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精簡

九卿之一的鴻臚寺卿,被裁撤了,相應的職能轉移到了禮部的手上。

衛尉寺和太僕劃歸兵部,太常寺和光祿寺劃歸禮部,太府寺劃歸三司使衙門,九卿減爲三卿,朝廷裡的冗官,爲之一空。

新的九卿,也就變成了,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樞密副使,統稱九卿。

其中,大理寺,名義上屬於九卿衙門。實際上,大理寺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其人、財、物和內閣諸衙門,沒有任何的關係。

這就是李中易一直想推行的,司法權獨立於行政權之外,以免內閣那邊施加政治性的干擾。

至此,李中易精簡朝廷機構的計劃,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暫時告一段落。

在朝廷之上,李中易爲總負責人,內閣分管政務,樞密院在總參議司、後勤司、軍法司、鎮撫司的配合下,共同掌握軍權。

三司使,因爲掌握着朝廷的財政大權,被單列了出來,直接隸屬於李中易管轄。

這麼一來,內閣的權勢,由掌握一切大政的政事堂,變成了奉詔辦事的最高執行機構。

按照新定的規矩,朝廷的大政方針,由李中易召集御前會議來決策,御前會議的成員,包括內閣諸相、三司使以及九卿。

在朝廷的機構改革之中,和讀書人最息息相關的是,國子監改成了太學。

如今的太學,分爲儒、文、理和法四科,顧名思義,也就是儒學,雜學、工學和法學。

在儒生鬧事的亂相之中,國子監成了儒生們聚集的主要場所,他們每天抨擊朝政,污衊李中易是暴君。

結果,等李中易展開反擊之後,國子監第一時間就被裁撤了,改爲太學。

新任的太學山長,由鎮撫司副鎮撫夏明德擔任,他是李中易欽點的山長。

這主要是李中易吸取了教訓,所謂的國子監學子們,他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百無一用,卻偏偏是鬧事最厲害的一羣人。

最可恨的是,這幫傢伙居然圍攻官員的宅子,打死打傷了十幾名官員。

所以,等李中易騰出手之後,第一時間就對國子監動了手。那些閒得沒事幹的學子,一律發配去了靈州,讓他們喝一喝西北風,清醒清醒頭腦。

朝廷中樞的機構改革,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地方,原本地位很尷尬的各級大理分寺,如今完全掌握了地方的司法權。

與此同時,各地除了知州之外,也都配備了通判。與之相對應的是,各縣也都配了縣丞。

按照朝廷的典章制度,知州發佈的政令,必須要通判副署,否則就不是合法的政令。

在統一了江南之後,李中易和內閣,都深陷於文山之中。畢竟,天下已經有五百餘軍州,無論大小事務,都要呈報進京,換誰都吃不消。

於是,在州以上,設置新的一層行政機構的迫切性,也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最終,由李中易拍板,在全國範圍內,州以上的一級行政區,設置爲十五路,即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益州、陝西、廣南東和廣南西。

其中,河東路的地盤,暫時掌握在劉漢朝廷的手上,益州路則依然是孟家的江山。

路這一級,只設置三個衙門,即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和大理路寺。這三個衙門,分掌本路的軍事、行政和司法大權。

其中,大理寺,由上到下,依次爲路寺、州寺和縣寺。其衙門爲固定,但司法人員,每兩年必須輪換一次,辦案也採取抽籤制,謹防徇私舞弊。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形成了以李中易爲核心,中央集權爲主,地方分權爲輔的管理體制。

最近,李中易的心情很不錯,以前想做而無法做的事情,在清除了儒門的影響之後,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推進。

“張三正,走,去西郊大營看看去。”李中易一直關心冬季輪訓的情況,只是,他被朝廷體制改革拖住了。

現在好了,李中易終於騰出了手,正好抽空去西郊大營看看。

西郊大營,駐紮着從各地來京輪訓的廂軍官兵,目前共有四萬人在此駐訓。

李中易輕車簡從,只領着近百名親牙,就拍馬趕到了西郊大營。

“全體都有,立正!”

“聽我口令,向右轉!”

“齊步走……”

一眼望不到頭的操練場上,各地來京的廂軍官兵們正在接受正規化的訓練。

李中易依然是老習慣,最先去了伙房,他想抽查一下大軍的伙食情況。因爲,李中易心裡有數,軍隊之中,最容易出貓膩的地方,就是後勤輜重部隊。

當李中易走到伙房這邊的時候,伙伕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午餐,隔着老遠就聞到了肉的香味。

李中易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邁步進了伙房,隨手抽出一根筷子,插進了蒸好的飯中。

嗯,哼,筷子沒倒,不過,這還不夠,李中易又命張三正盛了一碗飯。

張三正吃了幾口,稟報說:“米飯很香,不是陳米,沙子也沒吃到。”

