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武將狂召,天道亂入

(還沒寫完,明天改回來。不用訂閱)

擦乾眼淚,向還是就開始。

“主公,嶽將軍的話提醒了我,此戰第一功勞並非是我與文和,而是諸位戰死的將領。

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在今日重聚。

還請主公將對我的封賞都贈予諸位戰死的士卒親人。他們比我更需要錢財!

望主公成全!”

李儒跪倒在地,請求董卓同意。

李儒表態,賈詡也跪倒在地,岳飛也是如此。

慢慢的,諸位將軍都跪下了!

他們也觸動了!都是人心肉長得,士卒與他們同生共死,現在區區金銀,算得了什麼?

董卓臉色陰沉,內心卻笑開了花。

這件事看似小,其實內涵多多,只會對自己有利。

不僅如此,董卓不會這麼小氣,把自己麾下臣子的封神拿去撫卹士卒,這種事情他做不來。

同意諸位將軍謀主的請求,把他們的封神用來撫卹士卒。既體現了董軍的凝聚力,還能讓士卒安心,外人放心。

以董卓的性格會讓麾下掏錢嗎?當然不會,他會以另外一種方式,那這種封賞再一次還給諸位將軍。

而且,這返還一定要比原本的封賞多的多。

這種情況不必要瞞着,董卓會廣而告之。

所造成的後果,那就是大漢之人都知道,隴西郡守董卓,對麾下極好,將軍對待士卒極爲優厚。

所謂賢名,就這麼來了。

這一手操作,董卓看似虧損錢財,實際上卻是賺得名聲。

在大漢,名聲比錢財珍惜的多!

“好了,你們的心意灑家都知道了!”

董卓一揮手,磅礴的元力將屬下們都扶起。

“你們的要求,灑家同意了!今日這錢財灑家就不給了。不過有些東西你們可不能拒絕!”

除了金銀,董卓手上還有沒有可以替代金銀的物件?

答案是肯定的,不論是董家商行的新鮮事物,還是從羌族、大金之中獲得的靈藥、獸寶。

甚至還有那數以百萬記的牛羊馬匹,這些都是董卓手中的籌碼。

僅僅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董卓最想要的就是將草原收爲麾下。

大漢之人能打的很多,數百年曆史中能把勢力發展到草原的也有不少,可是最後他們都回歸大漢。

這才造成今天大漢的領土,這是爲什麼?

董卓明白,氣候!相比較前世,大漢的氣候更加惡劣。夏天更熱,冬天更冷。

隴西甚至部分涼州都是荒蕪人煙。除了妖獸、異族,沒多少人族居住在這些地方。

草原與西域的情況比涼州還要更加惡劣。

在西域之時董卓就發現這種事情的弊端。於是乎他開始一種新型的戰略。

城市包圍農村,以原有的西域諸國的城池爲基礎,在其周邊進行擴建,或者新建,慢慢的興建城市、城池。

將原本零散的百姓都聚集到一塊,從新劃分地域生活。

在大漢,這一定會引起暴動,可是在西域,他們是戰敗者,百姓提不起反叛的興趣。

頭兩年,或許他們還有怨言。這十多年過去了,百姓們的生活越變越好,人口也越來越多。

別的不說,就是生病,以前找郎中都麻煩,現在不到一刻種就會有郎中上門服務。

所花錢財大多也是郡縣之中調配。

這種狀態,在西域是適用的。對於這種政務的處理也是最麻煩的。

還好,董卓留下一批政宗高人還有趙普這位封王存在,才能掌控住局面。

對於涼州的發展,董卓決定也沿用這種狀態,不過要適當改變。畢竟這是涼州,百姓是受難者不是戰敗者。

董卓沒有理由讓他們遷徙,只能儘量把幾個村莊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城池。

對於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李斯表示認同,可以一試,反正也沒有什麼害處。

打下羌族、金族,獲得草原的通商權,董卓可以浪一浪,大不了再改回來唄!

對於屬下的另一大封賞,也着重在於這一點。

草原!

草原高寒,適合放牧,不適合開墾土壤種田。

董卓明白這一點,他不想去改變這種事情,他需要的是建城!

將涼州北部的草原劃分,在每一個劃分出來的中心建城。

整個草原建出上百個縣城級別的城池。

由董卓專門派遣陣法大師進行佈陣。

這些城池之中主要的還是以遷徙過去的漢人和部分金人爲主。

看似限制他們的行動,實際上卻是更好的生存。

草原有草,代表有水。

甚至不少地方還有雪山、雪原等存在。

配合陣法大師的求雨陣法,在水源一方面是不用擔心的。

在城池四周興建馬場、牧場,排遣士卒鎮守。

放牧的人自然不是士卒,他們白天訓練,晚上還要看守牧場太辛苦。

放牧之人就是城池之中的百姓。

由城主劃分指派勞動力,分成幾批,每十多天一輪換,保證每個人都能得到工作。

而城中剩下的人,做的也都是一些必要的瑣事。

放牧的牛羊生產出來的產品,由專門的商人運送至涼州、西域甚至是整個大漢。

也會後專門的商人負責運輸糧食、食鹽、鐵具等必備物品來城池。

這個框架被董卓構建出來,其中必然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可是對於董卓來說,暫時,這已經足夠了!

