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冷箭

隨着棧道的修通,李中易在近衛軍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的繼續南下。

由於山路異常之狹窄,即使是李中易的女人們,也只能受委屈了。

韓湘蘭和葉曉蘭同乘一輛車,彩嬌和趙雪娘一輛車,費媚娘則陪在李中易的身邊。

“易郎,妾喜食灑了‘麻椒’的嘉魚,那魚體形似鯉,鱗細如鱒,肉質細嫩……”費媚娘偎依在李中易的懷中,喃喃低語,說起成都的美食,就完全停不下嘴。

李中易也是蜀人,他自然知道,所謂的麻椒,其實是花椒的一種。

這種麻椒,呈青黑色,口味麻辣,有一種濃重的辛香,其產地遍及巴蜀大地。

在這個還沒有辣椒的年代裡,蜀人能夠普遍吃上的麻辣口味,就是靠這種“麻椒”的調味。

“易郎,你是知道的,妾在宮裡閒着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親自動手,把姜、蒜、芥粉(黃芥末)、芥菜疙瘩、切碎,搗成泥,兌上麻油,加入多多的麻椒粉,再加鹽,加醬油和醋,混合均勻,簡直是無上的美味……”費媚娘一說起辣味,就絮絮叨叨個沒完。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費媚孃親手製做的辣醬,也是他每日用膳時,必備的調味品。

費媚娘做出來的那種醬,她自己原本起名爲“芥麻醬”。無辣不歡的李中易嘗過之後,不由大感驚喜,當即改名爲“辣醬”。

“哦,對了,還有嘉州荔枝,妾特別愛食……”費媚娘眉飛色舞的誇獎着嘉州荔枝的好味道,又是一番長篇大論。

也許太過於忘形了,費媚娘竟然下意識的吞了好幾口唾液,將其老饕的本質,徹底的暴露無遺。

李中易既有好氣又好笑,誰能想象得出來,異常尊貴的元妃娘娘居然饞成了這副模樣?

如果,這種隱秘的消息傳了出去,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啊!

難道說,李中易這個天下至尊,竟然養不起自家的女人不成?

實際上,以李中易如今的權勢和地位,哪怕蜀地依然掌握在孟昶的手中,也有辦法讓人把嘉州荔枝,送到費媚孃的餐桌上。

只是,李中易不屑於這麼做罷了,其中的核心是,太過於勞民傷財了!

在現在的儲存條件下,假如派人從嘉州採購一千斤荔枝,等運送到開封的宮裡之時,沒壞掉的荔枝恐怕也就只剩下了幾斤而已,路上的耗損實在是大得驚人。

想當初,唐玄宗爲了討好楊貴妃,竟然徵發了幾十萬人,專門修築了一條出川入長安的荔枝道。

這條出川的所謂荔枝道,一直是世人恥笑唐玄宗昏聵無道的鐵證。

深知民間疾苦的李中易,絕不是晚年老糊塗了的唐玄宗,他自然不可能做出千里送荔枝的荒唐事。

“娘子,等徹底拿下了蜀地,我陪你大吃一頓荔枝。”李中易輕輕的拍了拍費媚孃的小手,給出了莊重的承諾。

費媚娘淺淺的一笑,小聲說:“易郎,吃荔枝倒在其次。將來啊,思娘子的婚事,必須妾說了算,可成?”

李中易不由一陣頭疼,思娘子既是他的長女,也是整個帝國未來的長公主,她的婚事頗費思量啊。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問題是,皇帝的女兒若想嫁得好,就要大費周章了。

“易郎,你就答應了妾身吧?”費媚娘伸出雙手摟緊李中易的脖子,扭動着盈盈一握的小蠻腰,輕語呢喃,“你就答應了妾身吧,好不好嘛……”

千嬌百媚的佳人在懷,勾得人心癢難耐,李中易卻咬緊了牙關,依然沒有鬆口,竟然有工夫反問費媚娘:“將來啊,思娘子未來婆家的底細,難道不需要我派人去刨根問底麼?”

