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要不要把長城拆了?

“是嗎?棄軍而逃?”

“稟陛下,驃騎將軍回書,言將竭盡所能追捕。”

劉彥目前已經過了大漠,距離雁門郡該是有個一百五十里左右,他們將會順着這一條軍道,入雁門關再往東而去,經遼西郡、遼東郡入東北,視察那邊經過一年多開發之後的實際情況。

漢國腹地到草原的道路並不算少,那是屢次進軍草原時軍隊走過的路線,後面是被插上了指向的路牌,每隔十里是有一個驛站。因爲是由軍隊開拓出來,沿途的驛站也屬於軍方系統,一直是被俗稱爲軍道。

其實劉彥還算是小手筆,沒怎麼大動干戈去修建通往草原的道路,曾經的始皇帝那才叫舉半國之力,從當時的內史郡修建通往河套的直道,是以一種非常嚴謹的態度和規格來建。

秦時修建的直道到後世都還保存,對於現如今就更別說,漢國其實是有利用秦時修建的那條直道,於關中向河套的輜重運輸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驃騎將軍啊……”劉彥不是騎馬,是乘坐在車輦之內,有幾位重臣一同在車上。他搖着頭笑了笑,往下說:“巴不得能追到天涯海角吧。”

一個人想要隱匿,要是沒有知情者舉報逃亡路線的話,想要抓住的困難度遠比想象中高,劉彥對能不能抓住苻健並沒有太在意,強大一時的氐族已經成爲過去式,苻氏入西高車該造成的麻煩已經成爲既定事實,苻氏就算是想再幹點什麼,對漢國來講也就那樣,不會改變整體上的大勢。

雁門關一直是諸夏最重要的關隘之一,它是依託周邊的險要山體作爲屏障,選擇最有優勢的地段建設城樓,與漫長的城牆一塊成爲諸夏在北方的屏障。

劉彥離得很遠看過去,衆多的山體延長成爲一條直線,想要進入雁門關是需要穿過由兩面山體包夾的通道。

如果說穿過通道就算完事絕對稱不上險要,實際上過了通道面對的還是羣山,能走的道路大多是彎彎繞繞,但凡是高地都能看到軍事設施,最爲不可忽視的就是處於必經之路中的那一處城樓。

城樓除了提供通過的城門主樓之外,左側的高地之上建有要塞,右側是直接連着山體。

要塞是一片擁有城牆的建築羣,有着相當多類似於烽燧的建築,其實那些像烽燧的建築就是要塞的箭樓,上面可以擺放兩到三架牀弩,亦能提供二三十名弓弩手站立。它們被佈置的方位很有講究,幾乎是將關隘城門前方射界覆蓋,同時也對通往要塞的道路進行鍼對。

關隘的守軍早已經知道出巡隊伍的到來,按照流程是清空了沿途的障礙物,關隘以及城牆、要塞等地是不能有人站在明處,大部分守軍是出城門進行迎接,各處只能看到隨風飄揚旌旗。

出巡隊伍的前導部隊通過城門,同樣是按照流程接管關隘以及各處佈防點。這並不是不信任守軍,就是天子出巡到任何一個地區必要的程序,要是天子專門下令某地守軍負責防衛行轅絕對是榮耀,不過類似的例子少到可憐就是了。

劉彥到雁門關前的時候特意停了下來,擡頭看到的是用小篆字體雕刻在石板上的關隘名字。他所看到的雁門關稱不上整潔,城牆也不是用磚塊堆砌,實際上就是夯土的結構,個別地方是採用石塊。

雁門關城門前的道路是被特意弄的狹隘,大概只能容納三十人並肩站立,主城門洞只能提供一輛車通過或是七八人並肩通過。

劉彥重新上了車輦在通過城門洞時特意算了一下,城門洞的縱深該是有個十二米左右,裡面的左右兩側合起來有四個藏兵洞。他特意問了一下,得知每個藏兵洞各自能容納五十人,裡面還備有儲藏起來的糧食、水和一些軍械、柴薪、火油。

城門洞裡面的藏兵洞可不是擺設,主要是擔負城門洞的守衛,敵軍一旦破門而入,他們就是用血肉之軀來阻擋敵軍的推進,實在擋不住了就會放火。

通過城門洞,進入的是一片被四面城牆包夾起來的甕城,該處其實就是城門的第二道防線,敵軍哪怕是到了這裡還要面對四面城牆上的弓弩手,就看有沒有那個能力頂着頭頂的箭雨去突破第二道城門。

再通過甕城的城門洞,劉彥入眼的是一片校場,面積大概是一個足球場的大小,周邊是用欄柵圍了起來。

此時此刻的校場是站滿門了列隊的將士,他們在看到王旗之後皆是單膝跪地,口中山呼着“天子萬年,大漢無疆”的口號,由他們進行帶頭,各處的人都是加入進去,口號迴盪在羣山之中,盪漾着大地。

