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方略

段譽一下子坐直起來。

這一次,是實打實的愣住,貨真價實的愣住,他瞠目結舌的看着董佳,這是個大問題!

這是個致命的大問題!

“這真是……這真是……”他顧不上看風景,也顧不上看董佳,有些語無倫次的嘟囔着,最後重重的躺回去,“真見鬼!”

“啊!”他看着上空大喊着,雙腿像上了岸的魚一樣拼命的亂蹬。

自己,實在是想得太美了些。

他在心裡,當然是和這個時候的華夏正朔宋朝站在一起,或者說,他腦海裡還帶着深深的印記,無論是自己現在所在的地方,還是千萬裡之外的汴梁,以及其它的很多地方,不都是一體的嗎,哪有什麼彼此?

現實是,在目前,大理國和宋朝,那還真就是兩家人。

即便不是敵國,那也是涇渭分明得很。

董佳這麼一提,他馬上又想起了此時宋朝精英們的傲慢、短視、固執……等等等等,讓人扼腕的缺點。

在這樣的客觀條件面前,他的那些雄心勃勃的大計——其中很多就是着眼於阻止不久之後,中原將要發生的那成劫難,都變成了一個徹底的笑話。

我自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那是一定的。

他甚至都能想到,當自己一腔赤誠的貼過去時,那邊屆時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兀那蠻子,你想作甚?”

宋朝的那些掌權者和精英,哪會分辨他是否是一腔赤誠,在他們眼中,大理國的太子,那當然就是個異族。

夷夏之防,深深紮根於《春秋》、《禮記》、《尚書》等經典中,自然深深的紮根於宋朝尤其是以讀書人爲代表的精英心中。

對他們來說,尊王攘夷,那就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他所有的設想,都是建立在和宋朝是一體的基礎上,而現在,他卻是個異族,所以他所有的那些或宏大或微小的設想,都變成了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他看向董佳,一臉的茫然:“怎麼會這樣?”

董佳看着他的樣子,心裡有些不好受,端起水遞過去,“別太灰心,我想,會有辦法的,”

“還有,你忘了嗎,每臨大事有靜氣,”

段譽再一次揮手止住想過來的馬平,第一次有些不耐煩的對他說道:“再退後一點,都退後一點,”

那些聽到這邊動靜,有些想看個究竟的侍衛們,馬上聽從馬平傳達的指示,又往外退了好大一圈。

段譽沒有關注這些,他從高高的椅子上跳下來,頓頓頓的開始灌水,一杯水裡倒至少有一小半漏到了身上。

靜?他現在還真靜不下來。

更遠的那些不說,靖康之變,他是一開始就想着要阻止的。

哪怕隔了1000多年,後來的哪一個人,在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不會感覺到濃濃的屈辱?

但現在看來,原計劃的那些,通通行不通。

“不要失了分寸,”董佳說。

如果知道他是這樣的反應,她一定會用更好的方式指出這一點。

“不,這不對,”段譽激動的繞着他精心設置的高高的觀景區轉圈,“這一定有哪裡不對,”

董佳的頭跟着他轉了幾圈,都感覺頭暈眼也暈,他卻還是沒停下來。

“我們想幫着阻止那樣的劫難,他們卻很可能不願意,這不對!”

沒等董佳說話,他又自言自語的反駁自己,“哦,這沒什麼不對的,”

現實生活中,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拒絕善意幫助的事還少?

何況,這可以說是國家和國家之間,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比如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原王朝,很多時候,那真是死要面子。

比如現在的宋朝,把每年提供給遼國和西夏的錢,就分別叫做歲幣和歲賜。

其實本質上都是戰力不濟,而向遼國和西夏提供的類似保護費之類的錢財,但官方卻稱之爲歲幣。

就這,還因爲西夏實力不比遼國,所以把給西夏的歲幣稱作歲賜,意即是給西夏的賞賜……

這真是愛面子到了極點。

指望他們接受心目中蠻夷小國的幫助,呵呵,笑話!

跟着又搖頭,“不,不對,秦漢的時候,我們這裡,不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董佳本來想說,很可能在那個時候,中原的人,還是會把這兒視爲蠻夷之地,但看着他的樣子,真的是不忍心再打擊他。

“我們的祖上,誰說就不是漢族?”段譽轉到她面前,“我得讓人查查這個,”

或者說,只要實力夠,即便不是,也能讓很多人說大理段氏先祖,本來就是漢人。

很多人都說有胡人血統的李唐皇室,不是說自己祖上是老子嗎?

“再說,蠻夷,也一直是蠻夷,在秦漢的時候,長江以南的很多地方,當時都被視作蠻夷的,對吧!”

“你說得對,”董佳現在是真的不想和他唱反調。

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大理國和江南富庶之地的差距,是不是有點大?

段同學此時也漸漸的找回了自信,叉腰站在董佳面前,從天空看到大地,再看到周圍人的身上,再拿起一杯水來,不過,這一次就心平氣和得多,喝了兩口,他輕聲道:“我們和這個時代的所有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在我們心中,無論是宋朝,還是大理國,還是遼國,還是西夏,還是吐蕃諸部……”

“無論地域,無論民族,無論現在是敵對還是友好,其實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都是一家人,”

對他們來說,什麼華夷?在未來,現在互爲敵國的這些國家,不都是一個國家?

