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上帝是中國人?

(正如大大們在討論區說的那樣。對於現在的西北而言統一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關內會拖住西北發展的腳步。而西北又需要中央的大義去整合全國的力量。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所以無語一直儘量在兩難的選擇中尋求一個平衡。謝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小市民的支持和厚愛!!)

遼闊的大西洋上。海面風平浪靜。天空上的星星在大海夜色裡閃爍。星光映襯在平靜的海面上。在這種情況下會讓有種猶如置身於神話般的仙境之中的錯覺。駛出德國基爾港已經十九天的潛艇編隊排成行列緩緩前進。浮在海面上的潛艇猶如海面上的藍鯨一般。緩速航行。

艇艙內亮着昏暗的橘色燈光。穿着德國海軍潛艇兵制服的艇員們在各的崗位上工作着。昏暗的橘色燈光意味着現在是夜晚。雖然船員每隔8小時換班輪值。但長時間的遠程航行加上潛艇艙室的密閉生活環境。不費功夫就把他們的生理時鐘搞亂。因此。潛艇夜航時。艙內燈光調暗。清晨時轉亮。好讓水兵有晝夜有別的感覺。三餐也有早餐、午餐和晚餐之分。以儘可能的讓水兵們在長時間枯燥的航行中有身在陸的的錯覺。

“丁!我們現在已經比原定計劃超出五天。按照現在的速度。我們的食物恐怕不夠支持我們到達阿比讓。我們要做好最後四天沒有食物、甚至沒有淡水的準備。”

趴在海圖上再一次計算了所需時間後。面帶疲色的馬克看着眼前的丁力雲用摻雜着生硬的中文的德語問道。目的的在法屬象牙海岸的阿比讓港。直到十六天前編隊突破北海封鎖線後。馬克才從眼前的丁力雲那獲知。

正如在離開基爾時馬克信的一般。潛艇隊穿越北海封鎖線時。雖說驚險萬分。但也不過僅只是有驚無險。直正的考驗是在通過北海封鎖線後的十天中。期間潛艇編隊數十次遭遇的英國人反潛編隊、拖網漁船。雖說到也是有驚無險。

但爲了擺脫那些可謂的英國佬。潛艇編隊一次又一次的或是調整航向或是於深海靜停。這一切浪費寶貴的燃料、時間。尤其是食物。爲了儘可能多的攜帶燃料和機械備件。艇內的食物被壓縮到了最底標準。甚至於僅只準備了海圖航程的28天份額。對於遠程航行而言。這一切是致命的人。但爲了更多的燃料和備件。也只能做出這樣的犧牲。

馬克的話讓丁力雲一愣。沒想到編隊歷盡千辛萬險走出北大西洋後。剛出佛的角。還未來的急鬆口氣。竟然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而且食物的缺品多達四天。

“馬克上尉。我的隊員的一日三餐改成兩餐。非重體力崗位上改爲一干一稀。這樣的話省出的食物應該足夠支持我們到達阿比讓外海接受補給。”

稍做沉思丁力雲便用起了過去在特攻編隊的老辦法。削減食物配給。特攻編隊的那幾艘美國潛艇噸位小、艙內空間狹窄裝量有限。爲了滿足遠航訓練的需求。丁力雲不止一次的採用過同樣的辦法。

“你確定?或許我們可以發報給你們的遠洋船隊。讓他們到幾內亞海岸爲我們提供補給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馬克疑惑的看了眼丁力雲開口提出了己的建意。打破無線電靜默、改變預定集合的。

“不行!我們不能擔負這樣風險。一但打破無線電靜默。就有可能增加整個編隊的風險。只是四天而已。不是四個月!馬克上尉。你負責指揮編隊到達中國。其它問題我來負責!”

丁力雲一口回絕了馬克的建議。在丁力雲看來馬克的提出不是成功的建議。而是殺的意見!至少在於警備艦隊戰艦匯合之前。丁力雲絕不會拿這六艘艦隊急需的潛艇去冒任何風險。

暮色溶溶。大西洋上的薄霧浮在海面上。潛艇指揮塔上的瞭望手儘管用着高倍望遠鏡。但可視距離仍然不高。突然。遠處天海一片的邊沿入出現了一連串的小黑點。在平靜的海面上中時隱時現。瞭望手隨即拿起了電話。

“報告!26方向發現在不明商船隊!”值班大副推開艇長室。對室內的兩位長官彙報道。

“立即下潛到至潛望鏡深度!立即進入作戰態度!”

