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初抵94年(跪求首訂!)

看到這個提示,楊靖這才意識到原來選擇不同的時空節點,兩個世界的時間流速還不一樣呢。

不過這樣更好,那邊的時間流速越快,對現實世界的自己就越有利。

只可惜,聖戒現在就只能以十年爲界限來選擇時空節點,要是能夠精確到年或者某一天,那才叫厲害呢!

但這樣也很不錯了,最起碼自己能夠自主的選擇穿梭到哪個十年段。

現在是2017年,如果選擇二十年的時空節點,最早也就是能夠穿梭到1997年,貌似沒多大意思啊。

“那乾脆就選擇三十年內的時空節點!最起碼能穿的早一點,萬一要是直接穿到1987年,那才叫好呢!”

華夏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時期,對於玩古董想要撿漏的人來講,八十年代無疑要更好。

想到這裡,楊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三十年內的時間節點。哪怕穿梭到1987年只能停留一天,那也好啊。

當楊靖選擇了這個時空節點之後,熟悉的一幕再次發生。楊靖只覺得自己的眼前一花,下一刻,眼前的場景就全都變了,到處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楊靖閉上了眼,讓自己的眼睛慢慢的熟悉這種黑暗之後,這才睜開了眼。

這個時候楊靖才發現自己竟然處在一個大工地的旁邊,向四周望去,周圍除了工地就是低矮的平房,白天見到的的那些高樓大廈,此時已經全然不見。

楊靖也不知道自己這是穿梭到哪一年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是在1996年之前。因爲楊靖好像記得自己入住的豫省大廈好像是在1996年開業的,現在這裡明顯還沒有豫省大廈的身影,那就說明這個時候豫省大廈還沒有建起來,那最起碼就是在1996年之前了。

而且原本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與豫省大廈之間的朝陽婦幼保健院,現在還是矮矮的幾層高的小樓,渾然沒有以後那幾座十好幾層高的大廈。至於百環花園小區,更是連個影子也沒有,那裡全都是平房呢。

擡手看了看錶,正好是凌晨三點十分。楊靖緊了緊雙肩包,邁步向着北邊走去。

剛剛過了朝陽婦幼保健院,前方就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聲音不大,但很亂,似乎有很多人都在刻意壓低聲音在交談。但因爲人數太多,所以不管怎麼壓低聲音,那些聲音還是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擋都擋不住的嘈雜聲浪。

這種聲音楊靖其實也挺熟悉的。他小時候外公帶他去逛天衢的鬼市時,聽到的也是這種鬼鬼祟祟的聲音,很熟悉,但也有點陌生。畢竟都過去將近二十年了。

向前又走了一小段距離,楊靖就看到了潘家園舊貨市場。

不過這個時候,除了藉助着有些昏暗的路燈能夠大體的看清楚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圍牆,其他的地方一概是看不到,倒是在遠離路燈的位置,有不少的人都在那裡,端的是人影憧憧,頗有一番陰森的氣氛。

楊靖拉住了一個騎着三輪車的中年男子,從兜裡掏出了一盒駱駝煙,抽出了一根遞了過去,笑着問道:“這位大哥,我剛從外地來,請問今天是幾號啊?”

那位騎三輪的大哥三輪車上拉着不少東西,不過都用彩條布蓋着,應該是一個擺攤的。

那夥計藉助着三輪車前面的車燈,看到了楊靖拿出來的駱駝香菸,就笑着說道:“呦,還是外菸呢!得嘞,抽一根。”

三輪車伕點燃了煙,深深地吸了一口這才說道:“小兄弟是外地人?”

楊靖點了點頭說道:“英籍華人,剛從西京坐火車來到燕京,這不聽說潘家園挺有名氣的,就過來逛逛。”

三輪車伕笑着說道:“今兒個是11月18日,週六,您算是來對了,再過一會兒市場就開門了,今兒個正好是開鬼市的日子,有的是好物件等着您呢。”

楊靖笑着說道:“那感情好,我最喜歡鬼市了。對了,大哥,今年是哪一年來着?”

