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會報仇虛實辯

曹魏滅蜀之後不久,坊間流傳一樁令人扼腕嘆息的慘案,說的是關羽後裔,被一個名叫龐會的曹魏將領悉數殺絕。

龐會,出生於公元214年,曹魏名將龐德之子,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龐會的仕途順達,離不開其父的佑蔭。據說曹操在聽了龐德的事蹟後,"爲之悲慟,爲之流涕"。曹操爲何如此失態?蓋因曹魏元老級的大將於禁,在樊城一戰中選擇投降,而原屬漢中軍閥張魯手下、半路出家曹魏的龐德,卻在此戰中拒絕關羽誘導,寧願捨身就義。曹操感慨之餘,冊封龐德二個兒子爲孫侯。曹丕即位後,再次封賞龐會等兄弟。從中可見,曹魏對龐德後代的尊重與厚侍。

龐會長大成人,即披鎧甲。但龐會前期的軍旅生涯,較爲平淡。促使他擁有"性格勇烈,有先父風範"之譽的緣由,源於一個名叫諸葛誕的反叛。

公元257年,駐守時下安徽省六安市壽春鎮的徵東大將軍諸葛誕,接到司馬昭召其赴京任職的矯詔,洞察此爲卸磨殺驢之舉的諸葛誕,一邊拒絕去往洛陽就職,一邊號令屬下反叛,同時與東吳聯絡,請求歸順並派兵支援。

但讓諸葛誕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屬下龐會和另一個名叫路蕃的將領,拒絕跟他舉事,不僅如此,他倆還全力配合司馬昭,共同對付諸葛誕。因於龐會在此次平叛戰役中表現得勇猛頑強,且功勳卓著,戰後被進封爲鄉侯。

公元263年,司馬昭遣鍾會、鄧艾爲正副統帥,率兵征伐蜀漢,龐會跟隨。一直拒鍾會大軍於劍閣的蜀漢大將姜維,聞知鄧艾已在綿竹陣斬蜀漢大將諸葛瞻,生怕遭受兩面夾擊的他,急忙率軍退往巴郡。鍾會即令龐會、胡烈、田續等將,窮追姜維。

這期間,打敗了諸葛瞻的鄧艾,修書一封后主劉禪,逼其投降。劉禪在宦官黃皓等主降派的唆使下,順從鄧艾。鄧艾一邊率軍進入成都,一邊嚴令諸軍不得侵害降臣順民,以防驟變生亂。

雖然鄧艾想用"秋毫無犯於成都民衆"之舉,贏得"仁義之師"美名,但身爲徵蜀主帥的鐘會,卻因鄧艾搶了頭功而惱羞成怒,暗中誣害鄧艾。當姜維接到劉禪"停止抵抗"之令而歸降鍾會後,看中姜維兵馬的鐘會,便刻意重用姜維,"出入同輿",進駐成都。

可能是爲了加快除去鄧艾,也可能是爲了攏絡手下將士,反正有一點,忙於"渾水摸魚"的鐘會,疏於管理部屬。於是也就發生了龐會導演的復仇慘劇。

這裡說個讖事,以增本文趣味。《三國志通俗演義》中載:龐德在樊城擡棺與關羽死戰前,曾與龐會母子道別,時年6歲的龐會,似乎知道其父此去後便將永難相見,因此痛哭不休。龐德便對妻子說:"這小子長有異相,他日必能爲我報仇。"

但對於龐會在成都塗炭關羽後裔一說,史學界卻存在極大爭議。披露龐會這一復仇情事的載體,乃是王隱所作的《蜀記》:"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龐德的兒子龐會,跟隨鍾會、鄧艾征伐蜀漢,蜀漢投降,龐會便將關羽的後代全部殺了。"

但在被公認三國正史的《三國志》中,作者陳壽卻隻字未提此事。南朝文人裴松之在加註《三國志》關羽傳時,也僅是"引用"《蜀記》說法,而非"批註"。

如此看來,龐會復仇一說,極有可能是王隱無中生有。支持這一分析的理論依據,共有五點:

一是陳壽是個離三國曆史最近、且著書立史講究嚴謹之人。假如龐會做了滅門一事,便是大事!既是大事,陳壽爲何不將此事記錄在案?而且當時"尊曹貶劉"的傾向十分普遍,陳壽照理應該大書特書此事,以彰龐會"力報父仇"的忠義精神!再有一個疑點是,關羽後裔既被盡害,那麼首先遭戮者,當推關羽之孫,亦即關興庶子關彝,但《三國志》關羽傳中,卻有關彝活着的記載,這顯然與"滿門抄斬"一說不符。

