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蟹文化(下)

王胖子完全沒想到,李軒的知識儲量這麼豐富。

“李老弟,你對螃蟹知道得怎麼這麼多?”王胖子疑惑道。

李軒微微一笑,“這些都是獨屬於我們自己的蟹文化,我身爲一個漁民,當然得要知道一些。”

“李老弟你的學識,實在是太淵博了。”王胖子佩服道。

李軒擺擺手,“淵博算不上,我就是學這個的,算是專業對口罷了。”

王胖子來了興趣,“那感情好啊,李老弟,你給我好好講講這蟹文化唄。”

李軒撇撇他,非常納悶,“你愛聽這個?”

王胖子立刻搖頭,“我對這個一點興趣也不感,我只要有的吃就完了,但我是幹餐飲的,現在也正是吃蟹的季節,我覺得我有必要了解一下。”

“原來是爲了工作。”李軒點點頭,“那我就說說我知道的一些。”

王胖子連忙掏出手機,打開記事本,“李老弟你說,我記筆記。”

李軒見王胖子這麼正式,不由也正色起來。

其實有關螃蟹的知識,李軒知道的非常多。

李軒在腦海裡,細細刪選了一會後,才挑重點說道:“說起這蟹文化,我就想起,寫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中講的一個關於吃螃蟹的經典故事。”

晉朝名士弼柞喜好飲酒吃蟹,曾說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這樣的名句。

弼柞醉酒吃蟹的姿態還成爲了後世文人墨客模彷的對象,吃螃蟹的風氣由此帶動。

隨着唐朝、宋朝經濟發展,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變得精緻起來,蘇州成了全國食客彙集的地區,蘇州的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追捧的蟹。

《平江紀事》有記載:“吳中蟹味甚佳,而太湖之種差大,殼亦脆軟,世稱湖蟹第一”。

到了宋代,古人對螃蟹分類的諸多方法開始出現,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討論烹飪螃蟹的專着。

螃蟹的菜品也相繼問世,比如着名的“洗手蟹”、“蟹釀成”等。

前者是南方精緻烹飪的典範,吃的是風雅;而後者是北方人豪邁的吃法,吃的是新鮮。

番茄

此外,蟹黃包、蟹肉餛飩等後世美食也在當時相繼出現。

說到這裡,李軒看了眼王胖子。

王胖子也頓時臉紅不已。

原來在宋代時候,有關螃蟹的吃法,就已經形成菜系了。

虧他還在李軒面前賣弄說,明朝的沉萬三,是這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李微微一笑,繼續道:“民國之初,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每年深秋必南下行醫,其實他南下行醫只不過是個幌子,吃螃蟹纔是他的最終目的。”

王胖子眨眨眼睛,心底臥槽不斷,你壓怎麼連這個都知道?

不就一個螃蟹的吃法嗎?

竟然真被你從上古傳說說到了今天。

李軒繼續道:“這位老夫子更是把各地出產的蟹分爲六等。”

王胖子一聽,頓時眼睛一亮,連忙問道:“哪六等?”

李軒知道,做生意的王胖子,最關心的恐怕就是這個了,於是也不賣關子,直接道:“一等爲湖蟹,陽澄湖出產的爲一級。”

“邵伯湖、高郵湖出產的爲二級。”

“二等爲江蟹,蕪湖出產的爲一級,九江出產的爲二級。”

“三等爲河蟹,清水河出產的爲一級、渾水河出產的爲二級。”

“四等爲溪蟹,五等爲溝蟹,六等則爲海蟹。”

王胖子皺了皺眉,一句胡說八道差點脫口而出。

合着海蟹是最下等的啊?那他這些大青蟹還要不要賣了?

不過一等蟹是湖蟹,王胖子卻是承認的,特別是那陽澄湖大閘蟹,鮮蓋百味,聞名天下,在這吃蟹的季節,更是一蟹難求。

市場上那些打着陽澄湖名號的螃蟹,其實絕大部分,都不是陽澄湖產的。

吃大閘蟹是一種季節性享受。

唐代詩人李白曾讚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來。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美酒配美味,這是詩人情懷,也迎合了我國古人喜食鮮香的口味。