“就要我說了算,就要我說了算,你就答應了嘛。”費媚娘爲了親生女兒的終身幸福,也是豁出去了,一不做二不休的伸手去解男人的腰帶。

哎呀呀,這一下子,李中易完全吃不消了,只得咬牙點了頭,“唉,就依你,就依你,還不成麼?”

“官人,我要……”費媚娘心花怒放的推倒了李中易。

————————————————————————

“你究竟要如何?我剛寫成的節略,又被你碰壞了。”韓湘蘭停下手裡的筆,怒瞪着葉曉蘭。

“節略再重要,能比生下皇子來,還重要麼?”葉曉蘭壓根就沒看韓湘蘭,她一邊埋頭疾書,一邊放出了惡毒的冷箭。

韓湘蘭被噎得直翻白眼,哆嗦着櫻脣,死死的盯在葉曉蘭,恨不得撕碎了她的那張臭嘴。

自從,葉曉蘭產下獾郎之後,韓湘蘭和她鬥嘴,就從來沒有贏過。

按照這個時代的傳統習俗,身爲皇家的女人,哪怕長得再美,再會做人,能力再強悍,只要無法替皇家開枝散葉,腰桿子就不可能硬得起來,就必須要看人家的眼色行事。

倒黴催的韓湘蘭,至今爲止,只誕下了一女。

在宮裡,薛太后心情好的時候,葉曉蘭就敢壯着膽子,湊着趣兒的說笑。

而韓湘蘭呢,即使很想湊這個熱鬧,也會被薛太后視若無睹的冷漠態度,嚇得不敢張嘴。

人比人,就是氣死人!

“你出身於高貴的幽州韓家,嘖嘖,那可是恨不姓韓的幽州韓家吶。這又如何?只要生不出皇子來,哪怕再高貴的出身,也是個不受待見的廢物點心罷了。”葉曉蘭異常得意的斜睨着韓湘蘭,毫不客氣的直接捅穿了冷酷的真相。

幽州韓家?

實際上,幽州韓家已經不是一個正經的名門望族名號,而是一個正在走向消亡的代名詞。

所謂的幽州韓家,目前只剩下了二口人,哦,不,是三口人。

韓湘蘭的父親,韓匡嗣,爲了避免家族絕後的慘況,已經至少納了八房妾室。其中的一位妾室,去年產下一女,名喚月蓉。

如果,韓匡嗣哪一天歸了西,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韓月蓉,也就是韓湘蘭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血親了。

面對葉曉蘭惡毒的攻擊,韓湘蘭氣狠了之後,反而不怎麼氣了。

有些事情吶,想通了之後,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比如說,生兒子的這種事吧,還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你是生了個皇子,不過嘛,也別高興得太早了,他註定只能做個太平賢王而已。”韓湘蘭徹底冷靜下來之後,惡狠狠的反捅了葉曉蘭一刀。

這一刀捅得確實很深。葉曉蘭明明心在滴血,卻裝作沒事人一般,笑眯眯的說:“我嘛,只要熬着不死,總還有機會被兒子想辦法接出宮去,享受一下當婆婆,被兒媳婦伺候着的滋味兒。

韓湘蘭心裡明白,葉曉蘭指的是前朝符太后和杜太貴妃的先例,顯得非常有盼頭。

自從改朝換代之後,杜太貴妃就住進了長春觀裡。而她的親兒子柴熙讓,不僅沒被李中易所殺,反而被封了天順侯。

今年,已經年滿十四歲的天順侯,遞上了唯一的一道奏章,請求皇帝恩准他奉母而居。

歷朝歷代,都注重孝道,這做兒子的,想奉養生母,那簡直殺天經地義的事情。

由於經常寫節略的緣故,據韓湘蘭所知,內閣的諸位相公們都傾向於允准天順侯的請求。

然而,這份奏章遞到了皇帝的手上之後,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沒有了消息。

皇帝的留中不發,引來了無數的猜測,以及各種千奇百怪的說法。只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帝的耳目明明異常之靈通,卻對這些雜音一直置若罔聞。

