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中)

“《真理報》事件”引發的風波是強烈的,在斯莫爾尼宮會議之後的兩週時間內,包括《真理報》主編莫洛托夫、中央書記處書記馬林科夫、國防委員會委員伏羅西洛夫在內的一大批蘇聯最高組織成員受到了隔離審查。作爲秘密警察的頭子,貝利亞本人雖然全權負責調查這起事件,但是他也同樣未能逃脫被審查的命運。

難怪斯大林會如此的大動干戈,即便是楚思南本人,也覺得這次克留奇科夫同志的確是操之過急了,而且整個行動的策劃,也是有些地方使用的手段過激了。

那篇關於圖哈切夫斯基的報道,的確是出自楚思南之手。在完成稿子之後,他通過秘密的渠道轉交給了克留奇科夫,原本他的打算,是要講這篇報道發佈在一個普通的、影響力並不是很大的報紙上面,其作用也只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爲圖哈切夫斯基一干人含冤抱屈,以便將來平反之用。但是原本還顯得很聽話的克留奇科夫,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出了岔子,他沒有聽從楚思南的計劃安排,而是擅自買通一個克里姆林宮秘書處一個叫克爾欽斯基的秘書,由此人將這篇稿子直接送去了《真理報》。由於時間上的緊迫性,再加上送稿件的人身份特殊,所以,作爲蘇共中央機關報的《真理報》編輯們,來不及仔細思考這篇報道的影響性,就在倉促之間改掉了版面,把這篇報道排了上去。事後,克留奇科夫親自出手,將克爾欽斯基滅口,所以,當貝利亞安排的人找到克爾欽斯基的住所時,所能得到的僅僅是一具屍體了。

克爾欽斯基的死,無疑讓秘密警察的調查行動暫時失去了線索,不過這樣一來卻換來了斯大林更加不可遏止的怒火,這位性格多疑的老狐狸很快就給這次事件定了一個性——“這是敵人的破壞,這個敵人不是托洛茨基組織的殘餘,就是德國法西斯的間諜。”這樣一來,原本應該屬於新聞報道偏差的問題,就在很短的時間內,轉化成了蘇維埃政權同敵特分子的鬥爭問題。

事件的性質變了,打擊力度自然就要加強了,打擊面自然也要變大了,打擊的手段自然也同樣要變得多樣化了。一時間,森冷恐怖的陰雲瀰漫在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上空,不過這片陰雲卻是在這方面長袖善舞的貝利亞同志最希望看到的,畢竟曾經操作過很多次了,再做起來輕車熟路、遊刃有餘。最重要的是,這是打擊自己政敵的最好機會。

一切都像是新的開始,一切卻又都像是歷史的重演。

從斯莫爾尼宮會議結束之後,暴風雨就開始醞釀。楚思南在第一時間被圈禁起來,在他的居所周圍,崗哨林立、戒備森嚴,除了作爲他未婚妻的吉爾尼洛娃能夠進來看他之外,其他閒人一律不準入內。而且據吉爾尼洛娃說,她自己現在也失去了大部分自由,出入都有人監視,什麼事情都幹不了,就連組建諜報隊伍的事情,都被迫暫停了。

吉爾尼洛娃帶來的消息,令楚思南倍感不安,他清楚地記得當時吉爾尼洛娃的表情有多麼的凝重,當然,也清楚地記得她所宣佈的第一個消息有多麼大的震撼力。

“馬林科夫被秘密逮捕了,還被剝奪了一切黨內職務,他原來的工作,都交由蘇斯洛夫同志暫時打理。莫洛托夫同志也被監禁了,真理報的幾個主要領導也要接受審查。”

“這是陰謀,這絕對是貝利亞趁機挑起的陰謀。”當聽到這些消息的時候,楚思南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這些。自己的一番作爲,似乎又給別人做嫁衣裳的嫌疑,毫無疑問,這一次貝利亞要大動干戈,徹底剷除異己了。楚思南甚至懷疑,這個傢伙是不是要趁這次機會把斯大林也搞掉。

這可不是楚思南的憑空假設,它是很有可能的。現在貝利亞肯定也有了危機感,他是一個在政權爭鬥中摸爬滾打半輩子的人了,不可能感覺不到斯大林對他態度上的變化,更不可能不知道他自己所知道的秘密,對於斯大林來說是如何的重要。在這種情況下,貝利亞作出一個冒險的決定,作最後的殊死一搏是極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掌握着秘密警察隊伍的貝利亞權勢熏天,在如今的蘇聯高層,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手下的密探特工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從這次的情況看,他似乎還和伏羅西洛夫之間有了什麼瓜葛,一個能夠操控軍隊的秘密警察頭子,那能夠掀起的風浪就絕對不是毛毛雨了。

“克留奇科夫,克留奇科夫!”

