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博弈無處不在

生而有種對於權貴來講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要是掌握權力的人無不是希望子孫後代也能如同自己一樣,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先是講血統的優良性,再以制度進行固化。

想要達到生而有種的目標並不困難,實際上只要將知識進行壟斷就可以了,偶爾再接受極少數的人進入自己的階層,粉飾一下必將世世代代享受權力。

桑虞說要搞一套擇才選能的制度,類似的制度早就有了,比如先秦的唯纔是舉,到西漢和東漢的察舉制,又到曹魏時期的九品選官法,以上這些制度也就大爭之世的唯纔是舉給了平民百姓冒頭的機會,餘下皆是和平民老百姓沒什麼關係。

唯纔是舉,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那麼什麼纔是有才能的人呢?以大爭之世的諸多例子來看,當時不識字只要有一項特別的才能也算是人才,諸如雞鳴狗盜之輩。但唯纔是舉,其實舉的還是識字的人。

紀昌該是知道桑虞所謂的擇才選能是怎麼回事,特意中斷話題估計並不是那麼認同。他並不是平民老百姓階級,要算起來是算寒門。而寒門實際上也比平民老百姓要好上非常多,區分的關鍵就是識字。

歡宴有終時,衆人離去和撤去案几等器具後,劉彥問了一下,時間已經到了丑時兩刻(夜間一點半)。他的寢帳就在後方,走個幾步也就到了,卻是像在等待什麼人似得,安坐在原位閉目養神。

紀昌並沒有讓劉彥久等,離去片刻就來求見。

“就知道泰安要來。”劉彥笑着讓紀昌找個位置坐下,問道:“可是關於子深的擇才選能之法?”

“王上洞若觀火。”紀昌恭維了一句,才說道:“右丞相確實是有了一套擇才選能的思量。”

自古以來能夠搞出一套制度的人都不簡單,學貫古今幾乎是必備,要對社會有很深的瞭解,對於當代精英階層有什麼述求更是必須,再來就是對國家現狀也該掌握。

經過紀昌的介紹,劉彥聽着好像有些那麼不對味,桑虞搞得那一套是以唯纔是舉爲基礎,再結合察舉制和九品選官法,很像是對已經出現的制度進行整合。

“也就是說,定下日期公開擇才選能,有才者不問出身可以自薦,到各自學府接受考試,通過的人由縣、郡、州,一直角逐到中樞接受寡人的親自考覈?”劉彥多少是有些震驚,那一套雖然還沒有完備但根本就是科舉制度:“子深是有心了……”

科舉制的雛形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到了楊堅代周建立隋國之後成爲官方制度,由楊廣更進一步的規劃。

楊隋一朝科舉制的出現是爲了遏制門閥和世家對官場的壟斷,給大族、地方豪強、寒門躋身官場的機會,受限於教育不普及的因素,實際上與平民老百姓的關係依然不大。是要等待到了兩宋時期識字率相對較高,科舉制才惠及富庶百姓之家,沒有點資本的人依然是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畢竟讀書也是需要資本的。

“王上,如今有才之人,何人不是身家頗豐?”紀昌看到劉彥神情奇怪,略一想就想起了曾經聊過的話題:“百姓求學無路……”

劉彥不是沒有想過要搞什麼教育普及化,但也只能是想一想。

教育並不是那麼好弄,由國家來搞學府只要有錢就夠了,但師資卻是一個大問題,再來就關乎到教材,更爲關鍵的是……不管國家還是百姓都承受不起脫產者。

事實上就是這樣,什麼都依靠人工的時代,任何的勞動力都顯得彌足珍貴,百姓之家下至幼童上到老者,不分男女老幼都是需要幹活。

由國家來養讀書人,也就是對求學者衣食住行負責,再對學子之家進行一些補貼,這樣的政策是可以鋪開教育,但在任何國家都承受不起。

漢國目前多少軍隊就意味着有多少脫產者,隨着休養生息的國策已經快成爲現實,再次裁軍都被提上日程,既然都要裁軍讓民間有足夠多的生產力,怎麼可能還會自行製造出不知道多少數量的脫產者。

“天下識字者寥寥,無不是豪強、大族、世家之人。”紀昌苦笑着說:“天下受世家之害久矣。”

這個就是劉彥苦惱的地方,不管是什麼擇才選能的制度,目前受惠的都不會與平民老百姓有什麼關係,能被挑選爲官的也就那些羣體。

“臣所優者,大漢將步小朝廷後塵。”紀昌也算是膽大,說道:“不如就安此現狀。”

漢國現在的情況其實還算不錯,爲官者雖然依然是豪強、大族、世家出身的人,但平民百姓至少還有從軍改變命運的途徑,再則是確定擇才選能的制度後,利益集團必定抱團,文官勢力肯定也是要擡頭。

現在還不是讓文風鼎盛出現的時候,尚武好戰纔是國家所需要,那麼國家出現什麼政策就顯得異常關鍵。

“維持現狀啊……”劉彥想了想也是該這樣,又說:“休養生息,絕不能使文景時的無爲而治,有爲而治則依賴於百官,監察百官成爲首要之務。”

