貝利亞非常清楚,科涅夫是堅定的站到了斯大林一邊,他正在充當着一個“運輸隊長”的角色,把分佈在各地的黨代表分批接到莫斯科。如今的貝利亞真的有些慌亂了,他甚至數次前往楚思南在克里姆林宮的住所,向這個貌似具有神奇預知能力的中國年輕人求教,不過對方那含糊其辭的話,讓他一無所得。

而楚思南在這段日子,同樣也是憂心忡忡,不過他的擔心並不在克里姆林宮內,而是在宮外,在那流淌着鮮血的前線。隨着吉爾尼洛娃的加入和警戒的放寬,楚思南可以更多的獲知一些前方的戰況。在他看來,克里姆林宮內突然升起的陰雲,顯然已經影響到了正在前方作戰軍隊。

最高統帥部突然決議在這個時候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以及各方面流傳的關於圖哈切夫斯基一案內幕的論調,讓那些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各方面軍、集團軍首腦們意識到了些什麼。基於當年對這一案子態度的差異,這些將官們此時的心情也各有不同,有人心驚膽顫,有人惴惴不安,有人心懷期待,也有人伺機而動。不過無論心態如何不同,所導致的直接接過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各方面軍直屬作戰部隊指揮官的心不在焉。心態上的變化反應在作戰指揮上,那就是戰法上的紊亂無序以及進攻上的裹足不前。

蘇軍前線的混亂,給剛剛在布良斯克戰役中遭受重創的德軍制造了機會。在布良斯克戰役之後,德軍中央集羣司令博克,爲了防止蘇軍趁勝追擊,突破自己的中路戰線,逼不得已提前動用了自己的預備隊。不過單從軍力上講,此時的中路德軍已經落入下風,在他們對面,是集結了足足七個集團軍兵力的蘇軍集羣,如果此時中路蘇軍能夠果斷切入德軍戰地縱深,那剛剛完成突擊作戰的北路德軍就會變得相當危險。尤其是進逼到列寧格勒城下的“北方”集團軍羣第16集團軍以及第四坦克集羣,就將面臨着來自後方的蘇軍攻勢。面臨如此不利的局面,德軍“北方”集羣司令勒布元帥,甚至決定放棄最初的作戰計劃,將部隊回撤到芬蘭灣、楚德湖一線,以做好戰略防禦的準備。

令德軍統帥部大惑不解,同時又感到驚喜莫名的是,剛剛取的巨大勝利的中路蘇軍突然在這個關鍵時候停步了,莫名其妙的開始原地修整。剛開始的時候,德軍高層的決策者們,甚至懷疑這是蘇軍有意設下的圈套,以至於對下一步決策的制定充滿疑慮。不過戰爭狂人希特勒可不管這麼多,他認爲這對德軍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因此,力排衆議,急令戈德施泰特元帥所統領的“南方”集團軍羣遣師北上,協同“中央”集羣作戰。

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後,南線德軍很快完成集結,並迅速沿傑斯納一路北進,並於十月二十三日進抵至布良斯克遠郊,同先期趕到那裡的中央集羣下屬三個集團軍匯合,次日,第二次布良斯克會戰正式打響。蘇軍各部指揮不協調、統帥高層離心的弊端在這次戰役中顯現無遺,從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僅僅四天的戰役中,蘇軍連續三道防線被攻克,幾個集團軍因爲各自爲戰,缺乏配合,導致損失慘重。

二十九日凌晨,布良斯克最終落入德軍之手,莫斯科西面的防線再次被突破,圖拉、卡盧加告急,莫斯科危險。而此時,克里姆林宮內的爭鬥也終將告一段落。

“一切都要結束了,還有三天,最後的三天。”愁眉不展的看着面前的戰報消息,楚思南在心中如此安慰自己。他很渴望這場權力之爭的結束,但是又有些害怕,因爲在結束這場無形的戰爭之前,他先要辦理一件終身大事——結婚……

第8章 軍團分佈會議第9章 地獄般的沼澤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33章 雪崩之伊始(上)第11章 轉移中的小鎮第46章 尷尬的總統第12章 命令就是命令第2章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第40章 沃爾霍夫坦克大戰(4)第38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2)第32章 老朋友來了第6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1)第20章 老帥的暮年第7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2)第18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1)第16章 小人第19章 克里姆林宮會議第24章 如此不堪一擊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2章 方面軍軍事會議第37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1)第19章 克里姆林宮會議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氣概第24章 北線大決戰(3)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26章 北線大決戰(5)第44章 實爆第13章 大事件第38章 抱負第20章 征服第25章 KGB人的處事方法第20章 老帥的暮年第34章 外交第6章 戰爭的脈動第2章 糟糕透頂的局面第12章 紛繁複雜的局面第11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中)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3章 喧夜故人來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10章 總攻(1)第22章 遠東軍事摩擦(1)第37章 以色列復國第3章 當年老帥竟尤在第25章 澤洛高地第16章 對妻子的防守反擊(下)第3章 巡視途中小插曲第6章 居室中的媾合第21章 對妻子的首戰失利第6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1)第7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2)第6章 意外的變故第14章 漏船還遇打頭風第5章 阿穆爾共青城第17章 帥才難及帝王術第5章 贏取戰役自主決策權第4章 軍營蜜月第39章 腐敗的迂迴第36章 莫斯科會議第12章 歷史的大改變第20章 老帥的暮年第48章 大閱兵(1)第11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9章 斯大林格勒危機第27章 峰迴路轉第24章 蘇共十九大第10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上)第2章 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第6章 戰爭的脈動第8章 將軍的出巡第3章 革命之父=列寧=楚思南?第33章 一切回到起點第5章 阿穆爾共青城第33章 一切回到起點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21章 再遇第36章 戰爭與欺騙第4章 對日作戰倒計時第10章 沼澤裡的女兵連(上)第6章 居室中的媾合第28章 重返莫斯科第4章 初現電子戰第38章 抱負第31章 第三帝國的末日第8章 整治中的勾心鬥角第21章 新戰役的謀劃第7章 輕描淡寫的離間第17章 黑太陽的覆滅(3)第21章 東京煉獄第14章 清洗拉開帷幕第5章 黎明前的襲營第16章 對妻子的防守反擊(下)第24章 蘇共十九大第22章 遠東軍事摩擦(1)第13章 如果 如果之如果第2章 蘇維埃的占星師第20章 老帥的暮年第1章 戰爭與和平第26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