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人的成功和失敗

出身於一地,但凡是有能力也有機會的人,便是再冷酷的人都會想着爲家鄉乾點什麼好事。此便是家鄉情懷。

謝艾不是一個冷酷的人,他在這個歷史版本沒有了西涼的成名之戰,自然也就沒有“儒將白衣擊麻胡”的傳說。

事實上,謝艾在歷史上也不出名,就如同五胡亂華時期多次抗擊胡虜的那些人一樣,沒有得到當代人應有的尊重。

要是歷史沒有被改變,謝艾是以儒生的出身成爲張氏涼國的一名統兵將領,小的戰事不算,於三次大型戰役中擊敗石碣趙國的軍隊,卻是死在了張氏涼國的內亂,留下了《謝艾集》。此書直到唐朝初年仍然存世,魏徵編撰《隋書·經籍志》時,著錄了這本書。

在被劉彥改變的這個歷史版本,謝艾的成名之戰是在草原追亡逐北戰役,追擊少量奔逃的羯族人,轉戰千里入侵拓跋代國,又與柔然在草原會戰一場而得勝。

至少是在當前年代,諸夏還是重視對外的軍功,人們對於敢於深入草軍人還是存在佩服的情緒,尤其是掌握歷史記錄權的東晉小朝廷被滅,那些抗擊胡人的人物與烈士並沒有被刻意打壓或抹除。

東晉小朝廷消除和壓制那些抗擊胡人的英雄,是因爲小朝廷的一種怯懦,他們對自己做的事情沒臉向後人交代,只能去無視甚至敵視一些真正幹了大事的人。不說小朝廷先後消除和壓制,例如祖逖的北伐,又有庾亮的北伐,更有冉閔在鄴城起事後邀請晉軍北上被拒絕,反而以“正朔”地位宣告各方誰能消滅冉閔就將得到封賞。

勝利者纔有資格來書寫歷史就是定律,有太多真正爲民族幹了事實的人並沒有得到該有的歷史地位,只因爲那些人在後續的內戰中站在了失敗的一方,他們所做的事情不管多好基本是被否定,除非是與新朝不搭邊,要不然都不會得到應得的歷史評價。

很明顯的例子也發生在了當代,劉彥統治下的漢國也在消除西涼張氏的影響,比如無視張氏其實是庇護了相當數量的漢人,也一直在抗擊胡虜,一切都是爲了統治的正義性這個出發點。

沒辦法的事情,一旦宣揚張氏的正確和偉大,消滅了張氏的劉彥可不就成了反派?再來是西北之地的人會更加懷念張氏,對漢國統治西北造成障礙。那隻能是刻意的無視,不抹黑就算是有點良心了。

張氏在統治西北的時候,不能說是幹得多好,至少保證了絕大多數人有個安身立命的環境。不過張氏涼國與東晉小朝廷都有着相同的毛病,統治範圍內世家的權力無限大,社會資源大部分是被掌握在少數的世家和豪族手中,反而是作爲普通人的絕大多數人,再努力也無法使自己過得稍微好一些。

哪怕是那樣,可僅僅是得到庇護,不讓自己像中原地區的同族被胡虜肆意凌虐,西北的人對張氏就有感恩情緒。所以說是有了對比才更能使人看清楚現實,但西北人對張氏有感恩,實際上是對漢國統治西北不利的。

謝艾有在張氏涼國當過官,但並不能說是被挖掘出來,之所以能夠當官,是世家政治的一種延續福利。他後面是經過漢國與張氏涼國的交涉才轉爲劉彥的臣工,身份的轉變上不存在背叛行爲,道德上也就沒有虧失的地方。

只要是人都會有現實或市儈的一面,只是表現得明不明顯罷了,現如今西北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就謝艾一人。

之前張氏涼國沒滅的時候,謝艾在張氏涼國官方的定義雖然不是叛臣,可真沒有多少正面的肯定,甚至是會被惡意的抹黑。

等待張氏涼國被滅,哪怕就是西北人再不願意也要擡高謝艾,是在表明西北至少還有能上得了檯面的人,也希望謝艾能多多照顧一下西北。

鄉土情懷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是出身於那個地方,就是家鄉的人再怎麼惡意對待過過某人,等某人發達了有能力時卻不照顧家鄉,該人的風評就絕對好不到哪去。

很明顯的事情,人們纔不管家鄉是怎麼對待過某人,只會感慨連家鄉的人有機會都不照顧,哪能奢望跟着某人有什麼好處。

謝艾現身西北,消息一經傳出,不但是謝氏原先的友人動身趕往日勒,便是一些覺得自己有些面子的人也是啓程。

那些人找謝艾也許並沒有太特別的目的,可能只是純粹處於禮貌和尊敬拜會一下,但更多實際上是出於一種自古就有的鄉黨情緒,想在謝艾這裡找到一條通暢大道,參與到漢國的統治階層中去。

