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可以告訴我,這裡是什麼地方嗎?”
雖然車窗上掛着白色的擋光窗簾,但是賈志謙還是能透過前擋風玻璃看到車外的這座讓賈志謙感覺有些陌生地城市。於是便開口問到坐在車前地方良傑。
“呵呵!賈先生以後就會知道地,如果賈先生想看一下外面的話。不妨拉開遮陽的窗簾。相信以後賈先生會喜歡上這個地方地。”
聽着賈志謙地話,再看到其一副好奇地神色打量着車外。於是方良傑便開口說道,雖然賈先生製出地底紋母板正在檢查之中,但是上頭還是批准自己的請求,就是讓賈先生和家人團聚上數日。
“你們不怕我跳車逃走嗎?”
聽着方良傑的話後,賈志謙在拉開車窗上遮陽的窗簾後便開口說到。看着車窗外的衆多的行人,街道的整潔遠遠超過賈志謙的想象。而路邊門市地繁華,甚至於超過京城。
“呵呵!我相信賈先生不會那麼做的!”
對於賈志謙地話。方良傑只不過是當成一個玩笑罷了,就算他跳車,他能逃得掉嗎?再則他不要家人了嗎?
“哎!”
見其對自己地話並沒有什麼反應。賈志謙開始相信了自己的推測。這些人並不是簡單的綁匪。他們地背景遠遠超過自己的想象。可是爲什麼他們要做假鈔?而且是外國地鈔票?這是爲什麼?
“賈先生,前面快到你地新家了,記得我說的嗎?我想我們沒有必要讓你的家人擔心你地安全不是嗎?”
看着汽車再過一會就會到達目地地。於是方良傑開口對坐在車後地賈志謙交待到。
“我知道。”
對於方良傑交待自己的那個理由,賈志謙當然不會忘記,賈志謙早就打定了主意,絕對不能讓一家老少爲自己地安全擔心。這時的賈志謙側打量着車外的那些建築,一時有些失神。
路邊的林立地高樓並不同在京城等地看到的,那種透着十足地西洋味地高樓,那些車外透着濃濃地中國味的建築。讓賈志謙看起來感覺很舒服,雖說這些路邊的樓大都像城門樓子那般高,但是至少看起來舒服。
“頌名兄,如果不是這街道兩邊地古樸典雅地碧瓦青牆。我還直的會誤以爲自己是在國外。在中國像這般整潔地城市,估計就只有這麼一處。”
走在路邊仔細地打量着這座城市的許宗廣咄咄稱奇道,從美國回國後一直呆在京城教授土工建築的許宗廣,一直以來對國內大多數城市地認知。都是雜亂的、無序的,總是給人一種昏濁感覺。
但是初來西北之後許宗廣改變地自己看法,尤其是路邊那些中西合壁地碧瓦青牆。或紅牆金瓦地四至六層地建築。這些建築無一不要章顯規劃者特殊地用心。
“忠平!未來中國地城市的現代化應該就是這樣吧!這些建築都是爲投我們的大老闆所好,就是現在察哈爾臨管會地司馬主任地愛好。不過站在這裡。倒是站在中國,而不像是在上海的十里洋場一樣。罷身與外國一般。感覺更多的是恥辱。早晚我們一定得把租界收回來!”
聽着同學的話後沈善修開口說到。對於同學地稱讚讓已經自認西北人地沈善修到是感覺有點兒自得,必竟這坐城市之中也留着有自己的印跡。
實際上,在西北像街道兩側的建築。大都是這種中西結合中式建築。在後世生活地十多的司馬,最早是按照後世的圖紙在西北建樓蓋房。可以當看到劉季元繪出樓房圖紙的時候。就毫不猶豫的拋充了後世地那種像垃圾一樣,沒有一點中國味只是透着古板、呆滯的鋼筋混凝土味地建築。
也許是生活在後世看夠那一切所謂地“現代建築”之後的緣故,司馬對那些箇中國式地、傳統的總是有着一種幾近偏執的喜愛,無論是在漢服。還是在建築上都是如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在劉季元等人地對西北工業區的規劃之中。
在用人上面。西北可謂是全中國最大膽的地方。那些從國外學習建築留學回來地年青人,在西北充分地發揮了他們地才能。這些在中國接受着傳統教育受着中國建築風格影響,又在國外學習了現代建築知識的中國建築師,更是將西北這種中西合併地建築發揮至極至。
於是這種屋頂全部曲線及輪廊,上部巍然高崇。檐部如翼輕展。使本來極無趣、極笨拙地實際部分。成爲這些建築物美麗地冠冕,屋面翼角處理及粱柱間的合理比例搭配。便使這些建築實現了功能與造型的完美結合。從而產生出超乎尋常地感染魅力!
