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黑盒

啪!

茶杯落在客廳地面摔的粉碎,丫鬟站在左右,垂首屏息噤若寒蟬。

康王封地在江南,不過作爲天子親弟弟,在東京的王府還留着,永安公主進京自然是住在這裡,伺候的丫鬟都是太后從宮裡派遣過來的宮女,可見其受寵之深。

堂外下着大雨,白天沒有點燃燭火,致使大廳內有些昏暗,加上主子面若寒霜,氣氛也有些壓抑。

“曹華實在太放肆,堂堂三品大員的嫡子,說殺就殺,事後就給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做解釋,真是..真是...”

主位上,趙天洛身着宮裙,臉色怒意不加掩飾。

鄆王趙楷坐在一側,對此早已經司空見慣。

鄆王府與康王府兩隔壁,他又是永安公主的表兄,這陪玩的事情自然落在他頭上。表妹入京也幾個月,趙楷對她的性子也瞭解的差不多,作爲藩王長女一身傲氣在所難免,心直口快又喜歡較真,嫁給曹太歲確實強人所難。

但婚是祖母賜的,他這小皇子又能如何,只能繼續安慰:“曹華又不是第一次幹這事,已經很剋制,上次殺高衙內連解釋都沒有,直接把頭扔在高太尉轎子前面,高太尉又能怎麼樣?還不是跑去父皇跟前哭鬧,換來曹華罰酒三杯不了了之。”

這哪兒是安慰,完全就是挑事。

趙天洛聽到此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把剛端上來的新茶又摔在了地上:“曹賊如此放肆,聖上爲何不治罪與他?林封陽我在詩會上見過幾次,彬彬有禮也有才氣,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還找這種荒唐藉口...”

小王爺靠在椅子上,拿着木盒小心翼翼打開一條小縫,望裡面瞄了一眼後,便滿眼失望的把盒子扔到旁邊重新拿起一個新的,嘴上隨意道:“早都和你說了,曹華殺人如麻是真,但很有原則,做每一件事都有理由有目的,不會莫名其妙殺一個無關閒人。上次殺高衙內我問過,皇兄說是因爲高太尉調禁軍充當力夫修私宅讓父皇不滿,這次殺林封陽,或許是蔡相也做錯了事情,你我肯定是猜不透。”

趙天洛自是接觸不到這些朝廷最深處的勾心鬥角,聞言沉默稍許,還是氣悶:“一條人命說殺就殺,他若是想替聖上震懾羣臣,爲何不殺那些罪有應得的人?”

至於罪有應得的人是誰,哪怕身爲藩王長女,也得謹言慎行不敢明說。

趙楷拿着盒子仔細打量,搖頭頗爲無奈:“說好聽點是‘刑不上士大夫’,難聽點就是‘柿子挑軟的捏’,這種事爲兄又說不上話,你得去問曹華。”

趙天洛咬了咬牙,起身就往門外走去:“備車!”

“公主不可!”

伺候的教習嬤嬤立刻着急了,跪在大門外阻攔:“公主婚期在即,那有親自去武安侯府的道理...”

趙楷見這個表妹真要去當面對峙,只得先停下手中活計,擡頭勸慰道:“去了也沒用,曹華已經定了罪,你若能挑出毛病還要典魁司做甚?”

典魁司殺人的流程,一般都是‘略施手段’讓犯人認罪,然後犯人出了‘意外’證據確鑿死無對證,尋常人還真翻不了案,敢挑刺的還會被典魁司這羣閻王盯上,也沒這個膽子。

趙天洛在大廳裡來回渡步,咽不下這口惡氣卻又別無他法,一想到中秋便要委身與這個奸賊,便覺得如鯁在喉渾身不自在。

沉默稍許,卻也只能坐了回去。

小王爺趙楷依舊在忙活,左邊的桌子上堆了一大堆木盒,嶄新的簪子隨意丟在地上,看模樣估計有四十多隻。右邊桌子則整齊堆放着未開封的木盒,身後還有兩個跟班探頭緊張觀看,嘴裡小聲嘀咕:

“花..花..花..唉!”

趙楷滿眼氣惱,又把盒子丟到一邊,拿起了另一個。

開封的簪盒裡面,銀簪最多,鑲玉的次之,雀尾簪極少,僅有的兩隻被單獨放在一邊,至於傳聞中的‘花尾簪’,到現在也沒開出來。

趙天洛看了半天,也不知皇兄又在搞什麼名堂,心煩意亂之下便也跑到跟前,拿起簪子打量。

簪子出自萬寶樓,但做工尋常與丫鬟佩戴的款式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每隻簪子上都刻有一句詩。

“古人學問無遺力。”

趙天洛對詩詞一道不熱衷,但很喜歡那些有才氣有風骨的文人。上次茗樓中蘇軾送李師師一首詩在詩會上傳的是沸沸揚揚,再加上豪擲萬金的事兒,連市井百姓都知道了這位風流才子。

她雖未見過本尊,但好歹是‘自己捧起來的人’,見又出了新作,便拿起了鑲玉的簪子,果然上面還有一句“少壯工夫老始成”。

正要拿起雀尾簪查看,哪想到身份尊貴至極的皇兄,竟然少有的開口叮囑:“小心點別摔了,我忙活一早上才弄到兩隻。”

趙天洛略顯疑惑,倒也沒有詢問,只是拿起來看了一眼,雀尾簪做工明顯好了不少,上面刻着:‘紙上得來終覺淺’。

一首詩出了三句,她自然是有些好奇:“皇兄,這詩挺不錯,最後一句是什麼?”

小王爺趙楷拿着木盒,全神貫注仔細瞄着,隨口回答:“現在還沒人知道,等我找到花尾簪...”