謝艾是敦煌郡人士,從敦煌到張掖足有千里之遙,等待他們到日勒縣的時候,實際上謝艾已經不在該地。

“新亭侯斷無刻意躲避我等的意思。”謝平也是敦煌謝氏,只不過是不在謝艾五服之內的旁支,要不然就該是早早搬遷到劉彥治下。他就算是旁支,於一些人眼中也是很有地位,矜持地說:“諸君且稍候,平往縣衙一問。”

敦煌在大一統時代是邊陲,就是在張氏涼國時期也是地地道道的邊陲,甚至可以說是時不時打上一場的前線。

一般情況下,處於邊陲的人真不會老實到哪去,真正老實的人在邊陲基本活不下去。可他們的那種不老實絕對不是貶義,是相對於身處絕對完全區域的人民風顯得更加彪悍,就是再富足或大的家族出身,基本是看不到養尊處優的影子。

謝平是一個皮膚黝黑且看着壯實又魁梧的中年人,他沒費什麼勁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謝艾是往玉門而去,也就是他們和謝艾錯過了。

現如今是有兩個叫玉門的地方。一個全稱叫玉門關,是在敦煌郡境內,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關,與陽關同爲邊疆軍事重鎮。另外的一個玉門是在晉昌郡靠近酒泉郡的方向,非常靠近後世的嘉峪關。

西北之地就算不是災年,相當多的區域也是一片荒涼,絕大多數地區不是草原就是戈壁,尤其是以伊吾以北最爲荒蕪,姑臧和張掖郡以北到了現代乾脆就形成一片沙漠。

在很久很久以前,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武興郡其實是胡人的地盤,一個叫休屠的部落盤踞在這一片土地上,他們主要的棲息地是在祁連山周邊。

休屠部在隨後被併入到匈奴裡面,祁連山附近就成爲匈奴右賢王的地盤,是等待西漢的軍隊進軍到這裡才成爲漢土。

謝艾的行蹤會那麼好找,是他特意的行爲。他來西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西北人對漢國的歸屬感幾乎沒有,甚至是不信任的情緒居多,哪怕他自己是西北人,得到的加分也相當有限,肯定是要更多的人配合,會找他的人不是親朋就是故舊,會相對信賴和配合一些,是作爲榜樣的好人選。

“諸君,爲免再錯過。及早趕路吧?”

衆人自然是響應謝平的意見,連在日勒停留都沒有,重新向着剛剛前來的道路折回。

日勒縣到玉門縣也不近,一走就是近八百里路程,徒步怎麼也要走上半個月,那還是西北大多數地方地形平坦的原因,一路上僅有少數的戈壁,大多數是平坦草原。八百里路呢,要是山地走上數個月都不算久,沒有前人開路,繞來繞去走上一年也不算過份。

謝平等人,要麼是騎馬,要麼是乘坐馬車,花了六天的時間才趕到玉門縣。

他們重新來到玉門縣,沒進縣城卻是發現比起前次,今次玉門縣的人增加了不少,那是從道路來往人羣的發現,也是周邊多了不少的營地。

“此些營地,除無欄柵、拒馬等物,如何看都像軍營。”

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營,但裡面真有不少的軍方將士,他們以李匡爲首,玉門縣只是一個臨時停留地,最終的駐營地是在陽關。

“咦!?那位,不正是新亭侯?”

謝平聞言看去,前方一夥人正在走動,多數是身穿甲冑的軍人,一身白色爲主色調服裝的謝艾被擁簇在中間。

謝艾已經在玉門縣待了將近半個月,主要是等待李匡帶人過來。他前後也已經接待了不少親朋故舊,位處玉門縣本地的那些人已經響應起來,帶頭加入到官方的諸多新舉措,營地裡那些百姓青壯就是成績之一。

漢國缺糧,其實哪怕是不缺糧,西北遭遇旱情也不會大面積的發糧,不但是劉彥統治下的漢國,之前的歷朝歷代都是相同的做法,甚至是秦帝國和先漢壓根就不會發糧賑災,僅是開放山川讓百姓自己求活。

恰恰是遭遇災年官府沒有大肆放糧的例子在前,現如今的漢國不幹也沒遭到非議,中樞開放山川的行政公文已經下達到西北各郡縣,另有增加徭役和募工的做法,就是徭役和募工的增加數量也是杯水車薪,纔有了鼓勵民間青壯加入到軍方主持的向外求活這麼一件事情。

“侄兒謝平,拜見叔父。”謝平來到謝艾跟前就是行禮,彎腰又起身之後,說道:“侄兒與家鄉諸位兄長、叔、伯得知消息趕往日勒,卻聞叔父來了玉門,日夜兼程再次返回。”

得說的是,謝艾還真不知道自己有謝平這麼一位侄兒。按照習俗還是得驗證一下,比如讓謝平說說自己的父輩和以上都是誰,搭得上脈,關係才能證實下來。

今年(公元三四九年),謝平三十三歲,謝艾四十八歲。從輩分和年紀上講,兩人還真的就是叔侄輩分,就是謝艾爲主家,謝平卻是五服之外的旁支,謝艾不但對謝平沒什麼印象,除開能搭得上邊之外,血脈也是淡得很。

