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醜惡卻真實

每歲之秋主殺伐。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倉庫裡面有了足夠的糧食,再則是勞動力已經從田埂的勞作得到解放,可以最大程度地召集人手,又不會耽誤到什麼,有什麼大動作自然是該行動起來。

對於農耕民族而言,一年最爲重要的季節便是春季和秋季,夏季基本上是比較無所事事,冬季自然是要貓冬。

由於冬季需要貓冬,大多數的節日也是被選在冬季,那是閒暇之時想給自己多找點樂子。

元朔九年(公元三五零年)的秋季,漢國的南北兩端陷入了決然不同的兩個景象。

西北之地因爲乾旱爆發,各地農田哪怕是有收成也僅有往年該有的一兩成,極少部分能夠收穫三成,更多的則是顆粒無收。

往常的話,天災之下除非是極度富裕之家不虞有缺糧的憂慮,中產階級基本上就該想一想怎麼填飽肚子,中產階級以下想什麼都白搭。

到天災發生的時候,家庭富裕又有大量存糧的人不用擔心餓肚子,可他們卻要擔心周邊滿是餓紅了眼睛的人。面對這樣的景象,事情卻可以是極端的兩面,有些人會趁機大肆採購土地和收納佃戶,有些人則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漢國控制土地,想要在災年從活不下去的人那裡購買土地屬於不可能,沒有足夠的土地吸納佃戶也沒什麼用,就該害怕餓紅眼了的鄉里鄉親會不會起什麼歹念。

人要是一無所有,不搶就會餓死,什麼道德是非都會被拋開,被空空如也的肚子驅使着去幹一些原先根本就不敢幹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民族都不例外。

“開倉放糧?”張忠臉上有恐懼有憤懣,幾乎是吼:“家中的糧食難道是憑空而來?每一粒糧食皆是不偷、不搶、不騙而來!若只是救助親族,自是責無旁貸,可你們!”

張忠其實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平時也會幹一些樂善好施的事情,但這一次是面對整個原鄉的鄉民,可不是施捨一兩個人,他們家雖然是鄉里首富,可就算將家裡的糧食全搬出來也無法滿足所有鄉民。

就在今時今刻,張忠家宅圍牆之外圍了兩百來人,男女老少將不大的宅子圍得滿滿當當。

乞食者選舉了兩三人入了張宅,請求張忠看在鄉里鄉親的份上放糧救助,其中一人要是算輩分還是張忠的“伯耶”。

先漢的父親不是喊爸爸,其實就是喊“耶耶”,“耶”也就是父輩級的。“伯耶”就是伯父。

推恩令之下,分家已經成爲漢人的習慣,由於是長子繼承家產製度,長子之外只能攜帶少量財產分家自立。這種習俗從西漢開始就被官府強制執行,只不過依然還是保持宗族存在,就是財產進行了分割。

現在是公元三五零年,雖然中原歷經胡虜之亂,可是先漢保留下來的制度和習俗還是共同規則,又再一次全家老小一塊生活,不分家一家子誇張的時候有數百人,得是等南北朝纔再次盛行起來。

繼承了張家絕大多數家產的張有是個混賬人,他主持之下家產一敗再敗,倒是自己的弟弟經營有方越來越富,到了侄兒這一輩能力也不差,災年降臨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二十石,不能再多了。”張忠渾身抖着說出上面那句話,換上了哀求:“拿不出更多了。”

會出今天這麼一件事情還是張有牽的頭,混賬人就會有混賬思想,他不會去想自己將家產敗光,只會因爲看到侄兒家裡富裕,然後想着那些財產應該屬於我。

平時張忠的名聲比張有好,作爲長輩可以去蹭吃蹭喝要點錢,卻是鼓動不了對付張忠。現在卻是不一樣了,他活不下去,周邊還有更多活不下去的人。他想的是就算自己不鼓動,那些人肯定也要找張忠的麻煩,覺得自己帶頭還能保住侄兒一家小命,還能趁機佔更多好處,偏偏還覺得自己是個大好人。

混賬嗎?類似的人多不勝數,周邊也不是沒人看出張有的想法,可是在活下去與道德面前,絕大多數人想的是活下去,以前受到再多的恩惠也比不了活下去,只有繼續活下去才還能愧悔,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張忠看到的是面前的人,他們臉上有羞愧、有無奈、有得意,就是沒人向讓步。

在這一刻,張忠突然覺得自己活得很可笑,尤其是之前自己的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時候願意幫助人,那些做下的善事就是一件又一件的諷刺。

“耶耶,將他們驅趕出去便是!”張邊早就看不下去了:“大可固守宅院,等官府來人便是!”

