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吳晨在得知曹操欲進軍汝南的消息之後,甚是驚訝,因爲曹操出兵的時間可是比吳晨預計的要早了很多,的確讓吳晨有些措手不及。而就在吳晨爲了曹操出兵的事情而苦惱的時候,貂蟬卻帶來了一條對於吳晨來說有些“雞肋”的消息,苦惱的吳晨終於順着胡離死亡的消息,找到了一線希望,而這使得他在應對曹操進攻汝南這件事情,似乎得到了一些變通之法。
但是變通也僅僅是變通,想要對抗曹操的大軍,還是需要足夠的實力和可以仰賴的謀略。隨後三天的時間,吳晨都沒有睡好覺,曹軍將至的事情讓吳晨實在無法入眠,而這三天的廢寢忘食,也算是讓吳晨有了一些收穫,只不過他需要實地去了解一下情況之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這個方法是否可行。
很多時候戰鬥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而曹操雖然佔據了兵力上面的優勢,但是作爲一方割據的諸侯,膽敢出兵攻伐當今天子,在天時、人和方面,曹軍已經失去了先機。三年不到的時間,曹軍雖然努力的恢復自身實力,但是與之前相比,還是要差了一些,這就是漢獻帝在與不在差距;而出兵攻伐漢獻帝所在的汝南,已經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儘管大漢的影響力在逐年降低,但是自從劉備營救天子之後,形勢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而民心所能影響的範圍遠遠超過軍隊的紙面實力,吳晨的腦海裡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因此他很清楚曹操這種違背民意的軍事行動,勢必存在着巨大的隱患。
而曹操未能佔據天時、人和,若是吳晨再能充分利用地利的優勢,那麼這場對抗曹操的戰鬥,就有可能變成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而汝南附近的地形確實也存在着吳晨可以利用的地方,於是在初步確定了作戰方案之後,他一面將消息傳往劉備處,一面親自前往汝南查看。
曹軍每天的情報都會及時地傳遞到吳晨的耳中,這幾日他已經得到了曹操那邊的相對確切情況,讓吳晨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因爲這一次曹操可以說是舉傾國之兵來進攻汝南。曹操安排留手黃河沿岸的,僅有一萬兵馬,而此時駐守長安的也僅僅安排了一萬兵馬,剩餘可以調動主力隊伍的幾乎全部集結在許昌、宛城附近,總計兵力超過二十萬,上將謀士更是不計其數。曹操親率大軍十萬,集結在許昌城,而宛城由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二人統領,兵馬數量接近五萬,而還有五萬多人馬則在武平集結,由於禁、李典負責統領,而曹仁因爲之前許昌戰敗,這一次被曹操安排監督軍隊糧草供給。曹軍本次進攻汝南分兵三路,夏侯兄弟出宛城,過會山,入古城,進攻汝南西面,武平于禁、李典順着穎水而下,攻擊你陰、潁上等地,威脅汝南的東側,而曹操所率大軍則是跨過穎水支流,直擊汝南的南面,意圖對汝南形成包圍之勢。
劉備在汝南發展了幾年之後,軍事實力的確成長了很多,但爲了掃平周遭的大小勢力,早已派出近兩萬的兵馬,而這些軍隊此時並不在汝南附近,短時間想要趕回汝南也沒有那麼容易,因此能夠被指望的也就汝南的七萬兵馬而已,而這其中還有不少是沒有經歷戰爭洗禮的新兵,相比於曹操二十萬大軍,的確有些不夠看。
吳晨這一路走來,不斷的思考着如何應對曹操的進攻,完善着自己心中的謀劃,也在尋找着可能成爲助力的源頭。猛然之間,卻發現自己真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人物,而這個人就是諸葛亮,吳晨自認自己的能力根本比不了諸葛亮,儘管自己比諸葛亮知道的更多一些,但是那些都是既定的事實,而從劉備偷襲許昌開始,這個世界的發展方向就發生了一些變化,並不能繼續按照《三國演義》的路線去發展了,所以吳晨所知道的對此時曹劉之戰並沒有太直接的幫助,反倒是諸葛亮纔是這場戰鬥最爲重要的人,以吳晨對於諸葛亮的判斷,只要自己能夠提前將曹軍的情報告知諸葛亮,他相信這位神機妙算的軍事就能夠化解眼前的危機,而自己甚至只需要提供一些助力就可以了。
想通了這一點,吳晨反倒是放寬了心,於是改道新野,去見黃忠。同時開始發動荊襄內部的勢力,準備在荊襄之地製造輿論壓力,讓黃忠成爲一個可以幫助劉備抵擋曹軍的助力因素。
吳晨很清楚,以此時荊襄蔡瑁的態度,斷然不願意出兵幫助劉備,因爲他此刻的注意力全在長江沿岸,而與東吳之間的戰鬥纔是關係着蔡氏未來發展的關鍵。可是荊襄之地的主人畢竟是劉表,雖然此時劉表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繼續決策荊襄要務,但是劉琦和劉琮兩人,誰將成爲未來荊襄之主,此時還未分出勝負,但是吳晨還是要利用劉備和劉琦之間的友善關係,以及漢獻帝這個金字招牌,爲劉備爭取到黃忠出兵新野的決定權。
