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前輩的貢獻

提到現在的中國電影,就不得不提幾個人。

排在第一的當然是韓三爺!

三爺,中國電影界的大哥大。

有人統計過,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發行界大腕韋恩斯坦被感謝的次數要高於上帝。而在華表獎上,韓三爺被感謝的次數肯定超過韋恩斯坦。

他帶領中國電影從幾乎零票房到幾億票房到幾十億票房到現在的百億票房,實現了中國電影的三級跳,他的主要貢獻是實現了中國電影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跨越,使得中國電影跟上中國經濟的改革的整體步伐。

另外,三爺助人無數,以導演爲甚,馮曉剛、寧昊、老徐等無不對三爺心存敬意,感恩戴德。

世人只知道馮曉剛開創了中國電影賀歲檔,韓三爺纔是真正的幕後軍師。

1997年春節剛過,三爺將鬱郁不得志的馮小剛叫進辦公室,讓他拍部喜劇,這部喜劇就是《甲方乙方》,600萬的投資成功取得了3300萬票房,在內地成功開創了賀歲檔。

之後的《沒完沒了》也是韓三爺要求他拍的,彼時的馮曉剛還是有爲青年,他想拍《永失我愛》、《一地雞毛》、《月亮背面》那種帶有現實批判性的作品…

寧昊的《瘋狂的石頭》,拍完後,也沒有發行公司想做,還是韓三爺出面,由中影做的發行,三爺用賺來的900萬元,加上“另行獎勵”的200萬元,全數交給寧昊開拍《瘋狂的賽車》,結果票房破億。

所以,寧昊之後的幾部片子都有中影的投資,三爺退了之後,寧昊也就不跟中影玩了…

老徐,更不用說了,她要拍《杜拉拉昇職記》,沒人投資,還是三爺信任她,給了她投資…

從一定意義說,過去的十五年是三爺操縱中國電影的15年,功名赫赫,既然是“操縱”,有功名,當然也有見不得陽光的內幕,江湖人性格使然。

正常。

電影產業研究專家尹鴻曾評價韓三平的最大貢獻是:“他賦予中影集團的這種經營模式的架構,使得這個最大的國有集團,有了真正朝產業化發展的方向,也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化。”

好萊塢的中國電影產業專家羅伯特·凱恩說過:他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於傑克·瓦倫提(美國電影協會前會長)、盧·沃瑟恩(環球影業前掌門人)以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總和…

似的,那幾年,三爺就是這麼牛逼!

時光荏苒,隨着電影市場盤子的擴大,隨着民營公司的崛起,隨着好萊塢大片從20部到34部的激增,三爺的江湖影響力將會逐漸下降。

三爺老了,江湖變了,事情多了,內幕頻見小報,晚節不保了…

小崔一開炮,炮轟了整個電影圈,當然也包括韓三爺,三爺與三千萬不得不說的故事…

江湖表面波濤洶涌,深處暗流涌動,三爺或從一佬緩緩的退位成爲寓公。

排第二的應該就是張偉品了!

wWW ¸ttκд n ¸¢〇

不客氣的說,大片時代主要就是他跟張一謀聯手打造出來的!

《泰坦尼克號》敲響了國內的一幫大導演的警鐘,原來觀衆不是不願意看電影,他們只是不願意看沉悶的文藝片!

於是,開始轉型去拍商業大製作了!

伴隨着經濟的發展,電影市場的繁榮,原本國弱民微市場小那個時候的藝術電影氛圍,必然要被洶涌而來商業氛圍所衝散,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無人能擋。

順應它的人,才能生存,進而進步。

當然,從電影發展史來看,張國師好歹還算譭譽參半,雖說在率先開啓了國內電影的大片時代之後,其電影口碑一直都是呈下滑趨勢的,但不得不承認,他還是爲國產電影的商業化製作進程,奉獻甚偉!

張偉品一路陪着他打過來的!

拍了張一謀十一部電影,從第一部《我的父親母親》開始,一直到最後一部《金陵十三釵》。

是老張把中國電影製片行業的分成比例,從35%拉高到43%,每年拱一個點,每個片子拱一個點。

曾經《金陵十三釵》要拱到45%,被於冬截胡了,後者的《龍門飛甲》主動讓利給院線…

還有,他是第一個包飛機拉着張一謀做首映的;

第一個在工體演唱會上辦首映禮;

第一個把全國好多房地產的路牌,換成電影的海報;

第一個在機場用各種資源換來了商業廣告。

可以說,現如今的電影營銷套路基本上都是老張玩剩下的!

張偉品離開江湖八年了,中國的熒幕數量早就是世界之最,但分賬比例依舊維持在43%,沒人敢動院線的蛋糕…

懷念老張…

排第三的就是馮曉剛。

因爲大小合同的問題,很多人開始對小崔點名的幾個人開始炮轟,尤其是和小崔過節較深的馮曉剛,更是成爲了衆矢之的!

一堆公衆號甚至指名道姓罵他是人渣——迎合了不少網友的心理…

先別急着罵,看看他的貢獻再說!