李中易滿意的點了點頭,他的抽查,就是要給負責軍隊後勤的軍官們,敲一敲警鐘。

軍隊,是李中易的命根子。誰敢讓官兵們吃黴米,或者說是剋扣飯菜的分量,那他就敢讓誰的腦袋搬家。

不僅如此,碩鼠們的家族,也將被一起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看過米飯,李中易又湊到煮肉的大鍋前,用筷子夾起了一塊肉,直接放進了嘴裡。

嗯,肉燉得很爛,且肥瘦相間,李中易再次滿意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張三正,見伙房裡的所有人,臉都嚇白了,他不由微微一笑。

嘿嘿,皇上親自抽查大軍的伙食,若是吃出了不對勁的地方,恐怕就有人要掉腦袋了啊!

李中易繞着伙房轉了一整圈,沒發現什麼毛病,索性走到了外邊,雙手抱胸,觀看大軍的隊列訓練。

這時,負責校閱廂軍的廖山河,已經得知了消息,他急急忙忙的趕到了李中易的身旁。

“皇上……”廖山河一邊行禮,一邊想打個招呼,卻被李中易擺手制止了。

廖山河隨即知趣的閉緊了嘴巴,作爲李中易的老部下,他心裡非常有數,皇上喜歡微服抽查各級的駐軍大營。

所以,京城附近的軍營,將領們個個都很乖,針對後勤的自查自糾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伙食方面,沒誰敢暗中下手撈油水,更別提剋扣飯菜的分量了。

俗話說的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李中易喜歡冷不丁的抽查,給軍方的將領們,尤其是後勤司的軍官們,施加了異常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軍方,別的部門如果出現了問題,一般情況下,只罪及本人,而不會株連家屬。

可是,如果是後勤司出了貪腐問題,一律會追究家屬的責任。

這麼一來,後勤司的軍官們,即使想伸手撈好處,也要仔細的掂量掂量,付得起那麼高昂的代價麼?

李中易抱胸觀看了一陣子操場上隊列訓練,忽然笑道:“廂軍的訓練,還是有基礎的。”

廖山河逮着說話的機會,馬上陪着笑臉說:“皇上,一年兩次輪訓,能者上,不能者下,誰敢馬虎大意?”

李中易點了點頭,說:“和契丹人的國戰,隨時都可以展開,軍隊的訓練絕對不允許有絲毫的放鬆。”

廖山河趕緊捶胸行禮,大聲說:“請皇上放心,下臣絕不敢放鬆考覈的標準。”

李中易笑了,擡手輕輕的捶了捶廖山河的胸膛,說:“每旬休息兩天,其中一天,把大軍拉出去,幫老百姓修繕房屋,挑水,劈柴,沒有老百姓的供養,就沒有如今的鐵軍。”

廖山河笑着說:“皇上,其實呢,大營裡的兵馬,每個月都會抽出三天,幫老百姓幹活。”

李中易笑了,笑得很開心,百姓愛軍隊,軍隊護百姓,彼此相輔相成。

如今的軍隊裡,軍官都出自於講武堂,士兵則從廂軍裡邊選拔,廂軍又從鄉軍裡挑人。歸根結底,這是一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

從操練場下來之後,李中易又去了軍械庫,軍械庫附近戒備森嚴,閒雜人等完全禁止靠近。

李中易走進軍械庫後,迎面就見十幾門6磅炮,一字排開,顯得格外的神氣。

“曉達啊,炮兵很關鍵,從大營裡選了多少炮兵?”李中易扭頭問廖山河。

廖山河拱手道:“李永堂不放心,非要親自挑人,如今,挑走的炮兵大約一千人左右。”

李中易點了點頭,如今的火炮產量,每年可達二百餘門。這些火炮,除了配備朝廷禁軍之外,水師那邊還需要更多數量的12磅炮。

說句心裡話,每年生產兩百多門火炮,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如果天下的數百軍州都配備齊全,這麼點數量遠遠不夠分的。

不過,如今的炮營,已經提升爲了獨立兵種,成爲了炮軍,其都指揮使依然是李永堂。

關於炮軍,最麻煩的不是火炮的產量不足,而是火硝的產量遠遠跟不上作戰的需要。

自從有了火炮之後,整個大軍的後勤系統,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這主要是,攻破城門主要依靠火炮了,而不是靠堆人頭的所謂雲梯、登城車等器械。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從中原通向各個方向的官道,依舊是泥土路。

這種泥土路,只要是下雨天,必定是坑坑凹凹,這就給火炮的機動,製造了極大的難度。

經過實地考察之後,李中易比較滿意的離開了軍械庫,在廖山河的陪同下,去了士兵們的宿營地。

按照條令的要求,西郊大營內的宿營地,必須符合技術要求,即不許漏雨,不許漏風,冬天要燒熱炕。

李中易隨意的走進一間營房,迎面就見,炕上的麻被疊得整整齊齊。由於燒了熱炕,室內暖烘烘的,一點也不冷。

在營房裡,李中易隨意拉開一條被子,仔細的摸了摸,發覺裡邊的填充物都是羽毛,分量也夠重,不由滿意的笑了。

打仗,打的就是錢、糧和輜重!