針對屬下的封賞也與這些城池有關。

按照功勞將這些大小不一的城池分配給屬下,由他們指定人去當城主。

城池之中每個人需要繳稅,上交的稅務三成歸董卓,剩下四成甚至是五成是城池之中的開銷。

餘下的所有錢財都是屬於諸位將軍的。

這種手段,來錢不快,但卻是源源不斷的。沒什麼意外的話,還可以把這些城池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

董卓的念想提出,得到諸位將軍的贊同。

不是說他們有多遠視,而是他們對董卓很信任,董卓給的一定是好的,董仲穎是不會坑害他們的。

至於這城池的建立,這一點簡單。

一座城池普通人需要花費數年才能建立好。

有了公輸家幫助的董卓,兩三個公輸家機械師,帶着上千壯漢,只要三個月就能建立起一座縣城級別的城池。

公輸家人多嗎?不多,但是三五百爲機械師能拿的出來。

公輸班很同意董卓的構想,霸道機關術並不一定是用來殺人的,還可以用來創造。

再說,這種機械城池的構建,對於公輸家弟子來說也是一種磨練。對於提升他們的機關術,有着很大的好處。

南方由蚩無極攪和的戰亂已經把不少人逼上北方。董卓大勝的消息讓不少百姓感到安全。

每日進入涼州選擇定居的百姓多達數百人。

雖然最多幾十天,前來定居的百姓也到達極限。

可是這幾十萬人就是寶貝啊!

只要許以重利,說明好處,起碼有一半人會選擇前往草原。

雖然北方寒冷,但有董卓派兵互送,一路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再說,冷一些有什麼,能來到涼州的百姓都是不怕吃苦的。只要能過上一個好日子,冷怕什麼?

草原人能生存,有了城牆、房屋的漢人還比不上他們?

人是會適應環境的,現在接受不了,過上半年,一切就會好起來。

董卓的構想也是如此,他計劃在一年之內將草原城池這件事辦成。

人口的缺少還可以從西域徵集。會有不少人心想草原的。

…………

封賞的事情告一段落,董卓不是皇帝,沒有權利給這些武將憑空升級。

最多也只不過是一個雜號將軍,畢竟董卓自己名義上也不過是一個護羌校尉。

不能升官,但卻可以在人數上動動手腳。

十萬西涼鐵騎自然不變,由宋曲、李傕、郭汜、趙舉等人組成十部將,各自統帥一萬騎兵。其中宋曲兼任西涼鐵騎臨時統帥。

各大禁衛、軍魂兵團所屬不變。

西涼鐵騎、飛熊軍、陌刀卒主要駐紮在隴西,他們向四面八方擴展勢力。

隴西、金城、漢陽、武都四郡都在西涼鐵騎的掌控之中。

不同於其餘各地駐紮的大軍,西涼鐵騎的第一統帥就是董卓。沒有什麼令牌、虎符,只要董卓一句話,西涼鐵騎便能被完全調動。

岳飛的岳家軍除了一大軍魂、五大禁衛外,還有九萬步卒、一萬騎兵配合。

岳飛的兵團主要駐紮在北地郡。

他的任務最重,不僅要負擔起可能出現的鮮卑、匈奴人。還要負責北地、安定兩郡的安全。

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防止幷州的敵人。不論是漢人趁火打劫還是幷州被入侵,岳飛的態度可能會決定整個戰局。

涼州護衛被韋睿從新組建,他還肩負着六萬步卒、一萬騎兵的任務。他的行動地盤還是敦煌、酒泉郡。主要還是守衛敦煌以南的地區。

那裡不止有着吐蕃人,還有着無盡的妖獸、異類!

張掖郡是吳起指揮,這老傢伙除了自己麾下的涼武卒,並不看着普通士卒。董卓也只能強行塞給他兩萬騎兵、四萬步卒。

連三萬涼武卒,共計九萬人。守衛張掖、武威。

剩下六萬步卒、一萬騎兵,的統帥人選,董卓還沒有選好。

暫時準備把他們安排涼州以上發草原,勢力範圍與岳飛、吳起兩人有重疊。

主要是用來應對突發狀況。董卓打算再一次開啓召喚,對自己的勢力進行一個大規模的調控。

剩下的軍隊也就是兩支服從董卓的異族軍隊。

因爲李元昊大規模在涼州之西發展勢力,導致隴西附近白馬羌的勢力範圍被烏斯藏和別的異族侵佔。

此次劉裕進攻烏斯藏,松贊干布又把這部分駐紮的士卒調遣回來。

原本白馬羌的駐地有變成一個鬆散的領土,一部分羌人再一次迴歸他們的土地。

十萬羌族義從軍也就駐紮在這附近。

青藏高原廣袤,烏斯藏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種族、國度。

剩下的地方都充斥着上古流傳下來的異族、妖獸、精怪之類的。

十萬義從軍的平時的任務就是阻止這些傢伙進入涼州作亂。

十萬大軍放置在這個地方,距離益州、烏斯藏都很近。

這或許也是董卓留下來的一個後手吧!

