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進擊中的大儒

似乎就是那麼一回事,自中原板蕩之後,文化就是向南轉移,導致五胡亂華和南北朝結束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原的文化圈沒能恢復元氣,還是要等隋室的李閥結束戰亂建立大唐,花了數十年纔將文化圈重新興盛起來。

現如今是羯族統治剛剛結束沒多久的時間段,歷經各族胡虜的肆虐,能逃的都逃向南方,尤其以各世家和豪族最能逃,中原的大多數人連活下去都顯得艱難,哪有那個氛圍去搞什麼文化,北方的文化自然是顯得貧瘠。

原本的東晉小朝廷治下,文化氛圍還是相當的濃烈,誕生了不少這個XX家那個XX家,尤其以書法家、思想家和玄學家最多,還都能遭到追捧,名氣大的人比比皆是。

劉彥下達招賢令,不止是吸引了聽到風聲的山門中人,南方可以說是傾巢而動,誰也不想被隔離於“治世集團”之外。

漢國已經建立將近九年,一直沒有任何一個學說能夠成爲“核心”,那是文化人有目共睹的事情。他們本以爲新生的漢國會是兵家和法家霸世,將走向秦帝國的老路,“改換門庭”學習法家典籍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尤其是以向軍事靠攏的人最多,還不是爲了能在新的“治世集團”能有一席之地?

招賢令的出現必然會引起轟動,不止是君王需要賢才,還代表着君王其實很需要一個“核心”學說。那是不是說君王其實沒有想讓法家霸世,是君王根本就沒決定以哪個學說成爲核心?

儒術霸世已經是數百年的事情,實際上有的是想着要醞釀反擊的人,偏激一點的人甚至都有了魚死網破的決心,想着無論如何也不能重新讓法家崛起,怎麼樣都要維護儒家的霸主地位。要是劉彥沒有下達招賢令,不管時間過了多久,儒家的反擊也必然是會出現,只是以何等方式出現而不同罷了。

現在還有法家嗎?沒人知道。法家門徒裝了數百年的儒生,裝的連自己都不確定是不是法家一員,再來是相當多的法家典籍是一改再改,真的需要時間來重新淨化一下。只有法家典籍被重新整理,纔有可能出現新的法家大能,也才能重新讓法家成爲秦帝國時期那樣的顯學。

可以確定的是正因爲“儒皮法骨”的戲碼上演太久了,真的沒有法家大能的存在,要不八年的時間足夠在法家大能的率領下將朝堂經營成鐵桶。畢竟劉彥是真的在以律法治世,給出了法家發展的絕佳環境,可到了元朔八年末尾的階段,依然是那個樣子。

“亂世當用重典,自是法制崛起之時。”

羅含今年已經五十七歲,可是從模樣看去竟然像是三十來歲的中年人,他與一衆友人抵達關中之後,入了舊長安城是被安排在驛館之內。

不管誰從哪裡來,走了那麼遠的路,一路上必然是能用眼睛看到漢國的實際狀況,不少地方已經從戰亂中走出來,可要說能發展多好真的未必,更多的地方則是依然能夠看到戰亂過後的破敗。

想要對治國發表什麼言論,首先要了解國家當前處於什麼狀況,很顯然的是漢國是有赫赫兵威,但國內狀況真與天朝盛世該有的景象差距太遠。

“重典可壓制宵小,使壞人不敢爲非作歹,使社會恢復有序。以法制人卻難有真正盛世,唯有道德深入人心方能有真正的大世。”

這個也是儒家門徒普遍的看法,他們沒有無視法律的必要性,可又認爲只有讓一個人從內心裡真正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真正根治亂象。因此他們重視道德的教化,遠比普及法律的重要性要多得多。

讓所有人都成爲有道德的人?儒家爲了這個目標已經奮鬥了近千年,卻是從孔子他老人家開始。孔子創建了儒學,目標是讓儒學成爲治國之學,本人不斷奔走各國求官,衆門徒也是奔走在當官的道路之上,還是知道至少得有權才能將儒家的治世手段有施用的舞臺。

可惜的是春秋各國戰亂不休,儒家真不適合那種大爭之世,少數幾個使用儒學治國的諸侯國也很快滅亡,導致各個諸侯國更是對儒學唯恐避之不及。

事實上孔子的儒學和他昇天之後的儒家已經不是兩回事,要說各個學說哪個被改得最多,那麼絕對是儒學。

先漢獨尊儒術之後,各個學派銷聲匿跡,然而各個學派並不是真的消失了,是成了隱藏在儒家的臥底,尤其是以法家玩得最爲手段高明。自先漢到五胡亂華,出了不少以法制而聞名的大儒,有了春秋戰國那麼多儒學門徒卻是法家大能的例子,也沒人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頂多是覺得“中出叛徒”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如今乃是我等成仁取義之時。”