除了校場之外,包含校場在內的這一片區域其實就是一片永固式的軍營,按照防禦體系構建起來的一道道防線,又有成列的兵舍,少不了一些武庫、糧倉之類。

雁門關在先漢時期衆關之首,漢初的雁門關可不是現在這模樣,不說包括關隘城樓在內的防禦城牆沒現在高,就是各處高地也僅是少量的要塞。

有相關的歷史文獻提供查證,漢初的雁門關僅是兩丈的高度,並且是四處豁口的狀態,導致當時的漢軍是要用血肉之軀去堵,屢屢被匈奴人隨隨便便地突破,肆虐的縣可不止雁門郡,是差不多整個北疆都要遭受肆虐。

漢初並不是不想對雁門關加高加厚,甚至是日思夜想都要加強防禦工事,問題是國力上面略顯不足,再來就是擔憂會刺激到匈奴人,很多時候雁門關的守軍都沒超過三千人,都是發生戰事之後才緊急從其它地方調動過來。

大概是到漢文帝時期,由於當時漢匈關係緩和下來,雁門關歷經十餘年修修停停……主要還是不想刺激匈奴人,纔將雁門關的各處城牆普遍加高到三丈,一些高地上也建立了要塞。

一直到漢景帝時期,匈奴人還能屢次突破雁門關,得是等到漢帝國轉守爲攻,匈奴人才無法經由長城突入漢境。

事實一再證明就算是有再鞏固的防禦工事,可國家整體實力不足,或者說是武力不處在優勢,關隘也僅是能夠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該被突防還是會被突防。

不管是長城還是哪處關隘,一直以來肯定是存在防禦作用,可是更多的是起到預警和阻敵的效果,其中預警的功能要大於阻敵效用,修建長城的主要目的也是不讓胡虜想走哪就走哪,中原王朝可以更好預判敵軍的行軍路線做好防守準備或是主動攔截。

當代的漢軍已經殺到漠北,草原已經屬於漢家疆域,長城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連帶各處關隘的作用也是無限降低。

真實情況是,但凡中原王朝能夠主動出擊草原,長城就會成爲擺設,不過歷朝歷代都沒有停止對長城的重視,該撥出經費進行維護和修繕一直沒停,歷來也是存在駐軍,只是駐軍數量的多與寡。

劉彥自然是要上城樓總攬一下,將周邊的地勢盡收眼底,再看處於羣山之中彎彎繞繞的道路,腦海中想起了幾首關於雁門關的詩,似乎不管哪一首都帶着十足的悲意。

好像真的就是那樣,只要是邊塞詩大部分都少不了一些“負能量”,不是講出塞的將士必然損失慘重,就是說出徵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能回來,好像出國境作戰就是一件九死一生的悲催事,還真是充分體現出“防守民族”的思想觀念。

劉彥已經很努力地在回憶,也不知道是“詩詞庫”少,鬱悶地發現記憶中也就那首《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可算沒宣傳出國境作戰會九死一生,問題是最後那一句“可憐白髮生”也符合邊塞詩的格式,總要加上一些悲意。

要不然的話,“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是不是很有氣勢?再來的“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意境也是帶着美好期盼。

“陛下?”桑虞不知道劉彥在發什麼呆,之前呼喚了幾聲沒得到迴應,後面稍微加大了音量。他是等劉彥看過來,才繼續說道:“行轅今夜停駐此地?”

劉彥已經不是在回憶詩詞,他在考慮要不要拆掉長城。

長城很長,可一開始真不是連在一起。它的修建是始於春秋時期,目的當然是爲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那個時候各個諸侯國是各修各的。隨着諸侯國互相吞併,各個戰國又延續修地球的做業,將原本各諸侯國修的城牆段連接起來。到秦一統天下之後,真正的“萬里長城”可算是現世,不過其實也是將原本各個戰國修的長城進行連接,再加修各處險要地帶的烽燧和關隘。

秦長城基本是夯土結構,得說的是後世的長城其實是明清時期的產物,很多地段不再是之前朝代的所在位置。這個是必然的事情,畢竟諸夏的疆域是一再向北推進,一開始的長城是修建在現代山西、陝西、河北,到有明一代是推進到內蒙區域。

必須要說的是,其實將長城修建到最北的朝代是西漢,最遠都修到接近外蒙,西北邊是直接修到了新疆。

“子深。”劉彥目光注視着遠處,那裡的太陽已經要下降到羣山的位置,一些地段能夠看到一條彷彿黃龍的長城段:“寡人在想,長城可還有保留的必要?”

桑虞非常明顯地一愣神,歷朝歷代的君王甭管長城是不是成爲擺設……不對,之前的任何朝代長城都不是擺設。反正吧,他所知道的是就沒有統治者想過要拆掉長城,相反是一直都在維護長城。

“陛下爲何有此想法?”桑虞既是錯愕也是不解:“大漢國帑未缺啊!”