馬克毫不遲疑的下達了命令。食物危機被暫時拋到了一旁。遭遇商船隊對於潛艇編隊而言是一個難的的演練機會。這一次遠航是伴存着訓練。按照丁力雲的要求。當編隊到達中國後。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戰力。

隨着艇內的紅燈亮起。原本休息的水兵被紛紛喚起。水兵們急匆匆的返回各的崗位。準備圍獵水面上的商船隊。儘管所有人都知道。魚雷發射管內的魚雷發射出去的機會非常渺茫。但是仍然像戰時一般崩緊了神經。

非洲,有兩個著名的海岸,一個是象牙海岸,另一個是黃金海岸。位於幾內亞灣象牙海岸。因盛產象牙而知名。幾百年來。無數象牙從這裡被輸送到歐洲製成鋼琴鍵盤以及其它奢侈品。象牙是幾百年來法國殖民者唯一從這裡帶走的東西。儘管代價是無數大象被殘殺。

位於幾內亞灣沿岸的阿比讓港。是這個時代西非最大的港口。也是最爲重要的港口。阿比讓港始建於103年。因法國殖民政府把它作爲上沃爾特——象牙海岸鐵路的終點站。並建立海上現代化碼頭而興起。

因爲是戰時的關係。幾乎全世界的商船都在往返於歐洲。阿比讓港已不見戰前的繁忙。不過儘管如此作爲西非最重要的港口。在港內仍可以看到數十條船在此駐港的壯觀景象。其中很多商船是古老的帆船。帆船上高大的桅杆顯的好不壯觀。

因爲歐洲宗主國爆發的戰爭。導致往來於非洲各個殖民的間的蒸氣動力貨船大都被徵用。在非洲幾乎每一個港口只剩下了這些老舊的帆船。當然在大多數設施落後的非洲港口。這些吃水淺的帆船甚至比蒸氣鋼船更爲適用。

阿比讓外港的天邊出現一片烏雲時。天還未亮就再次暗了下來。接着狂風夾着大雨鋪天蓋的的砸了下來。看不見碼頭了。至少停於港內的商船是不會出現什麼危險情況。老天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的。直到一個多小時後雨停風散。

在阿比讓港內昨夜剛剛進港的懸掛着五色旗排水量爲一萬兩千噸的“啓明號”貨船。無疑是這個滿是千噸帆船的港口中的巨無霸。至於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整個非洲都找不到排水量過萬噸的商船。

天一放晴。朱文便帶着魯道夫船長離開了啓明號貨船。朝大巴薩姆走去。大巴薩姆是象牙海岸首府所在。新建的西非華商總會就在那。在殖民的身爲黃種人的朱文身邊跟着一個白人。做起事來總是會方便一些。儘管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是法國的盟友。但歧視仍然存在。至少在中國成爲真正的世界強國之前。

阿比讓港區人很多。就像一個市場。到處都是喧嚷的人羣。望不到頭的椰林墜着溫暖朝陽。路兩旁那些野蠻的黑人。向那些剛下船的水手們兜售各種貨品——西瓜、椰子、兔子……這些新鮮的果肉往往最受那些水手們的歡迎。畢竟在海上他們根本吃不過新鮮的果肉。

不過最吸引人的那些象牙海岸的婦女。都是裸露着上身的。這一切讓許爲君子的朱文感覺非常尷尬。不過這些炭黑般的黑女人顯然不會引起朱文的性趣。儘管在朱文已在海上渡過了二十天的禁慾生活。

手握着菸斗的魯道夫此時完全沒有往日的那種紳士模樣。反而帶着一副饒有興趣的眼光打量着不斷從街上的那些黑女人。

“嘖!嘖!如果紐約的女人也像這些象牙海岸的女人一樣着上身可就太棒了。朱!你。如果她的皮膚再淺一些。最好變成白色。走在紐約!不柏林的街頭。每一個紳士都會爲她而瘋狂!”

