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道劉備欲曹操交兵,曹操因爲不能即使受到荀彧的回饋,因此一時間並未決斷,反倒是吳晨想要實施對許昌的速攻戰術,並針對劉備軍與曹操軍的優劣勢提出了戰勝曹操的“十勝論”,堅定了劉備等人對這次戰鬥的信心,更爲重要的是,吳晨似乎早有準備,提前解決了馬騰、張魯與袁氏一族之間的矛盾,而這些則是得益於吳晨與諸葛亮在臥龍崗中的對談。商議已定,吳晨便分配了衆人兵馬,即將開始對許昌發起突襲。
儘管佈置好了整體的戰略,但是吳晨並未放鬆對於任何一個細節的把握,首先要說的就是張飛這一路兵馬,儘管劉備總共才籌集了五萬精兵,但吳晨毫不猶豫的將一半以上分配給了張飛,因爲張飛所率領的部隊,在這場奔襲戰中作用十分巨大,張飛的部隊不僅要承擔首要的攻城任務,更是要圍住許昌攻打,因此兵力不足是達不到目標的,而吳晨之所以這麼安排,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爲他需要張飛部隊給足許昌壓力,而曹操的部隊來不及救援,而能夠救援的部隊也僅僅有曹仁一支,曹仁必然知道許昌的重要性,因此張飛如果不能夠施加足夠的壓力,曹仁不會派兵相救。
而張飛又是一個暴脾氣,短時間內無法拿下許昌,張飛必然着急,因而會因此而遷怒與身邊的士兵,甚至會在軍中引起矛盾,此時只要被守城的荀彧知道,他必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進而選擇冒險出城夜襲張飛陣營,如此一來既可以消耗張飛部隊的戰鬥力,又能拖長守城的時間,爲曹仁部隊,甚至是曹操部隊的支援提供更多的可能。而吳晨等就是荀彧出城的機會,如果荀彧選擇出城夜襲,那麼曹仁是否支援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當然,如果荀彧足夠謹慎,並未冒險出城夜襲張飛陣營,那麼曹仁的部隊將成爲扭轉戰局的關鍵。
吳晨爲了能夠順利拿下曹仁,更是設置了兩道關卡,第一道可以算是送給曹仁的,曹仁能力本就不差,在前往救援許昌的時候,自然會保證速度的情況下小心謹慎,而吳晨選擇讓劉備守在第一道關卡,等到曹仁達到之後,簡單交手後戰略性撤退,就是爲了讓曹仁放心支援許昌。而當曹仁放心加速的時候,趙雲的第二道關卡會給他致命一擊,這也是爲什麼此處吳晨選擇趙雲的原因,因爲他知道趙雲足夠謹慎,而且非常服從命令,當趙雲如願拿下曹仁援兵的時候,就可以佯裝曹軍遇伏,被迫殺回許昌。
至於關羽率領的五千兵馬,看似沒有任何作用,實則是戰場上最致命的尖刀,他們不僅要一直隱藏行蹤,還要積蓄足夠的力量,一旦趙雲的部隊爲他們打開許昌的大門,他們就會成爲最終營救天子,沖垮許昌的生力軍。城門打開,則張飛、趙雲、劉備等人皆可入城,以保此戰無虞。
吳晨一直在和衆人強調的事情是,此戰的首要目的是營救天子,而非佔領許昌。許昌本就是曹操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其內部的複雜程度遠不是吳晨現在能夠完全掌握的,而劉備軍隊若是佔據了許昌,在城中等待曹操軍隊的到來,這勢必是一場未知因素太多的戰鬥,而吳晨覺得劉備軍的勝面並不算大,即便是依靠許昌的堅固能夠守住勝利,自己的損失也會十分慘重,而那樣的結果並不是吳晨想要的,因爲他還需要忌憚荊襄之地的蔡氏一族,而劉備軍如果在此戰中消耗過大,那麼吳晨的手中就再也沒有像樣的軍事力量了,即便此時迎回了當今天子,也不能保證天子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豈不是白給他人做嫁衣。
吳晨將所有的安排都佈置下去之後,劉備軍便行動了起來,劉、關、張、趙等人都帶領着自己的士兵離開了新野城。吳晨此時手中能夠掌握的兵力也僅僅有幾千人而已,這是吳晨手中最後可依賴的力量,可以說此次針對曹操的戰鬥,是吳晨和劉備傾全力而爲,而戰鬥一旦失敗,那結果真的不堪設想。吳晨不僅關注着許昌方面的情況,同時也在關注着荊州內部的情況,對於蔡氏一族,吳晨還是不敢輕易放鬆警惕。他手裡的這幾千兵馬,一方面是爲了守衛新野,另一方面則是等劉備等人進入許昌之後,前去迎接。
