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1)

吉普車緩緩的停靠在路邊,隨即,盧科昂基從車上跳下來,然後快步跑到車後,爲楚思南打開了車門。

有些暈暈乎乎的從車上走出來,楚思南先扭了扭酸澀的脖子,同時嘴裡低聲嘀咕着咒罵了幾句。在這兩破車上,他已經呆了將近兩天了,剛開始的那種舒適感,早就消失無蹤了,畢竟是二戰時期的汽車,其減震系統和二十一世紀的汽車沒法相比,坐久了之後,就能體會出來。

從布多戈希乘車到季赫溫,楚思南一路都沒有好好的休息過,原本按照扎波羅熱茨的提議,方面軍指揮部是想給他安排飛機的,但是被楚思南拒絕了,如今想來,他後悔了。

如今從季赫溫到沃爾霍夫的整條戰線,已經落到了蘇軍的手裡,從這方面看,這一線蘇軍的進展是相當快的,但是楚思南對此並不滿意,不爲別的,就因爲這兩天來,部隊的攻勢被德國人遏制住了。

沃爾霍夫大橋如今是蘇德雙方的重要爭奪點,楚思南得到消息,從東北方向上撤下來的,隸屬於德軍第四坦克集羣的第五十六坦克軍,正夜以繼日的朝這個方向撲過來。

對這個第五十六裝甲軍,楚思南的記憶中稍稍有些印象,他感覺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這是德軍的一個精銳坦克軍,其初任指揮官爲德軍名將曼施坦因。曼施坦因是楚思南所敬佩的一個二戰將領,在楚思南的理念中,這是一位進攻性很強,而且善於扭轉困局的德軍將領。

如今情況很明顯了,如果在德軍的第五十六裝甲軍返抵沃爾霍夫大橋之前,蘇軍不能攻佔並摧毀這座大橋的話,那德軍的整個第四坦克集羣,都會像潮水一般涌過來。到那時,且不說如今的戰役局面會不會被德軍扭轉,至少來說,楚思南之前所構想的,將德軍第四坦克集羣圍殲在別洛耶湖區水網地帶的戰役構想,將徹底化爲泡影了。這次楚思南前來沃爾霍夫至季赫溫一線戰場,就是爲了來督戰的,他需要自己的部隊,在限定的時間內拿下那座該死的大橋。

除了沃爾霍夫附近的戰況令楚思南不滿之外,其他戰線的進展還是不錯的。如今,德軍戰略收縮的目的已經很明顯了,他們的在正面戰場上的抵抗越來越消極,而向後撤退的步伐卻顯得越來越急促。如今的局面,就像是真正的雪崩,如崩雪之勢的蘇軍部隊,在整條戰線上瘋狂的衝擊着德軍的防線,打壓着德軍部隊連連後退。

在幾天前,楚思南同扎波羅熱茨仔細的研究過,他們達成了一致的見解,那就是目前德軍的退縮只是其指揮部採取的一項戰術,他們的目的,應該是通過這種方式,逐步的削減蘇軍的衝擊力,同時,收縮兵力以圖在相對狹小的區域內,重新組織起堅固的防線。

毫無疑問,從目前的情況看,楚思南和扎波羅熱茨的看法是正確的,在屈希勒爾的作戰思維上,他的確是在感受到危機的時刻,便決定收縮防禦,而這條防禦線,他選定的是從盧加到柳班,再到基裡希的狹長地域。通過前一階段的戰鬥,德軍在這一戰線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在季赫溫,一個整編的德軍師被蘇軍合圍,而在布多戈希,雖然投入戰鬥的幾個德軍師都成功的突出了蘇軍即將形成的包圍圈,但是其各自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這一地域作戰的五個整編師,現在沒有一個滿編的。而在小維舍拉、諾夫哥羅德一線,德軍在這一階段的戰役中,也損失了將近一個半師的兵力。