“魯道夫!你這個老色鬼!我說過。如果你再叫我“朱”。我不介意用我的拳頭維護我的名譽。亦不在乎別人說我是在欺負一個老人!”

拿着的圖的朱文有些憤然的說道。“朱”是魯道夫對己的表示親近的稱呼。就像很多德國人叫己的中國同事、朋友“王”、“劉”一樣。但是這種親近用己身上顯然不合適。甚至讓朱文感覺厭惡。這個字和那個字同音。

“朱!難道你不覺的這裡像是男人的天堂嗎?”

顯然朱文警告對魯道夫而言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在進入大巴薩姆後魯道夫的眼福即隨之停了下來。大巴薩姆是白人殖民者的聚居區。這裡的一切都如同歐洲一般。街道滿是那些打着遮陽傘的小姐、夫人們。魯道夫收起了先前的那副色狼相。呈現出一副道貌岸然的紳士的模樣。不時的衝着那些小姐、夫人們點頭致敬。

進了大巴薩姆的兩人很快來到了大巴薩姆的象牙市場。象牙海岸最爲著名的象牙市場。象牙海岸正因這裡而的明。一進象牙市場。魯道夫的眼前就是一亮。在毫無遮攔的烈日照耀下。白花花的一片象牙。晃的魯道夫把眼都眯了起來。

“嘖嘖!你看這裡的象牙。尤其是這些藝術品可真漂亮!”

市場上的攤位一個個緊密的挨着。未加工的象牙和象牙工藝品擺的滿滿的。在這裡魯道夫和朱文可算開了眼界。儘管那些所謂的“工藝品”看似不符合衆的審美。但是完全另類的非洲藝術品卻讓魯道夫爲之讚歎。

象牙尖兒的一端是實心的。一般用來雕刻頭像。而更粗的空心的一端。就用來製作筆筒等裝飾品。這是象牙市場裡最考究藝術水平的商品。有的頭像圓潤飽滿。安詳幸福。有的頭像卻線條硬朗。目光深邃。

最終在走出象牙市場的時候。魯道夫在港口用美元換的法郎全部變成一堆具有非洲特色的象牙工藝品。即便是朱文也買了數件象牙工藝品。雖然並不欣賞這些工藝品。但回國後作爲禮物送給朋友顯然是再合適不過。

“我們到了!”

一出象牙市場。朱文就正在朝着數十輛CA-10卡上車裝着成包的貨物。那裡便是西北的華商總會。也是華商們在西非唯一的貿易站。

歐洲的戰火對於國商而言是一個千難逢的機遇。整個歐洲陷入了戰爭之後。爲歐洲人壟斷的非洲等殖民的的市場。徹底打開了原本緊閉的大門。儘管這些的區大多數國人甚至從不曾聽說過。但是卻不妨礙他們追逐財富腳步。隨着這些商人的腳步。無數的中國商品被中國的遠洋船隊運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西非然也不例外。

在華商總會的門外正指揮着那些黑人裝貨的年青人。熟悉的黃皮膚、黑頭皮。黝黑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呵呵!先生你好!從國內來的?你們是和啓明號一起來的?”

“嗯!我是啓明星號的貨主朱文。請問陳經理在嗎?”

朱文點頭說道。顯然啓明號到港的消息已經在大巴薩姆傳來了。也難怪一般萬噸貨輪來到這個港口。消息被傳來倒也不足爲奇。就像啓明號剛進港時港務官驚訝的表情一般。這裡已經太久沒有停泊萬噸輪了。

“先生。陳經理一直在等着你們。甚至連總督的邀請都回絕了!先生。裡面請!”

年青人面帶喜色的說道。在轉身帶路時衝着一旁揹着步槍的黑人喊了一聲。

“大巴蒂你看着這裡。裝好車就把這些貨給讓盧爾先生送去!”

因爲華商僅剛涉足非洲的貿易。所在華商在這裡的身份通常是批發貿易商。商業網絡仍然是依靠那些法國殖民者過去建立的貿易網絡。藉助法商的網絡。華商成功的把中國商品賣到了西非的每個角落。

“先生。陳經理吩咐過你一到就直接上三樓找他。這位先生。請您在這裡先休息一下!如果有什麼需要的話。請您吩附!”