那三輪車伕一愣,隨即笑道:“小兄弟您這是昨兒個喝酒還沒醒過酒來吧?怎麼連哪一年都忘了?今年可不就是1994年嘛。”

楊靖一聽這個,心裡就有數了。

潘家園的鬼市大約是在1985年才逐步開始恢復的,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燕京城中那些玩古玩的忽然來了一個“十字軍東征”,城裡的鬼市很快就從宣武公園、長椿街國華商場、鼓樓那邊迅速的轉移到了潘家園、沙板莊這一代。

到了1992年,潘家園這一塊兒已經有了五百多個攤位了,而且意識到“堵不如疏”的管理者,也開始在這裡興建起大棚區,讓這些在路邊擺攤的“游擊隊”,儘量的遷移到市場內的大棚區,這就是最初的潘家園舊貨市場。

不過那時候只有大約一百多戶的棚戶,其餘的游擊隊雖然也搬到大棚區了,但依然還是以地攤爲主。

現在是1994年,潘家園舊貨市場雖然已經形成了,但還遠沒有以後的那種規模。不過每逢週末的這兩天,還是會有大量的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這裡,因爲這兩天正是潘家園開鬼市的日子。

等到了四點半市場的大門一開,這些聚集在外面等待的人就會全都涌進市場。

不過此時也有不少的人已經開始交易了,畢竟這個時候潘家園雖然已經形成了市場,但同樣也有不少的游擊隊存在的。

其實潘家園之所以這麼迅速的發展起來,併成爲燕京乃至全國最大的舊貨市場,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就是在這個時代,伴隨着燕京的舊城改造,老燕京人紛紛離開了祖居,家裡的舊貨、舊傢俱、舊建築部件大量流向潘家園,使得這裡的古玩市場的味道越來越濃。

第二個原因就是潘家園離使館區近。當潘家園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之後,那些老外們突然發現,這裡原來也能淘寶,先有秀水街,後有潘家園,朝陽這兩塊初期不起眼的野市兒,成了老外眼中最有燕京味道的所在。

當然,對於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正式出現,一個外國人功不可沒。那是在兩年前的1992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剋的夫人到潘家園來淘寶,據說到這裡的淘寶經歷還寫進了這位前法國第一夫人的回憶錄。

正是因爲有了這麼多的促進因素,所以才導致了九十年代潘家園市場的紅紅火火。現在雖然是1994年,可潘家園的紅火在這個寒冷的凌晨已經初現端倪了。

楊靖看了看錶,發現距離開大門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呢,於是他就準備現在外面逛逛。

這個時候,東西走向的潘家園路還沒有擴建呢,還是一條很狹窄的小公路,在市場的這一段區域內,連個路燈都沒有,還不如剛纔走過來的華威路好呢。

可就是在這種黑的差點就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足有幾百個游擊隊已經把攤子支起來了。

這幫子游擊隊支攤子也方便,塑料彩條布往地下一鋪,弄上幾塊磚頭一壓,把東西往彩條布上一擺,這就是一個攤子。

此時潘家園路路北的華威北里社區還沒有雛形呢,那裡全都是平房,樓房一個見不到。

這些游擊隊就把攤子擺在公路的兩側,一個挨一個,除了自帶的昏暗電池燈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什麼發亮的東西了。

一些顧客正在這些影影綽綽的燈光下看着東西,時不時的與攤主低聲交談兩句,有些講究的,乾脆連話都不說,手裡比劃幾個手勢就能談妥一件物件的歸屬權。

凡是能夠用手勢就能談妥一筆生意的,大都是買家中的“老鷹”,最不濟也是一個“老狼”。

所謂的“老鷹”,就是俗話中的“高手”,這類人通常都是地攤攤主的噩夢。這些人大都是由文物專家、資深玩家、資深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也逛地攤,所有的物件在他們的眼睛裡都是分毫畢現。

次一等級的叫做“老狼”,也就是所謂的“次高手”,這類人由有經驗的眼力比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組成。這些人也都非常的厲害,是古玩市場實際的高手。他們經驗豐富,水平較高,購買能力強,心理素質好,一般不大會上當。通常這類人不會去關注那些擺滿假貨的攤位,能夠很迅速的在混亂不堪的地攤貨色中發現好東西。他們熟稔各類假貨仿貨的特點,能夠自動過濾不需要的信息。一旦看準了東西就議價出手,沒什麼東西的時候不會在古玩市場裡流連瞎逛......