這些年青的建築師們選取不同地中式屋頂造型進行組合。就像音樂家利用七個音符紡織出萬千旋律那樣,在西北營造出多彩多姿的新式中式建築出來。而這些結合着西方鋼筋混凝土地營造出的新式地中式建築,就成爲了這裡的特色。
而看着路邊地這些中式建築美輪美奐的大屋頂時。司馬更多地時候是感覺到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感覺這纔是中國,看着這些建築。司馬更多的時候是找到了那種歸屬感。那種滲到骨子的裡地歸屬感。
在後世很多人都像司馬一樣。即便是身在中國,也很難找到那種文化、生活上的歸屬感。面對着所謂地現代化地、歐美化的時候,感覺到更多的是迷茫。是一種無法尋找到本國文化的那種迷茫。
而正是因爲經歷了這種迷茫之後,司馬現在纔會如此迷戀這些傳統的、守舊的東西。甚至於司馬在一邊只會說白話的時候。一邊還要在西北中學使用着白話課本的同時,另開傳統地國學課一樣。因此司馬可沒受到外界地指責。
不過在面對這些指責地時候。司馬連理都不會,千百年以來孔孟之道,仍然是高尚地,不論是尊儒也罷,廢懦也好。這些爭論與司馬無關。司馬只知道一個道理,中國人若是連忙什麼是中國根都不知道了,那還是中國人嗎?而這個根是什麼?就是文化。
“頌名,你過去不是不關心政治嗎?認爲政治是人世間最醜陋的東西嗎?怎麼現在變地如此激進。倒像早年間的那些革命黨了。不過人家是對滿清。”
聽到沈善修地話後,許忠廣顯得有些錯異,對於眼前的這個同學,許忠廣可是知道多年來他地信奉一直都是遠離政治,不過問政事、時事。在國外學習時一心撲在學上。對於同學、朋友地革命鼓動從來是不聞不問。怎麼現在變地這麼激進。
“忠平,過去我們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所以放任自流,但是國家是我們的祖國,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承擔起我們地責任,那麼我的子孫後代永遠會像我們現在這樣。生活在屈辱之中,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恥辱。同樣會強加在我們地子孫後代身上,這並不是政治,而是我們地責任和義務。這是我們的祖國,爲什麼我地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中國爲什麼在百年以來都在倍受帝國主義地凌辱。僅僅只是我們的落後嗎?不是!是因爲我們永遠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中國若想富強,若想掙脫帝國主義侵略者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枷鎖。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地責任,盡到自己的義務,否則。我們的未來地唯一之途,就是亡國滅種。世代爲奴!”
對於老同學提到的自己地轉變,沈善修不以爲然。自己只不過是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罷了。與政治無關。在回答老同學地話時。沈善修還引用了一句目前在國內非常流行的一首詩。
“爲什麼我地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聽着老同學的話,讓許忠廣幾乎不敢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是自己的同學。與政治無關,這是我們地祖國。許忠廣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句話和後面地那一句觸及了自己心靈最脆弱地一面,以至於許忠廣忍不住略着情緒地重複着這句話之後地那兩句。這首詩許忠廣曾在收音機裡聽到過。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地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着地土地,這永遠洶涌着我們的悲憤地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着的激怒地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見老同學口中唸叨着自己話中地兩句。於是沈善修便開口把那首詩完整的背了出來,這首《我愛這土地》是沈善修在民族復興黨黨部進行愛國主義學習時第一次聽到,後來在這首詩在報紙上刊載,又通過廣播電臺傳到了全國。
而這首詩中表達出的對祖國的最真摯地愛地表白。那種愛地刻骨銘心,愛的至死不渝地情感。憾動了很多人地內心深處那絲隱藏地情感,當人們目睹國家遭受凌辱、人民承受苦難地現實時。對祖國愛得愈深。面對現實時心中地痛苦也愈強烈。這種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着很人的心。
隨着廣播、報紙,現在這首出自西北地詩,成爲現在最流行的一首詩,在中國南北。這首白話詩幾乎每一個學生和知識分子都可以背出,甚至於這首《我愛這土地》還被一些地方臨時工加入了語文教材之中。
甚至於這首《我愛這土地》還很快被旅居中國地那些外國人。翻譯成了英語和法語和其它幾種語言流傳到國外。在戰火肆虐的歐洲。這首洋溢着愛國主義情懷的詩。自然在整個歐洲流行開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而這首詩地作者。自然也被歐洲人所熟知。甚至於還被一些歐洲人稱爲中國的“泰戈爾”,當歐洲人知道詩作者司馬是中國的一個將軍的時候。歐洲地報紙甚至於用中國地“裴多菲.山陀爾”來稱呼司馬。
對於這麼一首自己剽竊的詩。就這樣在全世界流行開來。遠遠超出了司馬意料。最初這首詩不過是司馬所喜愛的一首詩罷了,在建立民族復興黨,爲了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司馬纔會在抄寫了這麼一首自己所喜愛詩。
必竟很多時候這首詩都能憾動司馬地心靈,司馬相信儘管時間不同。但是在這個國家民族同樣受着欺凌的地方。同樣能夠引起國人的共鳴。結果讓司馬沒想到的是。在引起國人地共鳴的時候,在戰火肆虐的歐洲。同樣引起了那些歐洲人地共鳴,這首洋溢着最樸素地愛國主義情懷地詩。憾動了每一個人地心,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歐洲人,“這就是我們製造地訓練步槍?”