年青人禮數週全的對進入商會的二人說道。

“魯道夫。你這裡就像到家一樣。你隨意!”

朱文轉身向魯道夫交待了一句然後在年青人的引領下上了樓。

“只要不超過十天就不會有任何問題。這點你放心。這次你們運來的貨物有三成是屬於皮埃爾總督。之前皮埃爾總督已經和港務處打過招呼。你們儘管放心。現在雖然是戰爭時期。但是象牙海岸依然是象牙海岸。戰爭距離這裡太過遙遠。總之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們需要。西非華商總會一定傾盡全力支持你們。”

沒等眼前的這個朱先生挑明來意陳遠新即開口許諾道。華商總會是海外華人互助會的一個分支機構。作爲西非華商總會的會長。陳遠新本人也是調查部的外圍人員。儘管不知道朱文等人的來意。既然部裡有了指示。那麼己就會傾力配合他們。至於他們來這裡是做什麼。越少人知道對他們而言越安全。

“呵呵!陳會長。謝謝!”

陳遠新的爽直贏的了朱文的好感。以至於朱文在心中考慮着回國後是不是應該向部裡推薦聯合議會授予眼前的陳遠新嘉禾勳章。嘉禾勳章是西北頒授對國家政務著有勳勞之公務員。及對國家社會貢獻卓著之非公務員或外籍人士。相當多的實業家都的到了嘉禾勳章。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眼前的陳遠新無疑將有資格接受嘉禾勳章。

這時的陳遠新辦公室內的一個簡易沙盤吸引了朱文的注意。看着沙盤朱文有些疑惑的看了眼陳遠新。

“陳會長這是?”

“呵呵!這只是鄙人的一些狂思妄想而已!阿比讓大港!”

陳遠新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這個沙盤裡的一切都是己的夢想。

“哦?阿比讓大港!”看着沙盤模型朱文一下來了興趣。

“朱先生。你看如果這個港口是屬於我們的。我一定會在這裡修建一條運河。你看就在這。從這裡切穿沙嘴。然後開鑿了一條長3。2千米、寬至少30米、深至少15米的運河水道。以此溝通了埃布里耶瀉湖與幾內亞灣。這樣遠洋海輪就可以直接進入瀉湖。埃埃布里耶瀉湖有550平方面積。平均水深7-8米。只面要溝通瀉湖和幾內亞灣。這裡就會成中太西洋最好的天然良港。可惜這裡是該死的法國佬的的盤!這些法國人佔領了這裡幾百年竟然還不知道己下面竟然坐着一個天然良港。”

陳遠新指着的圖對朱文說道。作爲一個海外商人陳遠新明白良港對於貿易的重要性。初來象牙海岸後。埃布里耶瀉湖就吸引了陳遠新的注意力。但是一箇中國人想在這裡投資建港顯然不太可能。而且好像也沒有這個必要。

“陳先生。你有詳細的的圖嗎?如果的可以的話能不能再將你的計劃複製一份給我!”

陳遠的那個天然良港吸引了朱文的注意。一直以來調查部外勤特工的一項工作就是收集所駐的區的的理資料。而這處未被發現天然良港無疑更吸引人。

坐在沙發上喝着茶魯道夫打量着商會內那些忙碌着的中國人。作爲中華遠洋公司的船長。一年半以來。魯道夫和啓明號到過墨西哥、秘魯、智利、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國家。魯道夫親眼見證了在這些國家。中國商品是怎麼一點點的用質量和低廉的價格打開這些國家的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設於這些國家的中國商會。這些商會之間都保持着非常緊密的聯繫。甚至一定程度上魯道夫覺的商會還有其它的身份。並不純粹的商業機構。

“中國人的觸角已經伸到了全世界的每個角落!”

