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

藏軍不支,轉以十三世的名義,通過南京政府要求青、康方面停戰。1933年4月10日,在青藏交界的巴大塘和談,青海以馬訓爲代表,藏方以塗旦公吉、昂汪老追、索康汪塗次旦爲代表,簽訂《青藏和約》,規定於1月內雙方撤兵,青海方面所俘藏方官兵全部交歸藏方。並規定雙方各負保持商民之責,不得收留和袒護對方逃來的壞人。對於尕旦、青科、當頭等寺院的教權也作了明確規定。至此,一場爭戰始告結束。

玉樹之戰,對於打擊英帝魔爪和西藏分裂勢力起了一定作用,青海方面爲直,功績應該予以肯定,也可看做馬麒宣言抗英的繼續,它提高了“青馬”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戰後,馬麟要求南京政府補充軍事消耗,後由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撥來步槍2000支、子彈20萬發、無線電臺5架和軍費40萬元。所以,這次戰爭,使“青馬”名利兼收。

六、被侄擠倒

南京政府爲統一政令,對“青馬”採取籠絡態度,但扶植哪一個,馬麟還是馬步芳,則需視具體情況而定。1933年朱紹良任甘肅省政府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朱到任後,與馬麟結爲金蘭之交。次年元月,朱紹良在“開發西北、建設西北”口號下,發起組織西北建設促進會,以朱紹良、馬鴻逵、馬麟、胡宗南等30多人爲委員。同年4月,考試院院長戴傳賢率水利專家王應瑜、德國陸地測量總局顧問巴爾格到西寧視察農業,對馬麟、馬步芳積極拉攏。4月15日戴抵西寧,15日馬步芳自寧夏拒孫殿英勝利返回,戴竟親往迎接。17日,西寧召開歡迎會,戴在講話中聲稱自己來青海是回老家,認兄弟,語甚甜蜜。戴還給馬麟叔侄書贈橫幅及禮品,極盡撫慰之能事。同年5月9日,全國經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宋子文又在西寧停留5天之久,會晤馬麟叔侄,參觀東關清真大寺、謁馬麒之墓。並許以馬氏一筆開發經費,馬麟也呈送一份《青海建設計劃》。同年10月,當蔣抵蘭州時,召見馬麟,對此計劃表示贊同。上述數事,足以說明,蔣意在利用“青馬”,但馬麟拙於結交,馬步芳巧於逢迎,遂使以後情況大有差異。

1936年春,馬步芳勾結閻錫山,以煙土訂購一批槍械,不意在運輸途中被軍政部察覺沒收。何應欽、陳誠向蔣介石報告馬步芳有野心,蔣決定武力解決,以除後患。並曾準備部署川軍,以進攻陝甘寧邊區爲掩護,相機消滅馬步芳。後因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步伐,民族危機深重,不得不打消此議。馬步芳情知自己處境,積極鑽營南京內線。適吳忠信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吳的小妻停留於蘭州。馬步芳看準機會,立即將設於蘭州的青海辦事處騰出,將房屋粉飾一新,接吳的小妻居住,派定專人謹慎侍候。此舉大得吳之歡心,吳即極力向蔣陳述馬步芳對中央如何忠誠,使蔣爲之諒解,轉而加以籠絡。

馬麟於1937年4月從麥加回國,到上海後,囑令青海駐京辦事處轉電馬步芳,要求匯來路費兩萬元。孰料此時馬步芳正全力阻止馬麟返回青海,在省政府紀念週上對各機關人員公開抨擊馬麟。不言而喻,兩萬元路費必定杳然無音。馬麟見蔣後,返回河州,住癿藏家中,等待馬步芳來邀請。馬步芳非但未來邀請,反而以各廳廳長名義,來電索要10個月欠薪;繼而又派財政廳長魏敷滋到癿藏,阻擋馬麟去青海,明言如肯辭職,任何條件都可接受。但魏窺測馬麟官意正濃,毫無退出之念,未敢深談,返回西寧。不久,馬麟到了西寧,馬步芳只得忍氣吞聲給馬麟辦交代,馬麟接職視事,叔侄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此後戲劇性節目,遂一幕幕演出。開場戲是索薪。同年7月,馬步芳密令各中小學教職人員100餘人,到馬麟住宅要求發給所欠薪資。馬麟派其子馬步榮接見,教職人員要求面見馬麟,馬步榮不允,雙方爭執不下,馬步榮掏出步槍,擊傷教員李育才,使事態擴大。馬步芳事後對各校長稱讚說:“你們做得好,應該。”次日魏敷滋出面調停,許諾發兩個月薪資,此事暫告結束。後來,馬麟派副官拉運皮毛至小北門,馬步芳暗示稅卡卡長強行阻攔徵稅,副官拒不納稅,直至吵鬧打架,終被擋回。又一次,馬步芳派其親信夜間潛入馬麟住宅,偷盜財物,警察不敢追究。馬步芳反而說風涼話:“當個主席,連自己的家都管不住,還管什麼省政府!”但這些,不過是馬步芳小試牛刀,真正厲害的還在後頭。