看着放在桌上地這支和公司所用的五式步槍外形相近地步槍。王公亮便開口說到,作爲民團的參謀長,王公亮並不知道設計這種訓練步槍地目地是爲什麼。看着眼前地這支和民團使用的五式步槍有些相近地武器。王公亮顯得有些不知所以。
“公允,這種訓練步槍主要是發放給工人。還有三區即將組建地民兵部隊,相比民團現在使用地五式步槍,這種.22口徑的訓練步槍,後座力極其輕輕微,同時槍聲音也比較小。工人和民兵在訓練時不會產生恐懼感,還可以讓他們熟悉槍械的操作、瞄準要領,這種單發訓練步槍地結構非常簡單。所以製造起來也比較容易。因此採購成本不到五式步槍的三分之一。”
從桌上拿起這支被冠名爲“國民體育步槍”地訓練步槍後,司馬便拉動槍栓。然後從桌上的子彈盒中拿出了一發子彈裝入其中說到。
實際上這種所謂地“國民體育步槍”。就是仿造的三十年代德國爲擴軍備戰。而特意研發的“體育步槍”KKw型訓練步槍。這一型號模仿了軍用步槍地外觀。這種沒有彈倉,每次只能發射一發.22LR彈,從1
934年直到二戰結束前,德國學生、平民以及軍隊都是使用這種武器來學習使用毛瑟步槍。
和一戰後地那些德國的準軍事團地出發點相同。司馬使用這種小口徑步槍。不過是爲了讓受訓者熟悉步槍地操作要領、習慣於準星、照門地相對關係,火力並不是考慮的重點。
“砰!”
拿起步槍瞄準着百米外的靶子。司馬扣動扳機,隨着一聲清脆的槍響,後座如同司馬想像地一般輕微。
之所以製造這種訓練步槍,實際上是因爲到底月。西北省就會建立,而西北民團也會隨之改編西北邊防軍。
而到時西北省民團組織條例,就會以西北省建省委員會地名義公佈,到時西北全省五百四十萬民衆。每一個在西北居住滿兩年的男丁都必須要要加入民團。接受軍事訓練。
而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得益於三省人口半數之上爲近二十年中的內地新移民。以至於適齡徵爲團兵的男性高達一百一十多萬,對如此龐大的一支民團部隊進行訓練。開支相當驚人。
其中最大地一項。就是步槍購買以及訓練彈藥地支出,正因爲如此司馬才決定製造地這種結構簡單地單發.22訓練步槍,以供訓練之用,必竟目的只是爲了讓其熟悉步槍的操作罷了。
“總團長,這種子彈也太小了點吧!還縮什麼口啊!我看就是不縮口都不一定能打死人,再一縮口。那威力不就更小了,這麼小地子彈怎麼能打死人!發這種槍下去,倒不如不發。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就一雞肋罷了。”
從桌上拿起一發子彈。入手時張鎮國幾乎感覺不到子彈的存在,子彈地重量很輕。非常輕,看着手中的子彈,張鎮國感覺這種武器實在是沒什麼用途,除了能讓人掌握一下步槍地使用罷了。
“呵呵!是嗎?你們看到那邊地羊沒有?鎮國,你來打,隨便打在什麼地方!”
見到身邊的這些民團地軍官們大都是這同樣地表情。的確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22小口徑武器最爲流行的美國。像這種.22口徑的武器不過只是作爲打鳥、獵鼠用罷了,用來自衛這種口徑的武器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砰!”
隨着一聲槍響,幾十米外的那支栓在木樁上的山羊連晃都沒晃動一下便倒在了地上。
“怎麼樣,威力還可以吧!仔細看看這子彈!”
當死去地山羊被擡過來的的時候。司馬用指着山羊胸腹部差不多有拳頭大小的傷口,笑着看着吃驚地從人開口說到,同時從桌上拿起了一發長度大約不到四釐米地子彈。扔給張鎮國說到。
黃銅色的彈殼和步槍彈相近地尖彈頭,黑色地彈頭。看着眼前地子彈。張鎮國並沒有看出一個所以然來。於是便面帶着疑惑地看向。一旁那些微笑不語的德國老頭。
“把你地佩刀借用一下。張旅長。您看這是什麼?”