至於,另一個例子,就是符太后跟着廢帝柴宗訓一起住的事實了。

和柴熙讓這個先帝幼子不同,柴宗訓那可是堂堂的前朝末帝,身份異常之敏感。

李中易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前朝的廢帝柴宗訓被封爲蓬萊郡公,和前朝的符太后,一起居於京郊的長生觀。

說來也巧,柴榮的兩個女人,都住在了道觀裡。

既然有了這兩個先例,葉曉蘭也就有了盼頭,而膝下無子的韓湘蘭,則失去了離宮享福的希望。

和韓湘蘭及葉曉蘭的刀光劍影和脣槍舌劍不同,後面一輛車裡的彩嬌和趙雪娘,相處得十分融洽。

彩嬌是高麗人,就算她將來生下了皇子,也屬於有異族血統的皇子,完全不可能在將來繼承大統。

趙雪娘雖然不是異族女子,但是,她的親兄長趙匡義卻是十惡不赦的逆賊。

即使,趙雪娘將來生了兒子,這個兒子從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徹底的失去了成爲未來皇帝的任何可能性。

彩嬌生性天真爛漫,絕非心機很深之輩,她仰起小臉,琢磨了好一陣子,纔想通了其中的關竅,隨即拍手笑道:“姐夫最疼奴家了,一定會帶奴家出去耍子的。”

趙雪娘不由撫額嘆息,敢在大庭廣衆之下,亂叫皇上爲姐夫的,除了彩嬌這個不通世情的小呆瓜之外,再無旁人了!

第280章 毒計第924章 休哥的詭謀第938章 開封來貴客第1255章 敵進我退第83章 窺探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463章 柴守禮又殺人第384章 帝師第304章 易物第1227章 大名城下第221章 內幕第1117章 內閣驚變第1144章 不可收拾第二十四章 暗算第143章 沒標準(五更完成,求月票)第42章 以怨報德第1096章 戲,演砸了第1213章 誰來監國?第444章 陛見第974章 乾爹急眼了第886章 有鳳來儀第912章 伐安喜第487章 難清第1010章 樂極生悲第1061章 巷戰第42章 以怨報德第1332章 入城閱兵第424章 定帥第1503章 各有所圖第280章 毒計第七章 隱疾第344章 辦案第1149章 龍子第781章 內藏玄機第1399章 鼎革第1036章 愚婦第891章 何爲三窟?第249章 靈州vs府州第1447章 互咬第1065章 人性之惡第825章 大丈夫當殺人第376章 做霍光?第1278章 大索范陽第十三章 狠辣(求推薦票)第726章 尾大不掉第1063章 隔壁老李第1169章 中選第1465章 選伴讀第66章 血戰第1219章 近鄰之觴第519章 局變第618章 美人愛英雄第一章 抄家第1330章 賞面子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775章 屠第187章 安釘子第1469章 看看第490章 寢宮驚魂第1211章 財帛動人心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1513章 大智慧第1439章 少年講武堂第360章 佔理第519章 局變第703章 戰第316章 洞房第1148章 言傳不如身教第607章 獵殺第460章 圍點打援第817章 巧會第719章 追殺第1421章 召見大周氏第1420章 大周氏有求第1382章 睦州不服第1381章 案子第780章 狼子第195章 白刃肉搏第479章 大軍入關第1137章 起波瀾第1452章 低頭第1427章 上眼藥第1278章 大索范陽第1037章 氣派第916章 抄家進行時第208章 爪牙第805章 厚賜第937章 妙不可言第329章 不象話第592章 軍規第139章 接生第1314章 統一的順序第514章 符王爺第186章 氣死你第994章 紈絝的倒掉第1511章 追窮寇第392章 表態第864章 天下大勢第1053章 大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