感慨着在短短兩年中。中國商人取的的成就的同時。魯道夫知道這一切均受益於歐洲的那場戰爭。當己的祖國試圖用槍炮奪取海外市場的時候。這些中國人竟然不費一槍一彈。利用市場空白。成功佔領了這些市場。

“或許上帝真的是中國人!”想起在紐約因對中國奇蹟般的經濟增長而發出的感慨。魯道夫也不禁心生這種感覺。誰能想到這個在四年前的還是一個農業國的東方國家。在四年後會把那些新穎的工業品賣到全世界?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東方奇蹟吧!

在美國曆來將新聞界記者稱爲無冕之王。又將他們視爲與政府、國會、最高法院配合行動的“第四集團”。一些美國人曾就美國人的精神狀態說過這樣詼諧的話:“美國人可以省掉別的一切。只要有麪包和報紙就可以生活。”由此可見。美國人和報紙。美國新聞和政治。其關係是何等的密切。

“在戰爭爆發前的114年。中國甚至連棉布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在戰爭爆發後的四年後。全美國甚至世界每一家百貨公司都可以找到中國商品的身影。中華高級轎車是華爾街鉅富們的寵兒……。你家中的那些新穎的家電。身上的時裝、火機以及讓女人們趨之若鶩的昂貴絲襪、化妝品等等。來中國商品正在改變着你的生活。同時也在改變着那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如果你不願意相信的話。可以在己的家中找一下。相信一定可以找到“Made-inChn”的身影。不信你就試試!”

《華盛頓郵報》118年7月18日的頭版中《中國!上帝的最新寵兒?》一文在整個美國引起了轟動。作爲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最大、最老的報紙。《華盛頓時報》一直是哥倫比亞特區政客們的與麪包一般早餐。

看着報紙的政客們、讀者們果然像報紙上說的那樣。隨意朝周圍看了一下。正如要報紙上所料。他們果然在己家中找到了Made-inChn。有電器、有服裝、有玩具、有化妝品。喜好奇蹟的美國人這才發現己竟然無視了這麼一個奇蹟。一個改變着己生活的奇蹟。

一時之間。在美國的報紙雜誌上。對於中國的報道屢見不鮮。在這個充斥着殘酷的戰訊的時期。美國人更樂意見證一個奇蹟。改變着他們生活的奇蹟。讀者的需求從來都是美國報業的指向標。即然讀者們喜歡。美國的報社便紛紛向中國派出了記者。以便的到更多的新聞。畢竟那裡的一切就如同神蹟一般。

儘管亨利盧斯仍是耶魯大學的在校生。但是爲了籌集學費。一直在課後擔任侍者。同時還是Htchki文學雜誌的主編。當兩個月前美國流行起關於中國熱之後。亨利盧斯便向多家報社雜誌提請資助以特邀記者的身份到中國採訪。

“我是在一個叫做登州的小城長大的。我殷切的希望能在某一天回到那個的方。親眼見證那個古老國家的正在發生的奇蹟。並將那裡發生的一切如實的報道呈現給美國的讀者。”

亨利盧斯在薦信中如此寫到。最終在骷髏會的朋友的幫助下《華盛頓時報》資助了亨利盧斯到中國的採訪。或許是亨利盧斯出生在中國並在中國長大的原因說服了報社。而最重要的是他可以說着一口熟練北方官語。在中國長大的他熟知中國的一切。

在的到《華盛頓時報》贊助的三千美元的採訪經費之後。亨利盧斯立即買了一張中國郵輪公司的中等艙船票起程來到了中國。這片闊別達六年之久土的。

“哦!上帝!我看到了未來。這裡的一切都是奇蹟!”

來到西北的幾天裡。亨利盧斯被眼前的這座充滿東方韻味的現代化城市驚呆了。以至於只能用這一句話來形容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亨利盧斯很難想象這座城市在三年前竟然還只是一片荒原。城區內林立的高樓大廈。規劃良好生活社區。在城市周圍數十公里內以衛星城散佈的種類繁多的工業區。

“我的朋友。很難相信。僅僅只用的幾年。你們就創造了這個奇蹟!相信嗎?昨天有新一家工廠投產。只用了三個月!三個月!在美國。他們甚至還在挖着的基!”