謝艾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不需要安排什麼官身給謝平,就是做的一些事情搞砸了關係也不是那麼嚴重,不親不熱地對待着謝平,可在其餘跟隨謝平而來的衆人看來,使他們認爲跟謝平走近了必然是有益處。

“叔父有命,侄兒定當從之。”謝平非常非常的恭敬:“侄兒正當壯年,該爲表率。侄兒的長子也已行冠禮,可隨行之。”

謝艾纔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就是說漢國現在有一項政策,組織人手要前往西域,去幹些什麼自然是不用明白提出來,只是需要暗示就可以了。他也知道謝平爲什麼會那樣表現,卻一點都不介意,甚至是對謝平的表現很讚賞。

從敦煌郡而來的衆人,皆是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等爲鄉黨,新亭侯有命,必從之!”

謝艾看上去更爲滿意了。他離開家鄉已經有六年之久,見到家鄉的人還記得自己首先就很高興,得到家鄉的人極力配合和幫助,對於風評來講是一件好事,外人提起的時候首先是他做人不失敗,要是鄉黨又將事情辦得漂亮,怎麼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對了,謝平早婚,長子卻是隻有十五歲。按照漢家的習俗,冠禮是在二十歲的時候辦,但那並不是一成不變。比如謝平一家是在邊疆,就會比和平地帶的人更早行冠禮,使繼承者更早參與家庭事務。

一直站在一旁的李匡,對謝艾到了家鄉就有人不斷來訪或是來投很是羨慕,做人成不成功首先就是看朋友多不多,需要幫助的時候願意幫忙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是能用來評判一個人。

當然了,謝艾是侯爺呢,本身就是成功人士,李匡也知道是因爲這麼一層關係纔會等加得到家鄉的人追捧,可那又有什麼關係?

“此爲塬亭侯。”謝艾爲謝平介紹李匡,說道:“此次前往西域,正是塬亭侯主持。”

沒得說,不但是謝平立刻恭敬行禮,旁邊衆人也是趕緊行禮。

就是消息再閉塞的人,想打探也不難打探,比如偌大漢國也就二十來位侯爵,只要是個侯爵就絕對是戰功赫赫,也是國朝一頂一的頂尖人物,再怎麼巴結都不會爲過,更別說他們願意前往西域後,李匡能夠掌握他們的小命和前途。

第124章 戰場紀律第901章 分封擴大化第880章 沙摩陀羅·笈多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競爭第476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269章 丁零雜碎第188章 敲鑼唱大戲第221章 漢部的初次內部分歧第82章 新的威脅第4章 魂兮歸來第211章 下階段戰略目標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87章 漢部見聞(上)第838章 你們是在宣戰嗎?第106章 高句麗?第768章 恐“漢”症第634章 以利趨之第463章 沒有成爲焦點的自覺第444章 敢持兵杖者,斬之!第613章 滅燕之戰(五)第46章 鷹犬走狗第946章 大動作?第288章 峰迴路轉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738章 但憑聖裁第892章 超出理解之外第933章 錢太多!第445章 一隅縮影第450章 一肚子不痛快第528章 改革的必要第550章 事可期待第943章 未雨綢繆?第402章 攪局,還是變數?第886章 自立爲王只在一念之間?第748章 好欺負的波斯人第975章 有所爲,有所不爲第871章 來自遠方的傳說第40章 狂喜?狂喜!第645章 野望無止境第616章 兵敗如山倒第623章 三大中轉地之一第23章 力博挽救第754章 不準投降!第486章 搞什麼幺蛾子第1013章 舉世攻漢(四)第816章 爲什麼要努力和振作第433章 爲國而謀第443章 說不得要爭鋒相對第197章 各懷鬼胎第71章 知道嗎?詩的力量!第264章 鋒芒畢露第875章 慢節奏戰爭第67章 一場亂戰第668章 神奇的腦回路第797章 明正典刑而已第299章 皇帝與族長第695章 有限的結盟第507章 本來的世家第1064章 海洋,海洋!第774章 還有這種操作?第1000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611章 滅燕之戰(三)第356章 情況不一般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973章 國事、家事第208章 悍勇如斯第328章 如意算盤第730章 災年之下第494章 主戰場的轉折點第211章 下階段戰略目標第962章 羨慕嫉妒第561章 該懂的都懂第297章 談崩了?第438章 這種打法太無賴第555章 最後的瘋狂第1035章 鏖戰正酣第611章 滅燕之戰(三)第39章 這就是謀士?第554章 無可披靡第1035章 鏖戰正酣第242章 無恥之尤第786章 我叫桓溫第412章 戰無可戰第79章 自掘墳墓?第107章 勿謂言之第176章 春耕爲期第97章 漢人庇護者?第851章 活着要有夢想第127章 玩太大了第274章 無處下嘴第212章 該怎麼與冉閔相處?第94章 多方雲動第456章 先南後北第532章 夷州第311章 下一步動作第238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268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4章 紀昌的狠第584章 和氣致祥第1061章 阿三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