“在未來,所有的這些,都屬於一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都有着同樣的祖先,都是炎黃子孫,”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多宣傳這樣的觀念,力爭讓更多的人,能在這方面,達到和我們一樣的高度,”

“我想,應該還是會有人支持這樣的觀念,有句話不是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董佳這時在點頭,她也是真心實意的在點頭。

他這好歹是提出了一些還算可行的解決辦法。

但她還是覺得,他有些過於樂觀,受時代的侷限,有些事,有些觀念,肯定會很難改變。

但也許段同學是因爲現在的屁股坐的位置不一樣,所以他和以前也很不一樣,至少董佳的擔心,他也有想到:“但我們還是應該基於最壞的情況,做萬全的準備,”

董佳像是第一次看到他一樣,認真的看着他,少頃,有些理解。

是,在有了這樣的遭遇,又到了這樣的時代後,有變化,有進步,那是應該的。

“我們要制定幾個切實可行的五年計劃,目的,就是打造一個可以平息我們知道的那場劫難的體系,”他沉聲道。

“這個體系,要是一個能支撐一支軍隊成爲強軍,成爲可以平息戰亂的強軍的體系,”

“這個時代的一些人,如宋朝的那些精英們,可能會在乎很多東西,但底層的那些老百姓,總體只會比後來的老百姓還淳樸,”

“誰對他們好,誰幫助他們遠離亂世,讓他們至少能安穩度日,哪怕這日子非常清貧,有時餬口都難,他們也會心存感激,進而就會無條件的支持,”

歷史上的那些所謂的盛世,有幾個,是真正做到了讓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不過是矮子裡拔將軍罷了。

即便如此,那時的老百姓,不都對當權者感恩戴德?

“那,建設我們基地事,得加快,”董佳說道。

“對,”段譽點頭,“還有,我們得從現在開始,就網羅人才,在任何時候,人才……”

他皺眉看向入口處,那裡傳來了一連串的腳步聲和談笑聲,自己已經交代過,現在不讓其它人上來,爲什麼還會有人上來?

第兩百一十章 規勸第一百四十九章 父子交心第八十六章 商路第三十八章 紈絝受難日(中)第四十二章 怒目金剛第一百二十章 好一番熱鬧第一百六十三章 硬骨頭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平靜的早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兄弟倆(中)第四十四章 決斷第一百二十三章 兄弟倆(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期望第四十七章 破口痛罵第一百一十二章 感謝第八十八章 兄弟姐妹來皇莊第兩百二十二章 背鍋俠第一百四十七章 想太多第一百一十二章 感謝早上這章要挪到中午第一百三十四章 暈第一百六十六章 爭論第兩百二十九章 高調第四十七章 破口痛罵第兩百三十七章 邀請第一百零六章 初出成果第兩百六十五章 出巡第七章 這樣的大理國 這樣的段譽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能等第兩百四十九章 辯論(十)第兩百七十三章 終有一失第四十二章 怒目金剛第一百八十一章 挑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抵制第一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七十三章 看好第一百三十七章 巧言令色第八十五章 屠龍技第四十四章 決斷第兩百一十二章 不厚道第兩百五十章 辯論(十一)第四十一章 丈二金剛第八十三章 皮包和骨瓷第五十四章 自找的煩惱第一百四十一章 易位第二十三章 亂(下)第兩百四十二章 辯論(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辯論(七)第兩百零四章 大宋皇城司高級細作的期待第兩百四十五章 辯論(六)第兩百八十一章 自杞部第兩百三十章 懂事(上)第兩百六十五章 出巡第兩百四十八章 辯論(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談這個球第五十一章 矛盾第兩百一十五章 分歧第一百一十一章 改變第一百零五章 運動場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第兩百八十二章 模仿第十章 欣喜欲狂 (下)第兩百章 果決第九十七章 勸諫第兩百零九章 嚇阻第一百零六章 初出成果等一百零二章 矚目第兩百四十五章 辯論(六)第兩百八十二章 模仿第兩百四十五章 辯論(六)第兩百四十四章 辯論(五)第九十二章 掃盲運動第六十三章 積弊難除第六十七章 倆雌相爭第一百五十九章 討好第七十二章 投資第六十九章 嫁衣裳第一百六十二章 好心辦壞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觸動第兩百三十六章 流水落花第十二章 相見(上)第兩百五十五章 羨慕第三十章 折服(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播種(下)第八章 寫信第一百四十三章 兄弟倆(下)第七章 這樣的大理國 這樣的段譽第五十七章 送別第六十章 行路難(求收藏)第五章 大理國的CIS(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疑惑的高明順第兩百三十七章 邀請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水輪流轉第六十四章 逼問第三十二章 父慈子孝第十二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夏日悠悠(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擔憂第一百零五章 運動場第一百一十章 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