吳晨此時在新野城中,真的有些坐立不安,畢竟這一次的行動十分冒險,而且有很多都是誘敵的計策,既然是誘敵,那很大程度上就要依賴對手的決定,而這些都不是吳晨可以主動掌控的。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個道理。而吳晨並不是那種擁有強大心境的人,許昌之戰的意義深遠,吳晨實在沒有辦法讓自己冷靜下來,不斷的派出探馬打探消息。
劉備軍隊已經出發,再說他的對手曹操這邊,荀彧駐守在許昌,爲曹操安穩大後方,劉備意圖進攻許昌的事情,他反倒是比曹操更早一些得到消息,爲了防備可能的戰鬥,荀彧早就已經開始準備了,而對於這一次突然起兵的各路諸侯,荀彧心中也有一些計量,同時他也知道此時關係重大,因此在得到消息之後就開始思考如何應對這一次的危機,甚至在曹操派出詢問荀彧想法的士兵還在路上時,就已經準備好了,只等將消息交給傳令士兵,解決曹操心中的疑慮。其實荀彧與郭嘉的想法還是十分相似的,只不過對待劉備這件事情上面,荀彧所傾向的與劉備正面對抗,而不願意將劉備誘進許昌在形成包圍的戰術,因爲荀彧覺得這種方式還是有些冒險,畢竟天子就在許昌城中,若是劉備進去許昌,不顧一切的衝進皇宮,見到天子,從而得到天子的授意和支持,很有可能會在許昌城內掀起一股力量,儘管大漢天子的威權早已不復往日,但天子依然還是天子,有很多人還是支持天子的。而荀彧之所以敢於和劉備軍隊進行正面的對抗,也是看出了劉備軍不能久戰的原因,而爲了能夠儘可能的消滅劉備的實力,這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荀彧非常期待這一次與劉備的對抗,因爲只要能夠在這一次的戰鬥中,再次打擊劉備的力量,那麼荊襄劉表必然更加畏懼曹操,而曹操只要給劉表施加一些壓力,劉備在荊襄之地就不能繼續待下去了,那是劉備還能去哪裡呢?若是劉表心中過於畏懼曹操,甚至有可能爲了討好曹操而將劉備擒住,送與曹操,如此豈不是省卻了很多事情,要知道劉表雖然和劉備都是漢室宗親,但是在利益面前,這種宗親關係根本不可靠,況且還有荊襄蔡氏一族從中輔助,荀彧倒是不覺得劉備戰敗退回荊襄之後,還能得到什麼好的待遇。
也許是荀彧過於自信,在戰鬥還沒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謀劃劉備戰敗之後的結果了;也許是荀彧對於劉備還不夠了解,才讓他見到劉備軍出現在許昌城下時,如此的驚慌失措;也許是劉備以往表現在戰鬥中的能力,讓荀彧錯估了劉備的這一戰決心,纔會在戰鬥僅僅開始幾天之後就出現了嚴重的失誤。當然這些都是隨着戰爭開始之後才能知道的。
劉備所率領的部隊是第一個達到指定位置的,雖然這一次劉備的任務並不算重,但卻是起到迷惑作用最大的一個環節,因此劉備非常小心,確保自己的行蹤沒有曝露之後,纔開始着手準備。而關羽和張飛兩人則是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他們二人離開新野之後,直接合兵在一處,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因爲關羽所率領的五千兵馬需要儘量隱藏蹤跡,而張飛率領的三萬兵馬卻要儘可能的隱藏蹤跡,但又要被曹軍發現,此事就需要很好的掌握這個度,若是太早被曹軍發現的話,有可能給敵人充足的時間做準備,若是不被敵人發現就不能引出曹仁,完成偷襲許昌的準備工作,因此張飛行軍的難度可以說是最大的。而關羽擔心自己的三弟不能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因此才和張飛一起,等到二人潛入到許昌地界之後,關羽纔會放心離去。
話是說的很輕鬆,但是真的執行起來就困難了很多,畢竟那個時候兵馬的行動蹤跡還是很好捕捉的,而想要長距離隱藏兵馬,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新野雖然距離許昌算是近的,但也不是絕對的近,需要經過葉城、襄城、穎川等地,這些地方多少都駐守着曹操的兵士,而劉備軍不僅要躲過這些守衛的兵士,還要儘可能的消滅這些力量,以保證爲自己的軍隊建立一條安全的撤退路線。能夠完成此項任務,功勞不僅僅是那些嚮導的,還有就是日常對於兵士的訓練和指揮,才能夠讓這幾萬人,迅速、準確、隱秘地到達約定的位置。
而此時,荀彧給曹操的諫書已經到了傳令兵的手中,已經朝着曹操所在的位置出發了。可以說劉備軍的確爭取到了一個時間差,而這正是這場戰鬥的關鍵。
欲知許昌之戰後續將如何發展,且看下文分解。