紀昌聽明白了,想要監察百官的話,漢國的御使大夫人選就該早早確定,然後是御史中丞、侍御史、監御史也該補齊,再來就是廷尉府的事情了。

“臣舉薦庾翼爲廷尉,謝艾可爲御史中丞、王簡爲侍御史、崔悅爲監御史總署。”紀昌是斟酌了很久纔有這些人選:“只是庾翼那邊……”

庾氏一族之前就提過,他們僅是留下部分族人,等待漢國光復長江以南就要乘船出海,以闔族之力攻打林邑國。

“寡人以爲庾翼會欣然上任。”劉彥還是挺欣賞庾翼,包括庾氏一族敢於向外開拓。他笑着說:“闔族向外開拓,於大漢有一高官,不是對庾氏一族有利嗎?”

紀昌也是笑了,什麼闔族向外開拓的事並不顯得稀奇,華夏曆史上這樣的事情可不要太多,夏朝是怎麼回事很難考究,可是光殷商末期就有相當多的家族向外奪地建國,多庾氏一族一個算不得什麼。

御史中丞是駐在皇宮,侍御史負責彈劾中央和皇宮一切事,監御史是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們。

謝艾現在是武職,但人家卻不是一個只能當武將的人,他是儒門學子,有很高的才學造詣,爲人謙和有禮,個性卻有剛直不阿的一面。他今次率軍攻克建康,爵位晉升是一回事,官職上也要有合理的安排,當御史中丞是一個很不錯的決定。

王簡在石羯趙國當過不少官職,最爲頂峰時期是冉氏秦國的尚書令,應付起侍御史一職絕對是沒什麼難度,紀昌舉薦他的理由也是非常簡單,他歸附漢國之後立場堅定,還能起到牽制桑虞那邊的作用。

崔悅是清河崔氏一族的族人,原先是在石羯趙國爲官,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新平相,石虎率衆遷徙之後轉投漢國,在漢軍克定冀州時清河崔氏出了不少力。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是同出一宗,追述起來要到秦漢時期,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到了漢朝,崔業襲爵,居於清河。崔業的弟弟崔仲牟,則另居於博陵安平,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爲博陵崔氏之始。東漢以後,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俱爲山東望族。

劉彥對紀昌的舉薦感到很滿意,漢國現在出現了不少利益集團,一些平衡肯定是要做,什麼樣的人安插在什麼位置就成爲掣肘和平衡的關鍵。

“這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紀昌直言不諱地說:“王上治國離不開他們,只是不要形成惡性內耗纔好。”

漢國現在的政局其實挺複雜,這個與劉彥光復漢家舊土的速度太快有關。因爲地域的不同,出身門第上面的區別,概括下來大體是會分成兩個大派別,也就是北派和南派。

北派又分爲世家與寒門,分爲魏郡桑氏、博陵崔氏、長廣紀氏、東牟蔡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平原王氏、趙郡張氏、中山郭氏、長廣李氏、長廣騫氏,等等不下於三四十個能爲世家者。這些家族大多是在胡人統治中原時期崛起,僅有長廣紀氏、東牟蔡氏、長廣李氏、長廣騫氏是劉彥崛起纔跟隨發展起來。

南派幾乎沒有寒門,除開呂議所在的江夏呂氏之外,無外乎就是桓溫、謝安、袁喬等等那些出身東晉小朝廷治下家族的延續。

對了,除了那些家族之外,還有一個武將的派別,大體上就是以冉閔、徐正、呂泰等等人爲核心,像是桓溫和謝安也能算是武將派別的一部分。

漢國會這樣誰都沒有辦法,誰讓劉彥是崛起於微末,從長廣郡開始征戰,打下如今遼闊疆土。其實哪怕不是劉彥崛起於微末,早期身邊追隨的人也會形成一個集團,然後是隨着開疆拓土又接納進來無數個集團。

劉彥知道紀昌儘管說得直白卻是一點不錯,人分羣體是永遠無法制止的事情,從原始人到日後不管社會發展成爲什麼樣,只要有人就會出現集團,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讓他們鬥到損害國家。

休養生息不止是針對百姓,怎麼去理清楚世家,又怎麼去分配國家官職,諸如此類都是停止大型戰事之後劉彥該做的事情。

“王猛現如今是在何處爲官?”劉彥可沒忘記這個丞相之才,得到答案之後又問:“政績如何?”