現在,楚思南手上唯一能夠依靠的砝碼,就僅僅只有一個克留奇科夫。他手上掌握着秘密警察機構中最爲重要的第三局,只要他堅定地站在自己一邊,那將來即便貝利亞有什麼輕舉妄動,他也能夠在其中起到一個很重要的牽制作用。

可問題就在於克留奇科夫在面臨極有可能出現的巨大變故時,會作出怎麼樣的選擇。

這傢伙膽小,但是權力慾望卻很大,他永遠都只能做一個可以利用但是卻不能信任的角色。如果斯大林不倒,或者說是貝利亞成不了蘇聯第一人,那楚思南就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可以控制住他。可是現在貝利亞要出頭了,克留奇科夫還有那個膽量跟着自己嗎?楚思南沒有把握,一點把握也沒有。

透過居所的窗子,楚思南看着窗外走來走去的衛兵,心中的沉重感愈加明顯。他不敢想象克留奇科夫變節的後果,沒有了他的出面,圖哈切夫斯基那些老帥就沒有人去保護,老帥們以往的那些部下也沒有人去聯絡,自己的每一項計劃都無法去進行等等等等。

楚思南終於感覺到自己整個計劃的最大弱點,那就是可以依仗的勢力圈太小了,那些老帥們雖然潛力很大,但是他們正在落難中,什麼實力都發揮不出來。就一個克留奇科夫,是可以用得上的。這樣一來,雖然暴露的機會小了,可是可以謀劃的空間也同樣小了。

“怎麼辦?我該怎麼辦?”看着窗外陰雲密佈的天空,楚思南一次又一次的在心裡詢問自己。

第31章 第三帝國的末日第32章 軍事教科書?第32章 軍事教科書?第45章 新時期的戰爭第21章 國慶大閱兵第36章 莫斯科會議第33章 雪崩之伊始(上)第42章 沃爾霍夫坦克大戰(6)第5章 面臨新的挑戰第11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2)第12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下)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34章 外交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50章 尾聲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4章 監獄中的進修課第2章 糟糕透頂的局面第23章 血染黑土地第18章 再起硝煙第3章 我的戰爭我做主第31章 俱焚之炮火熔城(1)第14章 一份重要的情報第20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3)第3章 我的戰爭我做主第3章 我的戰爭我做主第14章 潛在的巨大威脅第41章 成功了!!第24章 再臨霍爾崔(上)第32章 軍事教科書?第6章 游擊戰的開端第37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1)第41章 成功了!!第14章 殺人如麻的年代第12章 硝煙中那道風景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7章 東方的珍珠港(1)第1章 背後插來的一刀第2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8章 雪第30章 夫妻重聚在牢籠第31章 驚聞喜訊第14章 挺進(2)第10章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第23章 遠東軍事摩擦(2)第8章 將軍的出巡第5章 列寧格勒攻防策劃第13章 夕陽下的哥薩克騎兵第8章 “逼上梁山”的特工第17章 遠景戰略協調(上)第46章 尷尬的總統第25章 北線大決戰(4)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35章 新的時期到來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30章 北線大決戰(9)第18章 遠景戰略協調(中)第8章 德黑蘭之春第27章 峰迴路轉第5章 面臨新的挑戰第1章 保盧斯的建議第6章 曼哈頓計劃第8章 東方的珍珠港(2)第21章 對妻子的首戰失利第9章 此一時彼一時也第12章 包圍圈中的大魚(1)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12章 白俄羅斯戰役(2)第21章 對妻子的首戰失利第7章 兩支佩槍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11章 一切都是迷局第12章 命令就是命令第30章 夫妻重聚在牢籠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13章 破屋偏造連夜雨第19章 克里姆林宮會議第10章 將軍也會打飛機第2章 血色的誕生禮第13章 酒會第14章 北線決戰的帷幕(1)第12章 白俄羅斯戰役(2)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21章 國慶大閱兵第9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3)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24章 北線大決戰(3)第1章 換天后的血腥第35章 新的時期到來第27章 北線大決戰(6)第6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1)第22章 勝利者第2章 1941年的星空第1章 楔子第43章 新衝突的開端第4章 新的戰前會議第39章 腐敗的迂迴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16章 一個潑皮出現了第16章 窮途末路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