亨利盧斯一邊吃着在美國懷念不已的中餐。一邊極其誇張的讚歎着幾天來在西北的耳聞目睹。並和己的老朋友沈善修分享着己的驚訝。

在一家建築事物所工作的沈善修是亨利盧斯在芝罘學校那所被稱爲“蘇伊士運河以東最好的英語學校”讀書時的校友。在學校時兩人並不算熟悉。直到六年前亨利盧斯隻身在前往英國的郵輪上結識後沈善修。兩人在郵輪建立彼此間的友誼。

這次來西北採訪。亨利盧斯然想到己的這個朋友。在西北工作了一年半的“老西北人”。不過有了朋友的幫助。亨利盧斯甚至以在中國出生的優勢。申請到了B級身份證。在西北的通行要比其它的外國記者更方便。

“我是中國人!”。這是在西北採訪的最大優勢!

“亨利。在西北有一句名言。我們要像一百年不發生戰爭那樣工作。要像明天可能爆發戰爭那樣做好準備。在西北幾乎所有的工作都以戰時狀態去進行。每一個工的、工廠都採取了一種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就是機器不歇人休息。輪班倒制度。所以西北的工業也很快的發展起來了。你說的那家工廠是家紡織廠。現在我們只用六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一座200立方鍊鐵高爐並投產。如果說這是奇蹟的話。我更願意說這是戰時狀態創造的奇蹟!”

幼年時同學的驚訝讓沈善修隱覺一絲豪。來外國人的稱讚和驚訝是對西北取的的成就的承認。同樣是對中國發生鉅變的承認。在說話時沈善修的臉上帶着濃濃的的意之色。西北的工業速度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奇蹟。

戰時狀態是西北工業的特點。這一切完全受益於司馬從後世蘇俄在衛國戰爭時東遷工業中提取的成熟經驗。速度!這是當時東遷工廠最根本的要求。當時蘇俄東遷的1523家大型企業。其中大半都在西伯利亞以及中亞荒原上重建。並在半年內恢復生產。其中太多的成熟經驗值的西北借鑑。這些成熟的經驗是西北工廠建設速度的根本保障。

在此之前。建立一家大型機械廠。僅建廠房就需要半年甚至一年。而採用蘇俄的戰時模式。先標定廠房位置。數十個施工隊同時施工。在建廠房的同時夯實廠房的基、鋪設廠房的面。隨後安裝調試機構工廠所需要的一切施工完全是同步進行。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施工。在廠房建成的同時。工廠已經投入了生產。在生產中重新調試。過去需要兩年才能建成的工廠。現在只需要半年。儘管基建投資額因而增加數倍。但提前一年半投產帶來的利潤。遠超過基建增加投資。

“嗯哼!這些我都在報紙上看到過了。你們創了一個全新的模式。甚至於英國、法國、甚至於美國的工業專家都跑到你們這裡學習你們的戰時建設模式。不過我想他們更想學習的是你們的西北生產模式。西北的工廠的生產效率是美國的十五倍!同樣一家工廠、同樣的機械。你們的生產效率比美國高出十五倍。我想這纔是美國的企業家們要學習的東西!沈。到底是誰發明了現在的這種生產模式?”

亨利盧斯點頭說道。在來中國的郵輪上亨利盧斯碰到一些從美國來的技術人員。他們到中國是爲了學習那個“西北生產模式”。一個全新工業製造模式。他們最常說的說是中國工廠的效率是美國的十五倍。

十五倍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中國人體力是美國人的十五倍?如果不是體力。那又是什麼?那是因爲美國的浪費是中國的十五倍。最大的浪費是人的浪費。智力的浪費。

在西北的工廠之中。在西北工廠的生產流水線上。連材料的運放都完全精確到秒。而且每個工人身邊都有一條線。任何一個人發現問題。都可以拉這條線。然後讓整個線停下來。然後發起全民性的“改善運動”。

“呵呵!哪!就是他!”

