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不作不會死

劉彥是拿王猛在當丞相在培養。

丞相是百官之首,懂得內政只是基本素養,對軍事也不能七竅通了六竅,甚至是對外也要有深刻的認知。

漢國會比之前的任何一個朝代都要複雜,擔任丞相不會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面對的局面絕對會是前所未有,沒有足夠的素養根本就無法挑起擔子。

王猛出了宮城還是滿心的激動和沉重感,不是他察覺自己被當成丞相在培養。他多少知道劉彥的看重,知道自己的前程會很遠大,被看重是幸運也是壓力,歷史上被君王看重和寵信的人非常,誰都不會是一帆風順,倒在半途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王兄?”

王猛轉頭看去,看到招呼自己的人是荀蕤稍微愣了愣神。

荀蕤是荀羨的兄長,是作爲“潁川荀氏”的嫡長子。

荀氏在東漢時期絕對是名門望族,總說袁紹那一家子是四世三公,可荀氏與袁氏相比起來真的是一點不差。另外由於東漢是豪族政治,當時的司馬氏、楊氏、陳氏、鍾氏等一些家族也都是絕對的名門望族,哪個家族都有人出任過東漢的重臣,坐過三公寶座的人簡直不要太多。

荀蕤身邊的人不少,基本是來自南方的世家子,他們一塊待在宮門附近等的就是王猛。

王猛是建康令,接觸過不少南方的家族,認得在場的大多數人,基本都是某個家族的嫡長子。他被先行禮再回禮,用着困惑的表情問:“諸君?”

荀蕤與王猛接觸的次數不少,可以說交情還不錯,要不然也不是那麼親暱的稱呼。只是他的歲數要年長王猛一些,稱“兄”卻是因爲王猛作爲父母官,按照目前的習俗“兄”也是敬稱的一種,可沒有後世那麼隨意。

“蕤與衆人是專門前來尋王兄。”荀蕤說完,旁邊的人不是點頭就是出言附合。他比了一個請的姿勢,才說:“今日衆俊纔將聚會言‘王事’,特來請王兄與席。”

當局要彙集諸夏衆學說,搞一個夏學。風聲是當朝重臣用各種渠道傳出去,更有桑虞和呂議已經親自下場,已經是形成了一種風潮。

現如今的舊長安彙集了太多的文化人,他們本來是爲了招賢令而來,與劉彥的見面卻只是在冬至節遠遠地見了一次,實際上是沒有人能有和劉彥就近說話的機會,更談不上獻上自己的“美人”給劉彥了。

有太多的人在精心準備着,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都沒能等來君王的謁見,一股“夏學之風”卻是吹了起來,得知是當朝重臣的傳播,甚至是御使大夫和典客親自下場,可以說一時間是被搞懵了。

夏學當然不是新出現的一種學說,指的是當局將所有諸夏文化認爲是一體,不管是儒學還是什麼學都是夏學體系下的一個分支。

那個說法簡直是再正確不過了,任何學說只要覺得自己不是“胡夷之說”,不是諸夏學說又是什麼。只是先前沒人提出這麼明確的觀念,將一切諸夏學說都認爲是一體,哪怕是學說有不同之處,甚至是有衝突,都依然是諸夏學說的一部分。

夏學的觀念被提出來之後,世界上就只剩下兩種文化,那就是屬於諸夏的文化和不是諸夏的文化,搞得一些摩拳擦掌要幹翻其它學派的某些人很是心傷。都是屬於一體的某個分支了,可以有競爭卻不能消滅,等於是任何學派都有死灰復燃的機會,互相干起架來可都得悠着點,要不然今天過於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該被更狠的對待。

王猛今年才二十三歲,比在場的大多數人都要年輕。他當然知道是衆人爲什麼會尊敬自己,不是簡單的作爲建康令,是曾經當過君王貼身秘書郎帶來的加持。

“令則兄也在嗎?”王猛說的是荀羨。

每一年的冬至節,級別足夠的官員不是實在走不開就必須回到中樞述職,一些級別不夠的官員也會有君王的親自召喚,像是王猛就是屬於被點名的人之一,同樣當過君王貼身秘書郎的荀羨肯定也沒跑,纔有王猛的那麼一問。

“蕤之弟羨受命出使柔然了。”荀蕤有些訝異王猛竟然不知道,後面接着說:“崔秘書郎下班之後會前來與會。”

下班這個詞簡直潮得飛起,可這個用詞在春秋的時候就在被使用,起初是專門指那些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官員,官員參加朝會都需要站班位,離開崗位之後就叫下班。

崔秘書郎指的當然是崔宗,王猛聽過也就有點理解過來了。

只要是個人就會有屬於自己的小團體,通常情況下是人以羣分,比如冉閔交往的人都是一些十足的好戰派,桑虞的小團體基本來自於北地,和呂議走得親近的就是來自南方。

曾經當過君王秘書郎的王猛、荀羨、崔宗,他們哪怕是之前不認識也沒有接觸過,後面因爲都擔任過或者在任相同的職位,都是會主動接觸一下,只要不是真合不來,走到一起是必然的事情,外人就稱他們爲“君王近臣派”。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朋友,人與人的認識一般都是通過朋友的介紹,只是三個人的“君王近臣派”就是因爲都有自己的朋友,短短時間裡面就得到壯大。

