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節選)

2015全國兩會,“保護生態,留住藍天綠水青山”成爲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政府工作報告中“鐵腕治理”環境污染成爲新亮點。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黨和政府不斷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

建設美麗中國面臨的挑戰

正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要堅持“兩點論”,既要看到成績,更要清醒認識我國發展階段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高度重視我國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總體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這些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

在思想觀念上,傳統的發展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多年來,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對物質財富頂禮膜拜,使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成爲主導,致使經濟發展高度依賴資源和能源消耗,污染負荷居高不下。在思想觀念上,一方面,一些地方仍不顧資源和環境的代價,經濟速度一味求快求高。另一方面,由於過去沒有把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到保護生產力的高度來認識,把公共的生態環境當“唐僧肉”隨意支取。

在工作實效上,環境保護實效不能滿足人民羣衆期盼。近年來,我國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目前全國環境狀況仍處於局部改善的態勢,尤其是環境治理現狀與百姓的感受還存在一定差距。針對一些地方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羣衆殷切期盼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乾淨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在制度機制上,推進制度落實仍需努力。我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機制上還存在一些缺位。有的多頭管理責任不清,“九龍治水”的結果往往變成推諉扯皮;有些跨行政區污染缺乏追責和補償機制,導致上游排污,下游受害;有的環境治理措施缺乏系統設計,部門各自爲政,治污難以形成合力,比如垃圾分類做不好,後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就困難重重。

在個人行爲上,一些個體環保訴求與公共環境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生態環境的公共屬性,決定了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然而,其公共屬性也決定了在沒有強制力的情況下,個人對公共環境索取多,奉獻少。現在,一些不良社會現象頻出,如部分居

民亂扔生活垃圾,以致河流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一些市民“一邊堵車罵霧霾,一邊開車造霧霾”等。

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就要正視新問題、直面新挑戰、迴應新期待,構建美麗中國新思維、找準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實現永續發展新覺醒。

樹立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新思維。要有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思維。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決不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要確立辯證思維,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環境保護的關係,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要有文明系統構建的整體思維。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我們要把人、田、水、山、土、樹等因素有機地聯繫起來,將其視爲一個整體進行保護,使之成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常態。

要有生態保護的“底線思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生態紅線,強調發展要基於主體功能區定位,不可突破資源環境可承載力。確立底線思維,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環境空間管制的要求,抓緊在全國制定並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管制,加強對生態紅線劃定過程中的指導。

開拓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新路徑。一是做到源頭嚴防。“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防治環境污染,必須從源頭上抓起,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要把住規劃關。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嚴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下決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產業,降低經濟活動強度,有序實現耕地、河湖休養生息。要把住准入關。進一步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嚴格項目環評,從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項目,以及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避免“帶病”項目上馬。要把住排放總量關。必須嚴格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實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規範污染物排放許可行爲,禁止無證排污和超標準、超總量排污。

二是做到過程

嚴管。必須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過程監管體系,盯緊、盯死可能產生污染的環節,杜絕違法排污行爲。要完善檢測預警體系。必須集中力量加強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環境監測網絡,強化檢測站標準化建設,擴大檢測範圍。要落實誰污染誰付費。企業作爲環境治理第一責任主體,應該加大投入,完善治污設施建設,加強生產全過程的環境治理,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損害;地方政府要對環境質量負總責,在環境治理上花大錢、出實招,還百姓一片碧水藍天;同時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要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已建立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其他地方也要加快建立。

三是做到後果嚴懲。目前,我國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保護環境形勢嚴峻,只有依法從嚴治理,才能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使環境監管部門發揮最大效能。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要建立環境損害評估制度,做到處罰有據,組建鑑定評估專業隊伍,推進立法進程。要嚴格問責機制,使各級領導幹部始終繃緊環境安全這根弦。要將環境保護相關指標納入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考評體系,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

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新風尚。大力培養生態文明意識。生態文明意識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基礎,但其意識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要建立制度化系統化大衆化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大力普及環境科學和環境法律知識,宣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危害性,讓羣衆認識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緊迫性、艱鉅性和長期性。要努力使生態文明成爲主流價值觀並在全社會普及,通過讓生態文明知識理念進課本、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提高青少年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要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改變不合理的消費方式,堅決反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引導居民合理適度消費,鼓勵購買綠色低碳產品。要努力發揮公衆監督作用。人人是生態文明建設主體,公衆監督是生態保護的有效途徑。政府、企業要主動及時向公衆公開環境信息,提高透明度,讓公衆享有更多的知情權、監督權,積極發揮新聞媒體和民間組織的作用,自覺接受輿論和社會監督。(執筆:鄧海英 孫存良)

(本章完)

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生命線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建設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爲京津冀協同發展共補“短板”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結構性改革:改什麼 怎麼改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以“四個全面”統領創新驅動發展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機遇與挑戰發揮政府部門推動作用 釋放“互聯網+”紅利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節選)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結構性改革:改什麼 怎麼改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要素市場改革推進“互聯網+” 加快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節選)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讓創新成果成爲現實生產力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自貿區擴大試點的戰略深意“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的生命線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佈局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思考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舉措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守住農業安全底線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做好兩種“自貿區”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製造強國建設的戰略佈局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要激發多元主體活力第4章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_打造“衆創”發展新形態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做好兩種“自貿區”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到底能夠加什麼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3章 自貿區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從國家戰略視角看上海自貿區建立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催生社會治理新變革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到底能夠加什麼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創新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機制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問道供給側改革(節選)第6章 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_爲農業現代化打通金融血脈第5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_通過供給側改革重塑發展動力第8章 中國製造2025,從工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_構築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優勢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11章 “一帶一路”,開創全面開放新格局_共建“一帶一路” 謀求合作共贏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特點、挑戰和政策難點中國製造2025:邁向製造強國之路知識產權和大數據:創新驅動發展的一體兩翼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及安排部署第10章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_生態文明建設重在污染防治以“四個全面”爲指引 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使命和責任的定位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長江經濟帶如何提升在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1章 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_“京津冀一體化”頂層設計新思維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轉型改革破題新型城鎮化第2章 長江經濟帶,建設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支撐帶_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意圖從三次工業革命看中國製造強國的歷史抉擇第9章 “互聯網+”,引領經濟發展新形態_“互聯網+”時代的“四三二一”戰略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讓智慧城市建設成爲城鎮化新亮點第7章 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_以試點創新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