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這無意中的一句話,卻是讓李龍心思忽然之間就活泛了起來。
外甥不太瞭解國棉廠的現狀,畢竟這孩子從英國留學了兩年,回來之後又是滿地球的飛,而且以前全家十個大人有六人在國棉廠上班,每天回來說的也都是廠子裡的事情,可現在,家裡沒有一個人在國棉廠上班了,所以外甥對於國棉廠的現狀也僅限於從其他人那裡得來的道聽途說。
可外甥不知道,李龍卻是對國棉廠的現狀極爲了解啊。
這家廠子以前是屬於大型國有企業,建立於上世紀的五十年代末,到現在已經有整整六十年的歷史了。以前紅火的時候,國棉廠的職工是整個天衢市居民都羨慕的一羣人,工資高、福利好,還有住房分配。可現在,明明市場要比十多年前好很多了,可廠子的情況卻是每況愈下。
廠子鼎盛的時期,整個廠子有接近七千職工,整個廠區內所有車間的設備,都是全天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運轉,工人也是實行四班三運轉。生產出來的棉紗和布匹,那都是國家免檢產品,供不應求。
可是現在,偌大的廠子中僅僅剩下不到一千職工還在勉強堅持着,生產出來的紗布就是賠錢賣都沒人要,而且廠子現在也徹底被恆豐紡織給託管了。
要知道現在的恆豐紡織,以前就是天衢第二棉紡廠,俗稱“二棉”,那時候可是國棉廠妥妥的小弟,在十多年前,恆豐甚至都沒辦法開工。
但真是風水輪流轉啊,當年連設備都開不起來的二棉,當年只能在低處仰望高高在上的國棉廠的二棉,如今竟然成爲了國棉廠的託管者。而且以前國棉廠很多的精英人員,也大都被逼的從國棉廠辭職,然後轉投到二棉的懷抱,爲二棉的飛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國棉廠也不是徹底沒救了,主要就是因爲管理層的緣故,讓國棉廠揹負上了沉重的債務,銀行再也不鬆口子貸款了,以至於設備無法更新換代,生產出來的紗布自然也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這才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了現在這種奄奄一息的現狀。
李龍很清楚,其實國棉廠還是非常有底蘊的,因爲國棉廠別看現在不行了,但國棉廠卻是擁有一個巨大的底蘊,那就是幾十年來培養起來的技術工人。
一個棉紡織廠最關鍵的技術工種不是紡紗或者織布工人,而是在於車間裡的保全工。這些保全工纔是一個棉紡廠最根本的技術支撐。
一個棉紡廠如果擁有一批技術和經驗足夠強大的保全工,那麼這些保全工就能時刻讓設備處在一種最佳的狀態運行,能夠極大的降低紗布出現次品的概率,還能夠提升紡機和布機的工作效率,降低各方面的損耗。
換而言之,一個棉紡廠的保全工如果足夠強大的話,那麼這個棉紡廠只要領導不腦殘,不偷偷摸摸的往自家撈東西,那麼這個棉紡廠就算是想倒閉都困難。
但可惜的是,天衢國棉廠明明擁有一大批技術和經驗都極爲強大的保全工,卻破天荒的出現了這樣詭異的、快要倒閉的局面,這裡面的情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別的李龍不知道,但李龍知道的是,近二十多年來擔任國棉廠領導的那些領導,在自己的老家都有屬於個人的棉紡織廠,效益還都相當不錯。而且一些前任領導的兒女,都依靠倒騰紗布發了大財!
這是全天衢市都知道的事情,但這些前任領導現在都安安穩穩的活的瀟灑......
可這卻苦了那幫從國棉廠成長起來的工人們。不得已,國棉廠很多技術高超的保全工全都被迫從國棉廠辭職,然後自己到南方或者是其他棉紡廠找工作。這其中就連李龍的大姐夫,也就是楊靖的大姨夫也曾經這麼做過。
當年楊靖的大姨夫那可是整個國棉廠響噹噹的噴氣織機技術大拿啊,現在呢?因爲歲數大了,沒法再從南方幹這種體力活了,只能依靠給銀行做保安發的那點工資來勉強繳納養老保險,要不是楊靖從英國發了財,回國之後開起了車行,估計楊靖他大姨夫現在還在給銀行做保安呢。
像楊靖大姨夫這樣的人,在國棉廠還有很多。李龍的好幾個小學同學,現在就是在南方給私人棉紡織廠打工,他們憑藉着自己的技術,在那些廠子裡統統都成爲了技術大拿。甚至有一個李龍相當不錯的哥們,在一個南方私營企業中憑藉着技術做到了專管技術的副總,還有股份呢!