儘管漢獻帝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遠不如以往朝代的君主,但他依然是當今的天子,而劉表作爲現在的荊州牧,與漢獻帝之間除了宗族關係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君臣關係,當君主遇到外敵,作爲臣子的怎麼能不施以援手,即便蔡瑁再看重與東吳之間的戰鬥,也不得不在這種忠奸大義面前低頭。只要荊襄有了援助劉備的意願,那麼新野的黃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即便兵力不多,卻依然可以牽制曹軍,爲劉備爭取更多的可能,而這正是吳晨轉道新野的目的。
想當初吳晨幫助劉備規劃未來,而劉備同意之後前往長沙,不僅結識了當時還在獄中的太史慈,更是結識了《三國演義》中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黃忠,兩人相處時日不少,感情頗深,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以黃忠的品性加上劉表的允許,吳晨覺得黃忠出兵新野算是順理成章。於是吳晨便來到新野,只等荊州傳來消息,與黃忠一起商議出兵協助劉備的事情。
再說諸葛亮那邊,自從接到了吳晨傳來的消息之後,他就開始謀劃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要說諸葛亮早就有所準備那是必然,因爲他也知道曹操此時的最大敵人就是劉備,而兩人相距有是如此之近,新仇舊恨加在一起,曹操沒有理由繼續放縱劉備擴大勢力,儘管此時曹操進攻劉備就等同於進攻漢獻帝,將會成爲世人唾棄的對象,但是曹操實在不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勁敵成長起來,因此纔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這種冒險的決定。
當然曹操之所以選擇進攻劉備,也有着自己戰略上的考慮,河北袁氏雖然還未剿滅,但是袁氏兄弟之間的矛盾,不需要曹操挑撥,他們就會自相殘殺,西涼馬騰、漢中張魯,雖然也算得上是威脅,但是如果沒有中原勢力的支持,他們也無法對曹操形成真正的威脅,而劉備則不同。一者,汝南和許昌距離很近,曹操若是此時出兵北上,很有可能再一次被劉備偷襲許昌大本營,進而導致曹操不能安心平定河北;二者,許昌之敗,劉備是最爲核心的因素,若不是劉備在其中斡旋,其他幾大勢力想要聯合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而若是讓劉備主動聯繫其他諸侯,複製許昌之戰時的多重勢力圍剿的局面,那時候曹操就可能就不僅僅是丟失一個漢獻帝了;而第三個原因,也是曹操敢於冒險出兵的直接原因,那就是荊襄蔡瑁的允諾,讓劉備失去了最強大的助力——荊襄和東吳。
蔡瑁與曹操的聯繫就要從多年之前說起了,在曹操官渡之戰勝利之後,蔡瑁就已經開始主動聯繫曹操了,因爲蔡瑁並未庸才,他看得出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之後,雙方之間的實力對比就開始發生變化了,而曹操平定河北也僅僅是時間的問題,一旦北方戰事結束,荊襄必然成爲曹操下一個目標。蔡瑁不僅看到了曹操的能力和野心,更看透了劉表的才能,爲了自己的未來考慮,蔡瑁就在那是向曹氏集團遞上了橄欖枝。可以說蔡瑁的眼觀很是長遠,他以當時的局勢爲依據,看清了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他無法寄希望於劉表的身上,更不希望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下一任荊襄之主身上,因爲不論是劉琦還是劉琮執掌荊襄,都不如曹操進入荊襄來的牢固,於是蔡瑁早早萌生了投降曹操的念頭,只不過過程中發生了劉備偷襲許昌的事情,讓曹操勢力大打折扣,平定河北的大業也只能暫時擱置,而蔡瑁就此收斂了一些。但是隨着荊襄局勢的變幻,蔡氏一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他知道此時除了穩固自身之外,還需要外來勢力的協助。
而劉備、曹操無疑是蔡瑁心中最爲合適的兩個人選,只不過相比之下,曹操更受蔡瑁青睞,儘管此時的曹操已經失去了漢獻帝這個金字招牌,但是蔡瑁和劉備之間的矛盾自劉備來到荊州之後就已經存在了,蔡瑁並不認爲劉備願意接納自己,所以曹操再一次成爲了蔡瑁的選擇對象。於是,才漸漸有了荊襄、東吳之間的爭端,最終演化爲了今天的戰爭。
欲知荊襄將如何應對曹操出兵之事,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