從北線突進作戰開始以來,整個北方集羣已經在這一線上損失了數萬兵力,而獲得戰果,卻僅僅是全面戰場的崩潰危機。當然,在這一階段的戰役中,蘇軍的兵員損失肯定是更加的大,但是屈希勒爾不認爲這對自己來說是個優勢。俄國人在這一線上,尤其是在布多戈希的城市攻防戰中,明顯就是大批量的投入新兵,以原本就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新兵兵員,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僅從這一點上說,屈希勒爾認爲德軍根本就耗不起。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屈希勒爾就不支持大本營方面提出的所謂“冬季作戰”計劃,在他看來,俄國人的軍隊纔是最適合在冬季條件下發動攻勢的。而德軍的士兵對這裡冬季酷寒氣候條件極其不適應,同時,以汽油機爲動力、窄履帶爲行進依託的德國裝甲部隊,也會在冰雪密佈的作戰環境下受到極大的限制。

按照屈希勒爾的考慮,德軍如果在入冬之前不能攻下列寧格勒,那麼就應該積極組織戰線防禦,以防止俄國人趁着這個對他們相對有利的時機發動攻勢。可是大本營方面根本不考慮這些現實情況,元首似乎更喜歡用他的憑空設想,來決定整個戰場的進攻與防禦。還有戈林,那個肚子裡裝滿了黃油的蠢貨,只懂得一味的拍馬屁,卻對戰爭這個東西沒有絲毫的瞭解,可遺憾的是,元首竟然對他信任有加,任憑這個草包對前線的戰事指手畫腳,這真是帝國最大的不幸。

這段時間以來,令屈希勒爾感到憂鬱的事情,絕不僅僅是他所指揮的北線戰役陷入困境,對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來說,局部戰場的暫時失利並不能代表什麼。老實說,到目前爲止,儘管北線德軍在俄國人的兇猛攻勢下連番退卻,而且損失也不小,但是就總體來說,整個北方集羣的總體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按照屈希勒爾的構想,如果自己能夠在基裡希、盧加一線上穩住陣勢,抵擋住俄國人的後續進攻,把這條狹窄的通道維持到冬去春來的時節,那麼自己和自己所率領的部隊,就還大有可爲。

而同這方面的戰況相比,屈希勒爾更加擔心的,是自己後方的局勢。

在大本營準備發動對俄國人的攻勢之前,包括屈希勒爾自己在內的衆多德軍高層將領,就曾經向元首提出過建議,即將對俄國人展開的戰爭,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消耗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想增加贏得這場戰爭的機率,那麼帝國就必須做好戰爭全面動員,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把大量民用工業進行轉型,轉化爲軍事工業,從而徹底爲整場戰爭服務,與此同時,也要限制石油這種重要的戰爭資源被用到其他途徑上去。

但是躊躇滿志的元首,拒絕了這些建議,他樂觀的認爲俄國人不堪一擊,這場戰爭可以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結束掉,所以,根本不需要做這種可能會招來國民反對的事情。

如今,對俄國人的戰爭進行了數個月,而在這階段的戰爭中,俄國人已經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帝國證明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與艱難性。到現在,恐怕再狂妄的人,也不會認爲這場戰爭會在短期內結束了。

可即便如此,元首仍舊反對實施戰爭的全國動員,而沒有了這方面的準備,東部戰線上巨大的戰爭損耗就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再看俄國人那一方,他們顯然沒有這方面的顧及。說實話,屈希勒爾很羨慕俄國人的工業實力,的確,俄國人在一戰後才建立起來的國家工業成長的歷程還很短,他們絕對算不上是什麼工業強國,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卻絕對是名副其實工業大國。他們的工業雖然沒有多麼令人稱道的先進工藝,而且技術等級也相對較低,可是人家所具備的,卻是帝國所絕對無法比擬的龐大規模。而在另一個方面,也就是戰爭資源的擁有量上,帝國也遠遠及不上俄國,俄國人的鋼鐵、石油等等的儲備量,絕對在帝國的數倍之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帝國在這一線的戰爭不能儘快結束,以至於讓雙方的作戰進入相持階段,那麼,緩過起來的俄國人將會給帝國軍人導演一場終生難忘的噩夢。

屈希勒爾甚至感覺這場惡夢現在就已經開始上演了,俄國人的武器裝備生產速度太快了,有消息稱,那令人生畏的T-34坦克,生產出來只需要七千至八千個工時,這是個什麼概念?這又意味着什麼?