還有一些保全工被二棉,也就是現在的恆豐挖了過去,結果恆豐的技術力量立刻提升了一大截,出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所以說,這些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老保全工纔是一個廠子的底蘊所在。
而且李龍還知道,這些出去打工的老技術工,對於國棉廠的感情都很深,哪怕是那個在南方做到技術副總的哥們,每次回來聚會喝酒的時候都會大發感慨——如果要是國棉廠能夠恢復過來,我保證會立刻回來上班的。
這哥們這麼說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能,是吹牛比,可誰又能知道一個人在遠離家鄉上千公里的南方飄着,父母老婆孩子朋友都不在身邊,吃喝也不習慣,氣候也不適應,雖然賺錢不少,可他們就像是無根的浮萍。誰又能瞭解他們內心的苦呢?
如果他們年輕二十歲,肯定是不會說這種話的,可這些人大都四十多歲了,這種在外面雖然能賺錢但卻無法給他們家的感覺的漂泊,其實才是他們最恐懼的事情啊。
國棉廠現在的設備雖然早就已經落後了很多,但這些不是問題。國棉廠現在的廠房還不算落後,只要能夠找來一筆資金更換設備,然後要是能夠再把這些技術工人全都找回來,哪怕是找回來一半,估計國棉廠很快就能起死回生。
當然,要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先有一筆足夠的啓動資金。
想到這裡,李龍看了看自己的外甥,有心想說,但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沒有吱聲。
老舅的表情楊靖可全都看在眼裡了,最終看到老舅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楊靖知道有些話是該自己說而不是讓老舅提出來。
“舅,是不是對剛纔我的那個提議動心了?”
李龍掏出了煙盒,抽出了一根菸點燃,“廢話,能不動心嗎?如果要是有可能把國棉廠接收過來的話,我還到真想試一試呢。南方的那些私營棉紡織廠一個個的都很紅火,我就不信這國棉廠恢復不過來。”
頓了頓,李龍長出了一口氣,“看看二棉吧,以前二棉都已經宣佈破產了,結果私人一接手,變成恆豐了,恆豐現在多麼紅火?我說爺們,你說我要是接手國棉廠的話,能不能也像恆豐的陸總那樣,讓國棉廠起死回生?”
楊靖想了想說道:“舅,光憑您自己,您絕對做不到這一點。不過如果您能夠找到一些足夠有能力幫您的,還有,您得接受我給您的投資,那麼國棉廠起死回生不算什麼難事。”
“真的?”
“嗯,反正我覺得這不是什麼難事。老舅,現代棉紡織行業的起源地您知道是在哪裡嗎?”
“呵呵,這個我還就真知道,是在英國,確切的說是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大曼聯所在的城市。”
楊靖點了點頭,“沒錯,世界上第一家由蒸汽驅動的紡紗廠於1781年在曼徹斯特開業,隨後,在歐洲工業革命的脈動下,截止到1853年,曼徹斯特一共擁有了不少於108家的棉紡織廠,當時曼徹斯特出產的棉紗和布匹,佔據了全球80%的產量,所以曼徹斯特也被命名爲‘棉都’!”
“曼徹斯特的棉紡織行業一直輝煌到二十世紀,但後來,曼徹斯特的棉紡織行業開始衰敗,到了1980年,曼徹斯特的最後一家棉紡織廠也徹底關門,曾經興盛了接近兩個世紀的棉紡織行業也徹底離開了曼徹斯特。不過,據我所知的是,在前幾年,在原大曼徹斯特的tameside,也就是前tower工廠的舊址上,一座嶄新的棉紡織廠重新建立了起來。這家新棉紡織廠採用了德國人生產的卓朗環錠紡紗機,專門生產精梳六十支及其以上的極細緊密棉紗,專打高端棉紗市場,而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益。”
老舅點了點頭,“沒錯,我也聽幾個哥們說過這方面的事情,目前全球棉紡行業的高端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所以,如果我要是接手國棉廠的話,我肯定也會專門做高端棉紗和布料。高端產品才代表着高額的利潤啊。”
看到老舅確實是動心了,楊靖笑道:“舅,如果您真想做的話,我鼎力支持您!別的不說,先給您來一億美元的無息貸款怎麼樣?不夠再貸!有了這筆錢,不管是智能環錠紡紗機還是噴氣渦流紡紗機,您可以隨便換,至於織機這方面,不管是劍桿織機、片梭織機還是噴氣、噴水織機,甚至就是多相織機和磁力引緯織機,您也可以隨意換!不管是曰本的還是德國的,又或者是意大利和比利時的,只要您相中了,您就可以盡情的購買!怎麼樣,老舅,外甥這個提議您接收嗎?”
老舅笑眯眯的搓了搓手,看着楊靖說道:“要不咱就試試?”
楊靖嘿嘿低笑道:“舅,試試就試試!您外甥別的沒有,但給您提供足夠的資金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