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

司馬炎即位以後,把老爸司馬昭的政治班底完全繼承了下來,由於士族的支柱作用,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治鐵律,在司馬炎這裡卻一點兒都不適用。當然,司馬炎這麼做,並不是因爲他多麼喜歡這些老臣,而是因爲他沒有別的辦法。

司馬炎名義上是開國之君,可實際上他做皇帝所有的基礎,都是他爸爸司馬昭給打下的,最關鍵的是,司馬炎晉王繼承人的身份是在司馬昭快要死的時候才確立的,所以在他年輕的時候,司馬昭並沒有刻意培養他,司馬炎既沒有出鎮過地方,也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他也只能靠着何曾、賈充這些老臣的力保,才能繼承司馬昭的位置,等到司馬昭死了,他才能登上皇帝寶座。然而,這樣的皇帝,在士族大老們的心目中,是不可能有什麼威望的,當然也沒有什麼自己的親信,所以,司馬炎做了皇帝之後,當然更要團結和依靠這些士家大族,更要用厚重的封賞來回報他們。我給大家念一下西晉開國之初的中央級高官的名單和背景,通過這份名單,相信大夥兒對西晉政治的本質能有一個清楚的瞭解。

西晉王朝第一屆中央領導人名單:

皇帝:司馬炎

太宰(皇帝師傅):司馬孚(皇族成員)

太傅(和太傅功能基本一樣):鄭衝(出身低微)

太保(和太傅功能基本一樣):王祥(祖先王吉當過西漢的建議官,有近三百年曆史)

司徒(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宰相):司馬望(皇族成員)

太尉:何曾(祖先何熙在東漢時曾當過車騎將軍,有近二百年曆史)

司空(名義上的最高監察長官):荀顗(曾爺爺荀淑做過東漢時期的市長,有百年曆史)

大司馬:石苞(出身低微)

大將軍:陳騫(爸爸陳矯做過曹魏帝國的司徒)

車騎將軍:賈充(爸爸賈逵做過曹魏帝國的豫州刺史)

驃騎將軍:王沈(爺爺王柔做過東漢王朝末年的匈奴中郎將,有百年曆史)

中軍將軍(中央禁衛軍司令):羊祜(祖上九代都做過部長級的高官,至少擁有二百多年曆史)

尚書令(國務院總理):裴秀(爺爺裴茂做過東漢王朝的尚書令,有百年曆史)

中書監(皇帝辦公室主任):荀勖(是荀顗的同族侄子)

最終結論,西晉第一屆中央領導人共14名,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名門士族成員10名(包括皇族),曹魏帝國時期中央級官員後代2名,非士族背景者僅2名。

通過實際的名單我們就能看出來了,司馬炎剛剛登基時候的一品大臣們,全是在曹魏帝國時代就已經忠誠的加入司馬家族的骨幹成員,他們的爸爸甚至爺爺,幾乎都是曹魏帝國的大臣。對於曹魏帝國來說,司馬炎的這第一批頂級大臣,都是罪行累累的逆臣賊子,他們背叛了他們的先人曾經效忠的政權,爲了他們的榮華富貴,成爲了曹魏帝國的掘墓人。

如果我們仔細看一看西晉王朝官員尤其是開國元勳的履歷,就會發現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絕大多數的西晉大臣,都是曹魏帝國官員的後代。鄭衝、王沈、裴秀、賈充、荀勖以及現在還不是中央級官員的王渾這六個人,後來都成了西晉的一品高官,可是在曹爽時代,他們都當過曹爽的屬官。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來,這些人和曹爽的關係曾經都很密切,爲什麼司馬家族卻仍然能夠信任他們,並且還把他們放到這麼重要的位置上呢?

我們在前面就已經說過,曹魏帝國的核心階層,就是士族,就是世代爲官的家族。這些士族的家境十分優越,別管職位大小,只要他們願意,就一直都有官做,又由於世代爲官,所以在朝廷中的勢力也特別的大,所以不論是曹魏帝國的哪一任皇帝,都要把他們的利益當做核心利益。曹爽上臺以後,也要拉攏這些士族,把他們的子弟拉到自己手下,才能維持自己的勢力,而且就是因爲他不能真正尊重、團結這些士族,最後才被司馬懿鑽了空子,搞得全家被殺。