白崇禧於1937年任副參謀總長之後,準備來西寧視察。馬步芳事先風聞,就大做文章,派其親信馬紹武,攜黃金和猞猁、虎、豹皮等貴重物品,向白奉獻,當面陳述馬麟年老昏庸,不能任事;馬步芳年輕有爲,應該取而代之一類的話。白崇禧帶着這些先入爲主的偏見,於1938年2月25日,以檢閱軍隊爲名,由馬鴻賓陪同來到青海。馬步芳和省府其他要員到機場迎接,並令部隊、機關、學校和街道民衆,自省政府至樂家灣機場,列隊夾道歡迎。馬麟則未去接,已經失了一着。當晚,白崇禧在馬步芳軍隊密談,商定:改組省政府,馬麟的人員一概不用;調馬麟爲國民政府委員;青海省黨政軍權統歸馬步芳。第二天,馬麟去拜見白崇禧,想以宗教關係討好,探問白一天做幾次禮拜,不料白毫不客氣地說:“我不做禮拜,你以後也不要做禮拜,以免耽誤政事。”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對白大爲不滿。後來馬麟派馬步榮牽黑馬1匹,向白贈送,白說:“我從來不受任何人的禮物,我們是自己人,何必這樣。”又碰了一次釘子。而馬步芳派副官牽來駿馬30匹,白則連說“很好、很好”照收不誤,並給副官賞白洋200元。白於第4天飛返南京。3月2日,蔣介石來電雲:“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麟,秘書長馮國瑞,委員兼廳長魏敷滋、姚鈞、馬步榮、楊希堯,委員馬步青等,着免去本兼各職。任命馬步芳爲青海省政府委員兼主席,任命委員陳顯榮兼秘書長,羅經猷兼民政廳長,馬丕烈兼財政廳長,馬驥兼建設廳長,馬紹武兼教育廳長。”馬步芳把這個電報,加印後張貼通衢。並於當天派馬驥向各廳收繳印信,宣佈各廳配備人員。馬麟此時已束手無策,只好辦理移交手續,帶秘書王啓奎、副官王登雲返回癿藏,結束了他在青海的統治。

七、鄉里稱霸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馬麟失勢於青海,卻回到河州稱霸稱王,縱情享樂。馬麟由於一生大事聚斂,最爲富有,民國17年,他在癿藏即存有12窯白銀。此後多年,當更大有增益。有財有勢,故得爲所欲爲。舉其著者,有以下數事。

1.大興土木

早在1933年,馬麟就在癿藏動工修建花園,以二三百人,修建5年之久。此次歸來,尚不滿足,又以低價強購附近大量良田,鳩工庀材,修建成周圍5華里的“鳳林園”。其中建築,有新、舊式的平房、樓房,有假石山、映月池,有溫室、花亭。還有客房院、廚房院、庫房院、車馬院,有果園、菜園、動物園。住室和客房陳設有名貴瓷器、玉器、銀器和古董,有從雲南購回的大理石牀和桌椅,從上海購回的檀木傢俱,從海外購回的象牙擺設。花園裡的百草花卉,水池中的金魚,動物園中的虎豹,更是應有盡有。當時人們估計總造價在1000萬元以上。花園建成後,甘、青兩省一些官僚、地主、士紳和回、藏民族上層人物,紛紛前來獻禮祝賀。其中安西縣長所送隕石,最爲馬麟賞識。

除了“鳳林園”,馬麟在臨夏地區還有房屋5處,共計54院,房屋1500多間,有兩條街道的鋪面2880間,還有水磨14盤,油坊3座,油廠2處。

2.殘酷剝削

馬海晏家族原無多少土地。自其效忠清室後,逐漸購置一些土地。馬麒兄弟統治青海後,始大量購置。馬麟退居之後,更大肆掠奪。最後,馬麟擁有耕地22100餘畝,森林3000多畝,還有兩個牧場,擁有牲畜1300多頭。這些土地的得來,全是依賴蠻橫卑劣的手段。一是造假契。如購買大寺灘土地時,將原契的南界3裡偷改爲30裡,購買金場寺土地時,將南北地界相距5裡改爲20裡。二是敲詐。馬麟看中金場寺的土地,即與該寺活佛結爲兄弟,送禮結好,該活佛忘乎所以,即將寺裡土地先賣給90多畝,後又贈送450多畝。對大寺灘的土地,先利誘有關人員做主簽寫賣契,後又逼寺主就範。三是藉端誘購。馬麟發現吹麻灘後溝村有一塊書有“借地藏身”字樣的石碑,即唆使漢民告狀,向在該地耕種的回民索要土地。使一些回民氣憤,認爲“與其白白退給漢民,還不如賣給主席”。於是馬麟乘機廉價將這塊土地收歸己有。四是強換肥地。馬麟在小關低價收置一些荒地,強令癿藏一些農民將癿藏的肥地兌換給他。又富裕中農馬五十四的50多畝水川地與馬麟的土地相連,馬垂涎已久,遂令其“黑馬隊”20多人住在馬五十四家騷擾,馬五十四求情無效,最後只好忍氣吞聲,全家搬至小關荒灘,將這塊好地換給馬麟。