讓將士們吃不飽肚子,穿不暖,睡不好,還怎麼打仗?

廖山河心裡很清楚,李中易只要來大營裡抽查,最喜歡看的地方,除了伙房之外,就是將士們的營房。

魔鬼,永遠都藏在細節之中。

巡視完畢營房之後,李中易在廖山河的陪同下,來到了指揮部裡。

指揮部內,站滿了中高級軍官,李中易笑着擺手說:“都坐下吧,大家一邊磕瓜子,一邊閒聊。”

“喏。”軍官們併攏雙腿,立正敬禮之後,紛紛坐在了李中易的四周。

“下面的訓練計劃,是怎麼安排的?”李中易隨手抓起一把瓜子,笑眯眯的發問。

“稟皇上,受訓的兵馬,每天都需要武裝越野二十里。因路不好走,車馬難行,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大家的腳板功夫。”廖山河舔了舔脣角,繼續解釋說,“等基本隊列訓練告一段落之後,臣下以爲,應該開始戰陣合練。訓練結束後,考覈的標準是,第一軍第三營甲隊。”

李中易點點頭,第一軍第一營,就算是在全軍,也是最高標準的隊伍。其訓練標準之嚴格,世所罕見。

這時,一名參議忽然站起身,大聲道:“咱們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在對抗之中,訓練殺敵本領。末將以爲,還是應以第一軍第一營爲標準,比較合適。畢竟,知道差距,纔可以上進。”

李中易定神一看,敢情是張大克那小子,這傢伙腦子非常靈光,經常會神來之筆。

只是,張大克的性子比較跳脫,不怎麼沉穩。知總參議司事的楊無雙爲了磨練他,特意把他下放到了西郊大營裡來鍛鍊鍛鍊。

俗話說的好,寶劍鋒從磨礪出,好鋼就要用到刀刃上。

“心氣足,的確是件好事。但是,不能好高務遠,必須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李中易一邊擺手示意張大克坐下,一邊語重心長的說,“高標準嚴要求,必須切合實際。受訓的廂軍官兵,畢竟只是預備禁軍而已。”

如今,由於抄家得來的錢和糧,已經堆積如山,計劃中的統一戰爭,肯定會在來年的春季打響。

朝廷的禁軍,擴充到三十萬人,僅僅是第一步而已。畢竟,新增加的十萬新兵,和二十萬老兵不同,需要在戰爭中進一步磨合。

第70章 啞謎第1410章 水淹三軍第693章 破襲第1025章 重賞之勇夫第296章 第一次交手第1447章 互咬第631章 難堪第263章 何爲忠臣第651章 講武第567章 西出榆關第268章 求援第1413章 洪州城下第1437章 偶遇第907章 友盡之時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1171章 符茵茵呢?第1429章 禍從口出第1344章 秋闈省試第972章 走着瞧第1137章 起波瀾第1296章 破幽州第256章 帝之門生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451章 辣椒水第800章 死裡逃生第1107章 新型東廠第175章 朝奸第377章 權攝六宮第545章 羽林右衛回京第1208章 成不得大事第767章 殺戮第898章 北上榆關第442章 得罪第76章 兌現承諾第572章 溫水煮青蛙第53章 屠殺第303章 救星第二章 巨禍第403章 戰爭第625章 目標大名府第1343章 講武第469章 心理戰第392章 表態第1378章 召見錢俶第125章 下揚州(求月票)第496章 反擊(六千大章,求月票)第193章 總決戰第613章 燒烤第1042章 見曹王第1267章 有盼頭第165章 攪馬勺第290章 一代女傑第二十三章 心腹第920章 羣策羣力第597章 破襲第236章 密謀第1450章 少年講武堂第914章 天賜神兵第486章 攀扯第257章 製造內訌第377章 權攝六宮第203章 驚弓之鳥第580章 內訌第1089章 大魚來投第1120章 趙家兄弟第1414章 破洪州第164章 怨言第二十六章 驅敵升官第861章 腐蝕第297章 追殺第415章 搞鬼第四章 見面第165章 攪馬勺第778章 高麗版土改第284章 城破第1424章 班師第1191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110章 進宮第229章 升堂第1083章 服不服?第834章 正式上演第728章 就怕流氓有文化第768章 炮營第636章 動怒第383章 參知政事第1380章 考覈第1015章 軍管第321章 別苗頭第621章 賣命第679章 越野第1488章 勸降第498章 故縱第1133章 交鈔第975章 好狗第1400章 接責第526章 收服第841章 謀虎第972章 走着瞧第86章 推拿第1215章 車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