“先任豫州一縣之長,後調冀州渤海郡南皮,頗有建樹。”紀昌知道劉彥很刻意在培養王猛,知道劉彥並不是真的不知道,是想借自己的口來進行一些安排,也就說:“今歲查勘考覈,可擔任一郡郡守。”

劉彥對世家的態度沒變,世家可以存在,但世家絕對不能勢大。教育普及很難辦,他只能是先培養出一批寒門,如曾經曹操做的那樣提拔起寒門士子抗衡世家子,過程中再建立起相關學府,爲廣大平民求學打開大門,循環漸進地推廣教育。

“章武郡是一個不錯的郡。”劉彥口中的章武郡是與慕容燕國爆發戰事後的前線:“景略下一個任期就到章武郡吧。”

紀昌是左丞相,但職權傾向是比較偏於軍務,民政管理方面是由右丞相桑虞主導。

劉彥要安排王猛該找桑虞,對紀昌說及卻是有用意,想必紀昌也能猜想出來。

兩人這一聊,直接就是聊到黎明,紀昌離開王帳要回自己的大帳,走到半路卻是看到好像靜候已久的桑虞。

“王上談興甚佳?”桑虞的髮簪和披肩之上有些許露水,彈了彈問紀昌:“泰安可還有精神,到虞帳中一敘?”

紀昌上上下下地看了桑虞很久,嘆息道:“子深,你太急切了啊!”

是什麼重要的事情非讓桑虞站了大半夜都要等到紀昌?無非就是擇才選能對於他們非常重要。

面對紀昌像是責備一樣的話,桑虞臉上含笑不出一語。

“子深想想當初追隨王上之時,再思量思量如今行事。”紀昌也算是仁至義盡,說道:“不要爲家族所拖累。”

“雖有私心,卻不敢忘記國事。”桑虞以坦然的笑容迴應,一幅問心無愧的模樣,說:“惠及萬民亦虞所想所願,奈何現今難有作爲,再則泰安也不想看到南方世家充斥朝堂吧?”

身爲左右丞相的紀昌和桑虞站在道路邊上交談,士卒之類的人當然是看看也就罷了,身份足夠的人看到了卻是愣神頓住腳步,而後以各種表情離開。

也許是當街交談真的不好,再來是桑虞態度堅定,紀昌再困頓也只能是隨着桑虞而去。

兩個朝廷衆臣發生什麼事很快就稟報到了劉彥這邊來,聽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拓跋秀的伺候中脫衣準備小憩,躺倒在牀榻上閉眼之前說了句:“幸好是我,換做他人就該心憂如焚了。”

拓跋秀正要離去,聽到劉彥的話眨了眨眼睛……

第365章 強到沒朋友第1057章 父與子第361章 不服來戰第498章 不盡完美第618章 即將進入的新時代第809章 進擊的大漢第531章 急不可耐第15章 許家叔侄第56章 掌握主動第1017章 舉世攻漢(八)第526章 思想開始擴張制約第234章 思漢之心第405章 國運之戰第957章 消耗第170章 一郡之地到手第477章 萬衆百姓可爲兵第768章 恐“漢”症第365章 強到沒朋友第476章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第295章 什麼?又扣押人!第716章 苛政如虎啊,這是!第976章 怎麼能是沒用呢?第146章 始料未及第844章 對雙方都好第217章 吾可遣軍來也!第344章 大漢即將再現的消息第373章 這是“藥丸”(中)第496章 勝敗已顯第772章 與漢人比,你們就是渣渣第455章 再來一次百年戰爭?第196章 來吧,開幹!第784章 世態炎涼第471章 開始南侵吧第559章 慫什麼,就是幹第241章 什麼是具裝重騎第79章 自掘墳墓?第606章 目光要長遠第547章 法制的一大步第406章 應對之策第890章 老大怎麼當?第869章 邀漢天子會獵於此第757章 防範未然第371章 就一個字“幹”第913章 何止是悲劇第222章 滿世界都在戰爭第634章 以利趨之第37章 操之過急?第246章 千里呈名單第228章 揮師出擊第662章 平蠻校尉第681章 真特麼有錢第711章 羣謀第940章 能不談公事嗎?第868章 眼見爲實第734章 虎頭蛇尾?第321章 什麼套路?第575章 懵逼中的漢軍第862章 高尚,瞭解一下!第705章 阿三的新動作第939章 浩瀚的事業第685章 瓜分世界第1080章 怎麼可能一無是處第706章 踢到鐵板了?第117章 悔到腸子都青了第450章 一肚子不痛快第556章 就是要斬盡殺絕第446章 豪強啊……豪強第332章 總攻來臨?第666章 聞“漢”之名第953章 重生的儒家第573章 目瞪口呆第220章 胡人可稱漢,唯漢人不允第909章 英國在哪!?第934章 何至於此?第75章 反掌之間第519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75章 反掌之間第709章 來自羅馬人的期盼第155章 慕容鮮卑的國策第369章 絕殺之策第8章 幾欲癲狂第688章 偉大的賽里斯第53章 終於來了!第1086章 猜到了第9章 橫生枝節第368章 潼關戰場第1098章 爹地來了第868章 眼見爲實第822章 容朕度個假第603章 記住這一天第418章 我來,我見。第989章 四大都護府第905章 扎心了,老鐵第57章 來吧,什麼難題都接了!第914章 兩件事情第454章 自絕於天下諸胡第831章 往君士坦丁堡第436章 沒人是傻瓜第366章 可庇護其子嗣第419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