西北人對漢國沒有太大的歸屬感,可是他們得承認歸於漢國統治之後,官府的行動力非常強,鄉里不是官府的空白,那麼大的動靜必然是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力,一定是在採取行動了。

張忠知道啊,甚至能夠猜想遊徼、有秩、嗇夫必然是行動了起來,他們可不是本地人,是從軍中退役被安排鄉里公職,與鄉民沒什麼鄉情不會隱瞞也沒可能與將要生亂的鄉民勾結。可就算是官府解決了目前的事,哪怕是張忠一家在這件事情裡沒有什麼錯,日後肯定也是要被孤立。

少數人哪怕是正確,可面對錯誤的大多數人,對的也是錯的。

張忠都能猜到日後的情況,今天來圍宅子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哪怕知道自己做錯事,問題是別奢望他們會對張忠一家子有什麼歉意或愧疚,他們會因爲自己的錯去怨恨,可能沒敢對張忠一家子怎麼樣,但是孤立張忠一家子是必然的。

一家子在鄉里被孤立,就是到現代都會舉步維艱,目前的社會環境被孤立會更嚴重。

正是太清楚會怎麼樣,張忠明知道稍微抵抗一下,等官府的人過來事情就能得到解決,他還是願意出一些糧食。

一聽到官府會有行動,二三子就下意識縮了縮身軀。他們當然怕官府,要不才不會入宅子講道理,就該是直接破家而入。

事實上要不是張有帶的頭,原鄉民就算是有想法也得是真的撐不住了才向對張忠家下手,原因當然是攝於官府的高效率。既然有張忠的伯耶帶頭,事情怎麼也能有個說法,一旦官府真的有所行動,或許可以僥倖地推脫爲家內事。

沒錯了,大多數人是帶着僥倖的心理,以爲乾的人多了,官府會因爲人多而不處理,最重要的卻是張有帶頭,他們覺得就算官府要處理,處理的也是張有。

原本外面有喧譁聲,然而喧譁聲卻是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靜了下來。

張邊這個少年郎察覺到外面的情況,喊道:“定是官府來人了!”

“就算官府來了人,又如何?”張有理直氣壯地說:“我等只是前來,一未有傷人之舉,二並無不請而入。便是商談未果,並未觸犯律法。”

另外兩人一聽,還真的就是那麼回事。

漢國繼承了先漢的大部分規則,首先聚衆只要不持兵器就不算犯法,那麼不管是聚集多少人,只要沒有鬥毆,或是誰毛病了喊嗓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官府頂多就是勸離,壓根就無法根據法律抓人。

屋內是什麼情況暫且不提,周謙這個遊徼是最先發現原鄉異常的人,他招呼同僚監控的同時,是去到縣裡進行彙報。

因爲發生天災,再則是西北在漢國的特殊情況,各郡縣一直是保持警惕。

前一段時間有前朝餘孽興風作浪,各郡縣也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正是最有戰鬥力的時候,令居的縣長得到彙報立刻就有了行動。

田雖也不是第一次接到類似的彙報,在周謙之前,治下不少地方都發生了類似的事情,甚至還有更激烈的,比如有富裕之家真的被破家搶劫。

管轄治下發生民亂,不管是因爲什麼原因的民亂,對於一縣最高長官來說就是污點,肯定是氣得不行,要是田雖有權利的話,都恨不得將那些亂民全殺了,但真的爆發民亂之後只能是交給軍方,民政系統乾的是一些善後的事情。

周謙從縣裡帶回的是十一個(郡)縣兵,他當然不是主事人,那個什長才是真正的主事人。

他們一行十二人來到原鄉並沒有直奔張宅,是與負責監視的同僚先見面,瞭解事態的發展。得知鄉民只是圍着張宅,沒有發生更激烈的事情,衆人商議了一下,認爲鄉民暫時沒有那麼大的膽子敢作亂,卻也要及時行動起來,不能放任。

郡縣兵是廣武郡首府指派給令居縣,攏共有一千五百人。郡縣兵的構成比較複雜,來自除西北地之外的其他區域,那是要保證他們需要舉起兵器的時候,不會顧及鄉情不敢下手,避免被亂民中的親人一喊話跟着作亂。

事實證明哪怕是西北的人對漢國沒有太大的歸屬感,可是他們面對軍隊的時候還是會被震懾,周謙以及十一名全副武裝的郡縣兵一出現,老老少少的第一反應就是從吵雜中安靜下來。

周謙是本地的遊徼,雖然不是本地人,該認識的人卻是認識不少。他及時喊話,先控制住場面,又表明只要衆人不違法,不會被處置。

在張忠以及張有等人一起出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周謙站在高處講話,周邊有十來個全副武裝的郡縣兵在警戒。

“青壯往陽關而去,報名即可獲取十石之糧,若有斬獲可算軍功。”周謙不是第一次宣傳這事了,原鄉也是有青壯去往陽關準備出西域,就是人太少。他喊了幾人的名字,大聲問:“是否如此?”