說話的人叫張亢,就是當世聞名的“三張”之一。他的年歲大約在四十左右,曾經做過西晉的蜀郡太守,註釋過諸多典籍,以《明堂月令》和《中臺要綴》最爲出名。

“三張”說的是張載、張協、張亢,三人是兄弟,在各自的領域都有着很高的建樹。這一次卻是隻有張亢入關中,他本人雖然註釋過不少的經義,可最拿手的卻是音樂和伎藝。

“三張”的父親張收卻是一個大名人,以擅長作畫而聞名於世,最爲擅長描畫人物,現代的成都周公禮殿還有他畫的作品。他畫過的仲尼七十二弟子及三皇、五帝、三代至漢以來君臣賢聖人物。

在當代而言,張收的畫作是被各文人騷客極度喜歡。王羲之一直收集而沒有找到張收的畫作,就說過“嘗恨不克見”這麼一句話。

“成仁取義……”孫放訝異地看着張亢:“何至於此?”

在過去的歷史中,就是東晉小朝廷還沒有滅亡之前,有太多的人吼過“成仁取義”,就是該吼的時候吼,吼完就大多數人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僅有少數人真的北上與胡虜拼命。恰恰也是北上找胡虜拼命的人太少,結果少數的那幾個人都出名,並且註定名留青史成爲典範。

孫放,要說他是儒家門徒吧,可實際上講的是莊周那一套。在他幼年時期與父親隨從庾亮遊獵,就有了一次對答,那次對答讓孫放在南邊是徹底出了名,也爲孫放後面官途敞亮埋下伏筆,一切只因爲與之對答的人叫庾亮。

莊周?好像是屬於黃老的吧?也真的是屬於黃老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耐不住儒家消化了諸子百家。甭管之前屬於哪個學說,等諸子百家悲劇之後,就成了儒學的“營養品”之一,有意見就讓諸子百家的人跳出來啊,絕對要被圍毆死。

張亢愣了愣神,他那麼說好像沒有什麼錯誤,漢國追求依法治國,等於是自獨尊儒術後儒家遭到最強勁的挑戰,衆人爲了維護儒家不該做好成仁取義的心理準備嗎?

“此次前來,爲君王所尚,非是道義之爭。”羅含非常溫和地在笑:“諸君勿要妄論。”

源於羅含名氣大且是能夠服衆,再來是他說得非常有道理,也就都消停下來。

劉彥完成了驅逐胡虜的大業,漢家兵鋒還在所向披靡,國家只是在戰亂後沒來得及發展,他們又不是要拒絕劉彥的統治地位,吼“成仁取義”的確是不合適。哪怕是合適吧,在驛館那麼吼,是等着有士兵來收拾啊?

爲了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人,驛館的建設規格並不算小,可以說驛館被修建成爲舊長安最爲舒適和華麗的建築羣之二,另外一處是劉彥臨時下榻的宮闕。

之所以說是建築羣,是驛館顯得很大,分有各自的小院,用莊園來形容更爲合適。

從四面八方而來的衆人,是按照地域劃分來進行安置,像是羅含等來自長江以南的人,雖然分住各個小院落,可基本上就是被安排在同一區域,來自另外地方的人也是同樣的安排。

在他們這一批來自南方的文化人待在驛館高談闊論的時候,北方文化人卻是在張甘和李茂的帶動下四處遊逛。

與北方還有所謂的“山門中人”不同的是,南方只有不是隱士的隱士。

張甘和李茂帶動人遊逛,是他們認識到深刻的不足,原先準備的說詞充滿了駁論,似乎很難與現實搭得上邊,真想要有所作爲只能抓緊時間瞭解真正的時勢,萬般不可既是丟人又是顯得無知。

北方目前是文化的貧瘠地,哪怕是經過有大儒一再投靠胡虜給北方士族抹黑,可劉彥不是在北方起兵的嘛,有的是文化人團結在劉彥身邊,總體來說在這一場競爭中還是要比南方士族更有優勢。

南方士族集團其實就是原先東晉小朝廷時期的世家集團,能活到元朔八年的士人其實都比較不容易,之前跳得歡的不是被桓溫帶頭砍了,就是鬧了之後躲了起來,只有那些願意安分(蟄伏)的人雖然沒有官位卻能活動。

“無疑問,此便是南方士人難得的機會。”羅含既然是被當成領袖,就該負擔起領袖應有的責任:“聚首而言,只求大道,妄論其他。”

他們事先也不知道官方會有這樣的安排,倒是更容易讓他們舉起來商議,不需要說到了地頭再分別找人。

“北方已是羣魔亂舞。”張亢說的是很多儒生叛變,比如桑虞就在帶頭向着成爲真正的法家邁步。他本身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儒生,要不最擅長的就不會是音律和伎藝,該是經義纔對:“果然是君王有所好,衆從之。”

“如之奈何?”孫放本身不喜歡張亢,只是出於對張亢父輩和兄長才給點面子。他之前還沒有覺得偏好老莊有什麼不對,近來卻是越來越覺得成爲黃老學派之一好像也不錯,就是沒敢說也沒敢表現出來:“前有孝武皇帝好儒,而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說因君王所喜而變,莫不如此。”

