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平穩過渡

顧家有子三人,次子顧苗和王瑞等年紀相仿,在經營方面頗有建樹。正是因爲他的堅持,顧家纔會進入交易所買股票,否則以顧思之的想法,是不可能碰股票的。

說話這人,便是顧苗的好友,顧思之氣得太陽穴青筋蹦跳,咬牙切齒,但終是沒有當衆發作,回家的次日便病倒了。次子來探望,也被他拒之門外。

交易所如火如荼時,危機也在隱現。就像顧思之說的那樣,在新鮮勁過去之後,大家也開始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投資的股票,到底值不值那個價錢。股市在一輪瘋漲後,進入了瓶頸期,雖然沒掉價錢,但是也停滯增長了。看這個情況,大概用不了多久,就真的曇花一現了。

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相對於看不見摸不着的股價,銅錢的本體價格還是堅挺的。投資者們對於銅的儲存意願,還是大於把錢投資到流動性的資產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途徑,那便是打破人們對銅的固有觀念。

大唐商報適時地,把會寧發現巨大銀礦山,以及倭國發現巨大銀礦山,並且已經付諸於開採的消息,完全公佈了出來。這次消息的披露是詳實的,不但介紹了儲量和未來的預計產出,甚至現在的產量有多少,都全部公開了。

消息一出,舉世譁然。

朝廷這是在搶!

這年頭,誰不知道朝廷窮?若是沒有橫空出世的李牧,國庫到現在還揭不開鍋呢。出來一個李牧,攪動得天翻地覆,幫朝廷賺了全天下的錢還不夠,這又挖出來倆銀山。這不是搶劫是什麼?

我們辛辛苦苦賺錢,那是要本錢,要投入,要經營的,您可好,直接從土裡挖,而且還是那麼大礦山,幾輩子都挖不玩的礦山。這些錢流入了市場,物價還能穩住麼?

這可是銀啊,銀比銅貴,如果這麼多銀流入市場,銅錢勢必大幅貶值。到時候貯藏在家裡幾代的銅錢,豈不是要一文不值麼?

銀礦的消息,像是漲了翅膀一樣不脛而走。引發了一輪巨大的恐慌,各地的士紳惶惶不可終日。有人試圖鋌而走險,但此時的大唐,也不是隋末的時候,朝廷兵強馬壯,是你想鋌而走險就能鋌而走險的?

況且,在消息發出來之前,兵部內部就已經通傳過了。明年大唐要逐步推行募兵制,已經是府兵的軍人,享有優先待遇。成爲了募兵之後,當兵就有糧餉了。在這個前提下,想股東軍士造反,簡直是癡心妄想!

造反不可能,那就只能接受了。

錢越來越不值錢,想要保值的最佳辦法,就是把它花出去,趁它還沒太不值錢的時候,把錢都花出去,變成保值的東西。

什麼東西保值?頭一個,土地!可是貞觀土改的新政正在全國推行,土地的私相售賣,與大唐律完全牴觸。想要囤積土地保值,已然是一條絕路了。

第二個,銅錢貶值,白銀貶值,那把銅錢變成黃金不就成了?

大家也都是這樣做的,一時間全國的首飾店都遭到了瘋搶,黃金一天一個價,最終有價無市了。顯然黃金的儲備量,也不足以抵擋這次的衝擊。

就在此時,洛陽交易中心宣佈,與揚州交易所一樣,接受民間資本的入住。手裡拿着錢沒地方花的人,立刻像是找到了臭肉的蒼蠅一樣,全都撲了上來。

既然錢沒地方花,我開個買賣總行了吧?朝廷對此也是默許支持,只要是能容納勞力,對社稷有利的買賣,米麪布油煤炭礦石等等等等,只要是生意,審計了之後全都允許掛牌。無數民間資本流入,洛陽交易中心竟然在三日內,創造了淨流入資金百萬貫的壯舉。

揚州這邊也不敢人後,作爲江南唯一的交易所。資金儲量並不比洛陽那邊少,如王瑞所說一樣,大勢所趨勢不可擋。終於也在交易所成立二十日後,達到了單日交易額過百萬貫。

這一輪一輪的融資,不知造就了多少腰纏萬貫的富豪。同時,一個買賣一個買賣的誕生,也誕生了無數的工作崗位,吸納了無數勞力。但凡是有點手藝的人,都遭到了瘋搶,隨着物價的上漲,這些工人的工錢也在上漲,一個月之內,工錢翻了一倍。現如今在揚州城,一個普通的勞力也要二百文一天了。

物價上漲,引起了李世民的擔憂。但是關注了一陣,他發現物價雖然上漲,但是市面上並未引起騷亂。原因是雖然物價上漲了,但是百姓的收入也上漲了,即便產生了一些抵消,但總體上來說,百姓可以支配的錢財相對於從前變多了。

