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

一、聯合撲陝

1948年底和次年初,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全面覆滅已爲期不遠,在西北戰場上他不得不越來越倚重於馬步芳、馬鴻逵。1949年5月18日,他令馬步芳代理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多年夢寐以求的“西北王”寶座即將到手,甚爲得意。而在解放軍日益強大的壓力下,馬步芳、馬鴻逵之間的矛盾,表面又趨於緩和,出現合力抗拒解放軍的形勢。斯時,蔣介石已將他們的整編師番號擴大爲軍的番號,他們便乘機大肆擴充實力。5月,馬鴻逵將其部隊擴充爲寧夏兵團,根據蔣介石的命令,並赴隴東,與已在隴東盤踞的“青馬”部隊聯合,配合胡宗南部,撲向陝西關中地區,妄圖消滅西北解放軍。

斯時“兩馬”在隴東的兵力情況是:青海兵團,司令官馬繼援,下轄兩個軍:八十二軍,軍長馬繼援兼,軍屬3個步兵師,即一百師,師長譚成祥;二四八師,師長韓有祿;一九○師,師長馬振武;一個騎兵旅,即十四旅,旅長馬成賢。軍直屬5個獨立營、一個衛士大隊。一二九軍,軍長馬步鑾,軍屬兩個步兵師,即三五七師,師長楊修戎;新編第一師,師長馬璋;一個騎兵旅,即第八旅,旅長馬英。軍直屬5個獨立營。共計6萬多人(一說4萬多人)。寧夏兵團,司令官馬敦靜,赴陝指揮官盧忠良。下轄兩個軍:十一軍,軍長馬光宗,軍屬一六八師,師長馬光宗兼;保安第一縱隊,司令馬忠義;二五七師一個團。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軍屬二五六師,師長盧忠良兼;三五六師,副軍長馬寶琳兼;保安第二縱隊,司令周福財;騎兵第二十團。共4萬人左右。兩個兵團的總指揮是馬繼援。這是“青馬”、“寧馬”的最後聯合、下的最大賭注。

古城西安於5月20日解放。胡宗南撤至秦嶺一線,胡、馬企圖聯合撲向西安。馬鴻逵由蘭州到平涼,集合兩個兵團的高級幹部講話說:“以整個西北來說,青、寧不分,應一致團結,保衛大西北。”馬繼援接着說:“我們這樣多的軍隊,不論什麼樣的敵人,沒有個打不退的。”馬鴻逵給指揮部送銀元200元,每團送銀元100元。馬繼援給每個團長送馬一匹。這是公開的活動,但各有各的私房話。馬繼援對他的部屬說:“我們要靠自己,寧夏方面靠不住。”馬鴻逵對其部屬說:“我的意思在平涼一帶設防,阻止解放軍西進。但馬長官(步芳)要軍隊前進,攻取西安,現在不能不去,你們積極準備,即時出發。你們這次出去弄不好時,就把解放軍引進來了。”對盧忠良說:“寧夏軍隊到達咸陽,就算完成任務,決不過咸陽河。對不打硬仗,要保存實力,就是將來投降,也就有本錢。”又對馬全良說:“馬繼援年齡輕經驗少,你去了要多幫助,並在兩個兵團之間,作好聯繫。”所以,青、寧兩兵團雖然名義上由馬繼援統一指揮,實際上仍由馬步芳、馬鴻逵幕後各自操縱。

