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城下之盟(十三)

日本東京,兵變的餘波尚未完全平復,內閣以一種極爲不正常的形態存在。首相濱口雄幸徹底在兵變中嚇破了膽,這位在日本政界素有“獅子首相”之稱的鐵腕首相,完全淪爲了陸軍的傀儡。而由於濱口雄幸轉而不問政事,內閣大權則徹底落入陸軍手中,可新任陸軍大臣白川義則又在支那的失蹤,再一次使得本就脆弱不堪的內閣陷入動盪之中。

最終,由陸軍大將林銑十郎出任陸軍大臣,受命全權主持對支那戰爭事務。他對支那戰場的形勢既不解,又頭疼,淞滬一線皇國海軍投入了超過六個師團,一個海軍艦隊的龐大兵力,卻屢屢受挫,甚至連白川大將都在吳淞口那一次莫名其妙的海戰中生死不明,如果按照先期預計來評判這次戰役,皇國在淞滬的軍事行動已經可以算作失敗了。

再把視線投向北支那,滿洲一線的戰事順利的讓他難以置信,僅僅一個師團的關東軍幾乎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整個滿洲。山海關內的平津地區也同樣是僅憑北支那派遣軍爲主力,就將整個平津團團圍住,支那東北軍的首領張學良束手束腳,窩在北平城內不敢動作,躲在徐州的支那領袖蔣中正也坐不住,派了他的得力助手與皇國談判,企圖保住平津河北。

林銑十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愚蠢的支那人,如果不是怕貪多嚼不爛,皇國便是一口鯨吞了支那又如何?

“林銑閣下,北支那發來電報,何應欽擬了個條目,請您示下!”

陸軍省軍務局局長小磯國昭捧着一份電報打斷了林銑首相的沉思,他在月前的兵變後被晉升爲少將,並被林銑十郎由陸軍省整備局局長提到軍務局局長的位置,陸軍省兩大重要最重要的職位除了軍務局局長以外,還有一個是軍事課課長,而課長一職則由沒有受到兵變衝擊的岡村寧次大佐繼續擔任。

林銑十郎接過電報,一目十行看了眼,心中冷笑不斷,卻將那張薄薄的電報紙輕輕的放在桌子上,以審視的目光看着小磯國昭,說道:

“小磯君,說說你的看法吧!”

小磯國昭聽聞陸相大人出口詢問,忙立正頷首,道:

“支那人妄圖保住平津,因爲這兩座城市在軍事和政治上意義重大。但是東北軍並沒有決戰之心,只求自保,所以皇國應該趁這個機會一舉拿下整個河北,壓迫河南、山東,到時候連淞滬的僵局也會很容易的迎刃而解。”

說到淞滬僵局還是林銑十郎最爲擔心的地方,那裡有一直以來讓他提心吊膽的炸彈,支那將軍。當年綏東的隱痛還歷歷在目,如今上海又上演了這麼一處悲劇,第三艦隊的重創,白川大將的失蹤百分之九十和他有關。六個師團被困在上海與南京之間進退不得,皇國自明治革新以來最大的軍事失敗莫過於此。

小磯國昭的話讓他眼前一亮,以北支那的勝利抵消淞滬的失敗,目前看來或許纔是最正確的選擇。不過身爲皇國軍人的驕傲使然,註定了他不會甘心接受以六個師團的兵力對付支那軍竟然寸步難進的結果。

“皇國在淞滬戰場的困難也是暫時的,張治中的第五軍,支那將軍的第二軍和五十七師只要破其一點,便可全盤皆贏。”

如果說此前以北支那換取淞滬勝利的言論讓林銑十郎眼前一亮的話,那麼這句話則一針見血,正中他的心底。

“淞滬戰場的亂局連白川大將都沒能廓清,不知還有誰能力挽狂瀾?”更讓他擔心的是白川義則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如果再派去一名最高指揮官,此人將擔負極大的重壓,勢必會影響戰鬥的進行。還有更致命的一點,白川大將此時生死不明似乎是最好的結局,一旦確定其死訊,對陸軍士氣的打擊將加重。如果最壞的事情發生,他被支那人生俘,被打擊的將不僅僅是淞滬陸軍,整個大日本都將爲此蒙羞,血戰到底將再不可避免,但現在卻不是全面戰爭的最佳時刻。