而且隨着收入的增加,以物易物的情況得到了改善。從前百姓之間的交易,喜歡以物易物,而有些東西不便分割,讓交易很難進行。現在則不一樣了,做一天工就有百文錢入賬,一切東西都可以進行量化,交易也更容易了。

李世民想不通問題的所在,便把李牧叫來,讓他解釋。

“陛下,這個道理其實不難理解。物價上漲,原因很簡單,市面上的錢多了而已。但陛下想想,市面上的銅錢變多,只是因爲臣放出去銀礦的消息麼?便是一座金山銀山,數量也是有限的。更何況這錢還沒煉出來,還在石頭裡。歸其原因,是因爲天下人擔心,朝廷會因此而得利!”

“擔心朝廷得利?”李世民憤然道:“他們怎敢如此?難道只有他們可以得利,朕就不可以得利麼?這是什麼道理!”

“陛下,這其實也不能怪天下人。凡是人啊,對待錢財的事情,都有一個樸素的道理。那便是,如果這錢是辛苦得來的,那就是正當的,即便有人嫉妒,也不會說什麼。但若是像這樣,從石頭裡挖出來的,而且是一大筆錢,他們就會覺得心裡不平衡。但是他們有什麼辦法呢?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於是只能被動的接受。”

“他們明知道,這銅錢日益貶值,爲了抵消貶值,就一定得把這些錢花出去。而之前朝廷推行土改,已經堵死了他們囤積土地的可能性。而其他的投資,也不足以容納如此短時間內龐大的資金,恰好此時,臣開放了洛陽交易中心,給北方的門閥們一個投資的渠道,他們自然而然,不管想不想接受,也得接受了。”

“這天下根本就不缺錢,只是這些錢,統統都在世族的府庫裡,人人都在藏錢,流通的錢卻是鳳毛麟角,現在市面上流通的錢多了,自然物價上漲,銅幣貶值了。”

“但是凡事,都要回歸一個根本。根本就是,銀礦還在石頭裡,咱們開採的銀,還沒進入流通。那麼,實質上,讓銅幣貶值的要素其實是不存在的。現在的情況,是因爲人們有了貶值的預期,於是……那本該是藏在府庫中的錢,統統流通起來,人們不敢藏錢了,市面上的錢增加了無數倍,更多人爲了將錢換成柴米油鹽甚至布匹以及一切民生物資,自然而然……這些東西也就隨之水漲船高。”

“所以當他們回過神來發現,其實銅幣沒有他們預期的貶值那麼多,而他們手裡的現錢卻實打實的少了,瘋狂的投資就會停止。物價上漲也會停止,一切會慢慢回到原有的軌道,銅幣也會再次升值。”

李世民皺眉道:“這樣說,交易所豈不是要關門?”

李牧笑了笑,道:“自然不會,首先,交易所催生的是無數的商鋪,牽扯無數的產業,這些產業發展起來,肯定是賺錢的,他們既然投資了,能隨便的撤回麼?有很多的牽扯。另外,臣也不會允許此事發生。當市面上的銅幣即將升值的時候,臣就會把儲備的白銀投入到市場,這樣一來,銅幣就又有了貶值的實質,市面上的流通的錢也會增多。而這樣投入的錢,纔是能爲陛下所用的額外的錢!”

李世民蹙眉思索了一會兒,道:“你是說,用這些本不在市面上的錢,投入到市面上裡面買東西,那豈不是說,朕在空手套白狼?”

“呃、”李牧臉色尷尬,其實這個道理,跟後世開動印鈔機沒有啥區別,不要臉是有點不要臉,但是有效啊!

李牧咧咧嘴,道:“事兒是這麼回事,但話不能這麼說呀,陛下富有四海,怎麼能說是套呢?臣斷然不許陛下這樣說自己!”

“不是朕,是你!”李世民哼了一聲,道;“你可真是好算計啊!”

“陛下這樣說臣,可真是冤枉了。臣有什麼辦法?陛下又要休養生息,又要征伐高句麗,錢從哪兒出啊?臣是絞盡腦汁,纔想出這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陛下怎能說臣是好算計呢?”說罷,李牧一臉決絕之色,道:“若爲陛下效忠,爲江山社稷,爲百姓謀福是算計,那臣就是算計吧,這個罪名,臣認了,就讓史官寫在史書上,讓後世唾棄臣吧!”

