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 太妃

孔尚宮等在宮門外,迎方尚宮進了門。

“孔姐姐別這麼見外。”方尚宮和和氣氣的說:“原本這些東西打發旁人來送也是一樣的,只是我想着和你也有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所以才往這邊跑了一趟。”

孔尚宮微笑着說:“看你說的,你難得過來一趟,我這不是急着想先見一見你嘛。”

孔尚宮比方尚宮大幾歲,進宮也比她早。不過孔尚宮是真顯老了,頭髮都快白盡了,身上穿着一件蒼綠的襖子。襖子倒是新的,就是顏色太暗淡了,剛纔一照面,方尚宮顯些不敢認她。孔尚宮站在那兒的樣子如同老嫗,身上沒有一點兒活氣。

看到她就讓方尚宮想到一句話。人們常會自嘲的說自己“已經半截身子入土”,現在的孔尚宮,不,不止是孔尚宮,甚至是這整個東六宮的氣氛都是死氣沉沉的,就象一座墳墓,連這裡的太陽光也顯得黯淡蒼白,風吹在身上寒意更濃重。

東六宮和西六宮,完全象是不同的兩個世界。

康太妃住的慈雲宮內連年輕宮女和太監都沒幾個,大多數都是從前就伺候康太妃的人。從先帝時就服侍太妃的人,到現在最年輕的也已經三十多歲了,那些來往走動做事的人臉上帶着麻木的表情,彷彿對將來沒有半點希冀,只是在這兒遊蕩着等着死亡來臨的那天。

方尚宮很不適應這種氣氛。尤其是從永安宮那種整天忙碌熱鬧的地方突然來到東六宮,這種對比和落差顯得更加殘酷鮮明。

一面是生機勃勃蒸蒸日上,一面卻是日暮西山苟延殘喘。

孔尚宮在前引路,領着方尚宮一行人繞過正殿,往後殿方向去。她一面走,一面輕聲解釋:“正殿太空曠了,從前年起屋頂還有些漏,就索性鎖了起來不再用了。我們這兒人少,太妃也更喜歡日常在偏殿起居。”

方尚宮也是有年紀的人,她也明白這裡面的情由。

一是太妃的份例就只有那麼多,皇上的妃嬪們總還有各種貼補,太妃也只能指望那點兒俸祿乾熬着,一點兒外快都沒有,宮裡開銷大,這點俸祿自然得省着用,日子過的肯定要清苦些。而且太妃沒有人撐腰,旁人也會怠慢。就拿這正殿的的屋頂來說,如果是西六宮哪一處的屋宇損壞,不管受不受寵,匠作監的人也會趕着去修好的。可是東六宮……這些人皇上平時很難想起她們來,下面的人自然跟着對這裡漠然不管,縱然康太妃打發人去說想修繕房舍,那些人拖拖拉拉諸多推託,也不會給她修的。

方尚宮甚至能想得出那些人是什麼樣的嘴臉,又會說出什麼樣的風涼話。

無非是那些“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沒被一起送到庵堂裡,還能留在宮裡就該燒高香了”,又或者“就那麼幾個人,能住幾間屋?修了也用不着白擱着,何苦白費那個力氣”等等。

康太妃平時就在偏殿裡起居活動。她在屋裡供了菩薩,身上也是一股佛香的氣味兒。

康太妃也是老態畢現,方尚宮見過孔尚宮之後,也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再看到滿頭華髮的康太妃,也已經不算太吃驚了。

康太妃與太后是先後入宮的,年紀確實已經不小了。即使在先帝時,她也並不得寵,過着無聲無息的幽居生活,也從來沒有得罪過太后億。所以先帝去後太后清理後宮美人時,對康太妃等幾個人算是高擡貴手網開一面,允許她們還住在宮中,沒有把她們也形如發配一般驅趕出宮送進庵堂。

康太妃穿着一件青灰的道袍,神情冷冰冰的。見着方尚宮的時候她神情沒什麼變化,聽孔尚宮說方尚宮是特意過來送年禮的,也只淡淡的說了句:“讓貴妃費心了,有勞方尚宮特意走這一趟。”旁的話一句沒有,眼睛也眯了起來,手一下一下的捻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辭,自顧自的誦起經來了。

孔尚宮連忙請方尚宮到她別的屋子裡去用茶。

方尚宮還記得康太妃年輕時的模樣。她記得康太妃那時候也很不起眼,先帝后宮多美人,康太妃被諸多年輕鮮妍的美人們一襯,越發顯得平庸無奇。她總是穿着素淡的衣裳,在人前從不說話,越往後來越是少在人前露面。

孔尚宮對方尚宮送來的東西十分滿意,也很感激。

單從數量和價值上來說,未必比以前淑妃給預備的節禮更豐厚。但是東西都十分實用。上等的木炭、棉布、新棉被、絲被,皮料,這些東西可比淑妃往年送來的什麼綢緞、香料之類的實惠多了。冬日裡綢緞其實禦寒並不實用,香料也多是積年宿貨,燒了連點香味兒都沒有。此外還有過年時肯定用到的金銀錁子和銅錢,都是不打折扣的給了。康太妃這裡,過年也總得給宮裡的奴婢發放賞錢,本來孔尚宮還想着這一筆開支今年又不知從哪裡湊,現在問題就解決了。

從這送的東西就看得出來,貴妃着實是個會過日子的實在人,而且十分細心周到。有些事情別人想不到她能想到,更難得的是她不但想到了,還能做出這樣周到貼心的安排,從這點兒上來看,孔尚宮就覺得她比淑妃要強,起碼她待人有真心,而非象淑妃,年年往這邊送的各種節禮不過是應付差事,完全不管那些東西送來能不能用得上。

