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巡幸於南

劉彥依稀記得一首現代詩,一段是寫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此時此刻就是面對着一片藍色的大海,卻比較難感受到暖意,花更是沒有半朵。

滅燕之戰當然還是持續,劉彥卻是帶着一衆中樞官員走的海路,會經由渤海進入黃海,再從黃海進入到長江,先走海路再進入內河水道,期間會在揚州稍微停頓一段時間,再走長江水道到豫州,隨後是走陸路到襄國,等於是繞了個大圈。

本來日程是有到倭列島的一行,卻被一衆中樞官員集體反對。

中原王朝的一國之君踏及他國領土只會基於一點,那就是帶着大軍前去征戰,和平訪問什麼的在這個時候根本就不存在。

漢國有些不少屬國,算起來當屬倭列島的衆國最爲恭順,要人給人,要挖礦給挖礦就不說了,還求着漢軍前往駐紮,更加歡迎漢人登陸列島,不管是定居還是旅遊都歡迎,求的是漢人能夠臨幸一下倭女,倭女一旦與漢人睡了之後懷孕就會被當成寶貝供起來。

www ●tt kan ●℃o

沒有在開玩笑,倭列島的諸國真的渴望倭女能夠懷上漢人的種,本來這種事情是該發生在隋唐和兩宋時期,卻是因爲劉彥帶來的改變而被提前。與之一樣的是,懷上漢人種的倭女立刻就會有大名(既貴族)接納,他們根本不在乎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血脈,會從小進行培養,作爲家族繼承人或是繼承人的伴當。

倭列島上面的諸國實在太恭順了,完全就是予奪予求的姿態,搞得劉彥想下手都找不到由頭,衆文武很喜歡恭順的倭列島諸國更沒想進行征討,着實讓劉彥很是苦惱。

與之倭列島諸國沒心沒肺相對的是,高句麗、百濟、新羅可能是更接近華夏文化圈,高層有明顯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並不願意被納爲漢國治下,小動作就不斷。

高句麗國內發生動亂,不是升斗小民在起事,是一些貴族在王室的指示和允許下武裝暴亂。估計是高句麗王高釗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劉彥,高句麗並不願意成爲漢國的一部分。

劉彥當然是看出了高釗的意思,卻是連回應一下都懶得去做,只是嘲諷地對自己的衆臣說了句:“請高釗繼續他的表演。”

漢國這邊對高句麗境內的暴亂沒有進行任何表態,可能是讓高釗多想了一些。他一面不斷向徵東將軍呂泰陳述高句麗有多麼不容易,另一方面請求漢軍能夠從高句麗境內撤離,連帶普通漢人也不要再踏進高句麗的疆土。

呂泰在沒有得到中樞迴應之前只是拖着,中樞給予回覆之後立刻知道該怎麼辦了。他再面對高釗的訴苦,是提出漢軍可以幫助進行鎮壓暴亂,嚇得高釗面色如土。

“三國的軍隊越來越不穩,徵東將軍現在的注意力很難完全集中在慕容鮮卑方面。”呂議是南方人,可是真不習慣坐船,海上漂了兩天也是晃了兩天,吐到臉色蒼白:“丞相已經下令謝艾逼近慕容俊所部後方,以防不測。”

海風吹來了滿是腥味的空氣,自小在海邊長大的劉彥對乘船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目光掃視着屬於自己的艦隊,僅是點點頭沒有做什麼迴應。

他們這一支艦隊的規模足有三百七十艘,目前是航行到廟島列島以東的航線,到東牟郡外海會進行分割,其中的三百艘將會前往半島,剩下的七十艘繼續護衛劉彥南下。

高句麗的兩代青壯在一連串的戰爭中死得差不多,撐死了也就再組織一支五萬左右的軍隊,要是歷史沒有被改變,隨後也會被百濟吞併半壁江山,是窩囊了將近兩百年才恢復男人的數量,也就是在隋朝時期才又敢蹦躂。

百濟那邊倒是實力不俗,但這個“實力不俗”是僅限在於半島各國,傾全國之力可以徵召出一支二十萬左右的軍隊,不看武器裝備以及兵源素質,人數倒是不少。

新羅在半島是一個小國,數十年之內一直是被百濟、高句麗、伽揶合起來欺負,連虛弱狀態的高句麗都難以抗衡,真要拼命把國內青壯徵集一空也就徵召八萬左右的軍隊。

作爲聯軍,高句麗是參戰了兩萬人,百濟是出動了五萬,新羅僅有一萬,合起來就是八萬。

徵東將軍呂泰本部只有三個常備軍,三萬五的正兵少於高句麗、百濟、新羅的兩倍多,但呂泰還有一支接近十三萬的倭列島屬國軍,質量和數量上根本不怵三國突然倒戈相向,卻又不能不提防三國從後方調兵。

“寡人倒是希望慕容俊真的與三國勾結。”劉彥說的是三國突然反戈和慕容俊中斷撤離:“那樣倒是創造圍而殲之的機會。”