可不管是老鷹還是老狼,在鬼市開市的時候,他們都會出現在這裡。你想要淘個大開門的好物件,概率最大的地點就在鬼市上。

即便是在楊靖傳過來的原本時空,每到週末潘家園開鬼市的時候,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老鷹和老狼就都會鑽出來,湊到鬼市上去淘寶。

雖然現在還沒有開門,可此時市場外面的潘家園路上已經聚集起了最少上千人。楊靖把揹包翻過來掛在胸前,跟着人流慢慢的從西向東走。

走了沒多遠,楊靖就被一個地攤給吸引住了。這個地攤是一個典型的游擊隊地攤,地攤老闆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個頭不高,他的攤是一個大約二乘二的塑料布,一盞電瓶燈擺在攤子跟前,一個從手電筒上拆下來的小燈泡散發着昏暗的光芒。

攤子雖然不大,但上面擺放的東西確實不少。攤子的一半擺放的是完整的瓷器,另外一半則是一些碎瓷片。

此時攤子跟前有三四個人正在駐足,其中一個身穿中山裝的老年人手裡正拿着一個盤子在那裡仔細的觀看,周圍的幾個人都不吱聲,只是在看着那位老人看那個盤子。

吸引楊靖的,正是這位老人手裡的盤子。

這裡的燈光雖然昏暗,但在楊靖這個位置,那位老人手裡的盤子卻是能看的聽清楚的。最吸引楊靖的不是這個盤子的大小和器型,而是這個盤子中那遍佈的“裂紋”。

沒錯,這個盤子哪怕在昏暗的燈光下,依然能夠隔着兩三米就能看清楚上面遍佈的“裂紋”。那些裂紋極爲清晰,遍佈整個盤子,乍一看,就好像一個盤子被摔得粉碎,然後又用膠水粘合起來一般。

楊靖當然知道這個盤子絕對不是用膠水粘合起來的,因爲在華夏的歷史中,有一種大名鼎鼎的瓷器就呈現出這種典型的特徵,這種瓷器的名字就叫“哥窯瓷”。

在華夏的瓷器史中,宋代的瓷器佔據着極爲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代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更是華夏瓷器史上最璀璨的五顆明珠。

宋五窯中的哥窯瓷,就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金絲鐵線”,也就是瓷器的表面看起來就好像是破碎的一樣。

事實上,哥窯瓷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是當時的制瓷師們故意而爲之的。

南宋時,處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在浙省龍泉建窯制瓷,哥哥建造的窯爲琉田窯,又名哥窯,弟弟建造的窯則爲龍泉窯,又名弟窯。

哥哥在燒製瓷器的時候,因爲瓷胚和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瓷器釉面上便會出現一種自然開裂的現象,其紋片如網交織、如冰破裂。然後再用墨汁、茶葉汁、沒食子酸等有色液體爲着色劑人工從裂紋中滲透進去,着色後顏色很深,就形成了金絲鐵線。

這種着色手法,大紋片由於粗而深,着色劑很容易滲透進去,着色後顏色很深,十分醒目,小紋片由於細而淺,着色劑不容易滲透進去,着色後顏色較淺。深色紋片與淺色紋片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網絡,裝飾效果很強。

這就是哥窯瓷最著名的一個特點。

而現在,在那個老人手裡拿着的,似乎就是一件極爲罕見的哥窯盤子。

當然,楊靖也知道,那個老人手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拿的是真正的哥窯盤子,而應該是一個“傳世哥窯”盤子。