“咱們可有好些年沒見了,賀太妃沒了之後,我聽說你去了針工局養老,還以爲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你現在在貴妃跟前效力了。看你這氣色,說咱們是一輩人哪裡有人信啊。”

孔尚宮心裡十分感慨。

原本兩個人處境差不多,方尚宮還不如她。起碼她侍奉的主子還好端端活着,她也有個容身之處。方尚宮當年在賀太妃沒了之後,可以說是成了喪家之犬,還能在針工局謀個養老之地已經算是好的了。可是沒想到人的際遇就是這樣起伏不定。方尚宮再次發跡的過程其實也十分偶然,就是跟當時還住在縈香閣的貴妃見過兩面,當時的貴妃不過是個小才人,剛剛承寵而已。誰能想到名不見經傳的謝才人搖身一變,現在成了統領六宮的謝貴妃呢?方尚宮的無心之舉,卻給自己搭起了一道青雲梯,地位權勢都跟着一起扶搖直上,現在永安宮的方尚宮在宮裡也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了。

方尚宮穿着一件深褚色掐灰邊的灰鼠棉緞襖子,精神和氣色顯得十分好。

方尚宮嚐了一口茶,這倒是今年的茶,但是並非上品。

她問:“我怎麼記得你原先說想出宮的,還說老家有幾個侄子,回去後總能有一口安樂茶飯,怎麼卻沒有走呢?”

孔尚宮苦笑着說:“那是我一廂情願了,和哥哥們幼年就分開了,嫂子們更是陌生人一樣,更不要說隔了一輩的侄子了。我往老家去了信,他們回信打聽我有多少積蓄……算了不說了。永安宮現在可是手掌大權了,以後我們慈雲宮只怕還有事求到你面前呢,到時候還盼着你看着舊日情分上,多少照應一二。我們主子這麼些年就是這個性子,這些年不見外人,不跟人說話,越發連舊相識都不認得了,並不是有意怠慢你,你可別往心裡去。”

方尚宮當然要客氣一二:“這是哪裡話,康太妃虔心向佛這在宮裡誰不知道?我看她現在是越發超逸了,紅塵俗事自然不放在心上。”

在慈雲宮裡待了半晌,方尚宮出來後又去了一趟玉景宮。

玉景宮裡住着三位主子,一位算是有正經名號的張太妃,另兩位也是先帝嬪妃,只是品階低,也沒什麼寵愛,一直依附張太妃生活。皇上登基後也沒有她們加封誥,玉景宮裡的人含糊的稱她們一聲主子而已。

不過玉景宮比慈雲宮卻要熱鬧一些。

玉景宮地方沒有慈雲宮大,但住的人卻不少人。平時張太妃帶着她的兩個伴兒,再找一個人湊局,就可以鬥牌消磨一個下午。平時倘若有興致了,也會湊在一起用飯。

或許是因爲這個緣故,張太妃精神氣色都比康太妃要強得多了,見着方尚宮還有說有笑的。一樣是守寡幽居的日子,她們過的比康太妃要強一些,打發辰光也好,苦中作樂也好,總歸玉景宮裡還有一絲鮮活氣,還能聽到說笑聲。

從玉景宮出來,方尚宮站在宮牆邊停了一會兒,似乎是在出神。

青言輕聲問:“方姑姑是不是累了?咱們快回去吧。”

方尚宮點了點頭。

青言趕緊小心的扶着她往前走。她今天跟着出來不圖長見識露臉兒出風頭,就爲了一件事。

把方尚宮伺候好,別讓她老人家有什麼岔子。

青荷打發她出來的時候再三囑咐,讓她只要幹好這一件事就行了,其他事一概不用她擔心。

青荷還說:“方尚宮要是肯指點教導你一二,你就一輩子享用不盡了。”

三百五十九 報應四百一十一 嚴冬八十八 打算四 用膳三百六十五 道歉一百三十五 兔子六十五 道士三百二十五 是誰五十八 探望二百三十二 出行一百二十三 羞辱四百三十三 求親二百三十二 出行一百零五 滿月三百四十六 記憶二十八 點心一百四十八 涼茶一百三十六 探討二十九 邀請二百四十三 小吃二百三十六 玩伴二百四十三 小吃二百五十五 美人三十七 人手一百零五 滿月三百零九 甜羹二百零二 玩伴二百七十 打探八十九 見面二百三十九 火起三百七十六 意願二十八 點心三百七十三 過去四百二十九 懲處二百八十七 苦夏一百七十八 爭寵八十五 賞花二百七十九 看診三百三十三 道賀一百八十八 賞菊一百五十四 商量三百一十三 香風三百五十二 歇息一百九十六 喜事下一百零四 寡人一百七十四 禮物二百八十 猜測一百零六 白綾三百七十三 過去一百八十三 菊花四百二十七 仲秋三百二十五 是誰三百六十七 滿月四百一十五 人選五 聊天一百四十四 倉庫一百零九 同眠三十九 賜名一百一十八 離京三百九十七 轉圜一 才人四百二十 不同三百六十六 舊物二百零八 苦酒一百六十七 賀禮一百九十六 喜事下五十七 探病二百六十 風箏二百四十六 分別三百二十七 徵兆一百二十三 羞辱三百四十九 母女八十九 見面三百九十二 沏茶一百九十 宅子三百二十四 賞月四百二十六 晚膳十二 蟋蟀一百七十四 禮物三百七十九 合意三百零三 閒談五十八 探望二百八十 猜測一百一十五 祭奠五十四 年糕四十一 尚宮三百八十七 機會二百七十 打探一百九十二 壽禮一百零二 擔憂一百零二 擔憂二百一十五 心思一百三十八 憂懼三百三十三 道賀九 賞花二百零五 年關三百六十一 不解二百七十五 恐慌七十二 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