“兩馬”兵團從6月5日開始,分三路先後由咸陽推進。中路十一軍馬光宗部,取道長武、邠縣、永壽沿西蘭公路向禮泉、乾縣前進;右路一二八軍盧忠良部,取道靈臺、崔木鎮(麟遊東北)沿公路左側前進;左路青海兵團沿涇河左岸向咸陽前進,其中一二九軍馬步鑾部集結於邠縣、長武一帶爲總預備隊。6月10日左右,左路八十二軍前進至永壽縣大小竹杆,與解放軍警戒部隊遭遇,馬繼援令騎八旅進攻,被解放軍大炮猛轟,損失慘重而潰退。解放軍主力旋即轉移。右路一二八軍進至關頭鎮,爲解放軍所阻,盧忠良準備於次日拂曉進攻,解放軍卻於當夜轉移。盧進至乾縣即止。中路十一軍進至永壽附近的監軍鎮,偵知解放軍據守該鎮以東之陽峪嶺,居高臨下,控制西蘭公路,馬光宗即令一六八師從正面進攻,軍直屬騎兵連右側迂迴。陽峪嶺爲層層梯田,解放軍逐層設防,馬部每攻一層梯田陣地,均須付出相當代價,從上午7時戰至下午3時許,因傷亡慘重,攻勢頓挫。解放軍已完成阻擊任務,主力撤走。事後偵知,此僅是一部分地方部隊。馬光宗部陣亡營長以下官兵六七十人,傷團長一人,傷其他官兵百餘人。此後,馬鴻逵即令十一軍在監軍鎮以西待命,不再前進。馬步芳電話令馬光宗繼續前進,馬光宗以傷亡甚大、需要休整爲詞,拒不受命。時馬繼援在乾縣得到一九○師師長馬振武“咸陽城內共軍很少,西安空虛”的報告,以爲出名的機會千載難逢,遂命令其部隊越過“寧馬”防線,直撲咸陽。命令馬振武爲咸陽步騎總指揮,集結一九○師、二四八師和騎八旅將咸陽包圍。13日下午3時左右,馬振武與韓有祿、馬英在咸陽城西一個村莊研究攻城部署,馬振武十分得意地說:“今天我們要竭力保衛團體,以報答長官對我們多年的栽培。”當時部署是:一九○師攻西城,二四八師攻北城,騎旅爲總預備隊,長官公署直屬炮兵隊以炮火施行掩護。下午5時兩師開始攻城,戰鬥十分激烈,直到晚10時左右,西路才迫近城根,北路亦迫近城根,並佔領咸陽火車站。馬繼援又命令在禮泉趙村的第一百師星夜趕來。但到夜12時,解放軍主力從西安趕到咸陽,立即向“青馬”發動猛烈的反攻;城內解放軍從西門、北門殺出。“青馬”陣營動搖,欲攻不成,欲退不能,演成白刃戰。一九○師馬登霄團、二四八師韓小俠團死傷累累,副團長馬荷天和營長2人、連長4人相繼斃命,士兵死傷600多人。馬振武不敢再作抵抗,下令乘夜撤退。黑夜之間,各部慌不擇路,人馬爭先恐後,互相踐踏,14日上午,始退到乾縣。

當“青馬”圍攻咸陽之際,胡宗南亦派其十八兵團李振率3個軍向咸陽、西安推進,但行至周至、鄠縣地區,胡又令停止前進,因而形成胡與“寧馬”坐觀“青馬”圍攻咸陽的局面。但馬繼援仍不死心,又令騎十四旅馬成賢部強渡涇河,向王橋鎮的解放軍進行掃蕩,結果其馬福魁團被圍困於淳化縣辛店村,最後雖經救援解圍,但也死傷官兵350多人、戰馬200多匹。馬繼援只好退到禮泉以北涇河右岸的泔溝一帶。此時,馬步芳又從蘭州電話命令馬光宗率部前進。馬光宗仍藉口部隊傷亡過重,不肯受命。馬步芳在電話上發火說:“我的部隊在咸陽也損失很重,你沒聽見麼?”說畢,即摔下話筒。此後,由於解放軍部署扶眉戰役,主要聚殲胡部裴昌會兵團和隴南兵團,對“兩馬”兵團僅進行監視,雙方呈休戰狀態。6月末,兩馬兵團得悉解放軍華北部隊進入陝西,便迅速後撤,盧忠良退至崔木鎮以西山中,馬光宗退至舊永壽城,“青馬”跑得更快,大部麇集於永壽梁山區,先頭部隊撤至邠縣。解放軍十九兵團遂推進到禮泉、乾縣,對其進行監視。7月11日,解放軍將裴昌會兵團和隴南兵團主力包圍於扶眉地區。馬繼援先令盧忠良率部救援,盧在崔木鎮遲疑不進,焦急失措。12日傍晚,馬光宗以報話機向盧傳達馬鴻逵的命令:“掌櫃的說,老鄉的眼已麻了(指隴南兵團已失去聯絡),你們趕快縮、縮、縮(即退)。”盧如釋重負,命令馬光宗退駐涇川、長武,自率一二八軍經靈臺、崇信退到平涼、白水一帶。馬光宗撤退時,“青馬”已先據邠縣,擋住去路,馬光宗連夜衝過馬繼援的警戒線,到達長武、涇川。