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

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

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市場上的螃蟹有很多。

但真正能稱爲大閘蟹的,其實只有中華絨鰲蟹,而且個頭要在四兩以上。

大閘蟹之名有來頭。

據說早年間蘇州、崑山一帶的捕蟹者,在港灣間設置閘門,閘用竹片編成,夜間掛上燈火,蟹見光亮,即循光爬上竹閘,此時只需在閘上一一捕捉。

如此捉到的“傻螃蟹”便叫做大閘蟹。

家包天笑寫過《大閘蟹史考》,稱“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

蘇州人家把蟹當做夜宵,所以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叫賣:“閘蟹來大閘蟹”。

這個“閘”字,音同“SA”,“SA”在吳地方言中是水煮的意思,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SA”與“閘”就這樣暗合着音韻流傳到今天。

事實上,從古至今,人們對大閘蟹文化的沿襲從沒間斷過。

魯迅先生曾稱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了不起的“勇士”。

誰是第一吃蟹人至今史無考證, 但其美味已得到公認。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蟹情有獨鍾,也留下了許多着名的詩篇。

唐代着名詩人皮日休《詠螃蟹》詩云:“未遊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

這首詩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全詩不着一個“蟹”字,短短几句寫出螃蟹在海洋中的名聲。

螃蟹肉上生骨的奇特長相,渾身是膽,在海底下橫行。

螃蟹不僅入詩,也入畫。

金風起兮蟹腳響,其意境本身就是國畫的美。

王胖子若有所思的看着李軒手上那隻基本被啃完的大青蟹,面露怪異,這玩意兒,竟然還有這麼多說道的東西。

“李老弟,說實話,聽你說完,我這隻青蟹都有點捨不得吃了。”王胖子開玩笑道。

第262章 十年難見豬羔斑第726章 登船做客第11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487章 宋興賢的招兒第45章 天價黃花魚第645章 起風了第496章 巴瑤族人第486章 工作邀請第562章 興奮的陳斌第74章 虎紋金身珊瑚美人神仙魚(上)第508章 看房第573章 海洋生物學的大牛第539章 返回魚龍灣第45章 天價黃花魚第288章 山口鰻來襲第560章 消息第646章 颱風形成的原因第87章 海底的聲音第779章 吃完就跑第90章 傳家之寶第468章 磷蝦第97章 陳官的善意第725章 北海,北海第131章 海葵(上)第35章 老狐狸趙儒風第596章 驚現海怪第285章 追浪而去第493章 準備出海第627章 鯨落第164章 震驚的李雄龍第538章 打撈價值第518章 提車了第263章 龍躉第270章 沼澤第477章 瀋海洋(下)第38章 人工繁殖野生龍膽斑第283章 大飽眼福第626章 血戰抹香鯨第822章 小女生第531章 不可多食的美味136 掰不下來的鮑魚第755章 手肘擊鯊魚第50章 震驚的李父第35章 老狐狸趙儒風第122章 四海爲家的魚第667章 低性價比第703章第142章 壞得流膿第42章 海里賺錢海里花第262章 十年難見豬羔斑第235章 遇見魚羣第672章 歷史悠久第388章 王胖子到來第78章 熱情的船員第183章 捕獲石頭魚第759章 釣劍魚第719章 起網第691章 配置人員第211章 新船首航第220章 蛇尾漁場(下)第353章 紅花魚第782章 跑船最怕傷病第635章 抓螃蟹第795章 思考第618章 奇蝦出現的原因第823章 同門師兄第575章 退化的生物(上)第127章 能讓海缸愛好者吃大虧的海洋生物第127章 能讓海缸愛好者吃大虧的海洋生物第161章 王胖子請李軒幫忙第734章 海豚領航者第33章 來者不善第580章 做客李教授家(下)第20章 漁場的線索第169章 擴建碼頭第292章 大海怪的傳說第47章 發現珊瑚海域第32章 驚訝的陳天鳳第573章 海洋生物學的大牛第674章 水底通話第134章 金難買雙頭鮑第457章 商業鬼才第377章 有趣的海蔘家族(大章)第757章 冷水珊瑚第129章 龍涎香第684章 合作(中)第682章 看見魚飛第420章 旅遊前景分析(上)第16章 大片龍鬚菜第745章 漁業的更新換代第773章 宴會第364章 會“說話”的箱魨第819章 宋興賢的提議第232章 商機(下)第603章 戰金錢龍躉第793章 鯡魚巴士第352章 蟹文化(下)第444章 “交個朋友”第331章 生存艱難的海洋霸主第421章 旅遊前景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