要是在兩宋之後,只要是個儒生就敢喊“君王不愛儒學,那就罷黜君王”,還真的能夠成功。那是隻要身爲讀書人就自認爲儒生,他們不但掌握社會輿論,朝堂上有一個算一個也都是聖人門徒,硬着懟君王都敢幹,軟抵制更是沒什麼問題。

現在嘛,情勢與兩宋並不一樣,先是歷經漢末諸侯混戰,又有三國並立,再來就是胡虜肆虐階段,儒家在亂世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爲,可沒有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實力。

任何學說能不能興盛從來都是看朝廷的需要,沒人能有什麼反對的地方,曾經的法家門徒曹操都能明明白白地表露身份,儒家早先敢嗆聲結果被一再收割人頭,後面連屁都不敢放了,事實早就證明哪個學說能夠得到君王的喜愛就有可能成爲顯學。

說曹操是法家門徒還是有點根據的,要不然以儒生就必須給孔家一點面子的情誼,哪怕是孔融一再找事和搞事,曹操怎麼也不會將孔融在南征之前祭旗吧?

“大漢興法,乃君王身畔無大儒。”羅含認爲真的是這樣,他還是比較有信心地說:“如今各方大儒匯聚長安,有謁見之時,必使君王知儒學之重。”

早先北方的大儒都幹麼去了?是先後去投靠胡虜,還一個個都忠貞得很,比如一些比較有名的大儒,胡虜已經快要完蛋都還忠貞不二地追隨着。好吧,其實並不是那些大儒不想回歸諸夏懷抱,是那麼幹的人都被清算,逼得他們不得不一條路走到黑。

“富和先生此言大善!”

他們是真的有信心,之前是連劉彥的面都不能見一面,有千言萬語都沒機會開口。一旦給他們說話的機會,誰都認爲自己有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能夠將劉彥說得幡然醒悟。

“大王會見我們的吧?”孫秉年紀小,也就沒那麼多掩飾:“那我們(南方士族)就能重歸朝堂了。”

有時候小孩子說話會使大人很尷尬,比如現在。說一千道一萬,學說什麼的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不能成爲邊緣人士哇!

第16章 以軍威,以利許第660章 世界的門戶第304章 是非分辨和信仰第794章 教科書般的騎戰第647章 以後都能這樣來第615章 滅燕之戰(七)第478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655章 令人開心不起來的信任第1043章 徐光的建議第436章 沒人是傻瓜第1100章 十年第966章 奮起而追第248章 三秦之地第816章 爲什麼要努力和振作第703章 裝逼的時候到了!第1044章 強國的風度?第424章 膝蓋中了一箭的謝石第725章 友邦驚詫是什麼梗?第1003章 唯美德至上!第529章 劉彥在西南半島畫圈第355章 王后的人選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458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807章 冉閔的怒火中燒第201章 血腥攻防第412章 戰無可戰第171章 猜中開頭,料錯結尾第701章 這是要搞事情啊!第99章 炎黃廟第368章 潼關戰場第617章 亂戰之局第743章 漫漫征途第243章 立國還能稱漢嗎?第333章 戰事如火第632章 知道太多會被滅口第496章 勝敗已顯第503章 世家真的很大第260章 傳聞中的滅漢檄第775章 幸運至極的謝安第447章 天下處處喊殺聲第261章 爲世家正名第1097章 大漢威武第904章 長安初印象第188章 敲鑼唱大戲第104章 有效整合第102章 扶旁制主第129章 登陸後的尷尬第671章 全中亞、南亞都在關注第715章 芸芸衆生第814章 仇恨轉嫁第564章 會盟在即第692章 覲見第1083章 小國寡民的戰爭第671章 全中亞、南亞都在關注第1087章 最後的機會第424章 膝蓋中了一箭的謝石第1086章 猜到了第348章 沒當一回事第887章 明智的選擇第896章 都是閒的第788章 不行了,讓我再笑一會第610章 滅燕之戰(二)第51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67章 羅馬必須忍第302章 名士大嘴巴第950章 真正的沙與血第421章 老子要參加曠世之戰啊!第906章 盛大活動第1011章 舉世攻漢(二)第681章 真特麼有錢第287章 劍拔弩張第833章 希臘第一大城?第193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623章 三大中轉地之一第281章 單腿走路第565章 追悔莫及第413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88章 敲鑼唱大戲第125章 時不待我第316章 要立就立大功第43章 殺雞儆猴第961章 永不放棄第446章 豪強啊……豪強第646章 老子不服第31章 手起刀落第289章 茫然無措第144章 遼東長城(僞)第472章 素質不行,地形來補第817章 大漢的倭島第754章 不準投降!第1012章 舉世攻漢(三)第1095章 大漢王師第149章 有仇必報第191章 鴻翎急使第812章 屁個地大物博第705章 阿三的新動作第704章 起源第841章 並不算完第432章 漢國首次的文武之爭第489章 當斷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