話剛說到一半,趙楷神色猛然一變,竟是蹭的一下站起來,跑到門口藉着外面的光線仔細打量,還小聲嘀咕:

“花..花..花花花花...哎呀!”

趙楷差點跳起來,拿着盒子來回渡步,激動之下喜形於色沒有半點掩飾。

趙天洛滿眼錯愕,不明白皇兄爲何如此失態,若是讓聖上太師瞧見,定然又要訓斥不穩重。

幾個王府護衛也是喜形於色,想要上前觀摩又不敢,只能站在旁邊眼巴巴瞅着主子。

趙楷自顧自欣賞了片刻,才走到位子坐下,把四隻簪子放在一起排列好,露出了:‘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四句全詩。

趙天洛仔細看了眼,覺得此詩無論意境寓意都是上上之作,當下也將煩心事拋到一邊仔細琢磨,良久後輕輕點頭:“蘇才子的新作果然不凡,這一套簪子也頗爲別緻,既然皇兄用不上...”

下一句,自然就是讓給妹妹我。

趙楷好歹一身才氣,光前半句就聽出了意思,臉色一僵連忙擺手,把最後那隻簪子蓋好放入了袖中:“洛兒,非皇兄小氣,現在京城中估計也就我湊齊了一套,等我拿去讓幾位朋友眼饞一番再給你。”

趙天洛眨了眨眼睛:“一隻做工尋常的簪子,有什麼好眼饞的?”

堂堂皇子,朋友至少也是家財無數的王侯,就算是李師師這樣的絕代佳人也沒有眼饞一說,頂多是覺得不錯捧個場罷了,一根簪子,有什麼可眼饞的?

趙楷沒有解釋,只是擡手指向那堆沒打開的木盒:“說了你也不懂,自己試着湊一套就知道了。”

說話間,小王爺已經急不可待的差人備車,準備冒着大雨出門訪友。

趙玉洛微微蹙眉,便拿起旁邊的一摞木盒,挨個打開尋找最後那隻花尾簪。

然後...

“花..花..花...”

幾個緊張的宮女站在背後探頭觀望助陣,而永安公主,從砸茶杯變成了砸盒子。

剩下的幾十個盒子全部打開都沒找到,趙天洛氣的是花枝亂顫狠罵了幾句‘奸商’,然後太無聊坐不住,也跑出了門...

-------

雨幕瀟瀟,楊樓街霧濛濛一片。

蘇香凝站在二樓窗口,時而探頭打量街道,盼着有人登門。

丫鬟青果被官府的人帶走,也不知落了個什麼下場,這件事連沈雨都沒告訴,只說家裡糟了賊人官府正在查辦。沈雨大大咧咧倒也沒有多問,只是和沈家傳了話去衙門打個招呼好好查,這自然是石沉大海沒有半點回應。

“曹華...蘇軾...”

蘇香凝望着旁邊的小鋪子愣愣出神,眼中情緒百轉,卻也看不出在想着什麼,到了最後,也只是幽幽一聲輕嘆。

此時萬寶樓的門口停滿了馬車小轎,衣着貴氣的富家子弟,皆是站在小樓外三兩交談,家丁在旁邊撐着傘,有些人滿臉笑意,有些人則滿臉懊惱,還不時發出一陣驚呼恭喜聲。

第四百三十四章 狐假虎威第三百五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五百一十九章 單刀赴死第一百零一章 十寶堂第四百七十八章 自作自受第四百二十一章 信手摧城第六十章 西蜀暗樁第十一章 唯手熟爾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行險招第二百三十三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五十一章 你們被我包圍啦(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浪裡白條第一百八十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六十三章 弒君之賊第二百四十七章 話嘮第四百七十二章 鳩佔鵲巢第四百八十一章 成都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玉墜兒第三章 李師師與扈三娘第四百一十七章 你是不是玩不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七十五章 無根浮萍第三百八十八章 兵行險招第三百零八章 登門拜訪第三百六十四章 家有喜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衆怒第四百零四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零二章 回京第二十九章 天子近衛第三百一十三章 子欲養而親不在第一百五十二章 你們被我包圍啦(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單刀直入第一百五十七章 玉墜兒第二百一十六章 別和曹華講道理第四百章 落難燕雀第六章 狹路相逢(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整旗鼓第五百二十六章 扈三娘聽水滸傳第四十九章 太歲無稽之談亂紀法第一百零八章 夜深人靜第一百七十八章 橫風弱柳(下)完本感言第三百五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六十章 寒兒的小心思第一百七十四章 太白,你莫要爲難我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surprise mother fucker第五百零七章 夏去春來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切如初第二十九章 天子近衛第五百三十七章 公子是個色胚第一百一十章 夜宴(上)第二百零五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章 前因後果第二百七十章 清晨第五百一十九章 單刀赴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終成眷屬第十七章 手眼通天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值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第三百八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零八章 夜會趙霏第二百一十三章 抱團取暖第五百五十五章 婚典(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行雲流水第二十章 青青子衿第三百五十九章 秋風漸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自投羅網第十二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一百六十七章 報仇第二百八十六章 合謀第二十八章 虧出血第四百五十章 末路孤鳴第三百九十六章 都怪你!第二百二十七章 所謂江湖第三百章 前因後果第六十四章 幸災樂禍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第七章 天衣無縫第四百七十九章 沒想到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湖朋友第五百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百零一章 失敗的代價第四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下)第三百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零四章 有完沒完第四百二十三章 敲打第三百二十四章 內憂外患第二章 出門被綁第五百五十五章 婚典(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探監第四百二十章 外強中乾第四百五十六章 唯一的依仗第十二章 合格的丫鬟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城賞雪第五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餘燼第一百三十四章 月上柳枝頭第四百八十一章 成都府第四百八十四章 方臘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