馬麟用巧取豪奪得來的土地,以出租和僱工耕種的方式,重利盤剝勞動人民。癿藏及其周圍的居民,70%~80%都是馬麟的佃戶。每畝耕地每年交糧食8升至2鬥(摺合64斤至160斤。而當時平均畝產僅350斤)。馬麟每年地租收糧達100多萬斤。佃戶除了交實物地租,每年需給馬麟作砍柴、修建、農活等勞役20至30個工日,個別達到40個工日。馬麟僱用長工80多人,他們除了繁重的農田勞動,還要兼飼養牲畜、趕車、經營花園、打雜活等勞動。而待遇十分菲薄,每年只有工資白洋20~25元,扣除1件羊皮襖、1雙絡蹄(土製牛皮鞋)和單衣、棉褲價款,實際至多隻得七八元。

3.把持教權

馬麟自1926年以後,即在臨夏地區推行伊斯蘭教的新教,和馬步青、馬步芳一起,力圖實現政教合一,擴大和鞏固其家族統治勢力。馬麟居住癿藏後,其勢力包括癿藏的一箇中心海乙寺、其他地區的76個一般海乙寺和80多個小寺。中心海乙寺的阿訇,由馬麟直接派放,其餘寺院的阿訇,由所在地學董、鄉老等先和中心海乙寺阿訇商量,提出名單,再由馬麟覈定派放。馬麟的這些做法,加重了教派之間的紛爭,使糾紛層出不窮,愈演愈烈,給回族人民和當地各族人民帶來許多災禍。

4.稱霸一方

馬麟在臨夏地區,不僅直接掌握教權,而且把持政權。其勢力所及地區,有韓家集、達子溝、臨潭、癿藏、小關、鍾嘴嶺、居集、前坪、果乾、摺子溝、胡樹加、主麻灘、張家川和大河家等地(後來,大河家又成爲馬全欽的勢力範圍)。這些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悉聽命於馬麟。他隨意改變行政區劃和地方名稱,隨意裁撤或委派保長、鄉長和區長。包攬民間的民事和刑事訴訟,即使地方法院判處了的案件,如果馬麟不同意,原判決就得宣告無效。所以人們打官司就得找“馬主席”,馬麟則交給他的管家、副官、師爺去處理。馬麟手下,還有所謂“十個大人”、“五大兄弟”爲爪牙,給馬麟辦理民事訴訟、催糧要款、修建房屋、強購土地、辦理交往應酬等。縣長和專員必須對他俯首聽命。臨夏地區各縣的前後縣長,每年必須向馬麟送禮納賄,特別是新到任之際,必送重禮,否則有禍患臨頭。1943年,李學模被委爲臨夏專員,經向馬麟通款曲,由馬點頭擔保後,纔敢前來上任。

1945年1月26日,馬麟病卒於癿藏,終年七十有一。死後,遵照伊斯蘭教教規舉行葬禮,未發訃告,也無行狀、傳略行世。據馬步芳之表弟馬英(曾任西寧警察局督察長,1983年病故)談:馬麟“口喚(死)後,馬步芳自西寧到臨夏來參加葬禮,行至甘青交界的大力加牙壑,被馬麟家人阻止說:亡人臨終指名說,他死後不要你進門,你最好不要去”。馬步芳只好悻然而返。馬麟至死記恨前仇,叔侄結怨可謂深矣。

馬麟長子馬步榮,生於1912年,幼讀私塾,又在西寧上學,1927年在寧海軍任銀褐馬隊營長,曾隨馬步芳到寧夏與孫殿英作戰。後爲騎五軍副軍長,但未到職。隨馬麟回到癿藏。馬麟死後,與其弟分家,住在居集。1949年8月,蘭州解放後,他逃往積石山一個偏僻山村,解放軍到居集後,應召回家。此後,他接受教育改造,思想有所進步。1949年冬,居集一帶的叛匪包圍他的住宅,要他帶頭拿出槍支彈藥,他斷然拒絕:“人民政府的後頭我站哩,幾個土匪的後頭我不跟。”1953年,在抗美援朝中,他捐獻銀元1萬元。以後,皖北救災中,又捐獻銀元500元。“土改”後,政府安排他攜眷遷居臨夏市區,給以生活保障,並被推舉爲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協委員。

馬麟次子馬步援,生於1916年。與其兄同在西寧上學。1931年與馬璘(玉清)之女結婚,久居癿藏。1936年隨馬麟出國朝覲。後任騎一師師長、騎五軍副官長,後因與騎五軍軍長馬呈祥不睦,1937年離職回鄉。1938年夏赴重慶國民黨軍事高教班受訓,1945年回家。1949年8月初臨夏解放前夕,逃亡國外,如今下落不明。

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6章 馬麒雄踞青海(3)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