七萬金族義從主要還是在草原與武威、北地等地區遊離。

它們與董卓保留下來的那隻大軍一樣,主要任務就是爲了配合岳飛。

大軍的統帥是金兀朮,整個金族最強的統帥。

前世的對手變成今生的助手。這種搭配還真有些好笑。

深吸一口氣,對於軍力的分配坐下定奪。

董卓也開始自己的久違召喚。

“系統精靈,先給灑家來七次政宗召喚!”

這些政宗召喚主要的目的就是應對自己手中所掌控的這十個郡。

敦煌郡守韋睿、張掖郡守吳起、隴西郡守董卓。

剩下七個郡,董卓自然要握在自己手上,可不能因爲一些原因就被有心人佔了便宜!

這七次召喚,沒什麼獨特之處。

所召喚出來的人才治理一郡是綽綽有餘的。

其中包括北宋時期的宰相五位,分別是薛居正、沈義倫、宋琪、富弼、文彥博。

唐朝時期一人,姚崇。漢朝時期一人,張蒼。

七大人物都是歷史留名的存在,不能說他們如何強大。但管理一郡之地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歷史上的他們都是宰相,在政宗和智謀上面也頗有建樹。

宋朝的五位在名氣上不如後面兩位,但從系統中所給的數據上看,他們的實力也是不相上下。

對於政宗召喚,董卓很滿意。政宗有了,謀主董卓不需要,所要召喚的還有統帥與武將。

不久前的大戰中,董卓麾下封王將領倒是損失不大,可是中低層將領的損失太過慘重。

藉助這個機會,也因爲自己還有召喚機會,董卓決定儘可能把這些傢伙全部補齊。

“系統,先來五次武將召喚!”

幾年未從召喚,董卓手中的召喚機會可有不少。

即便是想要指定召喚,那也是可以的。

不過現在董卓不需要過於強大的武將,一來他忌憚人物亂流的結果,二來,他缺少的是中層武將。

第一百章 儒家機關戰魔神(三)第十一章 兵主傳承第五百二十九章 出戰匈奴,天蒼之強(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一百七十六章 馬踏西域第五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五月之鷹——高文第十三章 熔鍊魔尊精血(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談話?第二百八十六章 刺客與太監第四百八十六章 阿骨打的處境,意外的來援第五百三十一章 冒頓之怒,絕顛出手第五百章 決戰開始,戰鬥之變第四百零五章 半個敦煌第二百六十三章 開戰(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無敵之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未來帝國的巔峰戰力第三百七十七章 新軍統帥岳飛第一百二十五章 槍祖宗伯顏圖第五百四十二章 遊歷天下,始皇陵墓第三百三十七章 咱們回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解封舊日支配者第六百零四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亂流人物的少年英姿第三百九十章 董俷的奇幻之旅第九十六章 東皇太一戰修羅(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四百八十九章 八將攻城,狼王擒將第四百八十二章 擊殺封王,大戰初始第四百八十四章 羌族的瘋狂第三百五十二章 謀劃五十七章 天命歸漢第五百九十九章第六百章第五百八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與王安石的詳談第四百九十一章 宋獻戰龍,全面戰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勸服蒼月銀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雄戰荒聖第五百零三章 李元昊死,董卓稱雄第六十九章 食肉第四百四十六章 鬼師典韋第七十五章 李時珍的亂流第二百五十七章 林東來會面帝無疆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域的劃分以及軍事部署第三百四十五章 董媛的經歷第三百九十章 董俷的奇幻之旅第四百六十三章 解封的舊日支配者(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見赫連勃勃第二十四章 漫談第五百九十七章第二十四章 漫談第一百四十三章 佛魔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手第四百五十六章 鬼師初顯威第四百八十七章 穀神明謀,雙方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征伐貴霜第二百七十四章 魔刃第二百三十七章 座位、宰牛第一百四十六章 單挑毗溼奴第五百九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二章 佛魔之戰(二)第五十章 白起首秀第一百五十八章 西域長史、冠軍侯(求推薦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武卒戰騎,劇毒發作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涼武卒第五百六十四章第九十七章 東皇太一戰修羅(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軍中大比第四百章 統一羌族第二百九十五章 白袍公子(上)第一百六十三章 幸運否?第三百章 殺人計劃第二百五十五章 魔教的動作第二十六章 羣戰防風汪第一百八十九章 敦煌戍主戰巖黎第四百六十四章 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後收穫,深夜密談第五百六十一章第九十三章 東皇太一戰修羅(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悍勇鬥將,嶺南宋閥第四百九十二章 三方籌劃,局勢三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部署(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悔第二百零四章 大敗魔騎(一)第一百一十章 慘烈的勝利第四百四十六章 鬼師典韋第二百七十三章 先知第七十四章 再啓召喚第二十二章 兄長董擢第五百零七章 收心戰將,談話戰俘第三百四十三章 演戲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戰果第一百九十二章 交戰(二)第二十三章 歸家散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金營第三百五十七章 那位?第三百五十八章 亂流的真正原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震動,百將滅神第五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