被喊到名字的人,在場的就出來作證,做完證還會再加上一句:“俺不是來鬧事的,就是跟着瞅個熱鬧。”

是不是真的這樣?可以說,一旦大傢伙都動手搶,反正他也不會幹看着。

願意出西域獲得十石糧食,其實並不是無償的分發,是租賃契約中的一部分,比如向軍方借貸來購買兵器什麼的,標配就是有十石的糧食。

幾乎每個願意出關去西域的人,就算是不缺錢也不缺糧,可都簽訂了借貸契約。他們的想法非常直接,人都要去西域拼命了,借貸的利息不高,人要是死了就算完球,人沒事怎麼也能在西域搶點東西,借貸本金外加利息壓根不是事。

不止一人出來證明周謙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問題是要周謙沒問,那些人之前也沒聲張,甚至達成默契絕不傳出去,很難說清楚是什麼心態,可看原鄉在艱難時刻選擇這種行事作爲,大體也能看出都是些什麼人。

“在場的漢子不少,在鄉里橫行犯法爲大丈夫不取,犯法便是不被抓捕,亦是要竄入山林躲避抓捕。”周謙當然不希望亂起來,真亂了對誰都沒好處。他恐嚇完了,見到大多數人已經退縮,鼓動道:“大丈夫爲家庭計,往西域而去可得資糧,有所得也能委託軍方送回家中。在此災年之下,敢不行動?”

沒人吭聲響應,不過讓他們在去攻破張宅已經是不可能。作亂就是一股子的事情,一旦中間停頓了下來,很多人就會心生後怕。

“多想想!就便是不出西域,亦是前往縣城報名募工,何須觸犯律法求活?”周謙開始喊幾個平時相處比較不錯的鄉民,讓他們回家。見人羣逐漸散去,他對着跟隨而來的什長卻是大大吐出一口渾氣,後怕地說:“莽撞之人大多出鄉往西域而去,不然……”

本來的事情,膽子大又有魄力的人都去陽關,不是已經出關就是在被訓練,留在家鄉人的那些人通常是比較慫的。

什長面無表情地點頭,要說欣喜和失望都有一些。欣喜自然是沒有發生民亂,失望則是一旦亂起來殺亂民也算軍功,他還算是能剋制和有良心的,令居縣有個亭原本不會有民亂,卻是被前去的郡縣兵恐嚇讓場面失控。

“能控制一時,恐無法長久。”周謙只是個遊徼,講不出什麼大道理:“若是無可獲取糧食,還是要出事的。”

第542章 無近慮,卻有遠憂第956章 第一階段完成第645章 野望無止境第554章 無可披靡第823章 在波斯第336章 關鍵時刻第491章 強大既是真理第190章 多方介入第740章 絕非浪得虛名第988章 乾脆一學到底第658章 大佬們的急躁第596章 霧中之戰第512章 小朝廷之亡(五)第284章 高層無小事第647章 以後都能這樣來第847章 尤利安的奮鬥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625章 恍如隔世第603章 記住這一天第76章 謀求人口第894章 漢化補丁呢第449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第888章 跨時代產物第605章 強烈的緊迫感第174章 有次序的搶劫第94章 多方雲動第1010章 舉世攻漢(一)第1015章 舉世攻漢(六)第273章 盼“王師”如盼甘霖第262章 世家的生存法則(上)第811章 遍處戰爭創傷第962章 羨慕嫉妒第336章 關鍵時刻第697章 五國同盟第418章 我來,我見。第385章 好一對夫妻第294章 別來添亂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994章 簡直是驚天噩耗第389章 首先要務第714章 大有可爲第41章 禍害鮮卑?第96章 厲兵秣馬第78章 皆餌,願者上鉤第834章 沒錢?回去信你妹第864章 征服的藝術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307章 只是前奏第518章 對土地的渴望第878章 絕對是有什麼搞錯了第1073章 將與帥第306章 齊聚一堂第517章 王猛的日常第987章 真要成羅馬都護府了第141章 無往不“利”第902章 是不是太喪心病狂了第285章 蔽海而來第887章 明智的選擇第1047章 我可是劉慎!第814章 仇恨轉嫁第696章 阿三還是挺牛逼的第1044章 強國的風度?第781章 劍與犁第810章 大漢的未來第753章 滿頭霧水第123章 登陸馬石津第987章 真要成羅馬都護府了第1058章 漢家特色第674章 以強漢的名義(下)第4章 魂兮歸來第1075章 求戰心切第602章 治理一個國家的難度第439章 意料中的崩潰第577章 可以搞點事情第45章 來生當個漢人吧第767章 各有心思第744章 利之所在第1005章 驚奇第126章 大體態勢第844章 對雙方都好第795章 古老的兵種第760章 人有區域之分第495章 難有全屍第1025章 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第990章 天竺都護府第199章 一觸即發第1077章 特殊的東部第134章 半島“攪屎棍”第1042章 漢帝國不需要盟友第945章 軍與民第350章 “鹿”只有一頭第1056章 皇帝與儲君第74章 愚蠢的聰明人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490章 漢將,吃吾一箭!第492章 簡直理解不能第893章 要什麼自行車!第589章 狗日的暴發戶第478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6章 仁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