當然了,包括王猛、荀羨和崔宗在內,他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組建了什麼派系。

衆人當然不是一直站在宮門附近聊天,是邊走邊聊。他們這一羣人很是引人注目,不止是因爲王猛在場,還因爲大多數人身後都有着一個不錯的家庭,甚至是某些人的老爹(祖宗)名聲足夠響亮。

“那羣小傢伙。”冉閔手裡抓着一根啃掉不少的雞腿還是鴨腿,站在三樓窗戶旁邊指向邊走邊聊的王猛等人,扭頭招呼室內的人:“成羣結隊滿大街逛遊,要不要喊上來訓幾句話?”

李壇的腦袋也就從窗戶伸出來,他的鬍鬚上有些水跡,肯定是剛喝完酒還沒來得抹乾淨。他收回目光,好笑地說:“早就勸你多讀書。要是王景略不在場用‘訓’沒什麼,他在,你‘訓’個什麼‘訓’?”

所以說啊,漢字博大精深,幾乎每一個字都有着非常複雜的意思,不同的場合的同一個字可不能亂用。

王猛好歹是劉彥曾經的貼身秘書郎,官位當然不是最重要的,是劉彥乾的一些事情很像是在教學生,那就真不是誰想“訓”就能“訓”的。

冉閔被嗑了一句,迴應是直接將手裡快啃成骨頭的玩意朝李壇丟過去,卻是被李壇偏了偏頭躲開了。

關中以後將會成爲直隸,新長安城也已經在建造。在新長安沒有建成之前,舊長安是會有一些建築得到修復,尤其是百官需要有個下榻的地方。

漢國也下達了指示,縣令(長)以上的官員必須是將家業搬遷到關中,也就是將家人安置在長安。再來是紀昌還給出了一個很長的名單,在名單上的各個家族也需要搬遷到長安。

現如今已經有不少家庭搬來長安,新長安沒有建設完成之前也是入住到舊長安,宅子和土地當然不屬於他們所有,只是暫時的租住。

源於遷移全國大多數能數得上號的家族來長安,舊長安可不再是那個沒什麼人居住的城市。

然後是冬至節期間,不管是被招來的民夫(徭役),還是被徵募的勞動力,他們在節日期間也會得到輪流的假期,自然是會到舊長安城走動和遊玩,使舊長安城的人氣一下子暴增。

這是數十年間長安城前所未有熱鬧的一幕,胡虜之亂還是在劉彥遷來才重現。

漢人是一個非常勤勞的民族,指的不是什麼任勞任怨,任勞任怨絕對不是什麼美德,勤奮纔是。

環境不好的時候,漢人會想盡辦法來生存下去,環境稍微好一些就渴望增加自己的財產。

土地無法獲得,那就幹一些手工活,舊長安城的街道上也就有些相當多賣小玩意的攤位,就是店鋪什麼的屬於不存在,那是因爲官方真沒打算修復舊長安城,甚至是舊長安城在新長安城建好之後會進行拆除。

舊長安城目前的店鋪都是官營,像是冉閔等人所在的閣樓就是官營的一家酒肆。

酒肆是將原有的建築物進行修葺,談不上什麼美輪美奐的地方,只是不是環境顯得那麼破敗,樓層攏共有三層之高,透過窗戶可以將舊長安城大部分地方盡收眼底。

冉閔等人只是佔了三樓的其中一間雅間,恰好是正對着街道。同樣是在三層還有其餘的雅間,比較巧的是桑虞和呂議也呼朋喚友到這件酒肆,還都是一樣在三層,就是相隔並不近。

他們當然也知道對方的存在,就是沒人想要去竄門。不是他們感情沒好到那個地步,也不是他們互相之間決裂了,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圈子,還有目前的關於學說定義也緊張了一些,竄門極可能被當成挑釁。

更巧的是,王猛和荀蕤等人就是朝着這件酒肆而來。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舊長安城的酒肆絕對不超過三間,還都是屬於官營,離宮城最近的也就是家酒肆,不就近難道還得走上數里路跑其它地方?

冉閔看到他認爲的那羣小傢伙走進酒肆先“哈”了一聲,乖張地笑了幾聲,說道:“最近非常熱鬧,他們該不會是受到誰的邀請吧?”

