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流行於民間的那段三國曆史,大多數人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爲藍本。只要提起三國時期那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就會搬出《三國演義》描述的情節證明。不過這些人錯了,錯就錯在他們潛意識地把《三國演義》當作了歷史。
其實《三國演義》只是一部小說,不是史志,但它爲何能夠力壓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呢?關鍵在於羅貫中採取"事後諸葛亮"的方式,大量引用《三國志》素材,從而達到了"後來者居上"的效果一一我所熟悉的一個年輕小夥,爲了維護《三國演義》就是史志這一觀點,竟然在大庭廣衆之下,與他人爭論不休。
也是難怪那個小夥,因爲羅貫中確實是個乾坤大挪移的高手,他用通俗易懂、趣味橫生、老少咸宜的敘事方式,輕易湮沒了佶屈聱牙的《三國志》。
但如此一來,津津樂道於人們口中的三國曆史,也就成爲"塗脂抹粉"的歷史了。那麼羅貫中在其《三國演義》中,究竟挪移了多少"乾坤"呢?對於這個問題,即便是那些研究三國史的專家,也一定難以答全。但不能答全,不等於不能答個大概。現將《三國演義》中幾個明顯的挪移情節公示如下,以饗讀者。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純屬虛構。十萬支箭,二十隻船,每條船分載五千支,每支箭250克,加上馭船軍士,一條船至少承受三千斤,如此重量,不沉纔怪!正史上有過扁舟借箭的記載,主角是孫權。孫權爲觀察對岸曹軍部署,輕舟一帆過去。曹軍射箭,舟因一側負重太多傾斜,孫權囑令將舟轉身,很快復歸平衡。
火燒博望坡這事,其實是劉備兄弟仨乾的,與諸葛亮沒有半毛關係。自從桃園三結義之後,劉備開始馳聘沙場,但他很少打過勝仗,好不容易在博望坡揚眉吐氣一回,卻被羅貫中嫁接到諸葛亮頭上。正史表明:劉備火燒博望坡時,還是毛頭小夥的諸葛亮,尚在隆中那片廣闊天地大有作爲,五年後方纔出山。
三英戰呂布,可謂是《三國演義》中彰顯呂布武功高強最爲出彩的一個橋段。呂布以一敵三,勇不可當,最後虛晃一招,輕鬆脫身。事實上三英戰呂布根本沒有發生過,當時劉關張兄弟仨依附公孫瓚,而公孫瓚壓根沒有參加過討伐董卓的行動,真正與呂布對打者,乃是孫堅,也就是孫策、孫權的父親。三國曆史上敢於單挑呂布的,也就只有孫堅。
著名的空城計,有兩演員,一是諸葛亮,二是司馬懿。諸葛亮親自率軍北伐,這點不容置疑。疑點在於司馬懿,作爲輔佐魏明帝曹睿的四大重臣之一,一直居住洛陽的他,在沒有掌握孫悟空翻跟斗技巧之前,安能出現在千里之外的街亭?真正取勝街亭的曹魏將軍,名叫張郃,而正史上,張郃根本沒有與諸葛亮演過關於"空城"的對手戲。
《三國演義》中的"單刀赴會",彰顯了關羽大無畏加大智慧的英雄豪氣,其實這是張冠李戴。事實上,單刀赴會的主角,爲東吳都督魯肅。出於討還荊州,魯肅僅帶幾個隨從,親赴與關羽約定的見面地點。面對魯肅所提的要求,作不了主的關羽王顧左右而言他,魯肅窮追不捨,弄得關羽尷尬萬分,只得丟下"下次再說"一語,帶着大隊人馬匆匆告辭。
羅貫中似乎特別看好關羽,他不僅把"單刀赴會"豪氣冠予關羽,而且移花接木,將華雄送到關羽的偃月刀下,"溫酒斬華雄"五字中的"溫酒"兩字,襯托了關羽的武藝高強。但真實的歷史是:"酸棗會盟"之後,只有袁術手下的猛將孫堅和曹操所部前往洛陽討伐董卓。董卓遣派徐榮迎拒孫堅,孫堅大敗而退,收集力量後於蒞年復攻。董卓又派大將胡軫、呂布、華雄等圍攻孫堅。因呂布不服主帥胡軫指揮,故意搗亂,導致董軍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乘機發兵追擊,在追擊途中,慌不擇路的華雄,被孫堅部下幾個蹺兵合力斬殺。
正史上沒有"氣死周瑜"一事。假如周瑜能夠回生的話,看了羅貫中如此埋汰自己,倒有可能會被氣死。正史記載,周瑜是個氣度恢弘之人,否則蘇軾怎會在《赤壁賦》中用"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句極盡讚揚?周瑜的死,其實死於過度操勞。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周瑜病逝後,代表劉備一方前去弔唁的人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斬顏良誅文丑這個故事,羅貫中只是說對了一半。斬顏良的功勞,確屬關羽無疑,但將誅文丑之功也記到關羽身上,則顯然是"鬍子眉毛一把抓"了。真實情況是:公元200年,袁紹命令大將文丑,率軍追擊曹軍。處於弱勢的曹操,採用"棄輜於道、逃竄於陌"之計,誘使袁兵爭搶輜重。就在文丑聲嘶力竭呵斥阻止時,突然折返的曹軍,趁亂將其砍殺。
時至今日,人們覺得張飛鞭打督郵,打得最是痛快淋漓。不過正史載:此事爲劉備所爲,而非張飛。《三國志》記得清楚:"劉備討黃巾有功,拜官安喜縣尉。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直闖而入,捆綁了督郵,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把他綁在拴馬樁子上,棄官逃亡而去。"
羅貫中採用"挪移乾坤"的方式,無外乎三種:一是張冠李戴,二是移花接木,三是以假亂真。雖然這些情節,帶有"胡編亂造"之味,但人們卻在其中享受了無窮的樂趣,好不好?好!
但也有不好的一一有家出版社,以恬不知趣、自作聰明、掩耳盜鈴的方式,"挪移乾坤",他們在小學教材中,繪製了隱含色情、暗示侵華、倒畫國旗的插圖。都說百年大計,教育爲本,這家出版社如此殆害億萬"花朵",實在是可惡、可鄙、可恨!
竊以爲:必須對這家"挪移乾坤"的出版社,依法從重、從快、從嚴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