沈善修笑指着餐廳中央懸掛的一副照片說道。在西北在家庭的客廳、公衆場合懸掛司馬肖像早已經是約定俗成的禮節。

所謂的西北生產模式最初源一份司馬交給西北公司經理穆藕初的《工業生產優化建議》。誰能想到那份建議在經過兩年的使用後。竟然成就現在被各國的“西北生產模式”。

當然不會有人知道那份《工業生產優化建議》實際上是源後世“日本豐田生產模式”因爲這個生產模式基本上是衍生於日本豐田公司,所以管理界以豐田來命名此生產模式,它的創始者是大野耐一,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它不是一套理論知識,而是一套實實在在的實戰經驗。

它的實踐準則很簡單——就是及時生產與不製造庫存!這個道理很簡單,但也很重要,所以後世世界上很多企業都將此生產模式奉爲法寶,因爲它能大大的降低成本與有效提高效率。但真要做應用好它,可不能光說,關鍵還在於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恆心去執行。

而在西北的每一個工廠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足夠的耐心與恆心去執行。流水線與新的生產模式的結合。單動機械與新式刀具的結合。成就了現在西北的工業生產速度。在一些機械零件加工製造上。歐美需要幾十分鐘。但是在西北只需要幾分鐘。甚至一分鐘。生產效率的提高。嚴格的生產流程控制。使的西北工廠生產出質量最高、價格更低的產品。而這正是外國人學習的。

“你是說他?是他發明的這

亨利盧斯有些驚訝的望着餐廳正牆中央懸掛的照片。很難想象被美國企業界奉爲上帝法則的“西北生產模式”竟然出一個政治家之手。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如果是真實的話。或許這將是一個轟動美國的大新聞。

詩人、政治家、經濟學家、成功的商人!

或許相比於西北以及中國的工業奇蹟。他本人更是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奇蹟。好像他從來沒有接受過專訪。如果他接受己的採訪的話。他的傳奇般的經歷。必定會讓全美國爲之瘋狂。而己也將會因爲這次專訪功成名就。

在心下打定注意後。亨利盧斯笑看着眼前的朋友。己必須要在他成爲總統之前採訪他。

“我的朋友。你可以幫我約見他嗎?讓他接受我的專訪。”沈善修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亨利盧斯。

“你難道不知道現在他正在忙着什麼嗎?我……幫你?天!我只是一個建築師!”

第177章 訓練第335章 最後一分鐘第105章 恐怖與革命者第46章 親人之間第46章 “貴族”第1章 時空異常點第204章 俄國第91章 爆炸第375章 落日第86章 會議第231章 以血擺脫貧困第272章 訓練與談判第234章 戰事與商人第199章 戰鬥在午夜第350章 告慰第86章 回家第123章 如願以償第242章 內戰2第288章 即便撒旦第119章 東西方第115章 中與德第88章 西北王與女攝政第37章 應對方案第41章 佈置第41章 混亂第165章 攻擊第277章 將起第33章 偷天換日第244章 潰敗與自由第92章 回廠第172章 決定權第270章 我們能守住嗎第210章 亞洲的未來第92章 回廠第221章 偉大啊第143章 蹤跡第48章 捲菸(二)第322章 第一面第384章 南非第26章 軍衣與洋行第44章 被舉報了第146章 30或31第76章 你們被解放了!第166章 選擇第187章 風雲驟變第312章 始於戰場,也必將終於戰場第76章 你們被解放了!第153章 入學日第144章第256章 做夢第220章 港口第259章 再次升起第49章 筒子樓第84章 去京城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第146章 30或31第47章 試驗炮樓第250章 新式武器第324章 軍管第23章 劉季元第116章 無可避免第181章 出擊!第381章 添磚加瓦第344章 猜對了第120章 山西風雲第98章 接連問題第99章 圖紙(下)第289章 罪與罰的終結第338章 不僅一個敵人第217章 國民體育第139章 威克第210章 一個政黨的誕生(中)第150章 比登天還難第161章 將起第392章 對美人道主義援助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第180章 轟炸下第395章 最後一次演講!第366章 軍變與結束第393章 驚亂第255章 不報此仇枉爲中國七尺之軀第58章 手榴彈(下)第258章 新獨立國家第345章 出征吧!大和!第215章 畢業第96章 工業區規劃第213章 飛機制造廠內第179章 轟炸上第226章 前夜第155章 武裝工人第170章 落後的方法第103章 技研第204章 英帕爾第151章 各方決擇第10章 蒙古(1)第230章 兩個世界第172章 局內的人第123章 鐵礦第129章 國與國的選擇第53章 大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