二是王隱的《蜀記》多有粗糙之筆,這也就是裴松之對王隱所著《蜀記》,多以翔實史料予以推翻的原因。王隱之所以"粗糙",源因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尊曹貶劉"者。王隱認爲:曹魏及晉朝受命於天,晉武帝司馬炎更是上天所賜的合法皇帝。惟因如此,他爲筆下的曹魏君臣,個個叫好,而對蜀漢君臣,則個個噴差。這就導致《蜀記》一書,難被列入正而八經史書的原因。

三是裴松之爲何沒有直接質疑龐會滅門一案的真假?大家知道,裴松之在學術上的嚴謹,超過陳壽。他所作的注引,無不有理有據。如果找不到強有力的佐證,他寧願不加質疑或引而不評,絕不批註模棱兩可之句。雖然他在《三國志》關羽傳末,引敘了《蜀記》的記載,但這純屬"引用",而非批註!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找不到有力證據的裴松之,故意採取"引用"不“批註"之招,以促後人自去考量。

四是曹魏伐蜀時,鍾會大軍被姜維阻於劍閣。期間鄧艾領精兵偷渡陰平小道成功,之後又有諸多蜀、魏後期將領,逐一登臺亮相。以龐會作戰之勇之猛的性情,名聲一定不會差遜,但爲何只有《鍾會傳》中有其記載,其他史志沒有半點提及?這是否說明《鍾會傳》中放入龐會其人,是在暗諷鍾會的"犯上作亂",顯屬不忠行爲?有人據此推測:龐會未曾參與伐蜀之戰。

五是與當時的安撫政策不符。三國時期,一方掠下敵方城池,爲穩局勢,常出安撫人心之策,以防產生新的動亂。鄧艾進入成都後,即借魏帝之名,赦免蜀漢君臣。龐會此時若做盡殺關氏一族之事,以關羽在蜀漢民間的威望,豈會無人出面抗議?

龐會卒期,也同滅門事件一樣,無有詳細記載。也是怪了,古代的記史者,怎麼能對一個忠義之將,如此隨便呢?

還是有請各位讀者,自去思量吧!

曹操和他兒子們愚忠之才遇庸主紙上談兵尤可哀兄弟相殘隱戀情放浪形骸濁浪高遺言不善恨難了夫妻反目爲哪般屈指可數一良將如意算盤害許貢善良暴戾陰陽面馬騰兩個想不到知恩圖報順天理嗜好美色有例外挾天子以令諸侯誇誇奇談能揚名審時度勢一良將曹子建獨佔八斗名臣宿將俠朱儁嗜血之魔公孫度人怕出名豬怕壯夫妻反目爲哪般人物性格隨境變不愛江山愛美人身在蜀漢心在魏瘦死駱駝比馬壯語不驚人死不休禍國殃民枉爲臣姜維乃悲情人物紅花尚需綠葉襯嗜血之魔公孫度界橋之戰顯麴義現實與理想之別桃源地獄須臾間三十里變三十秒外粗內細慈蘊悍姜維乃悲情人物晚節不保名遭辱獻身勇士貪財奴劣質謀士釀禍端名不符實滋國殤姜維乃悲情人物韓遂的翻來覆去人生如戲嬉人生章表書檄看陳琳韓遂的翻來覆去人生如戲嬉人生法正不死無三國屈指可數一良將能掐會算賽諸葛善惡蛻變一念間相逢一笑泯恩仇挪移乾坤應合規神人難分侃左慈人中完美數高順劉備和他夫人們夫妻反目爲哪般現實與理想之別關羽的三種死法豔服隱藏羞恥情醉翁之意在平衡後聖大名歸周羣擅變之鬼公孫淵神人難分侃左慈學高情摯追邴原附馬朱據有點冤審時度勢一良將大儒大義獨盧植曹魏政權八虎騎一以貫之是許靖謀士成堆牌難打童真有趣辨真假因果輪迴苦作舟因果輪迴苦作舟擅變之鬼公孫淵後聖大名歸周羣年齡是個大問題三國鼎立始與滅故事趨弱趣味湊爲嚴將軍頭謳歌三國時期間諜案沉默無聲一良將名臣宿將俠朱儁親人蒙難痛無奈狼心狗肺是李儒父女惡行天地怨人見人擁拜于吉老當益壯代名詞陰溝翻船爲哪般善良暴戾陰陽面豬般隊友最可怕爲官論道稱天師假作真時真亦假皇親國戚照吳懿假仁真奸最是壞恃才傲物狂張裕單騎逃竄蘊怪異陰溝翻船爲哪般年齡是個大問題身在蜀漢心在魏不講做意在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