當前的漢國,形成派系什麼的誰都沒有掩飾,都是明明白白地擺在陽光之下。這個也是上古先秦時的一種作風,和誰走得親近就是明明白白的示人,得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纔會遮遮掩掩。因爲風氣的關係,君王並不會對抱成團的人表現出明顯忌憚,抱成團的人也會攤開了說自己有什麼主張,也代表着社會交流環境的一種正能量,卻是隋唐之後所很難看到的。

“能消停點嗎?”徐正還是知道王猛是被劉彥招進宮中,更知道王猛會乘船出海先往波斯再去羅馬。他其實是有些受不了冉閔有種人來瘋的個性,公開場合說多了會給人太尉和驃騎將軍有矛盾的印象,私下場合卻沒那種顧慮,就罵道:“就沒見過你這種不正經的國之重臣。”

“重?多重啊?”冉閔是一點都不在乎,埋怨道:“請求王上讓閔率兵直接滅了西高車,王上說還不到時候。想去教訓鮮卑也不能去。就是要去平蠻校尉部也沒得到允許。好嘛,那就想着去波斯或薩珊,王上說會考慮,一直也沒有一個準信。”

這一下是徐正直接拿起案几上的乾果丟向冉閔:“你這找死的性子再不改,哪天就該被拉到菜市口了。”

“大漢沒有因言獲罪一說,王上也不是小家子氣的人。”冉閔其實多少是覺得不舒坦,他太渴望封王,可現在纔是一個縣侯。他也就是一個靜不下來的人,哪天沒在領兵出征的途中,或是沒帶着軍隊砍人,真就是渾身都會癢癢。

徐正也就是隨口說說,劉彥還沒有收拾過哪個大臣。

劉彥不收拾大臣,是也沒大臣找死,像冉閔這種口無遮攔的人也是絕對的少數。他沒弄死冉閔看的也不是什麼情份,一來是冉閔有大功勞,再來就是沒觸犯漢律,最重要的是他壓得住,沒必要去搞什麼“春秋決獄”,更不需要什麼“腹議之罪”或“莫須有”。

講真話,劉彥對軍隊的掌控力是前所未有的強,再來是他身上有太多神秘的地方,要說“天子”的話,掌握系統這個金手指的他,該是歷朝歷代最像“天子”的人。

有能力造反的人都知道劉彥的神秘,面對劉彥這種“天子”,得是腦子壞到什麼地步纔會造反?就是造反,有多少人會跟隨,還不如就安份過日子。

“其實寡人很小氣。”劉彥的聲音剛出現,雅間的門也被推開,他走屋內,看着目瞪口呆的冉閔,再對站起來的衆人擺擺手,面無表情地說:“驃騎將軍對寡人很不滿嗎?”

第124章 戰場紀律第456章 先南後北第879章 心好累第218章 要被殺絕了第76章 謀求人口第673章 以強漢的名義(中)第234章 思漢之心第449章 誓死不降的意志第431章 有必要冒險嗎?第394章 白馬軺車破麻胡第190章 多方介入第588章 器械之利第427章 也許是沙門的機會第863章 自己嚇自己第773章 龜茲人的野望第356章 情況不一般第749章 百萬大軍什麼的第548章 躁動第731章 非一時之功第651章 上國人第125章 時不待我第62章 態勢升級第839章 這就開戰了?第390章 秦漢是怎麼亡的第504章 冉閔唯一的關注第304章 是非分辨和信仰第574章 一個蠢貨完成的成就第891章 划起友誼的船槳第510章 小朝廷之亡(三)第517章 王猛的日常第679章 來自不同文明的碰撞第274章 無處下嘴第353章 要英雄,不要聖人第772章 與漢人比,你們就是渣渣第626章 驚聞《蘭亭序》第497章 火燒連營第71章 知道嗎?詩的力量!第129章 登陸後的尷尬第859章 投入文明的懷抱第753章 滿頭霧水第412章 戰無可戰第689章 頭等大事第306章 齊聚一堂第544章 民爲國本第433章 爲國而謀第233章 事情太大了第754章 不準投降!第5章 氐人許冥第660章 世界的門戶第679章 來自不同文明的碰撞第297章 談崩了?第699章 揭開波斯的另一層面紗第1073章 將與帥第730章 災年之下第302章 名士大嘴巴第919章 躁動就對了第424章 膝蓋中了一箭的謝石第747章 是時候了第134章 半島“攪屎棍”第548章 躁動第535章 堪憂的征途第1000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986章 有志者事竟成嘛!第3章 漫長歸途第490章 漢將,吃吾一箭!第611章 滅燕之戰(三)第361章 不服來戰第169章 進取之心第513章 小朝廷之亡(六)第172章 兵鋒指北海第328章 如意算盤第800章 朕的大軍何在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998章 還有這操作?第999章 事情開始有趣了第851章 活着要有夢想第804章 情況有些嚴重第361章 不服來戰第92章 所謂豪強(上)第4章 魂兮歸來第610章 滅燕之戰(二)第813章 主要是漢人太少第881章 致師?不存在的!第1008章 佛門在行動第803章 草原公敵第522章 誰人之國第3章 漫長歸途第592章 作戰計劃流產第486章 搞什麼幺蛾子第330章 驕傲的理由第827章 還真是刺激第172章 兵鋒指北海第147章 強襲燕使團第196章 來吧,開幹!第101章 就食令第501章 糟心事第164章 回首西顧第248章 三秦之地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652章 春風一樣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