如果大本營不能儘早做出決斷,屈希勒爾真得很擔心,有一天帝國軍隊一向引以爲傲的裝甲軍團,會被完全淹沒在俄國人的廉價鋼鐵洪流之中。

屈希勒爾的憂慮,恰恰是楚思南的信心所在,現在的他,同樣不得不佩服蘇聯的龐大工業實力,他們的工業技術的確不夠先進,生產出來的東西也相當簡單,甚至堪稱是簡陋。可是誰都不能不承認,他們的生產速度很快,而且那些簡單的武器裝備,也的確非常實用。

就在楚思南趕赴沃爾霍夫前線的時候,在他的身後,正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裝甲部隊向這一區域集結,這支裝甲部隊中,竟然配備有T-34型坦克一百九十三輛。在這一批T-34坦克中,有一百四十七輛是剛剛由科諾莎“共產國際”兵工廠下線的,與以往同種型號的坦克不同,這些剛剛出廠的T-34,是經過改進的。而在其各項改進數據中,最令楚思南感到滿意的,就是無線電聯絡員的配備。

楚思南覺得自己有理由相信,這一批馳援而來的裝甲部隊,將是他應對德軍坦克攻勢的殺手鐗。

第27章 峰迴路轉第1章 斯大林的秘密部隊第7章 平凡人的英雄氣概第16章 勒布元帥的困境(1)第9章 此一時彼一時也第14章 漏船還遇打頭風第1章 規劃東線第19章 人才的集中營第37章 以色列復國第29章 似曾相識的牢房第24章 北線大決戰(3)第2章 華盛頓會議第42章 沃爾霍夫坦克大戰(6)第22章 北線大決戰(1)第46章 尷尬的總統第35章 殺人的鐮刀與鐵錘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35章 殺人的鐮刀與鐵錘第2章 方面軍軍事會議第30章 夫妻重聚在牢籠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16章 窮途末路有曙光第4章 引流疏導的戰役第3章 革命之父=列寧=楚思南?第37章 沃爾霍夫坦克會戰(1)第9章 地獄般的沼澤第7章 鏖戰布拉耶夫斯基(2)第14章 AK-44??第2章 一個“秘密”的傷害力第13章 酒會第8章 “逼上梁山”的特工第7章 全面的反攻第6章 革命式婚姻第10章 將軍也會打飛機第26章 到處都是無奈第35章 殺人的鐮刀與鐵錘第7章 戰爭的豪賭第18章 撤離斯大林格勒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11章 黎明前風暴來襲(中)第43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1)第5章 共產國際第25章 北線大決戰(4)第12章 命令就是命令第7章 兩支佩槍第21章 再遇第11章 總攻(2)第6章 軍事大冒險第20章 大事不妙了第16章 小人第6章 曼哈頓計劃第13章 破屋偏造連夜雨第10章 將軍也會打飛機第41章 成功了!!第47章 北線戰役的終結第17章 戰役反攻的到來第35章 殺人的鐮刀與鐵錘第15章 共產主義的清教徒第17章 戰役反攻的到來第9章 第一場狼羣攻勢(3)第6章 曼哈頓計劃第40章 沃爾霍夫坦克大戰(4)第18章 遠景戰略協調(中)第18章 撤離斯大林格勒第22章 緋聞第10章 沼澤裡的女兵連(上)第1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8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1)第18章 布洛達寧工廠第18章 叢林中的狙擊手(1)第14章 殺人如麻的年代第4章 四處硝煙的戰場第12章 紛繁複雜的局面第20章 老帥的暮年第23章 血染黑土地第8章 東方的珍珠港(2)第23章 血染黑土地第9章 楚思南的蓋世太保第2章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第8章 鬥志昂揚的海峽第26章 急轉直下第6章 意外的變故第9章 造反須密謀第10章 一個迷信的誕生第21章 相信部隊還是上帝?第10章 體制下的危機第3章 喧夜故人來第15章 一本日記中的軍魂第31章 俱焚之炮火熔城(1)第2章 血色的誕生禮第3章 我的戰爭我做主第7章 列寧格勒政權派第35章 新的時期到來第18章 最後關頭的臨近第8章 東方的珍珠港(2)第7章 渡海戰役的序幕第22章 四封密信第4章 四處硝煙的戰場第16章 米里和他的武直機第16章 一個潑皮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