漢國在高句麗、百濟、新羅有自己的一些狗腿子,核心機密可能無法窺探,但是身在馬皆水的三國部隊會有什麼動作倒是不難得知。

那些狗腿子已經傳出消息,馬皆水的三國部隊的確隨時可能暴起,他們國內也在做相應準備,發動的時間估計也就是在近期。

“恐怕慕容俊不會留下,是蠱惑各國叛亂,好拖住徵東將軍,給予更好的撤離空間和時間。”蔡優地乘船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地方,他是東牟郡人士,早先也沒有少陪着船隊在廟島列島來回奔波,迎着海風眯起了眼睛:“也就是三國那些人足夠蠢,纔會去相信一個早先將他們像狗一樣按在地上揍的國家。”

呂議因爲身體不適扯了一個難看的笑容,說道:“蠢是蠢,也是他們別無選擇。”

總說什麼盡復漢家舊土,漢軍也像是一部永遠不會停止的戰爭機器,懟死了石羯趙國,碾過了李氏成漢和東晉小朝廷,嚇得張氏涼國和拓跋代國除國,眼見慕容燕國也要被埋進墳墓,真沒有誰會當劉彥只是喊喊口號。

高句麗的先民喊着民族自立的口號造反建國,腳下的土地是漢帝國設立的玄菟郡,不管是國家疆土還是人,本身就有“漢家烙印”,屬於沒得逃的那一部分。

百濟的先民倒是沒被漢家烙上印子,可百濟有大片疆土是漢帝國設立的樂浪郡,就算是還債,佔了那麼多年的便宜,總該付利息吧?只是劉彥要的利息有點大,需要百濟整個國家來作爲支付品。

新羅倒是沒有佔着漢家舊土,問題是劉彥存着摟草打兔子的心態,本着一帶收拾也不費勁,再來就是不爽那幫三韓人,收拾也就收拾了。(南棒的祖先就是三韓人,目前半島上以三韓爲統治階層只有新羅,其餘在各國基本就是奴隸,以百濟爲甚)

但凡有選擇的餘地,沒人會不自量力去幹一些尋死的行爲,是漢國讓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真的沒得選,只能咬咬牙梗着要跟漢國拼了。

說實在話,目前半島的那些國家真沒有一個對中原王朝有什麼威脅,滅掉只是順帶的事情。劉彥會有滅掉半島諸國的執念,多少是不想留下作爲隱患,比如重現隋唐時期的禍事。他還有另外一個執念就是佔領倭列島,既然倭人恭順到予奪予求的地步,那麼大舉屠刀是沒辦法了,但是進行“和平演變”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就是有些便宜倭人了。

艦隊航行到東牟郡海外進行分流。

三百艘各式船艦是會到半島的帶方郡登陸,帶去的是兩萬人馬。他們的抵達讓那邊的駐軍增加到兩萬七千人,算上遼東半島的一萬駐軍,處於呂泰後方的策應部隊就是增加到三萬七千人,一旦發生變故就是威脅三國疆土的腹地尖刀。

七十艘船隊是繼續南下,隨行的兵源不算水手也就只有三千,他們到了靈山島的時候會靠岸進行必要的補給,接下來則是會直接進入長江水道。

因爲沒有事先通知,船隊在靠近長江出海口的時候才被岸邊的人發現,不過沒人對出現的船隊有什麼咋呼,漢國對內河水道的利用很頻繁,因爲有漢軍南下印度次大陸征戰,長期是有大大小小的船隊會經由長江出海口,七十艘的規模並不是最多的一次。

“果然現在並沒有崇明島啊!”劉彥還是第一次來到長江出海口,是不管現代還是當代都是第一次,他看着長江出海口的一處沙洲,問:“那個地方可有名字?”

庾翼就站在劉彥身後一側,見同僚都拿眼睛看來,滿是爲難地說:“沙洲之上並無人煙,依照慣例……並無命名。”

好吧,現在還是海上沙洲的島嶼,後面會隨着海岸線不斷朝大海方向延伸成爲南通市,甚至是大陸線也會一再延伸出去,形成海門和啓東的地表。崇明島現在基本沒有影子,初步形成是在唐朝武德年間,到了明初才真正成型。

庾翼所謂的慣例,是有人聚居形成納稅地,官府纔會進行認證記名,歸納進入戶籍就是這麼一回事。荒無人煙又沒有價值的地方,要有名字也是一種民間的叫法,官方其實是不承認的,只有官府命名纔會進入相關籍冊和名字出現在地圖之上。

劉彥所看到的長江出海口兩岸,一點都看不到繁榮的景象,入眼之處就是一片的青山綠林,倒是航道上來往的各色船隻數量不少。

“王上?”徐正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提醒:“是否亮出王旗?”

長江出海口是一條繁忙的航道,雖是有專門的船隻進行領航和監督來往航行,但是因爲不知道劉彥親來,不會有人來專門限制船隻避讓,那就必然會有船隻傻乎乎地靠近船隊,而這個是君王安全考量上所不被允許的。

一杆鳳凰大旗很快就迎風招展,它展示出去沒有多久,長江出海口的燈塔之上就響起了鐘聲。

船隊出現王旗也要有人正好看到纔會發現,由聲音來傳播的鐘聲卻能讓人想不聽到都難。

鐘聲的出現是會令人下意識看向燈塔的位置,經常行走在這條航線上的人都清楚一點,只有在大艦隊需要通航的時候纔會出現鐘聲,他們就奇怪來的只是七十艘左右的船隊,爲什麼要那麼“大動干戈”,等待看到那支船隊的王旗纔算是反應過來。

“是我看錯了,還是……”

“國朝王室圖騰,是鳳凰吧?”