哥窯雖然名列宋五窯之一,但真正流傳下來的哥窯瓷卻是從來不曾出現過的,現在在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哥窯瓷,大都是從清宮中流傳出來的。而且這些瓷器因爲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徵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就連清宮宮中都把這種哥窯瓷稱爲爲“哥窯”的傳世品,因此後世鑑賞家也稱其爲“傳世哥窯”。

可即便不是真正的哥窯瓷,哪怕就是一個傳世哥窯,其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

楊靖也只是在圖片上見過傳世哥窯,真正的傳世哥窯楊靖也是從來不曾見過。

結果哪兒想到穿越過來還沒有一個小時呢,一個看起來就好像是大開門的傳世哥窯盤子就這麼出現在自己的眼前。

PS:鞠躬感謝“冰鎮八度”、“pang/zi”各自500的打賞!

忽然之間就上架了,搞得老墨我有點不知所措,所以昨天晚上連夜坐飛機回來的。上架了,咱不求月票了,咱跪求首訂!

第六三零章 好人病第九九二章 九大鎮國之寶第六四三章 奢侈品品牌第二三六章 4.53億美元第四八七章 回家第二八四章 一萬塊!第三二七章 神奇!第一零六三章 零容忍政策第七三二章 颱風克火山第二七五章 《廣場協議》第八二九章 瘦子、南瓜和邱小姐第六三四章 大量收購第三五二章 幫忙第六七八章 沒地兒擱啦......第三五二章 幫忙第四七三章 金屬風暴第四九八章 演練第二七零章 邪惡的肖老第四六一章 千呼萬喚屎出來第一零四六章 幫助第一零零七章 **寶藏的第一個藏寶點第二六七章 吃虧是福第三零七章 絕望第五五四章 書畫第二九六章 屬於楊靖的翡翠倉庫第一七四章 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貝第八五一章 這裡是蒙大拿!第二八一章 奇怪的瓷器第三四二章 倉庫中的老傢俱第二十八章 內畫壺第四九二章 文保第四三三章 花樣作死第八二五章 陪你把官司打到天長地久第一零九章 同學聚會的消息第三十七章 開始傳送!第三八三章 善後第六四三章 奢侈品品牌第五零三章 有的是資格去土豪第一零五三章 這一家三口第九一九章 驗收第五五二章 陪葬品第八五九章 潛在水下的惡龍第二六八章 大千先生的作品?第三六三章 辛苦了第一一六章 同一個號碼同一個人第七九五章 盤點家底(上)第六八五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三八零章 武裝成刺蝟第七二一章 嚇尿褲子的路霸第四零一章 男人,還是要用尺寸說話第十三章 純剩六百鎊第五四零章 胡思亂想第三百章 示警第五九三章 C4第五十四章 果然還是原來的味道第三三零章 有錢的就是大爺第九零二章 牛比的馬丁.鮑曼第三一五章 入地無門第二章 富豪的垃圾處理者第七七七章 送錢第五三五章 殄文石碑第六三九章 進山第七六零章 楊靖挺失望第九十九章 腕子上戴着一輛車第九十六章 賭石?哥們一竅不通!第八九七章 駕駛員的一番話第八二八章 塞米伊第五一六章 一套第六零八章 破敗的機場第五二二章 位置第三九九章 試探第五七三章 嚇唬郭小襄第五一零章 梅隆家族第九九七章 準備婚禮第一七九章 汝窯碎瓷片第七三九章 寶石第六五三章 聖戒的侷限性第四四五章 犯規!第一五一章 出處第九六七章 1992年,1992米!第九八六章 匯聚第三七一章 大師們很疑惑第七三九章 寶石第六六零章 聖喬治礦第六十一章 準備回家第三三七章 國籍第五十九章 海盜航海圖殘片第一二七章 八百萬第四六六章 狼牙第四十三章 鐘錶鋪第六二三章 建議第七六四章 寶藏獵人第八六三章 可以掀翻棋盤的人第五二五章 線索六三五章 小靖,我們發了!第五七四章 拉包爾第四一八章 洶涌咆哮第八一七章 意外的過程第二七五章 《廣場協議》第五五五章 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