司馬懿政變之後,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幾乎所有高官都是由士族擔任,而且很多知名士族的子弟都跟過曹爽,不用這些士族子弟,就會得罪這些士族,在當時三國仍然鼎立的情況下,僅僅是因爲他們跟過曹爽,把這些士族完全清洗掉,簡直就是自取滅亡。所以,在把跟隨過曹爽的士族子弟全部免掉以後,司馬懿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讓他們復出,他就是要讓這些士族們知道:和曹爽合作過不要緊,我司馬懿是很大度的,和我繼續合作,你們的利益我依然尊重、依然保持。所以,在司馬懿殺死了那麼多人以後,曹魏帝國纔沒有發生大的動盪,大家仍然支持司馬懿。

司馬懿既然創造了一條和士族成功合作的道路,以後司馬師、司馬昭也只能繼續這條道路,儘可能的拉攏曹魏帝國的士族,讓他們出出力、幫幫忙,最起碼不要搗亂。所以,他們最信任和倚重的班底,幾乎全是、也只能是曹魏帝國士族出身的人,這樣做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曹魏帝國的官場越來越僵化,而且這些士族集團爲了維持自己的特權,極力排斥這個集團以外的人,結果,新鮮血液越來越難以輸入,曹魏士族在事實上壟斷了曹魏帝國的官場,曹魏帝國也很快就像東漢王朝中後期一樣,越來越陳舊、腐朽、僵化,而西晉王朝幾乎全盤繼承了曹魏帝國的傳統,所以這個王朝的政治環境,就可想而知了。

絕大多數西晉王朝的開國功臣們,都有三個共同的特點:1、父親、爺爺、甚至更早的祖先是高官;2、有文化、懂禮儀、大孝子;3、忠於司馬家族。基本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模式,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爲漢武帝以來幾百年的政治環境,和東漢末年混戰以來殘酷的現實環境。沒文化、不懂禮儀、不孝順,就會被人認爲沒有資格做官;父親、爺爺不是高官,就很難進入高層;不忠於司馬家族,就無法在司馬炎稱帝以後保持高官厚祿甚至一家老小的性命。

中國歷史上曾經統一過當時中國的王朝,只有西晉的創始人們,不是什麼英雄好漢、軍事天才,他們幾乎都是中規中矩的高幹子弟和官場高手,沒有什麼過於輝煌的戰績,也沒有什麼指點江山的氣魄,更別說有對曾經服務的曹魏帝國,和現在正在服務的西晉王朝有什麼忠誠了。

雖然在情感上,我們總是會覺得這些頂級大臣們過於不地道,然而就像高堂隆臨死前給曹睿寫的信裡說的那樣:“上天並不特別鍾愛某一個人”,雖然曹魏帝國的祖師爺曹操曾經左右中國局勢長達三十多年,但他也只是給士族的正式登場打下了一個結結實實的基礎而已,現在存在的,只有西晉王朝的忠臣良將,曹魏帝國和它的大臣們,已經永遠成爲歷史了。

6、二王爭功——名將們的結局C1、導火索——封王歸國B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C6、因禍得福——和皇帝做親家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2、司馬師的大屠殺B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C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4、魔鬼皇后B3、賈家黨三巨頭A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B5、西北守護神B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B3、賈家黨三巨頭B4、三陳伐吳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B1、導火索——封王歸國B2 、最後的平民一品C2 獨霸中央的外祖父A3、絕代謀臣之路A3、千年西北血淚史B2、司馬師的大屠殺B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5、西北守護神A5、流放A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B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5、清談誤國4 、玄學的興旺——玄學的墮落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A3 、西晉官職大展出C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C5、過於優秀的弟弟A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3、賈充的謝幕B4、高平陵政變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5 、痛苦的思念者——向秀2 、最後的平民一品D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2、在亂世中崛起B3、賈家黨三巨頭A4、高平陵政變A3、廢立大權B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 、現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1 、短暫的蜜月時期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B3、自掘墳墓B2、如願以償6、 失敗的道德改革3、偉大的全才A2、曹操短命的法家時代1、無人性的孫皓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5、賈南風的政變C5、賈南風的政變C4、建功立業的封疆大5、賈南風的政變C4 、淮南二叛——毌丘儉起兵A6、 失敗的道德改革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1、德才兼備的帥哥A2 、醉酒的阮籍A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2、如願以償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B3、千年西北血淚史A1 、天命和正統4、建功立業的封疆大2、鍾會、鄧艾事件的影響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4、去留之爭C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1、遙遠的過去2 、西晉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C1、曹髦之死5、賈南風的政變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高平陵政變C5、過於優秀的弟弟B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7、賈家黨的反擊B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C2、司馬師的大屠殺A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5 、家族臂膀、吝嗇財奴、大臣首領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2 、司馬炎的禪讓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