後世唾棄?怕不是萬世景仰吧,李世民懶得跟他糾纏,道:“總之如今市面上,還是有一絲擔憂的情緒,馬上就要過年了,朕要你在過年之前,讓所有事情塵埃落定。朕指望過個消停年,過了年,朕也得回長安了,承乾年幼,處事還是少些分寸,朕久不還朝,恐出亂子。而且,皇后的病,朕也十分憂心。”

說道長孫皇后的病,李世民眉頭緊鎖:“三年前,孫神醫說要去找雪蓮給皇后治病,一去音信皆無。朕派人尋找,也沒有一絲消息。想來是指望不上了,日後揚州港通聯四海,若是有什麼對症的好藥,要替朕和皇后細細留意。”

李牧答應下來,李世民有些乏了,便讓李牧告退了。

……

安置村裡,已經逐漸適應了新生活的突厥人們,也即將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大唐年’。

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風俗,突厥人是沒有‘年’的概念的。嚴格來說,突厥人都沒有準確的歷法,他們的歷法,是根據四季變換的,冬天來得早些,春天來的晚些,上下差個半月一個月的,對普通百姓來說都是正常的事情。也沒人在乎這個。

但是在中原,卻不能這樣,中原人一向都很注重節令。過年,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可馬虎不得。

對於突厥人要不要過年這件事,負責安置的‘白領子’們也有過討論。最終還是議定,爲了讓突厥人更快地與本地人融爲一體,要過年,而且要好好地過。在層層彙報之後,最終上面批覆了下來。過年的時候,休假七日。所有安置村的管事們,要把過年的禮儀,都教授給突厥人,但是不可強制。給予其選擇的權力,並且過年的時候,要組織一些聯歡活動。要考慮到突厥和本地人的差異,求同存異,歡度春節。

過年都想樂呵,聯歡正好對了所有人的心思。突厥人雖然說漢話還不甚利索,但是在能歌善舞的方面,卻是一點也不輸的。幾乎是個突厥人,都會一點舞蹈。他們的舞蹈貼近自然,律動也不似中原音律刻板,帶有特殊的異域風情,尤其是那些來到江南兩個月,每天都吃得飽,臉上去了菜色,已經恢復紅潤的突厥少女們,舞蹈起來更是有別樣的魅力,把本地的小夥子們迷得都找不着北了。

當天,就有不知道多少人,拜託到了管事的頭上,想求他們保媒。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是沒有什麼門第之見的,不會因爲姑娘是突厥人,就看低人家一層。

管事也樂得保媒,因爲上頭說了,促進融合是第一要務。能有什麼比聯姻更加促進融合的事兒了?在詢問之後,只要兩家彼此都有心思,管事的也是樂見其成,趕着春節,又是娶媳婦兒,安置村裡透着喜氣洋洋。

年後初八,李世民終於踏上了返程之路。

第817章 蛇靈聖女第211章 身世(卷終)第471章 牧有一計第51章 煤爐、火牆、盤炕第529章 身份查明推書:《大唐第一狠人》第293章 獨立團第667章 都在忙活第860章 暗流涌動第92章 好買賣第563章 荒唐君臣【讀者必看!】11月加更計劃及書友羣相關第529章 身份查明第511章 早有安排第889章 能者多勞第924章 佛光普照第362章 峰迴路轉第357章 終相見第897章 福地藍田第966章 商業中心第644章 內憂外患第188章 愛心高利貸第692章 黃雀在後第961章 刀和魚肉第938章 真正的勇士第136章 昔年秘聞第578章 三日之後第108章 往事第137章 叔侄第469章 透露消息第721章 猝然發難第779章 白馬寺第446章 地圓說第951章 微服私訪第226章 旺仔小饅頭第745章 忽悠玄奘第388章 一地雞毛第859章 虯髯客的蹤跡第377章 借力第865章 平叛就是這麼簡單第851章 孤家寡人第236章 鏡第526章 帝后夜談第398章 相信科學!第556章 塵埃落定第761章 公平公正第137章 叔侄第547章 攤丁入畝第121章 長安夜第96章 魏徵之女第36章 太上皇第132章 大軍還朝第250章 追封縣男第521章 誤導第717章 牢籠商賈第955章 目的達成第378章 暗流涌動第1018章 帶路黨第534章 歌功頌德第124章 這個學生教不了!第172章 又見瓔珞第234章 心太軟第121章 長安夜第845章 蛇靈寶藏第217章 衆生相第531章 死諫第753章 自怨自艾第847章 造反!第854章 隱藏的危機第391章 拿錢來!第323章 兩頭堵第106章 不得不做第985章 婦女能頂半邊天第657章 再相遇第429章 籌碼貨幣第402章 魅力無法擋第984章 走進科學第955章 一箭雙鵰之計第377章 借力第90章 官迷(月票加更)第719章 來錢道兒第75章 暗流涌動第289章 危機感第710章 這不欺負人麼!第1023章 復辟第989章 連番操作第164章 豎起一杆任賢旗第97章 替父出頭第646章 戰前準備第396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140章 痛罵第529章 身份查明第927章 憂樂第61章 分別第85章 賠本買賣第760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560章 另有安排第456章 霸氣側漏第902章 順我者昌第361章 話不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