在司馬示意下。史道姆拿起一發子彈,然後問張鎮國要到他腰間地佩帶着的匕首。接過匕首之後。史道姆便拿起匕首對着彈頭地黑碣色地部刮動了一下,那個黑碣色地尖頭便被匕首刮掉。然後拿着子彈問到張鎮國。
“塑料?”
仔細地看了一下,張鎮國才發現這個被刮下的彈尖,和電器開關之類的電器上用的塑料根本就是一樣的東西,在這子彈上用塑料,這根本超出張鎮國地想象。
“實際上這種彈頭和衝孔達姆彈並沒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是,我們用酚醛塑料製做的彈尖,使得他比普通的達姆彈擁有更好地氣動外型,但是在擊中目標後。子彈仍會碎裂、變型。這也是爲什麼這麼小地子彈。可以打出這麼恐怖地傷口的原因。”
把匕首還連給張鎮國之後,史道姆便開口解釋到。同時把目光投向司馬,這種新式的.22子彈是司馬設計地,有時候史道姆很難想像。司馬的那個腦袋裡倒底裝地是什麼。爲什麼總是有那麼多地奇思妙想。
對於史道姆把目光投向自己。司馬當然知道原因,史道姆對自己“設計”出地這種子彈。可謂是稱讚有加。
實際上這種子彈不過是司馬根據後世美國地一種子彈。稍加改進後設計出來的罷了,而所謂的改進實際就是對子彈進行放大。
在美國有一種O.17英寸Mach槍彈,這種槍彈實際上是使用的O.22英寸LR槍彈地彈殼口部收口製成O.17英寸邊緣發火式槍彈。而霍納蒂設計的v—Max彈頭。其彈頭爲斯皮爾TN丁空尖結構。採用尖錐彈頭外型,紅色的塑料彈尖和尾錐彈底。彈道係數O.125便得彈頭速度達到777m。而斯皮爾TN丁空尖結構的彈頭在擊中目標後產生的碎裂、變形保證的其擁有了較高地殺傷力。
不過在司馬參考Mach槍彈設計所需的訓練子彈時。卻把彈殼改成6.8毫米的射釘彈彈殼,必竟公司生產這種邊緣發火彈所用地生產線,實際上司馬在後世從一家破產地的射釘彈廠購進生產線。
不過在生產對對原生產線進行一些調整。比如彈殼從18毫米被加長28毫米,以保證其擁有足夠的威力,然的縮口口徑隨着彈殼地改變,被改成的O.22英寸。實際上這種子彈根本就是Mach槍彈地放大版,威力自然也增加了不少。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每千發訓練彈只需要6塊錢!比我們使用手槍彈還要便宜一半以上,但是威力絕對強於手槍彈。作爲民用槍彈對付100根巨離地無防護有生目標也是綽綽有餘。完全可以滿足民團訓練和就地剿匪地需要!”
看着那些仔細檢查着手中地子彈地民團軍官們,司馬開口說到。彈藥地價格足夠便宜。是司馬選擇生產使用這種彈藥的根本原因,必竟那可是一百萬人地訓練,而使用這種彈藥對未來地團丁進行訓練。每年不過只需要幾十萬元而已,這完全在可以承受地範圍之內。更何況,即便是普通老百姓自己負擔訓練彈藥。每年月幾分錢地支出,他們還可以承擔得起地。
“剿匪?總團長的意思是讓這些老百姓也參於剿匪?”
對於一千發子彈只需要六塊錢。並不讓蔡鍔覺得的奇怪,在日本時,蔡鍔曾經接觸過一些日本的準軍事組織。他們同樣用着相似的小口徑武器進行訓練。每年每個人地訓練經費不過是幾毛錢而已,但是卻可以射擊百餘發子彈。相比之下讓蔡鍔覺得有些吃驚的是,司馬說地就地剿匪。
作爲民團地總指揮。蔡鍔當然知道現在的民團地第一任務就是剿匪。必竟現在三區內匪患嚴重遠遠超過人們地想像。尤其是綏遠匪患更是一塊心病,不過現在正在按照調查部的情報擬定剿匪計劃,蔡鍔從來沒的考慮利用民衆剿匪地事情。所以纔會覺得有些驚奇。
“鬆坡。若是想徹底消除三區匪患,光靠軍隊肯定不行。必須要動員民衆,不要忘記三區地土匪,除了熱河。綏遠、察哈爾兩地地土匪大都是馬匪,對於這種流串的馬匪。僅僅依靠軍隊,恐怕到我們會陷入疲於奔命的境地。所以咱們要把綏遠、察哈爾、熱河三區變成一個一體化地剿匪大軍營。讓那些馬匪徹底失去生存地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解決困擾三區百年地匪禍。”
聽到地蔡鍔地話後。司馬開口解釋到,只不過司馬並沒有說出自己另外的一個目的,剿匪只是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