最先涉足商業片領域就是馮曉剛,99年的《不見不安》,馮小剛還開闢了一箇中國電影的時代——賀歲檔!

可以說,中國的商業電影,馮曉剛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旗幟性人物,賀歲檔理念的出現也爲之後的國慶檔、暑期檔奠定了基礎。

他的電影風格迥異,在當時的環境下,完全給人一種異想天開的感覺,是一個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的導演,有一種最平凡最市民的親切感,多以平民的視角,表現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滿足市民階層的心裡慾望和消費要求,迎合了普通民衆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傾向,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的同時又引發了對社會的思考。

他開創了中國電影另一種敘述方式。

可以說,早些年,是馮曉剛扛起了“賀歲喜劇”的旗幟,給中國電影帶來新的思路,給那個年代低迷的中國電影,注入的一股股的強心劑,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和電影文化的促進,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並在那個年代,一手打造出馮氏喜劇的金字招牌。

除了叫座的作品外,馮導身上最明顯的特質就是“嘴仗”一流,懟天懟地懟空氣,圈裡被他噴過的人數不勝數,電影、電視、文化、綜藝,“小鋼炮”馮導一旦開口何時輸過?

但唯獨一個人成了他的例外。

這人就是前段時間爆出娛樂圈操作暗箱“陰陽合同”把《手機2》推向浪潮的另一男主角小崔。

面對小崔接連不斷投來的輿論炮彈,馮曉剛從始至終都選擇以沉默迴應。以爲“不看!不聽!不說!不想!”六耳清淨就能受之無上菩提,以不變應萬變就能度過這一關。

很難啊…

牆倒衆人推,張一謀當年拍完《三槍》被罵成了篩子,以至於之後拍了《金陵十三釵》,明明是不錯的電影,依舊被噴…

順便還把老張的一堆破事抖了出來,好在老張也沒啥虧心事,除了多生幾個娃。

馮導,嘖嘖…

風流人物!

人無完人嘛…

不過這三個人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幾乎可以說奠定了現階段的基調,沒有他們的貢獻,觀衆根本不會走進電影院!

沒有觀衆,就沒有市場,更不可能有白小飛這樣的新導演的生存空間!

第七十二章 老演員的實力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月第一百八十六章 專業人士第一把零六章 金鷹節(第五更)第一百三十五章 再見面第五十三章 後續影響(第四更)第一百零二章 影響力第十六章 沒人認識不要緊第五十六章 預定了後兩季(第七更)第四十二章 第二名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不是精英第一百八十八章 回京城第二十二章 第三第五十九章 殺青第一百零九章 小有名氣!第七十八章 遺產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月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拍第十四章 第五期第九十七章 繼續裝逼第九十一章 回家第十二章 演員初見第三十七章 演員終究是靠作品說話!第二百零八章 拒絕邀約第四十四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下 )第五十二章 決定番外二 《月光寶盒》第一百二十二章 前瞻第一百五十七章 紛亂(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單獨見面第二十九章 表彰大會?(第六更)第一百零一章 撕逼?第一百一六章 我沒有綜藝感!第一百二十五章 首日成績(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三十章 戰五渣(中)第七十五章 震驚(上)第二十章 大場面!第九十六章 如果收視率好,我就繼續拍下去第二十章 繼續拍攝第二百零一章 十二小時破億第一百二十四章 票房預測第四十二章 選演員第二百一十五章 電影計劃第六十八章 再邀第一百五十五章 臨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金馬獎第一百九十六章 藥神(一)第二百零九章 中國電影報道第一百四十五章 試拍第七十一章 心結番外三 《大聖娶親》第三十一章 戰五渣(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喜劇新力量(上)第八十章 探班第一百五十二章 船戲第三章 微博電影之夜第六十五章 笑到肚子疼第六十章 對不起,我拒絕!第四十一章 處理第一百三十一章 魏詳第三十一章 懟人是一種學問第十三章 調教演員…第六十章 小導演和名記(上)番外一 上映第一百一十一章 年末第一百六十二章 票房慘敗…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有什麼好失落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最終票房第二十六章 小姐姐駕到第八十二章 電影是什麼(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首日成績第七十九章 突然有錢了第六十三章 北方的春天第一百五十一章 地位變化…第一百五十一章 拿錢砸第一百四十一章 磨…第二百五十三章 工作日跌幅(第五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製片人的一天(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丹脣翳皓齒,秀色若珪璋第八十一章 又是一部戲開機第六十七章 人情冷暖第二百四十章 票房預測?第一百二十一章 宣傳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月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月第一百四十六章 客串演員第一百六十八章 淺淺的海峽第一百零八章 參加綜藝?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青第一百七十二章 謝謝你第七十七章 熱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眼光?第二百二十三章 世俗?第十四章 在長*沙第三十七章 別作妖!第六十四章 殺青和其它第六十二章 小聚第一百四十一章 慶功宴第六十四章 夏洛特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