其實現如今的漢國還沒來得及去重視長城的存在,僅是因爲某一段時間的軍事需要,專門去針對某些長城段進行修葺和加固,例如他們腳下的雁門關,河北區域的山海關,還有處於西北的玉門關。

漢國消耗在長城的資源以整體收入來講並不算多,各郡縣出徭役也極少纔會被調派到長城,徭役更多的是用在修路和各地鄉里的建設,總體而言長城還不是國家的負擔。

“不是資金的問題。”劉彥擡手比指點了一下能看到的長城段,再指向遙遠的北方:“大漢是一個進攻型的國家,我們已經打到漠北,近千里之內再無威脅。”

桑虞在沉默,目前的漢國的確是掌握了草原,草原的千里之內真真實實是沒有敵人,可總要考慮一下未來。他所考慮的是漢國能不能永遠處在進攻的位置,或者說是能不能一直擁有草原,現在真要把長城拆了,倒是不覺得致使民族沒了史詩奇觀什麼的,等以後有需要可不是要再建?

“寡人有時候覺得那些胡虜的一些話沒說錯,是長城限制了漢人的開拓精神,修了一道‘羊圈’自以爲安全了。”劉彥擡手阻止桑虞要說的話,繼續往下說:“寡人所知,上古沒有長城,諸夏先民一再向北與異族爭奪生存空間,等待有了長城卻是停步不前,甚至是處在後退。”

桑虞很努力在回憶,一些看到的史書很少會提到長城,就算是提到了也是關於某場發生在長城的戰爭,經常是哪一個長城段被突破了,腹地被胡虜打草谷的怎麼怎麼悲慘。

“大海無法阻止大漢去探索未知,長城也不該成爲漢人的‘枷鎖’。”劉彥笑了一下,後面卻是自己擺着手:“寡人不得不深思一點,若是沒有長城,子孫後代就不會有‘打不過退到長城後’的念想,遭遇入侵會更早知道該拼命吧?”

桑虞是一再震驚,漢國正處於如日中天的階段,怎麼最高統治者就想到子孫後代不但會丟失草原,連敵軍都打不過得龜縮到長城後面了呢?

很關鍵的問題,劉彥所知道的是諸夏還真的會一再龜縮到長城後面,甚至一再國祚被滅,還基本都是自己養虎爲患,或是覺得自己很安全。

劉彥以一種莫測的口氣說:“長城很像一把鎖。”

第738章 但憑聖裁第1048章 痛快點!第1082章 發狠的波斯人第37章 操之過急?第578章 都不容易第754章 不準投降!第309章 好歹吱一聲第458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307章 只是前奏第1022章 徵召(一)第10章 拓跋秀第37章 操之過急?第84章 着什麼急第64章 胡漢最明顯的區別第168章 席捲青州的開端第82章 新的威脅第915章 值得驕傲第767章 各有心思第683章 天國上朝的臉面第103章 知易行難第37章 操之過急?第748章 好欺負的波斯人第91章 文明或野蠻第1003章 唯美德至上!第227章 三面被圍局面第292章 狂暴前總顯寧靜第488章 “漢軍敗了,追擊啊!”第529章 劉彥在西南半島畫圈第1046章 很大的疑慮第1023章 徵召(二)第551章 草菅人命第314章 是來逗樂的吧?第357章 註定佔便宜的文化人第516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523章 重大調整第123章 登陸馬石津第80章 新的起點,與謀劃第707章 百萬大軍又算什麼第474章 各自的心理陰影第858章 認慫第830章 因地而異第886章 自立爲王只在一念之間?第136章 實力不足,外交來補(中)第518章 對土地的渴望第164章 回首西顧第428章 好一陣交鋒第66章 誰算計誰第101章 就食令第29章 聲如哀鳴第300章 被坑怕了第1096章 來勢兇猛第877章 還真有陰謀第788章 不行了,讓我再笑一會第1019章 舉世攻漢(十)第507章 本來的世家第766章 那可是漢人!第769章 這是來搞笑的?第996章 已經很溫和了第1092章 碰撞!第87章 漢部見聞(上)第832章 到希臘第941章 怎麼解決?第74章 愚蠢的聰明人第104章 有效整合第643章 誅殺功臣?第734章 虎頭蛇尾?第713章 朕的“美人”在哪裡?第512章 小朝廷之亡(五)第260章 傳聞中的滅漢檄第358章 司馬興男第549章 冉閔要搞事第1027章 別緻的想法第858章 認慫第367章 唯帝可予第1094章 很快見結果了第276章 此類人等皆可殺第750章 就是歧視,怎麼了?第568章 劉彥最大的秘密第652章 春風一樣的溫暖第773章 龜茲人的野望第951章 非我族類第630章 君心難測第201章 血腥攻防第126章 大體態勢第511章 小朝廷之亡(四)第72章 喘息之機?第875章 慢節奏戰爭第156章 國策不容輕改!第626章 驚聞《蘭亭序》第976章 怎麼能是沒用呢?第855章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第553章 緊張之餘第694章 是不是傻的第760章 人有區域之分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636章 文武再交鋒第125章 時不待我第772章 與漢人比,你們就是渣渣第27章 身在地獄,仰望天堂第68章 先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