“本朝王室人員稀少,王子年幼不可能外出,難道是大王親自來了?!”

“大王不是在燕地征討胡虜嗎?”

長江出海口的駐軍沒有給他們多長用來猜測的時間,是大舉出動來規勸航道之上的船隻先行避讓,但也因爲這樣,坐實了劉彥親來的證據。

要說王室,劉彥這種孤家寡人的王室真是歷史上獨一份,赤條條地來又建立偌大基業,可是僅有孤身一人。等待成親之後纔算是增加了一些王室人口,但能夠算是國朝王族血脈的男丁也就劉彥和兒子劉慎,壓根就沒有其餘的宗室。

當然了,王旗也就統治者一人能夠使用,其餘人根本沒有資格,哪怕是太子都沒有資格,更加別說其餘的宗室。至於王后和嬪妃就更沒有資格,不用去談那些外戚。

現在先漢的遺脈當然還有,就是漢末獻帝那一支是真沒了,可先漢四百年還是有不少宗室旁支,比如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楚元王劉交那一脈就傳承了下來(就是劉裕那一脈)。

在劉彥成勢並建國之後,由於有傳言說劉彥是先漢皇室後裔,不是沒有自稱先漢遺脈或是真正的先漢遺脈來投,卻沒有任何一人被劉彥承認並吸納進入宗室,先漢皇室後裔的說法也會不攻自滅。

劉彥的作爲就有人爲之迷惘,搞不懂既然不是先漢後裔爲什麼要自號國號爲漢,覺得在齊地起事並建國,理所當然要用齊國作爲國號,又以青州的當地人最爲鬱悶。更讓青州人鬱悶的是,後面劉彥正式確認首都將會選擇在關中的長安舊址再建新城。

鐘聲因爲劉彥親自到來而敲響,消息很快就傳播出去,有人爲之喜悅,更有人惶恐不安,誰都不知道君王第一次南下會發生什麼事情。

第151章 法理人情第709章 來自羅馬人的期盼第383章 仁至義盡第146章 始料未及第971章 世上再無鮮卑第368章 潼關戰場第756章 血盆大口第710章 一句話的威力第114章 不可爲獨夫第26章 追尋榮光第581章 這就是冉閔第499章 遷都是習慣第1030章 帝國皇長子第719章 快成展覽會了第979章 願諸夏永久第16章 以軍威,以利許第56章 掌握主動第89章 男女那點事第551章 草菅人命第1038章 羅馬人還是很厲害的第225章 未雨綢繆?第59章 爲了理想!第386章 對於搞笑態度是認真的第508章 小朝廷之亡(一)第597章 哪來那麼多悲傷春秋第288章 峰迴路轉第872章 催一催第216章 晉人的大難臨頭第756章 血盆大口第76章 謀求人口第90章 可勁折騰第118章 制度規章第595章 是否有詐?第71章 知道嗎?詩的力量!第473章 值得尊敬第484章 細思極恐第365章 強到沒朋友第898章 信息有些多,瞭解一下第540章 石羯的反應第956章 第一階段完成第1100章 十年第266章 突如其來的決戰?第767章 各有心思第782章 書與筆第1031章 帝國之幸第783章 老劉家的江山穩了?第522章 誰人之國第969章 時代已經改變第852章 來,站着捅第475章 雞頭關第612章 滅燕之戰(四)第203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下)第841章 並不算完第570章 一漢抵十胡第375章 千里馳遠第912章 人不爲己……第409章 寄予厚望第10章 拓跋秀第736章 沒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第538章 北疆之議第87章 漢部見聞(上)第775章 幸運至極的謝安第332章 總攻來臨?第639章 讀書就是爲了當官啊!第203章 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下)第30章 那片目光第703章 裝逼的時候到了!第70章 欺人太甚第8章 幾欲癲狂第1036章 太穩了第115章 造船世家第943章 未雨綢繆?第704章 起源第286章 丟人丟大發了第132章 掃蕩,再掃蕩第773章 龜茲人的野望第319章 隔河相望第126章 大體態勢第1076章 謝謝配合第661章 和平還是戰爭?第1096章 來勢兇猛第1011章 舉世攻漢(二)第642章 俺們不敢反第332章 總攻來臨?第683章 天國上朝的臉面第256章 第二個選擇第273章 盼“王師”如盼甘霖第409章 寄予厚望第1023章 徵召(二)第273章 盼“王師”如盼甘霖第283章 早知如此,何必裝逼第325章 再怎麼重視也不爲過第337章 撤不撤?第686章 波斯人的手段第1079章 爸爸救我!第601章 寡人需要至少一億人第277章 搞不好要失控第849章 怕背鍋的尤利安第245章 事關漢部生死存亡第705章 阿三的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