“兩馬”撲陝,氣勢洶洶而來,狼奔鼠竄而去。

二、聯合告吹

馬鴻逵和馬步芳,不僅是同族、同鄉,而且有姻親關係。馬步芳的祖父馬海晏,與馬鴻逵父親馬福祥是表兄弟,馬鴻逵的女兒又嫁給馬麟(馬步芳之叔)的兒子馬步榮。但他們之間,往往因利害關係,時而沆瀣一氣,時而明爭暗鬥。“西北王”寶座之爭,是“二馬”爭鬥激烈的一幕。1948年春季,馬鴻逵和他四妾劉慕俠到南京出席國大代表會議時,由劉慕俠從宋美齡口中聽到消息:蔣介石準備把西北軍政大權交給馬鴻逵,但顧慮馬步芳有意見,囑馬鴻逵與青海方面及早聯繫,以免梗阻。馬鴻逵自然高興異常。會議閉幕後,即以馬步青、馬步芳兄弟失和,願居間調停爲詞,於5月偕馬步青、馬全良等乘汽車來到青海。馬步芳聞訊,親自到享堂迎接,共進午餐後,同車馳往西寧。馬步芳熱情招待,在省府舉行歡迎大會。馬鴻逵講話時說,甘、寧、青原屬一家,彼此非親即故,關係很深。目前家鄉之事,我們不管,讓誰來管?應該精誠團結,一致對敵,保衛西北。我已年老,子香主席年富力強,正在有爲之時,我情願作個參謀,從旁幫助,希望他把西北的事情擔當起來。會後,“二馬”交談時,馬鴻逵提出由馬步芳出任西北軍政長官,他願從旁幫助,共同對付。馬步芳更謙虛地說:“老爸爸,你領導我們,你怎樣說,我們怎樣辦。”兩人相互都表示親熱,隨即又結新親,馬鴻逵的孫女許配給馬步青的兒子。臨別時,馬步芳饋送戰馬200匹,馬鴻逵回贈大炮兩門。

1949年4月,代總統李宗仁電召馬鴻逵到南京,和他商量成立陝甘寧邊區“剿總”的事,李意由馬鴻賓擔任,馬鴻逵表示反對。20日晚,解放軍開始渡江攻擊,南京已亂。馬鴻逵急往上海,蔣介石自奉化來電,召馬鴻逵去溪口,但因未能搭上飛機,遂離滬到漢口,去見白崇禧,適白出外未晤,次日即返回蘭州。馬鴻逵在蘭州一面拉攏地方士紳張維、王廷翰等,一面大肆攻擊甘肅省主席兼代西北軍政長官郭寄嶠,並電邀馬步芳、馬鴻賓來蘭,共商西北大局,但二人均未到來。其時馬步芳已派其親信、國民黨青海省黨部主任委員馬紹武去廣州活動,得到李宗仁、白崇禧的支持,西北軍政長官一職,即將落到馬步芳頭上。馬鴻逵得此消息後,只好順水推舟,對馬步芳表示讓步,再抓甘肅省主席的寶座。於是5月上旬,他電約馬步芳在享堂會面,二人商定,由馬步芳擔任長官,馬鴻逵擔任甘肅省主席,互相電保,以示團結,並決定由寧夏出兵,與青海部隊合作,一致“”。這就是上述“兩馬”撲陝的由來。馬鴻逵對於這一交易甚爲滿意,對其親信說:“長官是虛銜,主席是實缺。有地盤、有實權,將來可以多徵兵。”於是,立即電國民黨中央,擁護馬步芳擔任西北軍政長官,併到隴東對“兩馬”兵團進行視察。5月18日,國民黨中央即發表馬步芳代理此職(同年7月27日正式任命)。馬步芳到蘭州就職後,每日在三愛堂長官公署接受各方面獻禮,恣意搜刮,荒淫無度。馬鴻逵對甘肅省主席寶座望眼欲穿,但遲遲不見音信,即經常去找馬步芳。馬步芳起先尚殷勤接待,後漸疏懶,以致拒不見面。馬鴻逵生氣,乃公開攻擊馬步芳。後又覺察馬步芳欲兼甘肅省主席,且已派馬紹武前往廣州活動,馬步芳又不告而回西寧。馬鴻逵無法忍受,電令在隴東的寧夏兵團撤回寧夏。從此,“二馬”之聯合告吹。

馬鴻逵於7月下旬飛往廣州,向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大發牢騷,又到臺灣向蔣介石訴苦。蔣以甘肅省主席之位相許。馬鴻逵乘機在臺灣購置房屋,爲逃亡作準備,又從臺飛香港,佈置另一避難所。同年8月1日,國民黨政府發表馬鴻逵爲甘肅省主席,並電召馬步芳到廣州參加會議,藉機使其與馬鴻逵見面,消除隔閡。馬步芳帶馬全欽同去,“兩馬”同住愛羣酒店,經馬全欽從中說合,言歸於好,決定同機返蘭。但臨行前夕,馬鴻逵突然變卦,單獨直飛寧夏,他對親信說:“我想與馬步芳同去蘭州,他必定會把我扣起來,強迫寧夏出兵,必要時還有殺害我的可能。”故甘肅省主席的位子,馬鴻逵實際未坐。8月20日,當解放軍圍攻蘭州時,馬步芳派馬驥到寧夏求援,馬鴻逵只作陳兵甘寧邊境的態勢。及至蘭州解放,馬步芳父子逃跑,馬鴻逵在驚惶失措之際,還不忘說一句“我不信把你放不倒”的解氣話。

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