目前雖然皇國在日軍動武的規模從北到南非常之大,但都被一直合理的控制在地方衝突之上。參謀本部制定的計劃也一直是以奪取最大利益爲主。而一旦確認白川大將被俘,那麼就再也沒有什麼能阻止那些少壯派軍官狂熱的戰爭想法了。

林銑十郎與多數的陸軍高層持同一態度,吞併支那是皇國堅定不移之戰略,但卻要穩紮穩打,步步爲營,一點點蠶食,一口鯨吞未免太過一廂情願。

不過激進的年輕軍官們這一次似乎挽救了皇國危局,關東軍作戰部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策劃的“滿洲事變”取得巨大成功,旦夕間奪取了整個滿洲,連支那的舊都北平都即將落入皇國彀中。北支那一連串的勝利同時也緩解了內閣面臨的巨大壓力,濱口首相不問政事,所有對外策略都落在陸軍頭上,所以解決掉內閣的壓力便是在爲陸軍解圍。

林銑十郎看了一眼面前的小磯國昭,他知道陸軍年輕軍官們成立了一個叫做“一夕會”的秘密組織。策劃“滿洲事變”的石原莞爾是組織成員,陸軍省軍事課課長岡村寧次也是這個組織的成員。就連這個小磯國昭也與他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他既要與支那人血戰,又必須控制住戰爭的規模,這是個讓他極其頭疼的難題。

少壯派軍官們越來越桀驁不馴,老傢伙們似乎已經很難再駕馭住他們,這些傢伙時不時就要搞出點事端來,挑戰內閣的底線,而爲了陸軍的利益與榮譽,內閣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爲少壯派們背書。

但換個思路想一想,他們天不怕地不怕,派一個去淞滬戰場說不定就能成爲打破僵局的一招奇兵呢!但終究是起了考較這個少壯派出類拔萃的軍官的心思,於是好整以暇的問道:

“白川大將折戟支那,皇國陸軍士氣受挫,在所難免,小磯君認爲委派何人去支那做指揮官合適呢?”

第576章 漢家四百州(三)第16章 美女初識第188章 澹臺繼澤第494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二)第67章 剿匪(一)第385章 點燃戰火第260章 無一命中第49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八)第50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八)第62章 總統出走第372章 學古人負荊請罪第428章 背地告狀第358章 黃老嘎出擊第4章 強敵初現第412章 軍長斷臂第237章 河內號的命運第133章 葛利高裡第427章 明目搶攻第444章 吳淞要塞(八)第138章 突襲第234章 偷襲與偷襲第198章 驛馬鎮第479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七)第576章 漢家四百州(三)第627章 可能不死嗎?第447章 吳淞要塞(十一)第181章 逃生第39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44章 鎮東洋的阻擊第78章 有陰謀第413章 我幹不了你幹第539章 再見(二十九)第81章 獄中演說第513章 再見(三)第550章 幽燕非故國(八)第354章 按兵不動第399章 田中的麻煩第151章 擊斃第275章 寧阿鎮守使第524章 再見(十四)第143章 波將金的屈服第83章 風起第397章 談判插曲第236章 昆都林汗的頭顱第227章 隆隆艦炮第576章 漢家四百州(三)第576章 漢家四百州(三)第491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九)第320章 武藤退避第265章 綏東軍委會第329章 車中論家國第297章 意外的騎兵第198章 驛馬鎮第241章 御前病發第235章 憂心與慶幸第261章 絕地反擊第427章 明目搶攻第200章 救錯人第277章 誤會第362章 劉大善人第287章 滿洲里來電第474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第5章 接官廳第626章 爆炸第238章 踐諾第448章 吳淞要塞(十二)第334章 有情況第145章 走投無路第192章 手術第233章 對話第421章 吳淞初戰第383章 裁道存縣第553章 幽燕非故國(十一)第461章 城下之盟(三)第21章 還有陰謀第401章 大戰陰雲第144章 鎮東洋的阻擊第108章 復仇(二)第328章 何去何從第540章 再見(三十)第119章 主動出擊第351章 落架鳳凰第558章 幽燕非故國(十六)第157章 炸錯了?第453章 吳淞要塞(十七)第93章 對策第355章 陳主任當選第592章 爭執第363章 劉莊選舉第405章 絕密部隊第470章 城下之盟(十二)第420章 敵愾同仇第175章 和美小姐第153章 歸來第403章 風雲突變第346章 風雲突變第114章 東寧攻略(五)第482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十)第424章 違令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